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定位 多元办学 彰显特色
2015-03-10张翔刚
张翔刚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发展逐渐实现了国际化与现代化,在新的环境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也逐渐趋于国际化与现代化,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解决。为了促进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本文将分析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介绍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本文根据实地调研,以贵州省为例,将对我国高中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展望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环境中,国家与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在教育领域的联系也在逐渐加强,因此促进了国际教育的发展。随着国际教育的交流,世界各国、各地的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国际办学机构逐渐增多。在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影响下,高中教育也实现了国际化的办学,本文将探讨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
一、我国高中国际化办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中国际化办学发展的现状
高中国际化办学主要是指在高中办学过程中融入跨文化的、国际的、全球的维度,在办学发展过程中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均要具有國际化的特征。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国际化的政策逐渐出台,从而促进了国际化办学的发展,随着国际化教育机构的增多,国际化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教育等领域均在快速发展,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下,基础教育也逐渐得到关注,我国高中国际化办学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国际高中。在国际学校及机构中其教育的对象大部分为外籍学生。孔子学堂的广泛开设,丰富了高中教学的内容,使其发展更具多元化。国际化教学机构其提供的教学、管理与办学均具有国际特色,在国际机构逐渐增多之际,它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教师素质、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国际高中仍在快速发展,其学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在全国范围内,上海的国际高中数量最多。
其二,国际课程。在国际学校发展过程中,为了给外籍学生提供基础教育,国际学校增多了国际课程,这一课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其也逐渐认可,同时这一课程对我国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国高中教育也积极引进国际课程,高中的课程内容更加全面。在中国高中学校中最早引进国际课程的为中加学校,位于北京,其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中国课程,并融入了国际课程,其管理方法为双文凭和双学籍的管理。现阶段,国际课程的设置主要分为专门的国际课程与选修的国际课程,在专业实施过程中,其教育对象的主体可以是外国学生,也可以是本国学生。
其三,国际交流。目前,我国高中教育国际化的主要交流方式为学生间交流、教师间交流与管理人员间的交流等,其中师生间的交流是最为重要的形式。在学生方面,其交流主要是通过海外留学、短期游学与长期交换、交流等实现的,但在交流过程中,由于学生将进行游览、观光等活动,其学习的时间较短,对国外的课堂教学与教育模式等未能形成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在教师方面,由于受到了资金、时间等诸多条件的制约,教师交流的机会较少,同时交流、学习与培训的制度尚不完善,制约着教师交流活动的开展。在管理人员方面,其交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考察、学校合作与教育改革等。现阶段,学生与管理人员的交流成为了主要的形式,通过交流,了解了国外的教育情况,从而利于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利于我国教学水平的提高[1]。
其四,国家政策。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为了支持教育国际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逐渐进行教育改革,并为合作办学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条款,为国际办学机构的管理提供了相应的规范;同时,教育改革中对教学的目标也进行了调整,逐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国家在政策方面为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保障。
(二)我国高中国际化办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时间较短,在新的环境下,其发展面对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现阶段,高中教育国际化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
1.2.1未能实现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统一
我国高中教育国际化办学要致力于实现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统一,目前,我国办学的能力不足,因此,要积极利用国际上先进的办学经验,从而保证自身教学的质量,但在借鉴的同时,要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与我国的文化传承等,从而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办学,保证国际化和民族化的协调,保证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统一[2]。
但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对于国际化和民族化未能实现有效的协调,致使其办学的效果甚微。在国际课程引进方面,部门学校未能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出国率,其课程采用照搬照抄的方法进行教学,致使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未能实现对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继承与学习,因此,其培养的学生不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1.2.2未能保证其办学目标的合理性
我国高中教育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对国际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借鉴,从而促进了我国高中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提高了其办学的水平。但随着学校的发展,为了利于学校的发展,其办学的目标逐渐社会化与功利化,其办学目标为“一切为了出国”,因此,学校的招生、师资与管理等均围绕其办学目标,导致学校不能实现科学发展、合理发展。同时,办学目标的不合理性,致使学校忽视了民族的、传统的教育,人才流失的现象日益严峻。
1.2.3未能拥有充足的教师资源
目前,国际学校中主要缺乏的便是教师资源,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弱。国际学校的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国际方面的知识,国内教师对国际课程的内容不能进行系统的讲解,因此,学校聘请了外籍教师,这一部分教师对国际课程实现了详细的讲解,外籍教师的比例较高,致使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不稳定性,主要是其流动性较强,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有序教学与持续的科研[3]。
同时,国际化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国际课程的高效开展,要求教师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大部分情况下,国际课程需要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能够熟练的运用英语展开教学,保證学科知识的高效讲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对国际课程有深入的了解,并对国际与国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有所研究,才能保证其教学的高水平、高质量。
二、中国高中教育国际化的未来展望
针对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国家、政府、学校与教师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保证高中教育国际化的持续发展。其具体的对策如下:
(一)保证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目前,高中教育的国际课程未能实现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统一,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民族化与本土化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国际化教育,从而保证对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的继承与学习,进而保证其办学能力的逐渐提升。同时,在办学过程中要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将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促进国际化办学的持续发展。在办学过程中也要对国际的、先进的经验进行掌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与吸收,从而使其符合国内高中教育发展的需求。
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民族文化的教育,如: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等;要注重国际文化的教育,从而保证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国际文化的吸收,使二者进行高效的结合,其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在高中教学开展过程中,通过政治、历史与外语等不同学科,让学生对国际知识有全方位的了解与认知;通过来自不同国家学生的交流,逐渐增强其了解,并通过团结、合作等教育,让学生对国际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4]。
(二)明确国际化的办学目标
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诸多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阶段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等能力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其思想意识尚未定型,因此,要求办学目标要合理、科学,才能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高中教育的国际化办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出国,其办学包括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学能力与文化培养等。办学目标要转变其功利化的色彩,明确其教育培养的对象,并借鉴不同的教育制度与文化等,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教育。因此,学校在制定国际化办学时,首先要对高中教育国际化有全面的、科学的、准确的认识,并吸收国际的先进的经验,结合国情与校情,逐渐提高其办学的能力与教学的质量,保证其人才的培养。
(三)健全教师的培养机制
由于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缺乏稳定的教师资源,因此,学校在聘请国际教师的基础上,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通过交流,促进学校教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在聘请过程中,要注重对优秀教师的吸引,主要的措施有:保证国际教师的待遇,关注在外国任职、留学人员的聘请,积极调动其回国任教的动力;关注外籍教师,对于优秀的教师要对其发展提供平台。对于国内教师,要注重对其培养,使其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满足教学的需求与学校发展的需要,具体的措施有:为其提供出国研修的机会,在国际课程中逐渐增加国内教师的人数,让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其逐渐满足国际课程的需求;完善听课制度与中外教师合作讲解的模式,从而实现相互学习与进步,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创新;建立交流中心,为中外教师的交流提供平台,从而拓宽其视野,提高其素质,进而为高中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高中教育国际化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学的综合素质要不断提升。教师要保证其英语教学的灵活运用,并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主要是由于国际课程普遍是由英语展开教学的,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国外的知识体系有所了解,并通过英语进行高效的讲解。教师要对中西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学习与掌握,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保证其教学思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从而进一步保证自身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方位与国际化发展[5]。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国际化办学的能力在逐渐提升,国际化的高中在逐渐增多,并吸引了国际课程,同时,国家对其发展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国际化和民族化的不统一、办学目标的功利化与教师资源的缺少等,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将实现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统一,其办学目标也将更加合理与科学,同时其教师资源将更加丰富,进而其发展将更加持久。
参考文献:
[1]孟东海.上海地区国际学校的现状与发展[M].上海教育科研,2008.
[2]单中惠.世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展望[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2,11.
[3]李英.上海国际学校发展的经验与走势[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 ,2009,10,57-58.
[4]王作梅.国际学校高中课程设置探索以上海三所国际学校为案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1.
[5]冯增俊,陈时见,项贤明.当代比较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