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药学服务对策分析

2015-03-11孙佳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药学服用年龄

孙佳瑜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药学服务对策分析

孙佳瑜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 并针对预防不良反应产生的药学服务对策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并分析促使患者不良反应原因和年龄层次分布情况。结果中药不良反应患者中皮疹占26.67%, 胃肠道反应占46.67%, 嗜睡为10.00%, 其他原因占16.67%。导致重要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 包括配伍不当﹑药物因素﹑剂量过大﹑个体差异﹑疗程过长﹑服用不当﹑炮制不当和误服误用;中药不良反应可发生在各年龄层次, 其中年龄在3~20岁人群中发生率最低, 为10.00%(3/30), 年龄≥60岁人群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 约为46.67%(14/30)。结论临床医生关注中药不良反应, 不断增强自身用药认知, 可降低发生不良反应几率。

中药不良反应;药学服务;对策;分析

中药具有自身的药效, 可实现预防疾病和强身健体的功能, 尽管中药药物的不良反应小于西药, 但依旧存在一定不良反应[1]。由此,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针对不良反应发生因素提出药学服务策略, 以期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30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未曾服用禁忌药﹑未出现中药过敏史。其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均≥3岁, 平均年龄(50.22±6.7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5例, 中学8例, 小学及以下17例。

1.2 方法 从资料库中查找并记录30例患者相对完整的临床资料, 主要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发病时间﹑用药剂量和时间, 对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及出现原因予以记录, 所有数据均采用本科室自行编订《中药不良反应观察与统计调查表》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统计本组服用中药治疗后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层次分布情况, 其中年龄层次主要可以分为3~20岁﹑21~40岁﹑41~59岁以及60岁以上四个年龄段。

2 结果

2.1 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患者中皮疹8例,占26.67%;胃肠道反应14例, 占46.67%;嗜睡3例, 占10.00%;其他5例, 占16.67%。

2.2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因素情况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误服误用﹑配伍不当﹑剂量过大﹑药物因素﹑个体差异﹑疗程过长﹑服用不当﹑炮制不当。见表1。

2.3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年龄层次情况 中药不良反应可发生在各年龄层次, 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率为46.67%, 3~20岁人群发生率较低, 发生率为16.67%。见表2。

表1 30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n(%)]

表2 30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发生年龄层次情况[n(%)]

3 讨论

中药不良反应主要是指生理调节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 患者服用中药在用法以及用量均合理的状态下, 呈现出呕吐等有害反应[2-4]。本研究结果显示, 配伍不当﹑药物因素﹑剂量过大﹑个体差异﹑疗程过长﹑服用不当﹑炮制不当﹑误服误用等均可能造成患者出现中药不良反应, 其中造成患者出现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药物因素﹑剂量过大和疗程过长。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验证, 中药不良发应多发生在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群, 而较少发生在3~20岁人群。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产生因素以及年龄层次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临床医师加强药学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以上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年龄层次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为有效降低中药药材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需要做好以下药学服务工作:①加强关于中药安全性以及相关引导的宣传力度, 定期在社区﹑公园等群众聚集场所展开科学宣传活动, 纠正书刊杂志﹑民间偏方和网络处方产生的误导作用。②根据患者体质以及过敏史等相关信息制定适合患者具体情况的合理用药方案。③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嘱咐患者服用需要以药师指导依据, 讲述合理煎煮药物的重要性,并对正确合理使用中药进行科学指导[5]。④临床医师需要在中医辨证立法的基础上对中药进行灵活配伍, 各级检测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并强化中药不良反应管理﹑检测体系以及报告管理制度。提示对医院在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药学技术人员的技能, 不断强化药学技术人员的患者中心意识以确保患者合法权益和医生药学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较多, 需要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对用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中药基础知识的方式, 可有效实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的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提供参考依据。

[1]李汉荣.临床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作用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3,20(24):166-167.

[2]殷玉华,孙立平,陈喜英,等.中药的不良反应探讨及药学服务对策.中国农村卫生, 2015,10(64):41-42.

[3]孙菊林.中药不良反应引发因素与临床药学服务预防对策. 北方药学, 2014,2(3):245-246.

[4]何丽霞.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 中医药导报, 2013,19(7):93-94.

[5]邓筱华,王建. 2009年-2010年我院212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12(3):527-5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203

2015-08-07]

518000 深圳市福田中医院

猜你喜欢

药学服用年龄
变小的年龄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年龄歧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