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畿十二杂歌》的研究

2015-03-11朴春花

艺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民谣朝鲜族音乐

朴春花

《京畿十二杂歌》的研究

朴春花

《京畿民谣》是朝鲜族传统声乐曲种之一,本文所研究的《京畿十二杂歌》属于京畿民谣的范畴,从19世纪初期开始,通过历代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本篇论文将从《京畿十二杂歌》的起源、传承过程和历代演唱名家等几方面去介绍这一传统声乐曲目。

京畿民谣 十二杂歌

一、《京畿十二杂歌》的定义

《民谣》是朝鲜族民族音乐学上泛指民歌的音乐词汇,它是区别于正歌(宫廷雅乐歌曲)的民间俗谣的总称。朝鲜族民谣是民族语言升华的产物,它具有强烈的本民族音乐美学特色和独特的演唱风格,通过优美而脍炙人口的旋律和强烈欢快的长短①来表达劳动人民的情感,同时也记录着这些民谣流传时期的世态,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京畿十二杂歌》属于朝鲜族传统声乐曲种-京畿民谣的范畴,而京畿民谣是指目前流传在韩国的首尔和京畿道②一代的民谣。《杂歌》这个词汇包含着多重含义,单单从字面来解释,是“杂七杂八的歌曲”或者“繁杂的歌曲”的意思,但是我们对它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解说上。在 19世纪以前,有把盘索里③称作杂歌的文献记录④,柳晚恭的《岁时风谣》一书中也有将《春眠曲》、《黄鸡词》等歌词⑤称为杂歌的记录。在 20世纪初期,民谣和杂歌这两个词并没有具体的区分,民谣可称为杂歌,杂歌一词中也包含着民谣的意思。

《杂歌》这一名称最初出现在李氏朝鲜王朝的纯祖至哲宗年间的文献上,当时是泛指所有除了歌曲⑥以外的声乐曲的。如果说传统声乐中的“歌曲”与“歌词”是属于宫廷正歌体系的“雅乐”的话,杂歌则属于世俗歌曲的范畴。它是一种长篇通节形式的歌曲,歌词往往讲述一个单独的故事主题。比如《游山歌》是赞美祖国江山秀丽风光的内容,歌词中优美生动的描写着大地春暖花开,林中瀑布飞流直下,百鸟齐飞的情景。而《赤壁歌》讲述的是中国《三国演义》的故事内容,词中讲述着曹操败走华容道与关羽狭路相逢,关羽念其恩义重,最终放走曹操的内容。这首作品要求歌者的声音要有一定的力度和韧劲,能够将战争场面的悲壮和惨烈充分的表达出来。演唱《京畿十二杂歌》时,歌者要端坐在舞台中央表演,通常是由一名杖鼓手做伴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加上迦倻琴、篦篥、奚琴等民族乐器做伴奏。由于“杂”这个字本身自带着贬义,到了近来逐渐被《京畿十二坐唱》这一名称所替代。

到了近代,音乐学者们为了更好的区分杂歌的音乐构造和演奏形态,根据其传唱的地域特性分为京畿杂歌、西道杂歌和南道杂歌。京畿杂歌传唱于京畿道和首尔一代,可细分为京畿山打铃、京畿十二杂歌和挥莫里⑦杂歌;西道杂歌传唱于黄海道和平安道一代,可细分为西道山打铃、坐唱(包括楚汉歌,孔明歌,辞说孔明歌和祭奠)、杂歌(包括难逢歌和狗打铃);南道杂歌传唱于全罗道、庆尚道西南部和忠庆道一代,可细分为报念、花草四巨里和六字百依。

二、《京畿十二杂歌》的演唱名家及传承过程

碧波⑧李昌培老师所撰写的《韩国歌唱大系》一书中,生动的记录着杂歌的三大名唱⑨秋教信、曹基俊、朴春景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情景。虽然此三人的生存年代并不详,但根据各种文字材料的记录,我们可以判断出《京畿十二杂歌》开始在社会上流行的年代大约是在 19世纪中叶,最早出现在文献上的杂歌集是《南熏太平歌》,1910年开始大量的杂歌集出现在市面上,伴随着近代的剧场演出和留声机光盘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杂歌向大众推广的速度,增强了其在大众音乐文化中的影响力。

杂歌在传播的初期,是由流浪艺人集团—寺堂牌和三流的妓生担任传承的。寺堂牌是指以游街卖艺为生的艺人集团,寺堂牌的头目叫做《某甲》,成员包括 1~2名女寺堂和 7~8名被成为《居士》的男寺堂。卖艺表演时男寺堂常会背着女寺堂沿街卖艺表演,由于李氏朝鲜王朝受儒教影响比较深,官府认为寺堂牌的这种男女混合四处流窜的表演有碍风化,因此禁止女寺堂加入寺堂牌,到了李氏朝鲜末期,寺堂牌只有男寺堂成员组成。

到了 19世纪中叶,精通歌曲的高级妓生和中人歌客当中也开始出现杂歌的热爱者,当时稍微有些身份、讲究排场的歌客们首先会演唱平时调和喊唱时调⑩,然后演唱更有节奏感的辞说喊唱时调、歌词和长杂歌。敲着杖鼓的首唱会选取一个长短,接下来就有众多观众一起齐唱长杂歌,形成音乐会的最高潮。

擅长演唱杂歌的名唱们各自都从事着工农商等生业,利用闲暇时间专门修行杂歌,因此除了杂歌以外,对时调、歌词、歌曲的造诣也颇深,杂歌的三大名家秋、曹、朴亦是如此。有些歌客会前往结婚典礼上为新人们演唱祝歌,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卖唱是一种很低俗的行为,身份高的歌客们会不屑于参加这种表演。杂歌名家们常常不收取任何费用就将技艺传授给弟子们,在每个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流派,各个流派之间还经常把唱的出色的名唱邀请来,互相观摩和学习。这些流派当中,最有名的应属四契轴的艺人们,四契轴是指从现在的首尔站前绕过万里岘再到青坡洞一代的区域,除此之外,麻浦、阿岘洞,西江地区也住着不少名唱。

目前在中国境内所传承的朝鲜族传统音乐多半来源于朝鲜半岛。直至上世纪 50年代,李氏朝鲜王朝都存在着经过专业培训的艺人,即当时被称为“妓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妓生多为女性,她们自幼经过重重挑选,进入到“券番”(妓生学校)里跟随老师学习声乐、器乐和舞蹈等技艺,当技艺熟练到一定程度之后,根据其技艺水平分成头牌,二牌和三牌的等级,拥有较高技能的妓生会有机会参加宫廷宴会为当时的国王或国外使节表演,在平日里她们也会受邀前往高官、富商的家宴中演出,赚取丰厚的酬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小部分的妓生随着战乱逃亡到中国境内,并将朝鲜的传统声乐小面积的进行传播,其中也包含着《京畿十二杂歌》。这些老艺人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目前生活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的申玉花,2013年笔者采访申玉花老人时,她虽然已年过 90岁,却仍然记得部分《十二杂歌》的旋律和歌词,能与笔者一起哼唱。但是《十二杂歌》在中国的传承过程当中,并没有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分析其原因有二,其一是由于连年的战争,导致当时到中国的妓生已经脱离了表演歌舞的环境,大部分妓生都告别了艺术舞台,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开始过平常人的生活,导致《十二杂歌》没有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二是由于杂歌的修行需要老师一对一的指导,需要老师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一字一句的将其唱法传授给学生。这些修行者也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把《十二杂歌》的味道纯熟的唱出来,在那动乱的年代里,极少有人能具备这种客观学习条件。

三、《京畿十二杂歌》的曲目及传承现状

杂歌的演唱时间都比较长,歌者要在不间断的情况下独自演唱 10~15分钟,要求有扎实的呼吸法做支撑。现存下来的京畿十二首杂歌曲目分别是《游山歌》、《赤壁歌》、《燕子歌》、《小春香歌》、《船游歌》、《执杖歌》、《刑杖歌》、《平壤歌》、《十杖歌》、《出引歌》、《房物歌》、《月令歌》等,其中《游山歌》是最具有杂歌风格的代表作。《十二杂歌》的歌词大部分是根据当时所流行的《春香传》等民间文学作品为基本内容,从歌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小春香歌》、《执杖歌》、《十杖歌》、《邢杖歌》和《出引歌》的歌词内容都与《春香传》的其中一个片段有关,它们都是一个具有单独主题的通节形式,根据歌词的变化,旋律的连唱形式也会发生改变。

由于近年来韩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1975年 7月 12日,《京畿十二杂歌》正式被指定为韩国重要无形文化财第57号,并由墨桂月、李恩珠和安翡翠等三位名唱来担任艺能保有者,在安翡翠老师去世之后由她的首席传人李春熙来继承,继续培养学生。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居住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音乐人,本着对本民族传统音乐的探索和研究,前往韩国的国立国乐院及各大音乐院校进行交流访问或留学深造,将京畿民谣的《十二杂歌》进行录音和抄谱整理,回到中国后运用到朝鲜族民族声乐教学当中。

了解并传承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在当前中国百花齐放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是相当重要的,《十二杂歌》是京畿民谣的精髓和瑰宝,通过学习演唱不但可以打下坚实的朝鲜族民族声乐的演唱功底,还可通过其悠扬、婉转的演唱风格,更加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注释:

①长短是朝鲜族传统音乐中的节奏形态的总称,常用的民谣长短有《古歌里》(G UG EL I,译音),《塞玛其》(S EMAC I,译音)等等。

②“道”是中国的省的概念,是韩国的地域行政单位的名称。朝鲜半岛一共有8个道,有一部分道又可分为南北。

③盘索里是指手中拿着扇子的唱者在鼓手的伴奏下,一边唱,叙说并伴随动作表演去讲述一个故事的戏剧性音乐。目前现存的盘索里唱本有《春香歌》、《沈清歌》、《水宫歌》、《赤壁歌》、《兴夫歌》等五大唱本。

④见尹达善的《广寒楼乐府》。

⑤《歌词》是传统声乐的一个支流,是具有《歌词体》(类似于散文的文体)的长篇歌谣。《歌词》的产生时间并不明确,但根据现在流传下来的歌词集的记录来看,可追溯到英祖的在位(1724~1776)年间。当今所流传下来的歌词曲目有《白鸥词》,《竹枝词》(也叫《乾坤歌》),《黄鸡词》,《渔夫辞》,《春眠曲》,《相思别曲》,《军乐》(也叫路谣曲),《劝酒歌》,《首阳山歌》,《处事歌》,《襄阳歌》,《梅花打铃》(也叫梅花歌)等 12首,被称为《十二歌词》。

⑥《歌曲》是在朝鲜传统文学的《时调诗》上加上旋律,并使用管弦乐器伴奏而演唱的朝鲜传统声乐,《歌曲》又被成为叫《数大叶》。《歌曲》的原型是以慢大叶、中大叶和数大叶为演唱顺序的。其中演唱速度极其缓慢的慢大叶则在朝鲜国王英祖在位时期(1724~1776)失传,中速演唱的中大叶也于朝鲜末期失传,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数大叶。数大叶分为羽调和界面调,其中男唱为 26首,女唱为 15首,共 41首曲目。

⑦挥莫里(h y umor i)是朝鲜族传统音乐长短节奏中的一种,演奏速度较快。

⑧碧波是京畿山打铃名唱李昌培先生的号。

⑨名唱是对演唱民谣的功力达到很高造诣的艺人的尊称。

⑩喊唱时调(G I R MS I Z O)是时调唱的一种。演唱时会将初章的第一、第二个长短用高声喊唱出来,中章和终章与平时调的演唱方法一致。

[1]权五圣.韩国传统音乐[M].首尔:民俗院出版社,2006.

[2]金南浩.中国朝鲜族民族民间音乐研究[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5.

[3]金正渊.西道声大传记[M].首尔:京园阁出版社,1979.

[4]徐汉范.改正版 国乐通论[M].首尔:台林出版社,2001.

[5]李宝亨.京畿旋律音乐构造类型的研究 [M].首尔:文化财研究所,1992.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民谣朝鲜族音乐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十唱共产党
KORE A TOWN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音乐
拥军民谣
城市民谣(组诗)
他有颗金子般的心:记朝鲜族“老关工”金道永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