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2015-03-11杨欣露王陀陀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植物景观南京

肖 威,杨欣露,王陀陀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肖 威,杨欣露,王陀陀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摘 要:在全面调查南京市中心区5个主要广场(鼓楼市民广场、山西路市民广场、汉中门广场、大行宫广场及西安门广场)的绿化植物种类的基础上,对广场绿地的物种组成、季相特征及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广场绿地;植物景观;南京

作为城市中心区最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广场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的场所,是城市中心区人文活动的载体。植物景观是广场绿地重要的组成元素,是构成广场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基本要素及限定与围合休闲广场大小空间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烘托广场气氛,丰富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休闲环境,还对维护区域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降温增湿,调节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增加城市景观美学价值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此外,提高广场绿地的绿化率是增加城市公共绿地指标的重要途径。笔者从植物造景及群落生态学的角度对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植物景观进行深入分析,借此探讨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建设现状,旨在为城市中心区广场绿地植物景观的优化提供建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区自然概况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区,地理坐标为31°14′~32°37′N, 118°22′~119°14′E,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5.3 ℃,年极端气温最高为43.0 ℃,最低为-14.0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为117 d,年平均降水量为1 106.5 mm。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在植物分布区划上属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区[2]。

1.2调查对象

选取南京市中心区具有代表性的5个广场:鼓楼市民广场、山西路市民广场、汉中门广场、大行宫广场及西安门广场为研究对象,其建设年限均在10年以上,绿地植物群落已趋于稳定,5个广场绿地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3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基于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为提高精确度,于2014年10月对样本广场内绿化植物采用每木调查法,在广场人工群落中选择乔木、灌木和草本层次进行原始数据的分析[3]。记录乔木的胸径、冠幅、高度及个体数量;灌木的高度、蓬径及个体数量;草本植物的高度及个体覆盖面积等。

1.4数据处理

通过收集的原始数据得出群落的基本特征参数,主要参照文献[4-6]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将获得的数据用Excel软件分别统计,计算广场绿地乔灌木的胸径盖度比、高度比、投影盖度比、综合优势度比(SDR)等指标进行详细分析。综合优势度比是能较全面反映不同种群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各指标计算公式为[7]:乔木SDR=(胸径盖度比+高度比+投影盖度比)/3,灌木SDR=投影盖度比。其中,胸径盖度比为样地内某一物种的胸高断面积与样地内所有物种的胸高断面积之和之比;高度比为样地内某一物种的高度与样地内所有物种的高度之和之比;投影盖度比为样地内某一物种的冠幅投影盖度与样地内所有物种的冠幅投影盖度之和之比。

2 结果与分析

2.1植物种类组成分析

分别对5处广场绿地植物的科、属、种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其生活型(种)。由表2可知,南京市城市广场绿地植物共99种(含变种和园艺变种,下同),隶属54科84属,主要为蔷薇科、木犀科、木兰科、豆科及忍冬科植物。其中乔木类40种(落叶阔叶乔木5种,常绿阔叶乔木30种,针叶乔木5种),灌木类43种(落叶阔叶灌木11种,常绿阔叶灌木24种,针叶灌木3种,藤本4种,竹类1种),草本地被16种。数据表明,目前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植物以灌木种类最丰富,占总种数的43.43%;其次乔木有40种,占40.40%;最少是草本植物,仅有16种,占16.17%,草本植物以花钵和季节性花坛的应用形式较多。乔木、灌木、草本的物种比例约为10.00∶10.75∶4.00。藤本与竹类应用较少,缺少垂直绿化,地被植物的丰富度不高。就生活型而言,广场绿地中常绿与落叶植物种类相当,阔叶植物采用较多,缺乏针叶植物的应用。

表2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广场绿地植物种类组成

从物种来源分析,在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上的99种木本植物中,乡土树种(参照《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适生植物》[8]对“乡土树种”的界定)共计35种,占总数的35.35%。表明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植物配置中对乡土树种的应用还不够。

2.2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表3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广场绿地主要乔木种类综合优势度比

2.2.1乔木综合优势度比 研究区内共有乔木40种,隶属于24科36属,其中蔷薇科观花植物种类最多。5个广场绿地中综合优势度比位于前8位的乔木种类见表3。由表3可知,香樟在其中3个广场绿地中综合优势度比均表现最高,在另外2个广场中也位列第2,由此可见香樟在广场绿地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其他如女贞、雪松、广玉兰、杜英等作为常绿骨架树种在5个广场绿地中应用广泛;日本晚樱、紫叶李、紫薇、垂丝海棠等观花树种以及银杏、红枫、鸡爪槭、榉树、水杉等观叶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应用也非常广泛;二球悬铃木及意杨以速生优势在胸径盖度比等指标项的表现最为明显,但因其种子飘絮易引起过敏反应不宜在广场绿地中广泛应用;蜀桧、龙柏等在个别广场绿地中作为绿篱使用具有一定的围合作用;元宝枫、洋丁香、银荆树等树种观赏效果较好,其应用频度却不高。总体看来,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中乔木种类应用较为集中,景观多样性较差。

2.2.2灌木综合优势度比 调查样区内灌木总投影面积12 108 m2,在广场绿地植物群落中占有重要比例。灌木总数共计43种,隶属于25科31属,其中木犀科种类最多,包括金叶女贞、小蜡、金森女贞、云南黄馨、迎春、探春和桂花7种。5个广场绿地中综合优势度比位于前6位的灌木种类见表4。由表4可知,桂花、毛鹃、红花檵木等在广场绿地中应用广泛,综合优势度比均名列前茅,在南京市城市中心区广场绿地中占绝对优势;作为绿篱应用的小叶黄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投影盖度比较大;红叶石楠、龟甲冬青、海桐被修剪成球广泛点缀在植物组合群落中。另外,孝顺竹为南京市城市中心区广场绿地唯一的竹类。就应用频度而言,山茶、贴梗海棠、石榴、腊梅等观花灌木也在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中应用广泛。

2.3植物季相特性分析

表4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广场绿地主要灌木种类综合优势度比

经调查发现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中以观花为主的植物共有52种,占总种数的52.52%。花期主要集中于春夏,日本晚樱、紫叶李、垂丝海棠、白玉兰、石榴等3~5月开花的木本植物最多(27种);5~7月开花的观花植物种类也较多,共计17种,如银荆树、含笑、杜鹃、紫薇等;11月至翌年2月开花的观花植物种类较少,只有山茶、腊梅等。在花色方面,红、黄、白3种花色植物所占比例较大,以蔷薇科和木犀科为主;而蓝紫花色植物只有楝树、洋丁香、紫藤和八仙花等8种,在今后的广场绿地植物配置时应多加考虑应用视觉观感较好的蓝紫花色植物[9]。研究区内以观果为主的植物应用不多,共计9种,占所有树种的9.09%。果实颜色上以红、黑为主,果实观赏期主要集中于7~8月,代表种有银杏、石榴、洒金桃叶珊瑚和垂丝海棠等;而11月至翌年2月,观果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且果实成熟后不易脱落,观果期长的树种较少,如无刺枸骨等。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中以观叶为主的植物共有53种,其中红枫、紫叶李、红花檵木等彩叶树种应用较多,另外秋色叶树种如枫香、榉树、银杏和无患子等的大量应用丰富了广场绿地的季相景观。金边黄杨等复色叶灌木营造的绿篱色块,景观效果较佳。此外洒金千头柏、日本五针松、龙柏等植物在树形方面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3 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南京市中心区5个代表广场绿地植物应用的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后,发现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的植物规划已能根据广场的不同功能和规模,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种类及合理的配置模式,营造宜人的植物景观。然而,从植物造景和群落生态的角度来看,仍然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3.1提高植物多样性,增加群落观赏特性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骨架,增加常绿阔叶树种(冬青、麻栎、栓皮栎、青冈等)以及落叶阔叶树种(黄连木、化香、枫香、榔榆等)在城市中心区广场绿地中的配置,以此降低养护成本,增强群落的生态功能,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增加群落观赏特性可以从植物的观花、观果和观叶这3个层次进行调整:增加观花植物,主要需要增加冬季、初春观花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夏季观花植物种类;增加冬春两季观果植物的数量,不仅可以为广场景观增色,也可为越冬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有助于提高城市广场的生物多样性,形成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10];观叶植物如细叶针芒、花叶芒、血草等观赏草类,不仅养护管理成本较低,易存活,而且能够形成极富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其他彩叶新优品种植物的应用在季相变化上很大程度缓解了人们对传统景观的审美疲劳。

3.2构建保健植物群落,营造健康活动环境

构建保健植物群落时应注重保健树种的运用,抑菌保健类如雪松、香樟、桂花、侧柏、水杉林群落等对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释氧保健类如水杉、罗汉松、枫香、深山含笑、杨梅等释放空气负离子水平较高;滞尘保健类如广玉兰、棕榈、春鹃、珊瑚树、紫叶李、红花檵木等滞尘效果较好[11]。除此之外,应提高芳香植物在城市广场植物的地位,适当增加腊梅、栀子、含笑、结香等芳香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注重香味的搭配、延续与变化,并与视觉景观相结合,以此改善人们心情,消除疲劳从而调节免疫系统。合理设计保健型的植物群落还需结合立地条件,充分运用坡地、植物围合塑造局部小气候,以减缓城市中心区高层楼间大风对于户外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遵循乔灌草复层配置原则,增大植物保健物质释放的立体空间,以此营造健康舒适的广场绿地活动环境。

3.3丰富植物空间形态,发展立体垂直绿化

广场绿地植物配置时更应注重立体化而非平面化,借用植物立体高低错落、疏密相间的空间层次,组织广场各种户外公共空间,使各类游憩活动各得其所,免遭干扰。同时发展垂直立体绿化,用各类攀援植物和垂挂植物结合各类墙面形成多样性生境,解决城市中心区建筑拥挤、空地狭窄处,无法用乔灌木平面绿化的矛盾,使绿量得以较大拓展。如汉中门广场中由云南黄馨垂挂而成的 “绿瀑”景观以及西安门广场和鼓楼广场中运用花架小品形式形成的立体绿化景观深受市民欢迎。

3.4精细化养护管理,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为了提升城市中心区广场绿地精细化管护水平,展现良好的景观效果,应从专业化、规范化、量化的角度来完善提升管理机制。一方面,构建绿化养护人员的培训体系,依托专业管理人员对广场的植被等进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制定广场绿地绿化养护规范和标准,建立长效考核机制,促使城市中心区广场绿地景观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广场绿地作为繁华的城市中心区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当今城市生活中绿地与人最为密切相关的场所,研究城市中心区广场中绿化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对于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利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定量分析研究样地内植物种类的组成、结构等特征,客观地对南京市城市中心区广场绿地进行了评价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南京市中心区广场绿地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结合广场的布局结构,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提高南京市的城市生态竞争力,以植物景观独特的魅力,为城市中心区广场绿地增辉添色,展示绿色南京充满活力的都市形象。

参考文献:

[1] 施 冰,陆世光.城市广场绿地植物配植[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2] 郝日明,魏宏图.紫金山森林植被性质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重建可能性的探讨[J].植物生态学报,1999,23(2):108-115.

[3] Smith R M,Gaston K J,Thompson K,et al.Urban domestic gardens(IX) :Composition and richness of the vascular plant flora,and implications for native biodiversity[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6,129:312-322.

[4] 张金屯.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 林 鹏.植物群落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6] 宋永昌.植物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王 娟,张明娟,张馨韵,等.无锡市本地木本植物指数研究[J].中国园林,2013,(4):48-52.

[8] 王 翔,田淞沪,夏 冰.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适生植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9] 支建江,刘 勇,张明娟.南京市主要广场的木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6):719 -724.

[10] 毛志滨,郝日明.观果树种配植与城市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1):11-13.

[11] 蒋 春,程 宁,黄利斌.优良绿化保健植物选择及群落模式配置[J].江苏林业科技,2015,42(2):26-32,57.

(责任编辑:朱琼琼)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lant Landscape of the Nanjing Central Square

XIAO Wei,YANG Xin-lu,WANG Tuo-tuo
(College of Horticultural,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PRC )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plant configuration of the five square in the city center of Nanjing(Gulou citizen square, Shan xi-lu citizen plaza, Han zhong-men square.Da xing-gong square and Xi an-men square), the paper evaluated and summariz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lant species,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umber of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The solve ways were advise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open space construction in the city center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ity center; plaza green space; planting landscape; Nanjing

作者简介:肖 威(1991-),男,湖北赤壁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地景观与生态修复研究。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SRT项目(1314A24)

收稿日期:2015-03-18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2.038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5)12-0130-04

猜你喜欢

植物景观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九间堂
南京院子
公园植物结构的季节配置研究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浅析中小学校园文化营造中植物景观的配置研究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