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电解质紊乱的关系
2015-03-11曲金宁张志丽
曲金宁 李 娟 张志丽
1 北京石景山医院重症监护ICU 100043; 2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消化科; 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医务科
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电解质紊乱的关系
曲金宁1李娟2张志丽3
1北京石景山医院重症监护ICU100043;2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消化科;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医务科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电解质紊乱的特点。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检测血清电解质,包括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比较电解质紊乱情况。结果:在肝硬化患者中多数存在电解质紊乱(占66%),且紊乱程度随Child-Pugh分级递增而递增;电解质K+、Na+、Cl-水平随Child-Pugh分级递增而呈下降趋势,其中Na+在B级、C级同A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l-水平的降低在各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K+水平在各级之间无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电解质Na+、Cl-水平紊乱程度与Child-Pugh分级有相关性,对于肝硬化的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电解质紊乱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1],它可导致肝硬化患者病情恶化,出现相关并发症,加速患者死亡。另一方面,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腹水的增长及不恰当利尿剂的使用等因素,会加重电解质的紊乱。因此,本文旨在调查分析肝硬化住院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血钾、钠、氯水平的关系,为肝硬化患者电解质紊乱的防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51.62±10.70)岁,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肝硬化原因不明4例。应用Child-Pugh肝功能评分法,确定肝功能A级13例,B级25例,C级12例。
1.2方法患者均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肝功能、凝血项、电解质钾、钠、氯水平。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化验结果评定Child-Pugh分级;同时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钾、钠、氯水平变化。
2结果
2.1不同Child-Pugh分级间电解质紊乱情况在50例肝硬化患者中,33例(66.00%)存在电解质紊乱,3种离子紊乱顺序为Na+>K+>Cl-,紊乱程度随Child-Pugh分级递增而递增。见表1。
2.2不同Child-Pugh分级的电解质水平电解质K+、Na+、Cl-水平随Child-Pugh分级递增而呈下降趋势,其中电解质Na+在Child-Pugh分级B级、C级同A级比较有显著
表1 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
性差异(P<0.05),电解质Cl-水平的降低在各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钾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Child-Pugh分级与电解质
注:与A级比较,*P<0.05;与B级比较,#P<0.05。
3讨论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是迄今国际上通用的反映肝硬化储备功能、肝功能状况的分级标准,目前在临床上运用极为广泛。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5~6分为A级,7~9分为B级,≥10分为C级。肝硬化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血清电解质浓度密切相关,血清电解质浓度可间接反映肝硬化的病情和预后,电解质紊乱又可加重肝硬化病情[2]。
本文中电解质紊乱所占比例依次为K+18%、Na+34%、Cl-14%,可见肝硬化患者可以出现电解质钾、钠、氯紊乱,且紊乱程度随Child-Pugh分级递增而递增,其中以电解质钠紊乱最常见,低钠血症与肝硬化的各种并发症及肝移植术后近期死亡率密切相关[3]。在临床上低钠血症尤以稀释性低钠血症最为常见,其发生机制如下[4]:患者采用低盐或无盐的饮食;胃肠液大量丢失;反复利尿放腹水;应用噻嗪类利尿剂;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水平的增高有关。研究发现,血钠水平能反映肝脏病变程度,与预后明显相关,血钠越低,预后越差[5],在临床上须引起广大医师重视。
本文发现,随着Child-Pugh分级的提高,K+、Na+、Cl-水平逐渐下降,但Na+、Cl-水平变化有一定差异,K+水平在各级之间未见显著差异。低血氯常继发于低钠血症,原因是血浆中阴、阳离子相等并保持平衡,阳离子数量的递减必影响到阴离子,加上摄入减少亦可使血C1-降低。低氯血症易导致碱中毒,对于肝性脑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诱发作用[1]。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由于摄入减少、醛固酮增多等可使血钾降低,但酸中毒、少尿、上消化道出血、感染、保钾利尿剂的使用等均可使血钾升高,因而临床上血钾水平可正常或稍偏低[6],本文发现血钾水平几乎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就得到合理解释了。
肝硬化患者在肝功损害加重的同时,往往伴随电解质的紊乱,而在不同肝功能分级状态,电解质紊乱程度不同。反之,通过对血电解质水平的监测,可以反映出肝功能的水平、肝功能分级以及疾病的预后情况,对于肝硬化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样本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岳峰,刘婕,沈敦.肝硬化肝功能分级与电解质紊乱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2):187-188.
[2]吴振华,陈赞雄.肝硬化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血清电解质浓度的相关性〔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2,7(1):42-43.
[3]向慧玲.肝硬化低钠血症与Vaptans〔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2):1244-1249.
[4]马艳红.肝硬化与低钠血症〔J〕.肝脏,2013,18(1):52-54.
[5]黄河清.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6,8(9):925.
[6]郑盛,殷芳,刘海.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Child-Pugh分级与电解质紊乱的关系〔J〕.肝脏,2008,13(2):178-179.
(本文通讯作者:张志丽)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5-04-29
中图分类号:R6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4-3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