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2015-03-11张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颈动脉原发性斑块

张宇

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张宇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 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随机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80例高血压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 4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超声检查发现斑块19例, 占47.5%;观察组患者超声检查发现斑块50例, 占62.5%, 两组斑块数量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颈动脉斑块出现增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在临床治疗时, 除抗脑卒中外, 还要重视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颈动脉班块;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指脑组织局部组织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缺血﹑缺氧以及坏死。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 致死率﹑致残率很高, 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此外文献报道高血压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同时脑卒中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心血管风险[1]。由于颈动脉位置较浅, 可以反映高血压动脉﹑冠状动脉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重要心血管情况[2]。为了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 本实验随机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患者超声检查后颈动脉斑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住院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5例, 女55例,年龄51~82岁, 平均年龄(65.8±6.2)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为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80例患者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但无脑出血﹑脑肿瘤或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仪, 利用双功能扫描, 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各段腔内的斑块大小﹑性质﹑部位﹑内膜中厚度等。采用Crouse 法计算斑块积分, 在不考虑各斑块长度的情况下,将同侧颈动脉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得到该侧颈动脉斑块积分, 将两侧斑块积分相加得到斑块总积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 对照组40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超声检查发现斑块19例, 占47.5%;观察组8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超声检查发现斑块50例, 占62.5%, 两组斑块数量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的独立风险因素 将是否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因变量, 年龄﹑性别﹑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斑块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发现, 颈动脉斑块出现增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颈动脉及其分支,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一旦破裂极易诱发血栓产生, 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因此,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3,4]。文献报道, 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中会出现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 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5]。炎症细胞可以诱导和分泌一些活性物质, 使斑块容易破裂。此外, 研究资料揭示, 炎症还可以改变斑块的形态学特征以及成分使斑块的稳定性降低, 容易破裂引起急性脑血管病。

本实验随机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观察组80例为高血压伴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对照组40例为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超声斑块检查结果以及独立危险因素并统计分析。本研究中超声检查发现, 两组患者斑块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数量有一定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颈动脉斑块出现增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风险因素。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 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临床预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 除预防高血压外, 也要关注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更要重视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1]王纯,梁雨露.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4, 39(1):80-83.

[2]吕丽,魏岩,白杨,等.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21):4772-4773.

[3]曹茂红,柯开富,周冉冉,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13(1):62-64.

[4]杨淑,刘江.高血压调控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意义.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22):41-42.

[5]陈雪寒.高血压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4):4-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23

2015-08-03]

110000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猜你喜欢

颈动脉原发性斑块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