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外国重大核心技术垄断离不开国有企业

2015-03-11张志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张志

摘 要:中国企业在重大核心技术上经常遭受外资企业垄断的掣肘,使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严重制约。总结重大核心技术的特征,以及中国所遭受的困境需要国有企业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分析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特殊优势,在此基础上,针对国有企业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重大核心技术;国有企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3-0017-02

中国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发达国家凭借其在重大核心技术上所占据的优势地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百般掣肘,使中国国内的众多企业遭受发达国家残酷的打压。所以,中国必须要从重大核心技术上入手,打破外国的技术垄断,从而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开拓出新的局面。

一、重大核心技术的特征

重大核心技术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其自身特征。

1.技术壁垒高、进入难度大。现代的关键核心元部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某一种部分所组成,而是由众多核心技术的集合体所组成。并且,现在的公司发展表现出强烈的核心技术的归核化,对于落后国家的追赶来说,无疑增大了其追赶发达国家的技术难度。关键的原因在于,不断提高的技术壁垒阻碍了落后国家通过简单的模仿成功实现技术上赶超的可能。

2.关系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命运。以手机芯片为例,由于高通公司在该环节占据着重要的优势地位,中国的众多手机生产商面对高通公司的巨额专利费用只能忍气吞声,被迫接受事实,而在2013年,中国的手机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仅有0.5%,而高通公司的专利费用却高达5%,这对于中国的手机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中国在针对高通公司的举报时,没有公司愿意出来承担举报的嫌疑,原因就在于高通公司的打击报复,对自己切断货源的供给。对于其他产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中国的众多产业,都像手机产业这样,被外国资本所摆布,那么中国还有什么发展前景。

3.具有创新机会窗口大、创新租金高的特点。重大核心技术的创新具有演化经济学中的正反馈机制的特点,因为具有创新机会窗口大、创新租金的特点,所以其就能够在此基础之上,继续从事创新机会窗口大、创新租金高的研发活动。并且在持续多年之后,才可能达到其技术发展的瓶颈。在此之前,主要是以正反馈机制所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其创新机会窗口大、创新租金高的特征能够持续发挥。

二、打破外国对于重大核心技术垄断的必要性

正是由于中国在重大核心技术环节上受发达国家所控制,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备受掣肘,所以中国一定要对相关的重要核心技术进行攻关,以实现顺利突破。在此先分析外国资本垄断重大核心技术对中国所造成的损害。

1.把握中国自己的经济命脉,切忌为外资锁喉。重大核心技术环节控制着整个经济发展的命脉,正如前文分析的高通公司一样,如果高通公司对中国的手机产业停止供货,那么中国的手机产业就将面临着灭顶之灾。因为,中国本土企业尚不能够研发出高性能的手机芯片,至少在短期内,中国的手机企业将丧失中高端市场,进而整个产业的发展也将严重受限,甚至集体倒闭。这就形成了中国经济被外资锁喉的局面,从重大核心技术突破将是打破这一局面的有利武器。

2.重大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创新租金。虽然从GDP的视角考虑,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并没有获得相应程度的提高,国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多年下跌。原因就在于中国长期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从事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生产、装配等创新租金低的环节,故而就很难为中国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提供创新潮水。从长远来看,这必然会导致中国的内需的不足,内需不足又进一步加剧中国依赖海外市场,更进一步地加深中国的内需不足,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重大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够改善中国的内需环境,从而能够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创新租金,以使不断涌来的创新潮水浮起每一艘船。

3.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中国长期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对于经济的发展来说,影响极为不利。这是对中国经济的鲜明写照。如果中国在诸多产业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那么,中国在这些相关环节都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三、国有企业的特殊优势

通过前文分析,根据重大核心技术环节的突破需要有相应的科研能力和资金实力的支持这一点来看,并结合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重大核心技术必须要有政府或国有企业的支持,才能够顺利实现对这一技术环节的突破。以高铁为例,对于这种投资巨大的产业,在现阶段的中国,不可能有足够财力和科研实力的民营企业来实现这项产业的核心技术的突破。据悉,中国在2014年已经对高铁产业实现了100%的中国造,中国从2004年开始引进高铁,到现在,十年间迅速从小学生转变为老师,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深思。

1.国有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力。中国的国有企业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在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的砸“三铁”之后,许多企业都被关停并转了,以至于遗留下来的中央和地方的国有企业大都是财力雄厚、效益良好的大中型企业。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高达104.1万亿元,如此巨额的财富为国有企业从事花费巨大的科技研发提供了资金保障。

2.国有企业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具有良好的研发能力,可以胜任许多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所需要的科研实力。中国的国有企业大多和相关产业内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联系较为紧密,这就为中国的国有企业的科研实力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遇到重大核心技术的攻关时,通过大型国有企业或政府的出面,牵头组织科研攻关,在中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高铁项目的突破,即为明证。

3.国有企业具有政府这一深厚背景。在中国,国有企业不同于普通的市场经济的主体,其具有独特的身份地位,等同于相应的政府行政级别。这样一来,其与政府的关系自然就更为紧密了。根据经济史的经验,对于处于赶超阶段的国家来说,如果任凭其打开国门,对外实行自由贸易,将不可能成功实现赶超的目标。而在赶超阶段,政府的适当干预和扶持,对于核心的突破和占有市场具有重大促进作用。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政府的密切联系为相应的联合攻关和政策扶持等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分析,国有企业对于促进重大核心技术的突破具有重大促进作用。中国的国有企业这一宝贵资源是中国实现对重大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优势。

四、针对国有企业的建议措施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在进行相关方面的改革时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之承担起相应的重任。这样才能够促进对重大核心技术的攻关,从而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1.调整国有企业的考核机制。在本文,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机制的改革。对于国有企业,不能仅仅是追逐高额利润。更重要的是其要承担起重大的社会责任。而中国现在却是在核心技术上处处受制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难道就不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完成自己的使命吗?以创新成果的多少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取代传统的以利润最大化为考核目标的机制,对于国企来说,只要其创新成果足够优越,那么就可以视为其考核成绩优秀。反之,对于依赖垄断地位赚取巨额利润而缺乏创新的国有企业可以适当给予较差的考核成绩。这样,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就将其由传统的追逐利润转化为追求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的轨道上来,这对于中国在整体技术水平上获得提高具有重大促进作用。而对于国有企业自身来说,其通过将相应的创新市场化运作,自然就可以获得创新所带来的丰厚利润,实现创新和利润的双重目标。

2.将国有企业创新成果优惠提供给其他本土企业。在进行重大核心技术攻关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新成果,如果国有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够将其应用到生产过程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为实际经济成果。可以考虑将其转让给本土企业,包括其他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但是绝对不能转让给外资企业,以免外资企业借此进一步侵蚀中国的市场。国有企业的创新成果在转让给本土企业时,可以适当优惠,国有企业的重任是提升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平,而不是与民争利,如果其能够通过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而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不也是一种贡献吗?中国的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在重大核心技术上的攻关能力,如果有国有企业的创新成果可以借鉴和应用,其就可以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了,瞅准市场机会,说不定又会有意想不到的成绩。

3.严厉禁止国有企业与外资公司合资建厂。中国的汽车产业和高铁产业所走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走与外资合资办厂的道路,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将中国的中高端汽车市场完全让给了外资品牌。这怎能不令人痛惜。相反中国的吉利、奇瑞、比亚迪等汽车厂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坚持自主创新,不但积累了大量技术储备,而且使自己的技术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并走出了国门。而与此同时,合资汽车企业却成为了外资企业的代工工厂,生产出外资品牌的汽车打压中国的民族品牌的少的可怜的市场份额。而高铁虽然在刚开始时也走的是“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但是通过中国政府和相关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协同攻关,将高铁发展的重大核心技术环节逐一攻克,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就发展成熟了。这给予我们一个重要警示,一定要坚决禁止国有企业和外资合资,要保持国有的独立性,并且要使其保持持续不断创新的动力。否则,就像中国合资的一汽一样,在技术上严重依赖于外方,当然,外方在技术上是能不给就不给,能少给就少给,能给落后的就给落后的,总之就是要让中国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他们相当长的距离。所以,要严厉禁止国企和外资合资,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开发的战略道路。

参考文献:

[1] 贾根良.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的革命——中国光伏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案例研究与反思[J].经济理论与

经济管理,2013,(5):13-22.

[2] 贾根良,秦升.中国“高技术不高”悖论的成因与政策建议[J].当代经济研究,2009,(5):44-49.

[3] 封凯栋.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应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J].宏观经济研究,2013,(2):3-9.[责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