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疗效观察
2015-03-11魏有堂山西省定襄县人民医院普外科035400
韩 凯 魏有堂 山西省定襄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035400
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疗效观察
韩凯魏有堂山西省定襄县人民医院普外科0354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的手术切口在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则分为2组。一组为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的实验组,另一组为经传统放射切口切除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和并发症发生状况、所有患者对手术方式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实验组患者对手术方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乳晕弧形切口的方式治疗乳腺纤维瘤,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且对乳房美观影响较小,更容易让患者接受,可以提高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乳晕弧形切口统计分析
乳腺纤维瘤为一种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常发于18~35岁女性[1]。近年来随着生活结构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加大,乳腺纤维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乳腺纤维瘤的外科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治疗,传统放射切口治疗虽然疗效值得肯定,但是该治疗方式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手术切口,愈合后瘢痕明显影响美观等,使得部分患者不乐意接受。经乳晕弧形切口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此笔者选择80例患者行不同手术切口切除纤维瘤比较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年龄21~43岁,单侧发病24例,双侧发病16例,肿瘤大小0.5~4.2cm;对照组年龄22~45岁,单侧发病25例,双侧发病15例,肿瘤大小0.4~4.5cm。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影响本次试验分组及组间比较。
1.2手术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术前均给予B超及血常规等检查,确诊为乳腺纤维瘤后进行手术。术前给予局部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放射状切口的方式进行手术。具体操作方位:患者取仰卧位,然后在患者的肿瘤位置做一个弧形或者放射状的切口,显露肿块后再采用垂直切除的方式切除肿瘤及肿瘤周围5cm的组织,然后止血、拉拢缝合[2]。实验组行乳晕弧形切口切除,具体手术方法:在手术前医护人员为患者取舒服体位,常规为患者头部佩戴海绵头圈,根据患者乳腺肿瘤的具体位置相应垫高患者的侧肩胛部位以此利于手术的实施。首先对患者的肿瘤位置进行象限的确定,然后在乳腺边缘做弧形的切口,并依据肿瘤的位置及大小做相应的切口弧度的长短,一般弧度要求小于乳晕弧度周长的一半。运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切开患者乳晕表层皮肤深至乳腺组织表面,用4~5把止血钳夹住乳腺皮下的组织进行牵引,再用手指慢慢剥离乳腺表面的组织,并且沿着剥离的线做好标志确定肿瘤位置,然后用角针及组织在肿瘤边缘的组织进行线缝牵引,使得肿瘤完整暴露,最后进行切除。如果发现患者的肿瘤太深则可在乳腺包膜和皮下组织之间将瘤体向乳头方向牵引,然后沿乳管方向进行分离切除,仔细检查全部的乳腺组织是否具有其他的病变,如果有则用止血钳钳住病变的组织并往切口处牵引,切除肿块,即可有效完成手术。术后注意做好止血工作,伤口的止血用电凝,如果出现严重则可应用缝合的方式止血,缝合过程中药保持边缘的对齐,然后对皮下组织进行间断的缝合,最后用丝线皮内进行连续缝合[3]。
1.3观察指标手术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在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统计患者对手术满意程度。
1.4数据分析将数据纳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分析采用t检验,两组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过程情况行经乳晕切口切除的实验组及经放射切口切除的对照组,在不同的手术方式下平均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而平均出血量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2.2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经不同手术方式后,两者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较大,但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不明显,结果见表2。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无1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经统计分析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术后两者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n(%)〕
2.3患者对手术满意程度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实验组有2例患者电话成为空号联系不上,对照组有5例患者电话打不通联系不上,所以实验组获得38例资料,对照组获得35例资料,随访结果具体见表3。实验组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04,P<0.05)。
表3 术后1年两组患者对手术满意程度〔n(%)〕
3讨论
乳腺纤维瘤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乳房处具有1~3cm的明显肿块,有少数患者甚至出现疼痛等症状,此外患者的乳头还会出现少量清亮溢出液[4]。对于乳腺纤维瘤临床主要的有效方式为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中常见的为放射状切口切除。虽然此种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视野清晰、可以较彻底地清除肿块组织等,但是也避免不了术后留下瘢痕影响乳房对称美等缺点,尤其现代社会女性对于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该种手术方式的缺点特别突出,不易被患者接受。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为一种较新型的手术方式,于传统放射状切口切除相比,由于乳晕区颜色较深,所以在乳晕区做切口比较隐蔽,手术切口瘢痕也比较淡。乳晕区皮肤比较薄、弹性好所以手术切口留下的瘢痕不会影响乳房的形状及对乳房称度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广泛得到患者接受[5,6]。
本文为探讨不同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选择了我院80例患者分别采用放射状切口切除及乳晕弧形切口切除。结果显示,在术中行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少于行放射状切口切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行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行放射状切口切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年的电话随访结果中行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患者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满意程度高于行放射状切口切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的结果与吴晓飞研究结果一致[7],证明了采用乳晕弧形切口切除的方式不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少还得到患者的认可受到患者欢迎。
综上所述,对于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乳晕弧形切口切除的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并且不影响乳房美观等优点。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还不会严重影响美观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宁.不同切除术式对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药导刊,2013,15(7):1135-1137.
[2]应荣培.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2,12(2):78-81.
[3]魏笛,孔凡立,张震.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可行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0(29):3345-2247.
[4]张世春.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0,5(7):56-57.
[5]陈琳,王晓靓.乳晕弧形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 112 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1):26-29.
[6]邓修平,杨宝和.乳晕旁弧形小切口治疗 206 例乳腺良性肿瘤〔J〕.广州医药,2010,3(1):335.
[7]吴晓飞.不同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外医疗,2012,18(5):1-3.
(编辑紫苏)
收稿日期2015-04-15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4-33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