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领域中的适用性
——读《奥尔夫音乐思想与实践》有感
2015-03-11杜青青
赵 玥 杜青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领域中的适用性
——读《奥尔夫音乐思想与实践》有感
赵 玥 杜青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的结合已被广泛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由于奥尔夫音 乐 教 育 体 系 强 调“原 本 性 ”的 音 乐 教 育 观 念 , 要 求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以“行 为 ”、“形 态 ”、“意 识 ”为音乐的存在方式,这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言语表达、兴趣以及刻板行为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
奥尔夫音乐教育 孤独症 “原本性”音乐观念 适用性
自孤独症被发现以来,国内外对孤独症的研究都非常重视,孤独症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多样化。除了感觉统合治疗、游戏治疗与行为治疗等治疗方法,音乐治疗目前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育自开创以来,迅速在儿童音乐早教领域中受到广泛推崇,其教育成果的显著性不言而喻。 鉴于它在正常儿童音乐教育中良好的使用效果,不少研究者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中。经过对各种个案的研究①,我们不难发现,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中同样也有着显著的效果。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概述及二者关系
1.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与柯达伊音乐教育、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并称为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说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不得不提的是其“原本性”音乐观念。那么什么是“原本性”音乐?奥尔夫本人对其做了这样的解释:“……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必须人们自己参与的音乐。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式。 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②从奥尔夫的这段话可归纳出,“原本性”音乐的存在方式一定是有行为、形态与意识在其中的。 另外,奥尔夫音乐还强调本土化,这是其教育体系能在世界各地的立足的基础。
2.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代表疾病,一般起病在36个月以内,主要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情感淡漠与刻板动作。由于目前病因尚未确定,并且无法完全治愈,所以孤独症的相关治疗主要以干预改善为主。 目前音乐治疗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运用的较多,治疗效果也比较明显。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是指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接受式、再创造式、即兴式音乐治疗方法与对团体或个体孤独症儿童建立系统的治疗过程,帮助他们尽可能的改善孤独症的各种症状,使其适应生活。
根据上述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奥尔夫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的共通之处: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参与性,在音乐治疗中也有互动性,尤其是在团体音乐治疗中,集体的参与与互动会给治疗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既然孤独症儿童是以社会性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情感淡漠,刻板动作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那么在运用音乐治疗的方法时融入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在团体或个体的治疗形式中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行为、语言沟通能力,增加情感表达,减少刻板动作,会显得更具实践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原本性”音乐的存在方式是由行为、形态、意识构成的。
1.行为层面
从行为层面上来讲,行为主要包括参与行为与操作行为。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儿童在音乐中的参与性,并与语言舞蹈等行为结合,要求儿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是音乐的创造者而不只是聆听者。 那么依据此理念,在团体音乐治疗中,治疗师可以通过为孤独症儿童设计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如《你好歌》,让孤独症患者在简单的旋律中通过唱词、拍手、拥抱等方式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治疗师也可设计一些关于再创造或有即兴成分在其中的音乐活动, 如让患儿选择其自己感兴趣的奥尔夫乐器③,来进行简单的合奏,或者治疗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让患儿用手中的乐器对故事内容进行表演,这些都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交流能力。 对于一些高功能的孤独症患者,可采取个体音乐治疗的方式,治疗师通过音乐的声响吸引其注意,之后根据观察患儿对哪些乐器偏好,以此为选择来进行教授。当然目的并不是为了使其技术水平能达到某种程度,只是利用音乐的演奏来发展他们的兴趣,增加他们与治疗师的互动交流,让他们不再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
2.形态层面
从形态层面上来讲,“原本性” 音乐形态包括音响形态与物化形态。 音响形态指所使用音乐的结构形式乃至具体的旋律、音阶等方面的特征。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实施中,原本性音乐是有关于节奏、音响和旋律的一种音乐的基本素材,通过对这些基础的音乐素材的塑造,让儿童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在奥尔夫看来这是“原本性”音乐与艺术作品的区分点,并符合儿童的天性。 孤独症儿童多伴有智力发育障碍,这些简单的节奏、曲式、旋律让患儿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十分困难,并能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感,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对这些基本素材的再创作,也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自我。 物化形态是指对乐器的使用,奥尔夫认为乐器的使用与乐曲形态的构成密切相关,使用什么样的乐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乐曲的结构。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节奏性乐器占主要成分。 这样的乐器易掌握,非常适合孤独症儿童的学习。
3.意识层面
从意识层面上来讲,音乐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人的音乐活动直接与人的想像、联想、情绪感受等多种审美情感、心理体验以及审美意识相连。所以音乐在孤独症治疗中的使用,很好的弥补了在语言上不能进行沟通的问题。 据相关研究,虽然孤独症儿童在其他方面的智力发育比较落后,但也有很多儿童显示出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当高的天赋,其中不乏对音乐有较高感受力的儿童。音乐治疗师通过对音乐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情绪。 如在患儿情绪特别不稳定、暴躁、焦虑时,可通过播放一些平和舒缓的音乐来安抚儿童的情绪。在个体即兴音乐治疗中治疗师也可以用共情、包容、抱持、根基、对话等技巧来改变患儿固有的行为方式。虽无语言,但这些都在意识上已达到与患者的交流。 奥尔夫还认为,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是以“玩和奏”为开端的。 在玩和奏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也是重在培养儿童在音乐中的审美愉悦感。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讲,学习音乐不为提高技能,但却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来自心灵的快乐,这是让他们渴望开始与整个世界对话的最好的开端。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创立时就强调本土化的问题,它承认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这也使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呈现出一种开放性,更是使奥尔夫教学法被全世界广泛接受的原因。在其音乐教材的编纂中,许多音乐的选择都民族化、本土化,学生更易接受。 所以在对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中选择奥尔夫音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
三、总结
如今,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孤独症音乐治疗中已被广泛运用,更是被延伸为奥尔夫音乐治疗,这足以证明二者的结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原本性”音乐存在方式与本土化的结合不仅让孤独症患者的情绪、言语、交往能力、行为模式等方面有所改善,更是提高了孤独症儿童对音乐的适应性。现在在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中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虽然被普遍接受和认可,但是还不够系统化,若能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康复训练,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三联症”——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固定行为模式对症下药,设计有目的的音乐活动,相信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会因此有更好的效果。
注释:
① 参见:《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研究》王冰 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43-161页;《奥尔夫音乐疗法应用于重度孤独症儿童的个案分析》程虹毓,刘燕,朱继孝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9月第21卷第9期1007-1008页。
②《〈学校音乐教材 〉——回顾与展望》卡尔·奥尔夫 中国教育文摘网http://www.eduzhai.net
③奥尔夫乐器:从狭义上讲指奥尔夫创造的音条乐器,各种木琴、钢片琴等。 从广义上讲,指适用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乐器,如沙锤,鼓类,三角铁、木棒、木锤等一些简单易学的乐器。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于贵阳.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的教学原则与实践[J].教育科学,2002(4).
[3]从梦滢.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孤独症儿童治疗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6).
[4]程虹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课程教育研究,2014(5).
[5]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6]【英】Tony Wigram 著.高天译.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