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庆石油歌曲在会战时期的传播与发展

2015-03-11李轶男

艺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会战铁人大庆

李轶男

大庆石油歌曲在会战时期的传播与发展

李轶男

大庆石油歌曲在“会战”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口口相传、报刊歌集等方式传播,讴歌了石油工人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凝聚队伍、激励斗志,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大庆 石油歌曲 传播

我国音乐社会学家曾遂今曾明确写道:“任何音乐现象,离不开音乐传播……音乐传播是音乐现象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其功能的人的一种社会行为。”①正是由于传播的存在,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才得以在传播中传承,在传承中获得久远的艺术生命。

对于六七十年代的大庆来说,自然环境恶劣,财力物力严重匮乏,又是在文化大革命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油歌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虽然其传播资源有限,但是大庆人仍利用现存条件创作出大量石油歌曲,其中精品层出不穷,并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使得听众热情高涨。

一、传播方式

1.通过各种形式口口相传

唱歌鼓劲、唱歌齐心、唱歌抒情,在大庆形成红火的氛围。通过歌咏集会、拉歌、教唱等形式,许多石油歌曲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其中《我为祖国献石油》、《踏着铁人脚步走》、《石油工人志在四方》等歌曲出现了万人广场异口同声的壮阔。生动活泼的歌咏活动在油田各种场合随处可见。每次集会前,到场的班组像部队战士那样,相互拉歌,看谁会唱的歌多、唱的声音大、唱得齐,整个会场歌声此起彼伏,你家唱完我家唱,欢腾的声浪此起彼伏热烈壮观。有时也教唱新歌,一人领唱,台下上万工人们应声跟唱,歌声雄壮豪迈。“庆功会上更少不了歌咏。在庆功会场音乐家现场即兴写词谱曲,写出歌曲随即教唱,颇像战地宣传鼓动,令士气大振。”②

战区文工团是在会战时期文化宣传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词作者薛柱国同志和这首歌的首唱刘明君都是这个团的成员。他们“身兼数职”,不但搞创作、搞演出,还要作为教唱员下井队教唱歌曲,这种形式在宣传油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条件极为艰苦的会战时期,没有电视,只能听广播。老会战(对于当年参加石油会战的石油工人,我们现在常尊称为“老会战”)陈敏 17岁参加工作当上了单位的广播员,他回忆说:“广播站每天都播放歌曲,都是像‘大庆人之歌’这样的歌儿,没像现在有这么多种。当时处于困难时期,天大的厂房,地大的炕,工人们天天没日没夜地干活劳动,很是辛苦。每次听歌,心里总是激动万分,干活再苦再累,有了会战歌曲陪伴,就感觉充满了力量,什么苦和累都不怕。歌儿就像是战场上的冲锋号,鼓舞工友,振奋人心!”从效果方面来看,这种口口相传的传播方式立竿见影,方便快捷。

2.运用报刊、歌集等进行书面传播

报刊的出版和发行,是石油歌曲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最早歌颂大庆工人的歌曲《石油工人硬骨头》(徐志良作词,赵正林作曲)。创作于 1961年,1963年元月发表于《战报》。中国音协向全国推荐,先后在《工人日报》、《人民日报》、《歌曲》、《解放军歌曲》上登载,其歌词还在《诗刊》、《人民文学》上转载。歌曲深受会战职工喜爱,一时唱遍油田,起着鼓舞斗志的作用。《我为祖国献石油》于 1964年在《音乐生活》第 4期上首发,问世。对此歌的传布功不可没。《明天定叫油龙还》(张天民词、秦咏诚曲)和宣传大庆优良作风的《“三老四严”好》1977年发表在《人民音乐》上发表。歌曲《油龙飞奔》词谱刊登在《乐海涛声》等等。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国务院文化组文艺创作领导小组编纂的《战地新歌》集,从 1972年开始每年一期,只出版了五期,但期期都刊发了大庆的作品。《女钻工之歌》《石油工人之歌》《踏着铁人脚步走》《歌唱大会战》《高举大庆旗,学习王铁人》《大庆油田在前进》《采油女工之歌》等 18首歌被收录其中。1977年 5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十月战歌》集,《大庆红旗到处飘扬》《满怀深情望北京》《歌唱“铁人”老英雄》三首歌被收录其中。同年,大庆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歌曲集《大庆职工、家属创作歌曲选》(大庆市文化局编)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歌曲集选编了自会战以来,职工、家属自己创作,并在油田上广为传唱的歌曲 44首。这些歌曲群众性强、“油味儿”浓,多表现大庆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豪迈气概和高亢旋律,歌唱大庆和铁人精神,抒发战天斗地、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情感。

这种视觉途径的书面传播方式克服了口头流传的随意性、局限性,不仅有利于石油歌曲的传播,而且有助于歌曲曲目的文化交流和音乐传承。

3.利用影视作品传播

“早期电影歌曲的出现,使得许多优秀作品不胫而走,故事情节的感染、视觉画面与歌唱的水乳交融赋予了歌曲以强大的艺术魅力,极大地激发了观赏者的学唱欲望,其传播效果大大地超过了单纯的听觉途径的效果。”③

在 60年代中期,薜涛(作曲)和孙爱忠(作词)创作了一首名为《油龙飞奔》的歌曲。1968年以来,大庆的文艺团体多次演出了该首歌曲,在油田广为传唱。后来这首歌曲被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彩色纪录片《大庆红旗》选作片中音乐,歌曲的传唱范围更加广泛。

《创业》是第一部以大庆为题材反映我国石油工业历史的彩色故事片。1975年春节,该片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放映,引起轰动,深受赞扬,被称之为“是一部难得的好片”。片中的插曲《满怀深情望北京》也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歌曲”。

《铁人》是大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全剧以激荡的情感、浓厚的色彩,塑造了一群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铁人”,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石油大会战的悲壮历史。故事生动,情节感人。该剧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荣获“飞天奖”。主题曲《荒原男子汉》也随着被人们熟知并喜爱,直至今日,在铁人纪念馆中仍以它作为背景音乐,走进铁人纪念馆院的大门便可听到这首歌曲,使参观者立刻“进入状态”。

二、传播特点

石油工人既是歌者,又是创作者。石油歌曲从编创到传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家积极参与石油歌曲的编唱活动,从而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宣传洪流。许多作品都是集体力量的结晶。这一时期,找创作素材就到工地,当时工地上有黑板,黑板上是工人们随性写下的“歌词”,不一定合辙压韵,但却是工人们的心声。创作这些石油歌曲时众人在一起讨论,最后经过群众中艺术骨干的加工润色,或者由专业文艺工作者进行帮助指导和修改,最终产生并流传这些石油歌曲。算得上是专业团体的战区文工团搞创作也是一样。当时团里年轻人多,说话比较随便。每当谁创作了什么作品,都要在大家面前“抒发”一番。接着,你一言我一语,评头论足。如果大家一齐说“行行行”、“过了”,那么,这个作品才算通过。

“老会战”陈福勋是 1205钻井队的第四任指导员,他讲述了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当时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都到井队蹲点,体验生活,把油田的文化生活一下子就带动起来了,我们走到哪里,就把歌声带到哪里。记得有一次,《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词作者薛柱国拿着歌词向我们征求意见。他的原词是‘我当个铝盔工人多荣耀’,当时我们的工人没有像现在那样的安全帽,都是戴铝盔,所以歌词中才说‘铝盔工人’。但我觉得应该突出‘石油工人’这个形象而不是铝盔工人,就给他提了意见,他当时就高兴地说,你提的意见太好了!于是就把歌词改成了‘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④后来,这首歌在传唱过程又中被工人们进行了“再创作”。1962年春,长影厂在大庆油田拍了一部纪录片,《我为祖国献石油》被要来做了影片的主题曲。1963年八九月份,战区文工团的刘明君声音高昂粗犷,适合表现石油工人的精神风貌,对歌曲进行录音。1963年年末,随着这部纪录片在大庆油田首映,这首歌开始传开。此后,上级要求所有的石油工人都要会唱,刘明君作为首唱者责无旁贷成为教唱员之一,和许多人下到井队教歌。工人十分高兴,因为自己上了电影,被写进了歌曲。刘明君刚到 1202、1205钻井队教歌时发现工人们唱法与自己的唱法有很大区别。起初传唱时,优美的旋律占了主角,速度慢但缺乏石油工人的大气。“但工人们唱歌时节奏变快了,棱角突出了,更有一种气势,例如,工人唱到‘跨骏马’时,‘跨’字唱得跳动感很强,似乎真是在跨越一样,但也有些如同说唱。再比如,‘天不怕,地不怕’,工人吼声如雷,唱得气壮山河。当然,作为反映工人生活的歌曲,在被反映者那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石油工人的唱法,反映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作为国家主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因此,下到井队教歌反而被学唱歌的改变了,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这首歌曲的唱法都是这第二代唱法。”⑤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石油工人对这首歌又有了新的理解,演唱是棱角加抒情。只要能唱出石油工人的精神,就是最好的唱法。

三、会战时期石油歌曲的影响和作用

歌曲是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强音,也是最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的音乐形式。大庆石油歌曲讴歌了石油工人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反映他们的豪迈之情和英雄气概,凝聚队伍,激励斗志,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会战时期的大庆石油歌曲产生的精神凝聚性,或它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凝聚性,会使它具有一种空前的协调组织功能,能把人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振奋起来、凝聚起来。刘正魁老人是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老一代石油人,是 1202钻井队的第四任指导员。回想起那时的经历,他感慨地说:“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没有路,没有住的地方,吃不饱……但是我们的精神是富有的,大家在一起不比物质,而是比精神、比干劲。每当工作累了或遇到大的困难,我们就一起唱歌,《我为祖国献石油》、《踏着铁人脚步走》……唱得群情激昂,自豪感油然而生,大家就又干劲十足了。”⑥

通过传播发展,一些石油歌曲唱到了其它油田,唱遍了整个中国,鼓舞激励着全国人民的斗志。这些音乐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大庆石油人的精神面貌,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参加石油会战的积极性,很多人就是听着《我为祖国献石油》才投入到石油大会战的。

注释:

①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49.

②廖开明.大庆听歌[E B].人民网,2009-10-5.

③自勤.歌曲传播途径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⑷.

④⑥杨宁舒. 大庆精神永不灭石油战歌代代传中国文明网 w w w.w e nmi n g.c n,2009-10-19.

⑤阮生.是谁首唱《我为祖国献石油》[N].大庆晚报,2009-8-6(4).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注:本文系 2014年度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大庆石油歌曲的时代特征研究,项目编号:DSGB2014127。

猜你喜欢

会战铁人大庆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海上铁人郝振山
库尔斯克会战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全能三项:你也能够成为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