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档案数位化对文化传播之影响

2015-03-10薛理桂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台湾地区档案

摘 要 台湾的图书与档案分别典藏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与档案典藏单位。近年来由台湾“科技部”负责推动的数位典藏计划,积极进行各种珍贵文献的数位化工作,并已有具体的成果呈现。本文首先叙述台湾之图书与档案实施数位化的整体概况,其次探讨台湾各主要的图书与档案的典藏单位近年来所进行数位化的现况,最后提出图书档案数位化对文化传播之影响。

关键词 图书 档案 数位化 台湾地区 文化传播 两岸合作

分类号 G250.74

0 前言

台湾的图书与档案分别典藏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研究单位与档案典藏单位。在图书馆方面,主要有“国图”、公共资讯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交通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在档案馆方面,主要有“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档案馆”“国史馆”“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等单位,如依档案产生的时间区分,可区分为明清时期的档案、日本占据台湾期间的档案、民国档案(1911—1949)、迁台后的档案(1949以后)等横跨数百年的档案。本文将图书与档案的典藏单位为探讨的重点,首先叙述近年来进行的数位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图书与档案在台湾各典藏单位目前所进行的数位化之现况。

1 台湾图书档案实施数位化的整体概况

台湾近年来在图书与档案所进行的数位化发展可区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2002—2006)与第二期(2007—2011)。第一期的发展主要着重于对各单位的珍贵典藏予以数位化;而第二期则偏重于将已数位化的成果与数位教学结合,以推广运用已数位化的成果。两期数位化工作分述于下。

1.1 台湾图书档案数位化发展:第一期(2002—2006)

台湾图书档案数位化工作在近几年来主要是由“科技部”主导的数位典藏科技计划。该计划的源起系由于“政府”和民间皆感到数位典藏的重要,在2000年7月通过成立“‘国家典藏数位化计划”(以下简称“典藏数位化计划”),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展开,并易名为“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以下简称“数位典藏科技计划”)。该项计划于2006年底完成第一期五年计划[1]。

第一期计划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1)机构计划,为数位内容的提供者与拥有者;(2)计划办公室,其下设立分项计划协助计划推动,并负责建立各种协调、支援、训练机制,以维持计划顺利运作;(3)公开征选计划。在上述第2项计划办公室之下又分设5个分项计划,分别是:(1)内容发展;(2)技术研发;(3)应用服务;(4)训练推广;(5)维运管理。计划办公室的角色定位于三项任务:(1)统一的对外窗口;(2)各核心分项计划与机构计划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的桥梁;(3)国际合作与交流规划的统筹者[2]。

第一期的五年计划中与图书馆有关的计划包括:“国图”、台湾大学图书馆、“交通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所进行的数位化计划。此外,与档案数位化有关的单位包括:“故宫”,“国史馆”,“国史馆”台湾文献馆,“中研院”史语所、近史所、台史所,“台湾省咨议会”,台湾大学,真理大学等单位。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与图书、档案有关的计划。第一期计划之架构图见图1。

第一期计划为让更多的民间单位参与数位计划,采用公开征选计划方式,主要包括:内容开发、技术研发、创意加值、创意学习等四项开放型计划。在参与这四项开放型计划的单位方面,2002年度共有28项计划参与、2003年度有43个计划、2004年度有60个计划、2005年度有78个计划,可知4年之间共计有209个计划,且每一年参与的计划呈现上升的趋势[2]。

1.2 台湾图书档案数位化发展:第二期(2007─2011)

“科技部”数位典藏计划在完成第一期的五年计划之后,经过检验与专家的审查并提供建议后,第二期五年计划自2007年1月开始,展开第二个五年期的数位典藏计划。该计划主要有三项目标[3]:(1)呈现台湾文化与自然多样性;(2)促成典藏内容与技术融入教育、研究、产业与社会发展;(3)推动典藏成果国际化、建立国际合作网路。

第二期计划的愿景是:永续经营“台湾数位典藏”,呈现台湾语言、生物与文化的多样性;推广数位典藏成果的应用,以缩减数位落差;推动交流与合作,最终目的是共创人类新文明[3]。

第二期计划于2008年与数位典藏科技计划予以整合,称为“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以下简称“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科技计划”)[4]。

第二期计划与第一期计划有很大的改变,在计划办公室之下,分设八项计划,分述如下[5]:(1)拓展台湾数位典藏计划;(2)数位技术研发与整合计划;(3)数位核心平台计划(4)数位典藏与学习之学术社会应用推广计划;(5)数位典藏与学习之产业发展与推动计划;(6)数位教育与网路学习计划;(7)语文数位教学计划;(8)数位典藏与学习之海外推展合作计划。

第二期的计划已自第一期计划的纯粹数位典藏计划,扩展为将第一期数位典藏计划与数位学习两者结合的综合型计划。由于第一期的数位典藏计划已累积丰富的数位典藏成果,有必要在第二期予以推广应用,而数位学习正好是推广数位典藏的最佳管道,藉由数位学习的管道,结合第一期的数位典藏成果,两者正好可以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

2 台湾图书典藏单位数位化实施

台湾的图书典藏单位如全数列出将太占篇幅,本文仅列出较重要的单位,叙述各单位有关之典藏其数位化现况。

2.1 “国图”

该馆在第一期数位典藏计划主要进行珍善本古籍的数位建档作业。该馆保存的善本书多达一万两千余部,内容包含古典文学、史学及哲学,特别是明代所刻印的古籍占了约近一半,这些第一手的古籍史料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各方面的研究很有帮助。该馆特藏组在第一期数位典藏计划提出“古籍文献典藏数位化子计划”,自2001年起至2004年止,将馆藏重要善本古籍约六千种已完成数位化。另于2005年起至2006年止继续将古籍文献加以数位化,并将数位化馆藏金石拓片约6200幅放置在网路上提供各界使用[6]。endprint

该馆将馆藏善本的相关书目讯息以诠释资料(Metadata)格式提供查询,以方便利用,使用者无论从善本书的书名、著者、版本乃至于序跋者、刻工、版式行款等各个角度来检索,都可以查出所需要的古籍资讯。目前系统的馆藏扫描数量为:书目数37 046条,有影像之书目数量8335条。

除了上述针对该馆所典藏的善本古籍所进行的数位化计划之外,该馆在第二期数位典藏计划中推出“‘国家图书馆期刊报纸典藏数位化计划”。此计划拟在5年内,完成馆藏台湾地区发行的期刊约1000种、台湾地区发行的报纸约30种之数位化[7]。

2.2 公共资讯图书馆

公共资讯图书馆成立于1923年,该馆历史悠久,拥有许多民国三四十年代之前的馆藏资料,并拥有许多珍贵的特藏资料,如:日文旧籍、政府出版品、法院裁判书汇编、台湾资料、线装书、中国方志、中国省志、亚银资料。该馆为了配合“文化建设委员会”(简称“文建会”)建置网络“国家”文化艺术院计划,建置“‘国家文化资料资料库”,台中图书馆在众多馆藏资料中,选择以其读者服务及典藏重点的报纸收藏为数位化项目。2008年8月,该馆由原有的“文建会”改隶属于“教育部”,附属于“国家图书馆”之下。

“‘国家文化资料库”之旧报纸数位化计划将针对台中图书馆早期旧报纸馆藏资料进行数位化,例如:《民报》(馆藏1945年10月11日至1947年2月,已停刊)、《公论报》(自1952年3月开始收藏,已停刊)、《民声报》(自1952年1月开始收藏,已停刊)、《香港工商日报》(自1950年五月开始收藏,已停刊)等。而目前仍继续出刊之报纸,例如:“《中央日报》”“《中华日报》”《台湾新生报》等,虽最早从1947年开始收录,但考量发行之报社可能有相关数位化计划,因此不列入数位化之范围。而数位化作业之年代,以1961年以前之报纸为主,采整版报纸黑白扫描,以tiff档为主,并建立新闻标题等资料,以方便检索[8]。

该馆报纸数位化计划为期六年,第一期(2002年1月至2003年2月)先针对该馆所典藏之《民报》进行扫描、建档,并于2003年2月26日完成数位化系统建置。扫描之年代范围则自1945年10月11日至1947年2月28日,其新闻标题建档数约为23 040则,商品广告、非官方公告、启事建档数则约1500件,后续则逐年就不同主题及不同馆藏地之旧报纸资料进行数位化作业[9]。

该馆数位化作业及规格系以数位典藏计划为主,以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集,简称DC)为主,新闻标题Metadata格式参考相关资料库的内容及文献,例如“即时报纸标题索引系统”等,制订需求的Metadata格式。

该项计划附属于“‘国家文化资料库”下,因此在台中图书馆的旧报纸资讯网及“‘国家文化资料库”下皆可查询。

2.3 台湾大学图书馆

台湾大学图书馆创立于1928年,成立历史悠久,收藏的资料范围广泛,且大都为学术研究上的重要资源。以往因资料脆弱,难以提供外界使用,无法满足研究学者之需,因此于1998—1999年执行“‘国科会数位博物馆专案先导计划——淡水河溯源”。自2001年开始参与“典藏数位化计划”,整体性规划将该馆珍贵的馆藏资料予以数位化。自2002年起持续参与数位典藏科技计划直至今日[10]。

台大图书馆于数位典藏科技计划第一期计划“台湾文献文物典藏数位化计划”(2002—2006)中,挑选该馆馆藏《淡新档案》《伊能嘉矩手稿》《台湾古碑拓本》进行数位化的相关工作。第二期计划“深化台湾核心文献典藏数位化计划”(2007—2012),则就馆藏的《田代文库》、歌仔册、《狄宝赛文库》进行影像与全文之数位化,建置Metadata,并将数位化成果建置资料库,以提供检索使用[10]。

以下就该馆数位化资料中与民国文献有关的馆藏作一介绍。

2.3.1 伊能嘉矩手稿

伊能嘉矩(1867—1925)为台湾研究的先驱学者。1895年日本占领台之初,伊能嘉矩即受命来台,从事台湾的人类学调查研究。他首次提出全面性的台湾原住民分类,并且到台湾各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材料,留下为数众多的田野笔记与研究资料。此外,伊能嘉矩亦投入心力于台湾汉人历史、民俗研究,调查、整理台湾的历史、旧惯,并且参与总督府的台湾史编纂工作。台北帝国大学在创校之初,自伊能嘉矩遗族购入伊能嘉矩的丰富藏书与台湾原住民器物,图书纳入图书馆馆藏,称为《伊能文库》;器物则入人类学系,成为早期的台湾关系特藏。

2.3.2 台湾古碑拓本

台大图书馆于1997年12月自人类学系接收日治时期台北帝大搜集之台湾地区古拓本,内容含“台湾府城碑”、赤崁楼之“报恩阁碑”、台南“龙山寺碑记”、台南开元寺“郑成功之书”等共计189幅。

2.3.3 田代文库

田代安定氏为台湾总督府技师,专攻植物学。日本占领台之初,田代氏即开始从事台湾植物调查,而留下许多植物学研究之资料与调查报告,为台湾植物研究先驱。《田代文库》包含田代安定的手稿资料及藏书,约一千余种,其手稿资料内容多为田代氏从事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尤以台湾及琉球研究之相关记录与报告为主。

2.3.4 歌仔册

台大图书馆典藏之歌仔册来源有二:其中的大宗为杨云萍文库中之典藏;另有少部分则为彰化县溪湖镇宿儒耆老杨水虳先生之收藏。杨云萍教授为史学与文学双栖之才子,其购藏之歌仔册,不但数量多,而且包罗万象,共有六百余种,包括台湾与大陆出版者,内容极为广阔多样,大致可分为劝世为善的与写实的,且多用台语书写。

2.3.5 狄宝赛

狄宝赛先生为“美援”台湾时期,对“美援”在台湾之经费运用与各种建设计划案之规划极具影响力的人物。狄宝赛先生当年担任J.G. White Corporation之高级工程师与指导顾问,而“美援”台湾诸多建设工程均由该公司所承包负责,因此,狄宝赛先生与“美援”台湾之建设,关系与影响力俱极深厚。台大图书馆所征集之《狄宝赛文库》,包含影带、照片、日记、档案手稿原件等资料,计1342件,各件所含页数不等。计划则将该文库中的日记、手稿及档案原件加以数位化,并挑选日记全文建档。endprint

2.4 “交通大学”图书馆

“交通大学”图书馆于1958年在博爱校区的学生活动中心成立图书室;1967年更名为“交通大学”工学院图书馆;197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图书馆;1998年,“浩然图书资讯中心”正式启用。1999年开始,该馆筹划“浩然艺文创作原稿征集计划”,积极进行台湾地区艺文作家原稿之征集工作。目前,该馆已建置的数位博物馆包括:台湾民间艺术家数位博物馆/浩然艺文数位博物馆、杨英风数位美术馆、苏森墉音乐馆、掌中乾坤布袋戏数位博物馆等相关之数位典藏[11]。

“交通大学”图书馆执行数位典藏计划多年,并将成果建置于“浩然艺文数位博物馆——数位典藏”,提供使用者通过网络使用此数位典藏艺术资源。2006年起,更在“国科会”的赞助及与资料提供者因缘际会的认识下,进行以下两项数位典藏的计划。

2.4.1 台湾本土音乐家之影音典藏——李泰祥大师[12]

2006年该馆因缘际会认识李泰祥老师及其家人,他们表示愿意将李老师40多年来的创作作品及其创作过程等相关资料数位化后公开分享给国内外人士,因而促成此次计划的诞生。2006年度计划的第一期主要以民歌为主,由李老师精选民歌初期,最能展现其风形年代特色的民歌为数位化标的,歌曲有:“橄榄树”“一条日光大道”“春天的故事”“告别与不要告别”等25首。1996年度计划的第二期主要是将音乐大师李泰祥先生多年来对于台湾本土音乐所创作大型管弦乐的音乐作品,包括“大神祭”“乡——台湾民谣交响乐曲”“天地人”交响诗、“山和田”管弦乐等等予以数位化保存,包含乐谱、歌剧歌词、乐曲文字解说、乐理文字说明等等。这些作品以台湾价值为主体,以原住民歌谣及故事,客家歌谣,台湾歌谣,并涵盖中国各地方民谣为体现系统的歌谣本。

该计划系以李老师所提供的各式乐谱为主,涵盖民歌的简谱、人声演唱乐谱、钢琴谱、弦乐谱、室内乐谱、交响乐谱及各种分谱等文件扫描,并搜集其相关影音资料,辅以其所提供的唱片、照片、演出纪录、创作背景说明,另一方面从完整音乐家生平资料,能有助于对作品的了解,计划同时整理李老师的大事年表、作品一览表、新闻事件、期刊资料,提供一般民众做音乐赏析或音乐教育研究与教学完整的图谱。计划内容的建置目前有艺术与民歌篇1403笔及交响乐篇1165笔等[11]。

在Metadata建置方面,考量DC、标准音乐描述语言(Standard Music Description Language,简称SMDL)、“文建会”制定的音乐作品Metadata与影音作品Metadata等格式,以及专家的建议,综合而成的Metadata。该馆在经过各项因素考虑后,决定参考影音作品的Metadata,并依据DC的精神,仍以15个项目为主要的著录项目,再加入演出者、作品应用分级、出版发行、版权叙述、典藏单位权限与叙述等项,扩充栏位到90余栏位[13]。

2.4.2 云门舞集舞作数位典藏计划[14]

创立于1973年的云门舞集,30多年来,呈现了160多出舞作,其中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台湾历史、社会现象,乃至前卫观念的尝试,不仅在国际的舞台上舞出台湾的骄傲,更因其艺术上的成就,成为世界性的艺术资产。为了留住这份美丽的资产,2006年起,“财团法人云门舞集文教基金会”与“交通大学浩然资讯图书”合作“云门文献数位典藏计划”,以数位资讯系统来典藏这项台湾的重要文化资产。

该计划系以“财团法人云门文教基金会”所典藏的文献,作为数位典藏的对象。在本次典藏数位的架构,以云门创办人暨艺术总监林怀民先生最经典的代表作为主,并挑选已故舞蹈家罗曼菲女士——云门舞集2创团艺术总监和曾任德国卡萨尔剧院舞团艺术总监而英年早逝的编舞奇才伍国柱先生的舞作。

计划第一年的典藏内容为上述编舞家的19支舞作。以舞作的影像为主轴,照片、宣传单、海报、节目单等文宣品为辅,并挑选该舞作具参考价值的文章、评论、报导细目,以进一步了解每支舞作的内涵。另外也整理了编舞的个人生平、创作理念,逐一呈现。直至今日,建置条数为1183条[11]。

2.5 “清华大学”图书馆

该校图书馆执行之数位化计划称为“叶荣钟全集、文书及文库数位资料馆”,主要进行叶荣钟先生捐赠资料数位典藏工作。叶荣钟(1900—1978)先生系台湾彰化鹿港人,个人创作甚多,亦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与友人先后创办《晨钟》及《南音》杂志,并于1942年正式成为“栎社”成员。叶荣钟先生是横跨战前战后政治、社会、文化界的杰出知识份子,并致力于文学运动与文化提升。叶荣钟先生生前丰富之全集、手稿、藏书共计有721件,书信、各种手稿、札记及出版稿《叶荣钟全集》在内,初步估算近500万字,具有公认的珍贵时代性、文化与学术价值[15]。

2004年5月,“清大”图书馆以“叶荣钟全集、文书及文库数位资料馆之建置”计划,加入“国科会”数位典藏公开征选计画行列,共计三年期程完成“叶荣钟先生捐赠资料”数位化工作,并以数位成果为基础,架设“叶荣钟全集、文书及文库数位资料馆”网站,免费提供各界使用,目前共完成18 266条数位资料的建档。该馆成立内容分析小组,进行考证内容、资料内容描述,完成叶荣钟台湾史脉络网架构,建立权威档及同义词库。

在Metadata建置方面,初期以平面的Metadata为主,并参考“国家图书馆”各类后设资料格式及DC,其后因考虑到数位典藏内容以私人典藏品为主,参考档案学之全宗、系列、案卷、件四种层级的后设资料架构,以呈现出资料的从属关系及历史脉络[16]。

3 台湾档案数位化实施现况

在档案部分,台湾收藏民国的档案主要典藏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简称“近史所”)档案馆、“国史馆”、“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等三个单位。有关三个单位的档案收藏及其数位化情形分述如下。endprint

3.1 “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

“中央研究院”于1955年2月设立近代史研究所筹备处,1965年4月正式设所,1958年12月设立档案室,其后空间逐渐扩充,1988年2月完成新型档案馆。“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主要的典藏包括:外交部门、经济部门档案及个人捐赠资料。外交部门档案包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1901)、外务部(1901—1911)及北洋政府外交部(1912—1928)文件;经济部门档案包含自清末商部(1903)成立以后迄1949年前中华民国各经济部门,以及1949年以后各经济部会的相关文件;均为研究近代中国及台湾战后历史发展的重要史料。2001年“国科会”推动“典藏数位化计划”,近史所提出“近代外交经济重要档案数位典藏计划”。该馆之外交部门档案见表1[17]。

近史所收藏之经济档案,其属于1949年以前者,系自大陆迁运来台之清末以来各“中央”经济事务部会之机关档案,于1960年代中期起,陆续移交近史所档案馆整理编目典藏,内容包括农林、矿业,工商、水利、电业等,为研究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及科技发展史之必要参考资料,见表2[17]。

上述“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所进行的数位化计划采用的Metadata格式系以DC(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集)及EAD(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档案描述编排格式)为主,扫描后同时以两种规格储存:tiff档及jpeg档。自2001年8月起,有2万6千余笔目录检索及10万4千余页原档影像可提供申请浏览[17]。

3.2 “国史馆”

“国史馆”的馆藏内容涵盖“国民政府档案”“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及“‘资源委员会档案”,其数位化也以此三种档案为主建置资料库。以下为针对个别馆藏介绍及其数位化情况(其数位化时间从2003年至2006年)[18]。

3.2.1 国民政府档案

内容涵盖国民政府时期所经历的内忧外患及其推行重大建设的珍贵史料,共计16 942卷,分为21大类,期间自1925年7月至1949年6月,包括有关国家重大决策之制订与各项指令之颁布,皆有详实纪录。“国史馆”将国民政府档案编成7086卷,建置7086条目录资料及扫描1134 746页影像图档,目前该馆所提供的检索系统已可查询上述目录的档案。

3.2.2 蒋中正“总统”文物

此批文物系蒋中正先生所留下的函、稿、电文、日记、信件、书籍、舆图、影像资料及文物等,由蒋先生之机要人员历年搜录整理形成。1995年2月由“国史馆”接管该批档案。此批文物分为:筹笔、革命文献、蒋氏宗谱、家书、照片、文物图书、特交文卷、特交档案与特交文电及其他等10个副全宗。目前检索系统已开放此批文物、档案计12 437笔目录资料,以及720笔照片之目录资料和对应图档检索与阅览。

3.2.3 “资源委员会”档案

“资源委员会”档案期间自1939年至1952年,共27 979卷,其中中文档案20 068卷、外文档案7911卷。所谓“中文档案”,即“资源委员会”与各附属机构往来之文件,共分总务、工务、业务、会计财务、运输、材料、综合等7大门。“外文档案”系指“资源委员会”驻美单位与海内外相关机构来往之信函、电报、各种资料等,中、英、日文皆有,其中以英文案卷数量最多,共分为总务、业务、会计财务、技术、器材、训练、贸易等7大门。

3.2.4 “台湾省政府地政处”档案

“台湾省政府地政处”档案时间自1944年起至1992年止,共计2095卷。档案内容大致可分为:法规类、地政报告、会议记录、人事组织、日产的接收与处理、土地改革资料、农地重划、国有林的解除与利用、非都市土地使用编定、地籍整理、农地废耕复耕等类,为研究台湾土地改革极为重要之史料。

上述数位典藏计划之后设资料,即Metadata的使用采用EAD作为后设资料之标准,并以MARC21作为交换时的格式。“国史馆”另外提供有档案与DC之对照表。各项计划对于Metadata的需求栏位可能有些许差异,但大致上都以EAD作为共同规范准则[19]。

3.3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48年,台湾成立“台湾省通志馆”,专责办理台湾省通志之纂修,1949年7月改组为“台湾省文献委员会”负责台湾文献史料的采集、整理、典藏、文献书刊的出版及史志的纂修。2002年该馆改隶“总统府国史馆”,更名为“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系隶属于“总统府”下唯一的三级机关。

该馆的馆藏多为档案,而原始档案中大都为一手史料,内容珍贵但形式脆弱,其特性即其“唯一性”,因此需透过数位化保存,达到永久传承史料文物之目的。该馆于2003年提出“典藏日据时期与光复初期档案数位化计划(台湾省行政长关公署档案子计划)”,针对该馆所典藏的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档案(1895年至1945年台湾统治当局各层面施政档案)、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档案(1897年至1945年台湾专卖事业档案)及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档案(战后初期全台最重要之行政机关档案)进行数位化。该计划使用的Metadata为EAD及MARC21-Authority Format,扫瞄输出的档案格式则为tiff档及jpeg档[20]。

4 图书档案数位化对文化传播之影响

图书与档案在进行数位化后,将有助于文化传播,其优点有四项。

4.1 有利于长期典藏重要的图书与档案

由于图书或档案在进行数位化的程序后,原件即可减少提供使用,甚至于长期都不需再提供使用。在此情况下,由于珍贵的图书与档案已减少借阅的次数,将有利于图书或档案原件的长期保存。图书馆或档案馆提供一般民众使用图书或档案,只需提供已经数位化的图书或档案的影像资料,其原件由于不需再提供使用,对于珍贵的善本书或是年代已久远的档案资料的保存,都是十分有利,可以延长其保存年限。endprint

4.2 有利于运用数位化之成果

在传统的图书或档案的使用过程中,通常使用者需要亲自到图书馆或档案馆借阅图书资料,如果图书档案是典藏于国外,还需舟车劳顿,耗费交通的时间与金钱,在使用方面可谓十分不便利。如今藉助于资讯科技的研发,可以将图书或档案的影像予以扫描与储存,并进而提供使用。以往的纸本图书或档案只能一次提供一位使用者,目前已数位化的影像可以同时提供多位使用者利用,或通过网际网路的联结,更可无远弗届,同一时间可以提供国内外的使用者在同一时间使用,对于较珍贵与罕见的图书资料将更有助于使用者运用已数位化后的成果。

4.3 有利于文化传播

以往实体的图书或档案,由于印刷或产生时有限制,无法大量的生产,尤其档案资料更是如此。档案通常由政府单位因业务的需要,制作一份或有数份副本,因而同一个全宗档案大都典藏于一所档案馆中,由于数量上的限制,因而在文化传播时会有局限性。以清代乾隆时期《四库全书》而言,虽然以皇室之力传抄七份,分别典藏于七阁中,但在使用时仍有诸多限制,并非每位民众都有机会去阅读这七阁的藏书。目前,藉助于资讯科技,已数位化之后的图书或档案,民众可以很轻易的上网去浏览或印下来阅读与研究。以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已数位化的图书或档案资料都是很有利于文化传播。

4.4 有利于教育的推展

图书馆或档案馆所典藏的图书资料或档案,有助于教育的推展。以“国史馆”的数位化藏品而言,该馆已制作多种的光碟片,如:《中原大战》《骤变1949关键年代的陈诚》等,对于民国史的历史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台湾的数位化工作的第二期是注重于已数位化成果的推广与运用,尤其着重于将已数位化成果应用于中小学教育。可知数位化的图书或档案对于学校教育或是社会教育,都能发挥出很大的功效。

5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台湾所典藏的图书与档案及其数位化发展现况。台湾近年来所推动的数位化工作系由“科技部”负责,统一编列数位化所需的经费,包括软体、硬体、人力等项费用,并统一制定数位化所需的技术与建档的标准。历经十多年来的努力,已累积丰硕的数位化成果,可供国内外共同分享已数位化的成果。

两岸同属使用华文的世界,无论是典藏于图书馆或是档案馆的图书或档案,都可以彼此分享与利用。如果两岸的图书馆与档案馆已完成数位化的成果,能够开诚布公,无私地开放其他单位的使用者共同利用,对于实际使用这些资源的人员而言,可以免除到处奔波所需花费的旅行时间与金钱的耗费。

两岸的使用者如要分享已数位化的成果,双方需先制订合作的机制。初期可以先由两岸的馆对馆的合作机制做起。等到馆与馆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后,再逐步推展到两岸更多的图书馆与档案馆之间的合作。如能达到两岸已数位化的图书与档案的分享与利用,使用者将可以便捷与立即性的使用已数位化的图书与档案成果,也可以达成数位化的最终目标——提供使用者最佳、最便利的使用环境,并让最多数的人分享已数位化的成果。

参考文献:

[ 1 ] 薛理桂.两岸清代档案数位化资料库之建置与合作刍议[J].档案季刊,2007,6(2):57-75.

[ 2 ] 数位典藏科技计划.一期计划简介[EB/OL].[2008-07-09].http://www.ndap.org.tw/1_intro/archives91-95.php/.

[ 3 ] 数位典藏科技计划.二期计划概述[EB/OL].[2008-07-09].http://www.ndap.org.tw/1_intro/intro.php/.

[ 4 ] 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办公室.[2008-07-9].http://elnpweb.ncu.edu.tw/home.aspx/.

[ 5 ] 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科技计划.[EB/OL].[2008-07-14].http://www.teldap.tw/Program/program.php/.

[ 6 ] “国图”.“国家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R].台北:“国家

图书馆”,2002.

[ 7 ] “国图”.“国家图书馆”期刊报纸典藏数位化计划[EB/

OL].[2008-07-29].http://readopac.ncl.edu.tw/ndap/per/ ndap-per-pro-00.htm.

[ 8 ] 赖忠勤.台中图书馆馆藏数位化情形[J].“国家图书馆”馆讯,2006(3):11-14.

[ 9 ] 林勤敏.开启全民数位学习的一扇窗:“国家”文化资料库旧报纸数位化作业计划[J].社教资料杂志,2003(297):26-27.

[10] 台湾大学图书馆.深化台湾核心文献典藏数位化计划[EB/OL].[2008-08-26].http://www.lib.ntu.edu.tw/project/choose.htm/.

[11] 黄明居.云门舞集暨李泰祥数位典藏计划与展望[C]//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主办.台湾图书馆数位典藏现况与展望研讨会.台北:政大,2007:39-52.

[12] “交通大学”图书馆.台湾本土音乐家之影音典藏:李

泰祥大师[EB/OL].[2008-08-26].http://lth.e-lib.nctu.

edu.tw/.

[13] 林孟玲,黄明居,柯皓仁.音乐家数位典藏之探讨:以李泰祥数位音乐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资讯学刊,2008(66):35-52.

[14] “交通大学”图书馆.云门舞集舞作数位典藏计划[EB/

OL].[2008-08-26].http://cloudgate.e-lib.nctu.edu.tw/ home.asp.

[15] “清华大学”图书馆.计划概述[EB/OL].[2008-08-26].

http://archives.lib.ntu.edu.tw/jcyeh/plan/sun-1.htm.

[16] 谢小芹.以“叶荣钟全集、文书及文库数位资料馆”为例[C]//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主办.台湾图书馆数位典藏现况与展望研讨会.台北:政大,2007(3):13-37.

[17] “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近代名人暨外交经济档案

数位典藏[EB/OL].[2008-07-30].http://archwebs.mh.

sinica.edu.tw/digital/Article_Class.ASP?ArticleID=67.

[18] “国史馆”.数位典藏计划[EB/OL].[2008-08-12].http:

//dftt.drnh.gov.tw/digi_program_top_big5.htm.

[19] 数位典藏科技计划后设资料工作组.“国民政府”档案后设资料需求规格书[R].2003.

[20]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典藏数位化[EB/OL].[2008-07-

31].http://www.th.gov.tw/digital/digital.php.

薛理桂 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台湾台北,11605。

(收稿日期:2014-10-13 编校:方 玮)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台湾地区档案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两岸版权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