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与有效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5-03-11王冬梅
全国少工委六届四次全委会提出,要狠抓活动课程建设,下大力气探索实施有质量、有效果的少先队活动课程。由此我认为,落实少先队活动课时,实施《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推动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是摆在中小学及少先队辅导员面前的新要求、新事物、新挑战;是需要我们长期重视并不断去实践和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推动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首先应该着力于推动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与有效化,只有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与有效化得以落实和实现,少先队活动课时的设置才具有现实的意义,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本文我就大力推动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与有效化提出四点思考。
一、加强领导——推动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与有效化的根本保证
加强领导是推动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与有效化的根本保证。学校领导可以从师资配备、经费支持、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多方位给予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以支持、指导和保障。
(一)选拔和推荐优秀教师担任少先队活动课的任教者
少先队活动课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支专业的辅导员队伍。各中小学要慎重选择和推荐热爱少先队工作、有责任心、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少先队活动课任课教师队伍中来。少先队活动课的教师主要来自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少先队活动课专任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等,只有师资到位了,才能推动学校少先队活动课的有序、有效实施。
(二)为课程建设、活动课教研、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一项新工作的顺利推进,必然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同样,学校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施、开发,少先队活动课教研、教师培训、活动课观摩比赛、外出考察学习、科研及成果展示汇编等工作都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有了经费的保障,将为有效推动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和有效化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
(三)构建一整套有利于推动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和有效化的制度
学校应从长远考虑,努力构建一整套适合学校实际、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推动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和有效化。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定期的少先队活动教研制度、少先队活动课交流展示制度、少先队活动课任课教师外出培训与考核评价等制度,以保证少先队活动课的管理做到规范、有序、高效,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开展教研——推动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与有效化的专业保障
推动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与有效化,必须着眼于提高少先队活动课的质量,激发队员的学习兴趣。加强少先队活动教研是推动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与有效化的专业保障。少先队活动教研不能流于形式,要讲求实效,专时专用,做好记录,加强管理。在建立以分管领导、大队辅导员为主要负责人的教研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安排每一次教研活动。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研目标、教研任务、教研重点、教研内容等。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专题学习
组织大、中队辅导员及少先队活动课专任教师学习教育部、各级少工委、少先队媒体关于“少先队活动课程”、“少先队活动课”方面的文件。
通过专题学习,帮助辅导员准确认识和理解“少先队活动课”的内涵和特性。
笔者认为,相对于传统学科来说,“少先队活动课”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第一,“少先队活动”是课但又不是课。国家教育部在中小学设置少先队活动课,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少先队活动的时间”,使全国各中小学都有法定的时间来保证开展“少先队活动”,而非要求辅导员按照一般意义上的课的程式去上每周一节的“少先队活动课”。第二,少先队活动课需要更多地发挥双主体的互动作用。少先队活动课提倡更多地发挥队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倡队员和辅导员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完成活动任务。第三,少先队活动课更多的是开展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课的教学形式更为多样、更为丰富。辅导员除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社会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带领队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为队员的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第四,少先队活动课评价方式是以奖章激励为主要评价方式。通过队员的自评、队员间的互评、辅导员的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进度性奖章考核评价。
通过专题学习,帮助辅导员正确理解和处理“少先队活动课”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关系。少先队活动课一般以一个课时为单位,由辅导员和队员双主体共同完成的特定目标和主题的教育活动;是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全部。少先队活动课程是以少先队组织为实施载体、以少先队组织教育为手段、以促进少先队员的思想意识培养和基本素质养成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是少先队活动课以及一切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的有机整合,而不是一节节少先队活动课的简单叠加。
(二)研究队员需求
在教研活动中要多关注教育对象——少先队员的研究,经常性地开展研究少先队员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等。《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科学设计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把握少年儿童的情感、意识、信念形成的基本规律,将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因而,在少先队活动课的教研活动中,要注重安排了解和研究少先队员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的教研内容,可以开展“队员心目中的少先队活动课”、“队员最喜欢的少先队活动课”、“队员最喜欢的少先队活动课教师”等调研和评选活动,我们通过对部分中小学少先队员的问卷调查表明:队员们普遍认为有必要开设少先队活动课,愿意共同参与设计少先队活动课的方案,希望到社会和社区各种教育基地开展学习,少先队活动课的任教教师需具备乐观、幽默、知识渊博等素养。在教研活动中,辅导员要努力做到问需于童,问计于童,充分发挥队员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队员共同参与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和推进,努力增强少先队活动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研究评价体系
在少先队活动课教研中,应加强对少先队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少先队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是为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提出基本要求和基本依据,具有导向作用和评价功能。笔者认为,少先队活动课的评价指标的设计应简洁、明确、贴近实际、易于操作;既有明确的基本要求,又有自主发展的空间。为此,我提出少先队活动课3+1评价指标体系。少先队活动课的3+1评价指标主要涉及活动课的双主体——队员、辅导员、活动课教育教学过程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独创性四个维度。各校可以根据以上四个维度设置具体评价要求。
构建少先队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是推进少先队活动课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少先队活动课指标体系的设计只是科学评价少先队活动课的第一步,在实际运用中,还可以结合队员、家长等各方面对少先队活动课的评价给予更全面、科学的评估。总而言之,我们要将少先队活动课指标体系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去完善、去发展。
(四)组织观摩展示
组织少先队辅导员进行观摩展示应是少先队活动教研的主要内容。教研活动的负责人要多为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指导和帮助开课的辅导员选好活动课主题、教育教学的形式、教育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利用等,鼓励任教者大胆创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同行们提供示范和引发他们对于上好少先队活动课的进一步思考;与此同时,引导少先队活动课的任教辅导员对于少先队活动课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或共性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比如,有的辅导员认为,少先队活动课就应该在教室中进行。其实,少先队活动课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内,任教者也可以根据教育教学任务的需要,带领队员们走出教室,走向社区,走向社会,更好地拓展队员们的学习视野,激发队员们的学习兴趣。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大胆尝试,把少先队活动课的课堂搬到了学校附近的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山会馆。他们充分利用这一优质教育资源,引导队员了解会馆公所历史、学习做小讲解员的礼仪、体会自己所生活学习的地方——黄浦区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堂具有探索性的少先队活动展示课,给前来观摩学习的辅导员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也解答了不少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困惑。
(五)倡导课题研究
面对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这一新要求,辅导员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少先队活动教研过程中,群策群力,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找寻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大力倡导各校在教研活动中,要围绕少先队活动课实施和课程建设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黄浦区报童小学《有学校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研究》、黄浦区教育学院《快乐中队建设与少先队活动课程构建的互动研究》、尚文中学《少先队活动课程校外教育基地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上海格致初级中学《少先队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等有关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课题在教研活动中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推动着少先队活动课更有效地实施。
三、聚焦“组织”——推动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与有效化的重要策略
《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少先队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含组织意识、政治启蒙、信仰萌芽、成长取向等教育内容。由此可见,组织意识教育是少先队活动课的主要教育内容之一。笔者以为,之所以开设少先队活动课,其基本宗旨之一在于凸显少先队的组织教育,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特有的教育功能。
因此,我认为,聚焦“组织”,是推动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和有效化的重要策略。聚焦“组织”,一要在少先队活动课教育教学过程中保证有较大比例的少先队组织教育的内容,如以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并遵守少先队的章程;二要将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与加强快乐中队的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后者尤为重要。因为少先队活动课一般以“教学班”为单位,“中队”建立在“教学班”基础上,因此,在少先队活动课中加强中队组织教育和推进快乐中队建设无疑是最佳的平台与途径。比如,王冬梅工作室的学员葛蕾组织了一堂“中队职能部门人才招聘会”的少先队活动展示课,既结合学校一年一度的少代会,又把握了少先队组织教育的重要途径——快乐中队集体的建设。通过这节少先队活动课,不仅充分展示了队员们的才华和才能,而且进一步提升了队员们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显而易见,在少先队活动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快乐中队的建设,其意义和价值首先在于充分发挥和提升快乐中队建设的成果和优势,为少先队活动课提供教育和活动的载体;其次,通过快乐中队的建设与少先队活动课的互动,可以充分运用少先队活动课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以新的思维来推动新一轮快乐中队的新发展。只有加强快乐中队的建设与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的互动,才能不断推进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实效,不断创新和开拓少先队活动课的新天地。
四、注重创新——推动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与有效化的不竭源泉
少先队活动课是少先队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活动课的开设和实施作为一项新要求和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系统的教材,值得借鉴的经验还比较缺乏;但势在必行。这既是对基层学校和少先队组织的挑战,但也给广大辅导员和任教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新发展的空间。
鉴于此现状,我们倡导各校结合自身传统和特色,及时开发少先队校本课程,为少先队活动课的可持续推进提供最鲜活的资源。少先队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关注本校教育传统、少先队工作特色以及学校周边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整合;第二,学校要确定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各个年级的分目标以及分年级活动要求;第三,学校要引导广大队员共同参与研讨、制订课程内容、活动形式等;第四,对于课程实施要予以科学评价、严格管理,并不断修订与完善。王冬梅工作室学员所在学校上海市南汇第二中学的“阳光行动,为梦起航”、黄浦区淮海中路小学的“快乐HELP,幸福‘2+1”、虹口区广灵路小学的“‘广学灵动,促队员全面发展”、杨浦区开鲁新村第一小学的“孝亲敬老,知恩图报”等通过师生共同研发富有生活气息、富有教育价值的少先队校本活动课程,其共同之处就在于充分体现了各自学校的少先队教育特色,从而为学校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和有效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保障。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教研,聚焦“组织”,注重创新,才能推动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和有效化。只有认真设计好每一节活动课,上好每一节活动课,评好每一节活动课,少先队活动课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更好促进队员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促进辅导员的专业成长。让我们携手并进,以一种求实和创新的精神,勇于探索新方法,准确把握新规律,努力积累新经验,不断呈现新成果,为推动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和有效化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