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市 党代表活动实现四个常态化等十六则
2015-03-11
海伦市组织市乡党代会党代表开展各类活动,并形成常态化工作模式,具体表现在:党代表学习培训常态化,加强党代表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党代表的履职能力;党代表调研、视察、提议活动常态化,组织党代表进行深入调研,集中视察和开展提议活动;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每名市委委员至少联系两名以上党代表、每名党代表至少联系两名普通党员和四名群众,畅通民情党情的传输途径;党代表活动成果转化常态化,及时将党代表切实可行的调研、提议等成果上报市委或批转到责任单位,并转化为具体工作措施,促进各级党组织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尤广波 王 鹏)
塔河县 “三微三促”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微阵地”建设,服务社会促发展。成立社区管理办公室,配齐配强社区班子、社工队伍,加强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二是实行“微网格”管理,服务发展促提升。将社区划分为多个网格,建立多元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管理新体系;建立党代表工作室,搭建起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平台。三是开展“微品牌”创建,服务群众促和谐。打造民生保障型、平安型、文化型等特色党建品牌,建立特色家庭党支部,切实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刘 艳)
牡丹江市 组织开展《干部任用条例》专项测试
近日,牡丹江市320余名组织(人事)干部参加了在全市组织系统开展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专项测试。测试采取闭卷方式,内容主要为该条例及相关配套办法、制度,测试结果在全市通报。自该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市委组织部对全市320余名组织(人事)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同时在报纸、党建刊物和党建网站上分别开设学习贯彻该条例的专栏。通过深入学习和广泛宣传,促进全市广大组织(人事)干部对该条例及相关配套办法和制度的真学、真懂、真用,为用好制度选拔好干部打下坚实基础。 (牡组研)
宁安市 打造“红色”非公党建体系
编织“红色网络”——设立组织、工会、妇联和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席会,构建“党建业务部门与经济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打造“红色阵地”——加大非公企业阵地建设投入力度,依托事前调研、事中帮扶、事后跟进全程服务模式,进一步规范企业党组织生活。搭建“红色平台”——引导各企业党支部探索建立“网上组织生活圈”,采取“网络公告”的形式,预告近期组织生活安排,打破非公企业党建活动受地域、时空束缚的现状,提高党员参与率。 (王海龙)
依兰县 着力打造法治型干部队伍
依兰县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把提高法治素养融入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全过程,全力打造法治型干部队伍。在2015年党校主体班次培训计划中,增设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理、依法决策等方面内容,促使干部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完善干部考察评价机制,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依照法律解决问题,模范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健全、完善组织部部长与领导干部“双向约谈”制度,及时掌握干部在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督促其整改提高。 (代 锋)
桦川县 积极推行村级党务“六公开”
桦川县本着“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群众关注什么,就最大限度地公开什么”的原则,在村级党组织中实行党务“六公开”:发展党员情况随时公开、党支部重大决策及决议事前公开、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每月公开、“三向培养”(把农民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情况每季度公开、经费收支及时公开、党员和群众建议半月公开。通过推行村级党务“六公开”,大大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热情,增强了村干部、无职党员、“三向培养”对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侯国志)
同江市 激发新当选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针对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中新当选干部较多的实际情况,同江市委建立“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促进村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一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确保“干事有能力”。制定农村党组织建设三年规划,明确村干部任期教育培训计划。二是建立履职承诺机制,确保“工作有目标”。建立推行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管理和服务承诺制度,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三是建立巡查督办机制,确保“全程有监督”。不定期巡查村党支部工作,让村干部工作始终在市乡两级严格监管下进行。四是建立激励关怀机制,确保“履职有保障”。完善村干部工作补贴正常增长机制,鼓励村干部干事创业。 (同江市委组织部)
北安市 以“严”为尺 强化干部监督管理
北安市坚持把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和日常监督的各个环节,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严监督,领导干部日常管理从严监督,专项整治从严处理,突出抓好专项整治,防止发生“破窗效应”。实行拟提职干部考察人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各监督职能部门协调与合作,互通干部监督信息,掌握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庸懒散奢等方面的信息。做到常吹风、勤提醒。同时,开展专项整治,对有问题的单位和领导干部从严纠正、从严问责。 (徐国夫)
依安县 多举措培养科级后备干部
近年来,依安县建立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认真做好科级后备干部队伍调整充实工作,在拓宽渠道培养、严格管理约束、大力选拔使用上下功夫,为新一轮人才工作和干部队伍管理夯实基础。采取“订单式”培养,定期进行学习培训,指定专人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及时了解年轻科级后备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动态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把相对成熟的优秀科级后备干部优先选拔到乡镇一线进行培养锻炼,提高科级后备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促使更多优秀科级后备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苗昌林)
逊克县 实绩考评“三步走” 打好民主牌
首先,以制度保障群众参与考评。考评办法中明确规定,考评主体除必要的职能部门外,必须有群众参与。其次,在考评分值中体现民主评价的地位。在每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评项里,民主评价分值都要占据规定比例,其中,领导班子为20%,领导干部为30%。最后,在考评结果运用上,凸显民主监督作用。对每年的考评等次评定结果,下发通报并公示,同时建立与群众的沟通反馈渠道。公示亮绩,透明操作,不但提高了群众对考评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度,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问题。 (逊克县委组织部)
肇源县 加强领导干部党性教育
肇源县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新途径、新方法,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突出“严”字,力争做到教育要严、查处要严、制度要严、管理要严。突出“灌”字,以理论灌输为前提,集中灌输、强力灌输,在集中学、集中讲、集中议上下功夫。突出“带”字,以各级领导干部为牵动,坚持带头学习、带动执行,引领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突出“长”字,把党性教育作为各级党组织的长期任务,明确阶段性目标和长期规划,坚持不懈抓、持续用力抓、聚精会神抓。 (陈晓燕 朱文博)
黑河市爱辉区 实行在职党员“阶梯式”服
爱辉区结合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按照区级干部、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三类分层,建立以“社区事务规范指导”“信访纠纷综合调解”“民族团结政策宣讲帮带”“便民服务结对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在职党员信息库。社区事务需要在职党员协调时,按照所需协调工作的性质、专业能力和特长,通过信息库分层选派在职党员。 (郭 宇)
铁力市 力促厉行节约常态化
近年来,铁力市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来抓,加强监督检查,增强约束力,确保推动改进作风、为民务实长效化。规范制度,严格控制公用经费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编制勤学苦砺、敬业务实、广接地气、牢记宗旨、勤俭节约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制度手册,并制作“六要六做到”卡片,发放给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提醒他们站稳群众立场,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强化督查,明确主体责任、整改清单、纪律约束等督查重点,充分发挥纪检、财政、审计部门和市委巡回督查组作用,不定期对公务接待、办公用房、节俭办公和机关纪律进行督促检查。 (苏慧明)
讷河市 严把“四关”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讷河市通过严把推荐关、严把培训关、严把表决关、严把审查关,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坚持“两推一公示”,组织群众代表和党员投票推荐,对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人选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开设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训班,重点培训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在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时,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通过方可发展;加强对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确保程序规范、内容齐全。 (蒋先平)
汤原县 党员干部联系项目惠民生
为了不断巩固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汤原县领导带头结对子,联系项目惠民生,形成县领导结对联系村、户,由县里派组工干部、乡镇党委委员、下派党员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分别包保的“一联四包”责任体系,做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零距离”,把联系建设项目、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联系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真正为联系村、户办实事。县领导共与22个村和65户村民结成了联系服务对子。
(郭宏宇)
青冈县 在项目建设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青冈县紧紧抓住“项目推进年”工作契机,在项目建设中培养、考核和任用干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实践能力。坚持把思想解放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项目建设统一干部思想,营造了“全党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将干部的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重点工作推进相结合,加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基层工作锻炼力度,使干部在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建立“以项目定奖惩”的考核机制,把项目考核与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相结合,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 (任 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