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本尼德克特《菊与刀》

2015-03-11

城市地理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本尼迪克情义人情

刘 博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读本尼德克特《菊与刀》

刘 博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本尼迪克特认为,人类文化是由各自相对不同的价值秩序制约着,呈现多样性,从文化的内部给这些多样性定性的东西,是那个文化的主旋律,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就是因为文化有它的主旋律。

文化模式;文化;差异性

引言

《菊与刀》的作者本尼迪克特 (1887-194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认为,人类文化是由各自相对不同的价值秩序制约着,呈现多样性,从文化的内部给这些多样性定性的东西,是那个文化的主旋律,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就是因为文化有它的主旋律1。根据本尼迪克特的思路,我们来了解下《菊与刀》这本书中所写的日本文化。

一、作者一次都未到过日本,却搜集了日本大量的事实,这些事实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依靠描写这些事实,写出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全景。“菊花”是日本天皇家族的象征,“刀”是日本武士身份的象征,可见“天皇制”和“武士道”精神在日本文化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代表着日本文化双重性和日本人的矛盾性格。“研究课题——日本”,1944年6月,作者奉命研究日本,为政府写一篇报告。作者在第一章论述到: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探索比较这些差异性的方法和意义。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戴上日本人的眼镜”观察事物,才能对他们看似矛盾的意识和行为有“原来如此”的理解。“战时的日本人”,战争中的日本人认为,只要各国拥有绝对主权,世界上的无政府状态就不会结束,日本必须为建立等级秩序而战斗。当然,这一秩序的领导只能是日本,只有日本人才能真正领悟“各得其所”的要领,只有日本才是唯一的真正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的国家。战争中日本人信奉的是精神至上、不怕牺牲、忠诚天皇的宗旨与美国的那种信赖物质、赞赏救援的行为大不相同。“明治维新”。宣告近代日本到来的战斗口号是“尊王攘夷”。1868年,倒幕势力取得胜利,宣告王政复古,“双重统治”的结束,新政府一上台就取消了大名在各藩的征税权,但是这种权利剥夺不是无偿的,政府会发给每个大名相当其收入一半左右的俸禄,武士也是这样;以后的五年,又从法律上废除了等级间的不平等;还解放了贱民,废除了禁止土地转让的法令。新生的明治政府这些重大的改革是不得人心的,在明治最初的十年间,至少爆发了190起农民起义。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考虑到等级制,在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中,年龄、辈分、性别、阶级决定着适当的行为。明治维新虽然破坏了旧秩序、建立了新秩序,但这种新秩序在政治、宗教、军队、产业等各个领域中,都有十分周到的等级划分。

二、“欠历史和社会的恩情”,在日本历史中,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恩主就是他那个生活圈中的最高上级,这个人物随时代在变化,曾经是各地的地头、封建领主或将军、现在是天皇。这种“不忘恩情”的习性,在日本人生活中占有最高地位。“报恩与万一”,在日本对“恩”是债务,必须偿还这一概念不同,对日本人来讲,一旦接受恩情,是永久存在的债务,“报恩”是积极的,刻不容缓的偿还,使用另一系列概念来表达的。“情理难却”,日本人常说,“情义最为难”。一个人必须报答“情义”,它就像义务一样,必须报答。 “情义”的范围包括对姻亲家属应负的一切义务,“义务”的范围是包括对直接家属应负的一切义务,凡是发自内心的行动都不能说事“情义”。“洗刷污名”,按照日本人的说法,用适当的方法自杀,可以洗刷污名并赢得身后好评。一个自重的日本人必须坚忍和自我控制,关于武士的坚忍,有很多著名的故事,他们必须能够忍耐饥饿即使饿的要死,也要装出刚吃过饭的样子,并用牙签剔牙。“人情世界”,日本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但他们不会谴责满足自己的私欲。日本人一方面培养肉体享乐,另一方面又规定不能把享乐当作严肃的生活方式而纵情沉溺。日本人允许“人情”的存在即洗热水澡、睡觉、性、酗酒。“人情”世界是作为对“义务”这种严肃世界的解脱而存在的,“义务”与“人情”的世界是相互独立的,互不相交,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各得其所”。“道德的困境”,日本人的文化是耻感文化,他们将知耻看做是德行之本。日本人的人生观表现在他们忠、孝、情义、仁、人情等德行规定中,他们似乎认为“人的义务的整体”就像在地图上划分势力范围一样,由“忠的世界”、“孝的世界”、“情义的世界”、“人的世界”、“人情的世界”及其他许多世界组成,他们致力于将“忠”变成最高道德。在日本“武士”有很强的的羞耻感,在荣誉面前,生命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三、“自我修养”,日本人认为,无论是谁都必须进行自我修养。日本人的自我修养分为两类:一类是磨练意志,这种自我修养具有普遍性;另一类是获得精神感悟,作者称为“圆熟”,达到“圆熟”的境界,就会消除一切自我监视,消除一切恐惧和戒心,自身的活动力和注意力不收任何约束,可以勇往直前地去实现目标。“儿童学习”,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是从儿童期开始培养的,在日本允许婴儿和老人有最大的自由和任性,至结婚前后个人自由降低至最低线,并将持续几十年。想真正了解日本文化就要追根溯源,从日本儿童教育开始才能够更好的了解。“投降后的日本人”,日本在战后对美国的态度急速转变,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日本战败后会在意识形态方面掀起群众运动,有的夸大了战争期间日本地下势力并指望他们能在投降前夕掌握领导权,但这些情况都没有发生,而日本的态度则是积极配合。对于日本来说,战争与和平不是一个原则问题,而仅仅是两种为了实现其目的的手段。

结束语

《菊与刀》不仅仅是一份政府研究报告,它作为一本人类学著作,真实生动地描绘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提炼出了日本文化的诸多特征,为我们深入了解日本人奠定了基础。

[1](美)本尼迪克特著,北塔译,菊与刀,上海三联书店,2007.11

[2](日)绫部恒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文化人类学十五种理论,北京市: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06

注释:

① (日)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

刘博 (1989.01-),女,沈阳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生,文化人类学方向。

猜你喜欢

本尼迪克情义人情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从不按常理出牌
“情义与曉東:筆墨之间真挚表達
不要透支人情
人情之美
我只拍有情义有情怀的的影片
我爱上海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情义如金 价值之选
本尼迪克特的人生轨迹与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