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构建
2015-03-11查小玲
查小玲
摘 要: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与完善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也至关重要,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商业银行已逐步开始重视增值型内部审计。因此,对中国商业银行如何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做进一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结合经济资本管理原理,分析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运用经济资本成本管理的必要性,总结出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在中国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经济资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3-0138-02
经济资本管理在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信贷决策、预算计划、绩效考核、风险收益平衡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和完善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自国际审计师协会(IIA)提出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以来,增值型内部审计逐步被各大商业银行所认可。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概述
经济资本又称风险资本,它是一种虚拟资本,是银行内部管理人员计量的在给定置信水平下为覆盖风险产生的非预期损失而需保有的最低资本量,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银行在非预期损失真正发生时能够维持运营,在债务人违约时能够缓解其破产压力,其核心就是在银行内部建立资本约束机制,以资本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有效控制银行的总体风险,使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保持协调平衡,确保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监管要求。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信孚银行首次提出经济资本管理理念。随着巴塞尔协议的出台,90年代后期经济资本管理开始被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广泛应用。欧洲较早引入经济管理理念的德意志银行利用该理念和方法计算各交易部门的风险量,据以配置相应资本,并收取资本占有费。英国劳埃德银行选择将经济资本管理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推手,即在现有资本的基础上,坚持将资本投放于能够产生高回报的业务,并尽可能地避免风险,从而该银行选择了以无风险收入为基础的零售商业银行业务为发展方向,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国内银行业首度正视资本管理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建行于2002年开创了引进该理念的先河,随后,工行、交行、农行等国内银行纷纷开始走上资本约束下追求资本回报的道路。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计量及其创造价值的路径
1.经济资本管理的计量。所谓经济资本计量时指利用各种相关技术模型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精确的计量出涵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要求的经济资本额度。经济资本管理的计量范围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等,但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操作情况,采用的一般只有前三种风险,而对其他的风险一般不予考虑。商业银行通过对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利润率等指标的运用,考核并评价自身的风险程度和绩效水平,从而真实地反映商业银行的利润。
2.经济资本管理创造价值的路径。银行创造价值是通过银行收益扣除风险产生的预期损失以及为覆盖非预期损失持有一定的经济资本而发生的机会成本后实现的。经济资本管理是否能为银行创造价值,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者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不同理论基础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从现实生活中银行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于信息不对称及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存在,商业银行违约的可能性较强,违约成本很高,因此,银行确实可以通过利用经济资本管理的原理,通过对经济资本的计量、配置和绩效测评来降低银行价值分布的方差变动范围,降低违约的可能性,从而创造价值。具体讲,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代理成本来创造价值。
二、商业银行增值性内部审计运用经济资金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广泛采用经济资金成本管理进行服务业务的展开,其作用及效果正日益凸显,可以说,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运用经济资金成本管理原理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改进和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思路和方法的需要
在经济资金成本管理原理中,经济资本是由各项业务所需承担的风险决定的,即当某项业务占用了一定量的经济资本时,该业务也就承担了相应数额的预期损失风险。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中,运用该原理,通过计算经济资本、经济增加值以及资本利润率等指标并对所得出的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较准确地了解银行的绩效水平、风险程度、战略和业务计划等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内部审计的思路,客观评价银行内部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发现的问题确定恰当的审计方法,以实现提出完美的解决对策和办法的目的,最终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
(二)更全面的作出增值型内部审计和评价的需要
经济资金成本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需要,银行在风险偏好既定的情况下,承担的总体风险越高,经济资本会随之增加,以保证在银行遭受意外损失时吸收损失,使银行能够更稳定地面对未来不确定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传统的资本计算并不能够真正准确地反映银行的风险水平,而利用经济资金成本管理的方法进行计算,其所得出的结果可能更具前瞻性。审计人员对经济资金成本进行分析后,可以按照以前以经济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计划和分支机构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指标的要求,更全面、客观地作出增值型内部审计和评价。
(三)从管理咨询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增值型内部审计建议的需要
商业银行过去内部审计中,对查出的问题及错误未从管理的角度和层次分析其原因及对分支机构的影响。将经济资本管理原理运用于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之后,审计人员可在审计中通过进一步分析对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利润率有影响的风险调整后净利润、经济资本结构、经济资本计量及价值创造等来评价银行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及业务实施的可行性,还可以将经济资本与实际资本相比较,相对准确地判断银行实际风险水平和实际承受能力,从而从管理咨询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建议,进而进一步增加内部审计的价值,以实现银行的价值增值的目的。
三、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一)用于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的审查
经济资本管理用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的多个方面,内审人员在对其进行审查时,同样也可运用经济资本管理原理进行审查及复核,以确保商业银行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重新复核计算商业银行经济资本总量,并与其账面资本比较,从而对其经济资本充足状况进行评价。如果发现经济资本不够充足,建议商业银行及时通过重新调整银行资产的配置和组合管理,将那些收益低而占用资本高的业务从银行剥离,增加一些收益高而占用资本低的经济业务,或者对一些组合业务进行重新计算分析,找出最佳组合方式,以实现这些业务组合的资本成本最低。
2.通过重新复核计算各种组合资产的资本收益率,衡量各类组合资产的资本收益,从而审查、评价商业银行的总体风险,以及对商业银行风险总量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审人员依据商业银行对组合资产的资本收益的动态监测结果,分析商业银行对自身发现的恶化指标所采取措施的正确性,合理保证调整新增资产业务结构或出售、证券化存量资产等措施的恰当性,力求商业银行收益最大化的实现。
3.通过对那些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占用高的业务进行收益计算对比,审查银行继续从事该类业务是否是合理和有益的,从而为银行提出拓展业务范围或更改业务方向等建议,以帮助银行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实现价值增值。
(二)用于对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审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商业银行内外的利益相关人员(股东、债权人、债务人、客户等)在对银行业绩进行考评时,光一味地从银行经营收益进行考虑是远远不够的,比较正确的做法是将银行面临的风险折算成成本,了解这些风险所付出的代价,再将折算成本与银行获得的收益进行比较,这样才能科学地考核出银行的经营业绩,才能正确地评价银行的绩效水平。而这正是经济资本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因此,经济资本管理可以用于对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审查。当经济资本管理运用于增值型内部审计时,内审人员可以通过复核计算经济增加值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等考核指标,与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指标比较,并分析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风险控制等情况,从而督促银行改善绩效考核体系,解决追求利润和控制风险的矛盾,以期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
(三)用于审查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管理的合理性
经济资本管理用于对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管理的审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复核计算商业银行不同产品组合的风险调整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等指标,与该银行确定业务发展战略的依据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商业银行所决定的经营发展战略的合理性。若指标比较结果不相符,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必要时还需对银行的经营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以期银行正确定位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并获取收益。
2.通过复核计算商业银行不同地区以及不同行业贷款组合的资本收益率,与该银行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价银行对不同行业或地区的风险程度判断的正确性,并针对那些指标对比结果不相符的地区或行业,做进一步的调查,提出调整业务发展战略的建议。
3.运用经济资本管理预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业绩。通过对商业银行未来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收益率等指标的预测,来预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业绩,从而粗略地判断银行该业务的可行性,有利于进一步决定银行经营战略管理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继顺.运用经济资本管理原理做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思考[J].时尚金融,2011,(23).
[2] 冯昕玥.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商业时代,2010,(9).
[3] 冯海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探析[J].中国金融家,2010,(12).
[4] 马志娟,黄杉杉.对商业银行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1,(3).[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