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住院药房药品破损量中的应用
2015-03-11刘馨尚尔宁李波周黎
刘馨 尚尔宁 李波 周黎
作者单位:215002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药学部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药房药品破损量中的应用
刘馨 尚尔宁 李波 周黎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药房药品破损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造成住院药房药品破损的原因, 采用品管圈方法拟定对策, 评估对策实施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药品破损量由活动前的59.25件/周降至28.00件/周, 下降率为52.74%;圈员在面对问题的勇气﹑责任心和积极性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减少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降低住院药房药品破损量中效果显著, 同时提升了药学人员自我管理的能力。
品管圈;住院药房;自我管理;破损量
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 年所创, 倡导以一线部门为中心, 组成质量改善圈, 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方法, 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动自发﹑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持续改善机制[1,2]。QCC在日本和台湾等地医院中开展广泛[3],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许多医院药学工作者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升药事管理水平, 品管圈是近年来应用于医院药事管理的一个积极地尝试[4,5]。
目前, 医院药房药品损耗情况逐步受到重视。药房担任着医院药品安全供应的重要职责, 药房破损的这部分药品不能用于临床使用, 意味着药房应有的药品金额的减值。这不仅对医院经济造成了损失, 更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处理不当还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 因此尽可能地减少药品损耗是医院药学人员的任务之一, 其与医院经济效益与发展紧密相关。为减少药品破损量, 2014年5月医院开始在住院药房推行QCC 活动, 已初见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4年5月~2015年11月本院住院药房团成圈运用QCC方法, 分析﹑归纳﹑统计QCC活动前后药品破损数据。
1.2 方法 按照QCC的十大步骤: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以“降低住院药房药品破损量”为活动主题, 对每周的破损件数进行分析和改善。
1.2.1 成立QCC小组, 确定主题 圈人数9名, 其中辅导员1名, 圈长1名和圈员7名。经投票选举确定圈名“团成圈”以及圈徽, 寓意在每名成员因为住院药房这个集体而紧密团结, 共同融合, 共同进步, 最终汇聚成一个大圈圈, 发挥集体大力量。针对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重要程度, 通过评价法确定“降低住院药房药品破损量”为本次活动主题。
作者单位:215002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药学部
1.2.2 拟定活动计划 主题选定后, 经全体圈员对品管圈十大步骤的探讨分析并结合住院药房现状, 拟定了为期7个月的活动计划。
1.2.3 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 归纳总结住院药房药品摆放和调配流程, 绘制成流程图, 以便查找原因和制定对策。对连续4周的药品破损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根据80/20法则分析, 平均每周59.25件破损事件中, 调配时破损和运输时破损占总破损的83.12%。见图1。
图1 现状把握柏拉图
1.2.4 目标设定 通过对工作现状及团队协作能力, 将圈能力设定为59%, 目标值计算: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比例×圈能力), 目标值= 59.25—(59.25×83%× 59%)=30.24(件/周), 即目标值定为30.24 件/周。
1.2.5 解析 圈员们针对调配时破损和运输时破损, 运用鱼骨图, 对导致药品破损的要因进行分析, 再经过头脑风暴和现场考察得出真因。住院药房药品破损的真因主要有:药架杂乱;药师责任感不强 ;相关业务培训少;相关流程不完善;周转箱内拆零药品随意摆放;软袋类药品随意堆放;气送子发送药物保护不当。
1.2.6 对策拟定与实施
1.2.6.1 建立药架责任制建立药架责任制, 每个药架均有固定药师进行管理, 并由药房负责人不定期进行考核。责任药师负责本区域的药品上架﹑整理﹑检查效期﹑盘点等。同时, 责任药师还需根据每日药品用量控制药品上架量。
1.2.6.2 退药归位操作流程之前主管的药师不固定, 包装相似﹑品名相似容易归位错误, 且随意摆放药品易滑落。建立退药归位操作流程, 每日确定1名药师专门负责退药归位,退回的药品先统一放置在规定的筐内, 清点数量并登记批号及效期。拆零药品放回药架时, 须放入包装盒或者塑料盒中,避免药品滑落。
1.2.6.3 归纳总结易破损药品品种发现, 有些品种的药品经常性的出现破损, 因此对易破损的品种进行总结, 并分析原因(安瓿的颈部容易断裂;专用的溶媒易破碎;西林瓶盖易脱落等)。同时开展业务学习, 让低年资药师熟悉这些易碎药品, 提高警惕, 并在易破损药品架上张贴“易碎药品”的警示标识。
1.2.6.4 建立调配标准操作规程随意放入周转箱内的针剂或者软袋药品, 运输到护士站后发现破碎。因此, 建立调配标准操作规程, 除了冷藏药品放入冷链包外, 拆零无包装的安瓿等易碎药品放入专用小袋, 并放置于周转箱的角落。软袋类药品由于易被压破, 因此最后调配, 放置于周转箱最上面一层。
1.2.6.5 改变气送子材料一些易碎针剂保护不当, 经气送子发送破损。通过改变保护材质, 避免药品破损。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经过有针对性地实施对策以后, 住院药房药品破损量明显下降, 由原来的59.25件/周下降至28.00件/周,下降了31.25件/周。下降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59.25—28.00)/59.25=52.74%。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28.00—59.25)/(30.24—59.25)=107.72%。见表1。
2.2 无形成果 对圈员在积极性﹑自信心﹑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面对问题的勇气以及工作环境和谐程度和荣誉感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每项最高为5 分, 最低1 分, 得出活动成长值=活动后平均值—活动前平均值。用正负向来评价无形成果, 正向说明有提升, 负向说明下降, 圈员在面对问题的勇气﹑责任心和积极性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见表2。绘制雷达图。见图2。
表1 QCC活动前后药品每周破损量比较(n, 件)
表2 QCC无形成果评分表
图2 无形成果雷达图
2.3 标准化 本期活动制作了三项标准化作业书, 分别为药品管理分区责任制﹑退药归位操作规程﹑调配摆放操作规程, 并将标准化纳入住院药房日常工作中。
3 小结
本次QCC活动为期7个月, 获得了丰富的成果。QCC活动的开展有效减少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降低住院药房药品破损量中效果显著, 减少了经济损失。同时, 圈员积极投身于活动中, 每名成员都有发现问题和提出决策的机会,提高了工作能力, 特别是面对问题的勇气﹑责任心和积极性等方面。这些成果都有利于提升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 从而进一步保证药学服务质量, 提升服务内涵, 实现药师的价值。
[1]Wensing M, Broge B, Riens B, et al. Quality circles to improve prescribing of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Three comparative studies. 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 2009, 18(9):763-769.
[2]林瑞荣.品质管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146.
[3]林逸胜.台湾医院的“品管圈”.中国卫生人才, 2002(10):42-43.
[4]陆国红, 吴隽, 沈金芳. 采用品管圈方法优化药学服务流程.中国医院, 2009, 13(9):15-18.
[5]吴庆涛, 王庆阳, 韩兆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中的应用.儿科药学杂志, 2014, 20(12):52-5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218
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