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研究综述
2015-03-11王飞
王飞
摘 要:一直以来,关于“中国模式”是否存在的讨论一直在学界中争论不休。从“中国模式”的内涵、特征、实质简要进行梳理。“中国模式”所取得成果的同时仍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在了解“中国模式”的基础上继续独立自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模式上不断开拓创新。
关键词:“中国模式”;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3-0015-0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日益提高,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2004 年,一个新的词汇“China Model”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中国模式”是由美国的乔舒亚·库珀·雷默于2004年在英国发表的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一文中提出的。但秦宣在《“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一文中阐述道:从1980年以来,国外已有许多报刊文章使用了“中国模式”一词,并作为研究对象[1]。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认为,中国模式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值得参考效仿的模式之一。
一、“中国模式”的内涵
“模式”可以是发展中的、不完善的东西。徐崇温指出,世界上没有哪种模式不是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变化的[2]。胡键对那些认为“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方式谈不上“模式”的观点,也予以否定。他认为,“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是看清了石头在哪再过河,中国模式是不拘于一种成法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精神,是一种什么好就拿来,有多少好就拿多少的“拿来主义”[3]。
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张维为认为,所谓中国模式是指重大的经济改革和较小规模的政治改革的有机结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摸索和积累的方式,从易到难进行改革,并吸取中外一切优秀的思想和经验的改革和发展模式[4]。杨新铭认为,中国模式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在独立自主基础上,政府主导的以经济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的总结[5]。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后发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之路。尹倩认为,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是:经济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稳步推动政治发展;文化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外交上,走和平发展道路[6]。辛向阳认为,中国模式在道路上,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制度上,体现为中国基本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在形象上,体现为日益成熟定型的“六型中国”;在思想上,体现为推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机遇与风险上,体现为中国式机遇与风险并存[7]。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陈龙认为,中国模式应该定义为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中国模式不能囊括一切[8]。张小军和石明明认为,中国模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即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它内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一种具备内在稳定性与扬弃性的新型治理范式,而非暂时性过度形态。国家主要通过所有权的结构安排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和组织形式,并在法定基础上,通过所有权关系的重塑构建或选择高效率的治理结构。这一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在宪法的框架内以基本经济制度的形式得到确认[9]。
二、“中国模式”的特征
亓慧亭从制度模式的角度分析中国模式的特征指出,在政治上,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而没有照搬多党制和议会政治。在经济上,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实行全盘私有化,而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政府的宏观调节与指导[10]。徐崇温将中国模式的特征归为七点:制度层面上,具有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性质;在体制机制层面上,既保留和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的传统,又吸收资本主义的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但在性质上仍然是属于社会主义的;作为一个综合体系的中国模式中,它的各个子模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它随着具体实践的发展而变化调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思考,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在现存国际体系内,提供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路;中国模式机遇与危机并存[11]。
亓慧亭将“中国模式”的特征做了归纳,认为中国模式有自主性、时代性、实践性、包容性、人民性、渐进性特征,有凝聚力强、效率高、稳中求进的特点[10]。张强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主要分析资源,提出中国模式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与科学性、自主性与民族性、渐进性与包容性、实验性与创新性以及人本性与人民性等[12]。
三、“中国模式”的实质
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小燕、蒋英文认为,“中国模式”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成果,它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它还在实践中验证该理论的科学性,随着“中国模式”不断向前推进,它将会更加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3]。胡钧、韩东认为,中国模式的实质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4]。他们认为所谓中国模式就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鲜明制度特色的成功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
还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文明类型的发展模式。郑永年认为,“认识中国模式就是要考察中国文明是如何容纳和接受新的制度因素的”[15]。张维为认为中国模式的胜出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成功,并总结了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中国所具有的“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非“文明型国家”不具备的“超级因素”[16]。
四、“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
黄亚生认为,大量快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带来中国经济腾飞的“中国模式”是不存在的,真正促使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快速崛起并且持续较长时间增长的原因是“软件设施”,即自由的经济政策和制度,金融自由化以及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资。仅仅关注中国短期的GDP增长,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牺牲整个社会的福利绝不是长久之计[17]。
刘维新认为,在解决过分追求GDP增长这个问题时,应正认真贯彻以五个统筹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使速度、效益、质量、环境与安全协调起来,真正做到以民为本[18]。而美国学者布鲁斯·J.迪克森在《更新中国模式》一文中指出,首先,它正积极打造“国家级冠军”企业以便让中国品牌——而不仅仅是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其次,它正放弃对低工资、低技术劳动力的依赖,鼓励中产阶级发展壮大,增加国内消费以促进经济发展;第三,它虽然早已习惯了对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大量资金,但它现在将更多资源用于公共产品以便提高地方治理质量[19]。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某一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必然结果。虽然迄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定义到底什么是“中国模式”,但笔者认为所谓“中国模式”就是自1978年以来中国在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社会基本制度相对平稳的具体样式或形态;也可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某一方面相对稳定的内容和形式。其主体内容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最根本的内容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路线的体制性形态。目前它仍处在变化和发展中,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平稳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可以称之为“模式”。
通过“中国模式”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每个国家都应该独立自主地走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任何社会发展模式都是针对本国社会发展模式时必须以自己的国情为出发点,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脱离本国实践的发展模式,不仅难以实现发展,最终还会使本国深陷困境。每个国家都应该在发展模式上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参考文献:
[1] 秦宣.“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0,(6).
[2] 徐崇温.对“中国模式”有四个误解[N].北京日报,2010-04-12.
[3] 胡键.争论中的中国模式:内涵、特点和意义[J].社会科学,2010,(6).
[4] 吴坚.“中国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
[5] 杨新铭.“中国模式”:缘起、争论与特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5).
[6] 尹倩.“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J].高校理论战线,2011,(1).
[7] 辛向阳.中国模式内涵探析[J].理论探讨,2010,(5).
[8] 陈龙.试论中国模式的内涵、局限和未来[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3,(8).
[9] 张小军,石明明.中国模式的本质内涵[J].社会科学研究,2011,(3).
[10] 亓慧亭.中国模式的特征及启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1).
[11] 徐崇温.中国模式的形成、内涵、特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9).
[12] 张强.中国模式的框架和特征[J].新疆社会科学,2008,(2).
[13] 江小燕,蒋英文.“中国模式”的内在价值及重大意义[J].人民论坛,2013,(6).
[14] 胡钧,韩东.“中国模式”的实质、特点和面临的挑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10).
[15] 郑永年.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J].社会观察,2010,(12).
[16] 张维为.邓小平与中国模式:我的回忆与思考[J].社会观察,2012,(2).
[17] 黄亚生.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基于中国、印度、巴西经济数据的比较[J].深圳大学学报,2012,(1).
[18] 刘维新.“两个过分”困扰中国模式[J].民生民意,2012,(2).
[19] [美]布鲁斯·J.迪克森,王瑾,编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J].双月刊,2012,(1).[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