APP下载

夜空里飞逝的那颗星

2015-03-11雒应良

新天地 2015年3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巴金刘老师

雒应良

似乎转眼间,我的大学老师刘文炀教授已仙逝近半年。狂花凋零,流水悠悠,我仍为他的逝去感到无尽的怅然和落寞。

去年夏秋交替的一天,我在北京燕山脚下参加中央纪委的一个学习班。临近子夜,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将我的睡意驱赶得无踪无影,大学同学杨家卿教授来电告知我刘老师去世的消息。刹那间,一种无法言状的悲伤油然而生,借着漆黑的夜幕将我团团围绕。我下意识地挪动着双腿走向窗边,缓缓地推开虚掩的窗户,借着窗外的丝丝凉风吹散我心中的郁闷和惆怅。这个地方刚刚经过一场暴风雨的袭击,骤雨初歇,凄风依旧,透过窗外路灯下那微弱发黄的灯光,目光所及,寂静的院子里残枝败叶狼藉遍地,路边曾开得妖艳的花草,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一片惨淡的景象。

课堂上,他如一块巨大的磁石

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多年的全国高考恢复,那段悲喜和感动交集的岁月成为我和同学们一生中无法消弭的宝贵记忆。置身大学校园,我们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有幸成为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刘文炀教授的一名学生,并从此与刘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现代文学课由几个老师分别讲授。记得初次聆听刘老师讲巴金专题课的时候已至冬天。那天上课铃声刚过,教室门被轻轻推开,走进了一个四十来岁、中等个头、体态微胖的中年人,一张略显严肃的方形脸上,布满不苟言笑的神情。他轻轻地摘下灰色围巾,在黑板上用流利的行草板书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几句简短的自我介绍话语过后,他便开始讲巴金的处女作《灭亡》的创作背景。

我曾想,这样一个矜持的老师肯定既严肃又古板,无非是照本宣科再交代一些阅读篇目而已。没想到,他那带有河南封丘口音的娓娓道来讲述,彻底颠覆了我对他的判断。“在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一个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从小目睹封建大家庭内部腐败堕落、勾心斗角的黑暗生活的热血青年,怀着对封建制度、封建家庭的痛恨和对自由生活的热情向往,决然离家出走,于1927年至1928年赴法国留学。入夜时分,身处异国他乡,巴黎圣母院的钟声轻轻地叩击着这位青年的心扉,于是,这位青年作家便在孤独与寂寞中完成了他的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他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立即把我带入了巴金跌宕起伏的思想波澜之中,我们也分明一同聆听到了巴黎圣母院那悠扬的夜半钟声。

课堂上的刘老师与他的表象仿佛判若两人,只见他轻轻地挥舞着手臂,滔滔不绝的旁征博引和左右逢源,渐渐洪亮的声音震动课堂,两只不大的眼睛流露熠熠神采,神情激动的脸上不时放着红光……那时的他,就宛如一块硕大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和无数双眼睛。

下课铃声响起,他便又恢复了刚进教室时的神态,从容地围上围巾,把教案和书本往腋下一夹,又沿着来时的脚印离开教室。

多读书,读好书,快速帮助我成长

听了刘老师的几次课,我不能不被他的渊博学识和讲课艺术深深感染。我不仅知晓了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作家,掌握了名篇名著的艺术价值,培养了浓厚的文学情趣,而且由于他的讲授使我身临其境、思绪万千,伴随作品中的人物或悲或喜,或失或得,无形中加深了我对作品乃至生活的理解和感知。以至于从郭沫若、田汉等戏剧文学中想到了我的一辈子酷爱怀梆戏的父亲;从巴金的《家》中善良温和、柔顺谦恭的瑞珏的形象,也想起我的一位无法同旧婚姻抗争的表姐;从描写抗日战争文学的篇章中想到我魂归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叔叔。

刘老师的课就这样具有神奇的艺术感染力,最大限度地引领我去浩瀚的书海中尽情的吸收营养。周末或者晚饭后,他在校园东北角的家便成了我最好的去处,他的卧室兼书房的陋室又成了我的第二课堂。他也常常告诫我说,要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要学会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所谓精读,就是对那些必读和值得重读之书,反复研读,直到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所谓泛读,就是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鲁迅先生曾劝习文的青年不妨读点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学理工科的青年不妨读点文学方面的书,用意恐怕就在于此。还要会读书,比如研究郁达夫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就不能不读《日记九种》。遵照老师的要求,我到图书馆读了郁达夫的《日记九种》,这本书为我了解掌握这位卓有才气的作家奠定了基础。以至于我参加工作多年后,向一位研究郁达夫的专家提出自己的见解时,对方立时向我投来惊讶的目光。我莞尔一笑,那时,也真正明了与体味到老师曾经的谆谆教导和良苦用心。

按照老师给我的题解去生活

几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我被分配到了豫西北的一座城市工作,但社会生活并未向我呈现玫瑰般的色彩。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常常使我茫然无措。捧起这本一时难以读懂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无助时我曾致信向刘老师寻求解题之法。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便飞鸿传书,赐我答案:帮你再复读一遍孔子名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懂吗?我懂了,从此我按照老师给出的题解去生活,去工作,去学习,去做人,去充实自己,去矫正自己。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恩师之教诲,一直令我感慨不已,受益至今。

那个夜晚,我呆呆地伫立于窗前,久久凝望窗外那沉默的天际。夜空渐渐晴朗,蓦地,一颗闪光的流星从漫漫夜空倏然滑过,携带着耀眼的光芒,越飞越远,最后燃尽成为一束夺目的亮光,照亮我被泪水浸洗的心灵。昔日我大学时光的课堂上刘老师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的声音再次萦绕耳畔。

在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学教授的历史星河中,我已逝的刘老师该属于哪颗星?也许,他称不上光亮照人的恒星,但他即使是一颗流星,在人生短暂的时间和空间也发出了光和热,同样和众多繁星相映衬、相媲美。因为,他发出的光和热,不仅照亮了我和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脚下的路,而且点亮了我们懵懂的人生。

(责编:孙展)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巴金刘老师
海上日出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小巴金“认错”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