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在高血压头晕症状中的应用体会
2015-03-11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225300
徐 云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 225300
刮痧疗法在高血压头晕症状中的应用体会
徐云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刮痧疗法在高血压患者头晕症状中的效果。方法:在遵医嘱用药及实施一般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配合刮痧疗法并观察总结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头晕症状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刮痧疗法对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症状及缩短住院天数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刮痧高血压头晕效果
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疲劳、心悸、耳鸣等,但不一定与血压水平呈正比。刮痧疗法是指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瓷匙、硬币、玉石片或水牛角等特制的刮痧板蘸上食用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等润滑剂,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自上而下、由内而外刮拭。使局部出现痧斑或痧痕,以达到活血化淤、舒筋通络、调整阴阳、开窍醒神等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刮痧疗法在缓解高血压患者头晕方面有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4年3-8月在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刮痧部位有皮肤破损的患者的前提下,我院共收治68例单纯高血压伴头晕而无其他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患者,其中女37例,男31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35岁。
1.2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随机分组,34例在执行医嘱用药的基础上仅实施一般护理常规,设为对照组,34例在执行医嘱及落实一般护理常规外,入院第2天起由责任护士予以颈肩部刮痧,设为观察组。刮拭时确保刮痧板边缘光滑。患者取俯卧位或反坐椅子伏在椅背上,双肩自然放松,暴露颈肩部皮肤,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用刮痧板的凸面从后发际下缘开始,伴有头痛者由百会穴开始。一般右手持刮痧板与皮肤表面呈45°~90°,从上而下,由内向外运用腕力、臂力,紧压皮肤顺一个方向刮动。用力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使刮试的作用力达到深层组织。每个部位刮20下左右,长6~10cm,不可来回刮拭,刮完一处再刮另一处,不可无次序的东刮一下、西刮一下。每次刮痧时间约10min。刮至有干涩感时,涂抹刮痧油润滑后再刮,以局部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斑点为度。一些不出痧或痧斑很少者,不可强求出痧。最后将风池穴、大椎穴、肩井穴用刮痧板角重按3~5次进行点穴,用清洁纱布轻柔擦净局部皮肤。刮痧时注意保暖,随时观察病情,询问患者力度是否适中,避免损伤皮肤,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患者的全身情况。刮痧结束后协助患者饮用1杯热水,交代患者1h内不能用冷水洗脸及手足,禁食生冷、油腻、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胃肠功能,闭邪于里。刮痧板用肥皂水清洗后75%酒精擦拭消毒备用。局部痧痕痧象消退后进行再次刮痧,一般间隔1~2d,不可痧上加痧,3~5次为1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方法治愈:头晕症状消失;好转:头晕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未愈:头晕症状无变化。患者一般于首次刮痧后起效,治愈与好转为有效,未愈为无效。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2.4%,两组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最长为15d,最短为7d,平均住院11.8d,对照组最长为21d,最短为9d,平均住院1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3讨论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络。刮痧疗法使血管神经受到刺激,局部组织充血,血液及淋巴循环加快,达到阴阳气血平衡,调节经气、解除疲劳、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刮痧操作简便易行,患者无痛苦乐于接受。在高血压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责任护士除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头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同时予以颈肩部刮痧,结果证明刮痧能对高血压患者头晕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樊蔚虹.图说刮痧保健大全〔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
[2]尢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3]李家邦.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4]沈桂琴,刘巧凤.芳香疗法联合刮痧在血压正常高值痰湿质人群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0(19):4-6.
[5]刘爱芳.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35例 〔J〕.中国民间疗法,2003,5(11):20.
[6]贾英丽.刮痧治疗眩晕48例〔J〕.吉林中医药,2003,11(23):42.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5-07-04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4-34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