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2015-03-10江才华
江才华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治疗后對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统计,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过敏性皮疹等,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奇霉素应用到儿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疹等,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相对的处理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患儿的不良反应加重。
【关键词】 不良反应;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158-02
阿奇霉素是一种半合成的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肺炎球菌、厌氧菌、革兰阳性菌、肺炎支原体、金葡菌、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临床不良反应比红霉素轻,且临床治疗效果比红霉素好,当前该药物被广泛应用到儿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本文就主要对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有22例为女性患儿,28例为男性患儿,患儿的年龄分布在3岁到11岁之间,平均年龄(6.53±2.12)岁,患儿的病程分布在4~35d之间,平均病程(18.65±3.64)d,其中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为3例,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为7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为40例;观察组中有24例为女性患儿,26例为男性患儿,患儿的年龄分布在4岁到12岁之间,平均年龄(6.79±3.06)岁,患儿的病程分布在5~34d之间,平均病程(19.07±4.51)d,其中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为4例,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为8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为3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本次入选的患者符合以下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以及呼吸系统感染患者;②所有患者的年龄在3~12岁之间;③在进入我院治疗之前,所有患者均没有采用其他治疗方法;④所有患者均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其中一组采用口服,另一组采用静脉滴注;⑤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治疗相关资料记录;⑥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肝肾肺功能不全、传染病以及精神异常等情况。
1.3 方法 对口服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准字H10980289;规格为0.25g)进行口服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为:依据患儿体重给予阿奇霉素进行口服治疗,1天进行1到2次口服,1次口服的药物量为100mg到500mg之间,对患儿连续治疗1周[1]。
对静隔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为:依据患儿体重给予阿奇霉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天进行1次静脉滴注,1次静脉滴注的药物剂量为10~500mg之间,对患儿连续治疗1周[2]。
1.3 观察项目 统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中出现的发热、过敏性休克、胃肠反应、过敏性皮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7.0实施处理,计量资料应用来进行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统计,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过敏性皮疹等。两组在发热、过敏性休克、胃肠反应、过敏性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阿奇霉素被广泛应用到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淋病奈瑟菌引起的子宫炎和尿道炎、鼻窦炎、软组织以及皮肤感染,肺炎衣原体,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子宫炎和尿道炎、急性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疾病中,但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且儿童患者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成年患者。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进行口服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得出,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统计,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疹等,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阿奇霉素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反应同给药途径无明显关系,其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发热,在对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部分患儿在用药后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患儿往往会表现出面色潮红,年龄较小的患儿会出现哭闹,年龄较大的患儿则会出现出烦躁,对患儿进行有效停药后,其体温会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如果继续对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其体温还会升高,因此在对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旦患儿出现发热现象,则需及时停药,必要的时候可对患儿实施降温处理;②过敏性皮疹,在对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部分患儿在用药后,其躯干以及上肢会出现散在分布的皮疹,并且剧烈瘙痒,患儿往往会用手对皮疹部位进行抓挠,因此在对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旦患儿出现对称性皮疹,则需及时停药,并进行脱敏治疗,一般情况下皮疹会在3天左右消失,部分患儿会因色素较深而留下斑痕,但不会出现皮肤脱屑;③胃肠道反应,在对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患儿会出现胃痛、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严重情况下患儿会出现抽搐,患儿往往会表现出面部潮红、拒乳、拒食、啼哭不止等状态,因此在对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旦患儿出现上述反应,则需及时停药,待患儿症状缓解后,可对药物的滴注速度进行有效调慢,必要的时候可对患儿实施对症治疗,从而有效避免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4-6];④少数病例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现象,也是就是转氨酶升高。
综上所述,将阿奇霉素应用到儿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疹等,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相对的处理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患儿的不良反应加重。
参考文献
[1]张琬迎.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24(6):427-429.
[2]朱丹清.关于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其药学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24(17):364-366.
[3]白平生,熊凤梅.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J].西北药学杂志,2014,26(15):516-518.
[4]崔素英.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9(11):672-674.
[5]樊丽娟.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2,25(9):351-353.
[6]许小林.浅谈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引发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20(10):712-713.
(收稿日期: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