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与技术链融合的浙江纺织产业升级
2015-03-10于斌斌
于斌斌
(1.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基于产业链与技术链融合的浙江纺织产业升级
于斌斌1,2
(1.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基于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的特征事实,构建了产业链与技术链融合度的计量模型并对浙江纺织产业分阶段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在2005—2008年和2009—2012年的2个阶段,浙江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之间的融合程度都处于中级融合水平,技术链明显落后于产业链,属于典型的技术链滞后型产业。这意味着产业链与技术链的深度融合是解决浙江纺织产业连与技术链失衡问题的重要方式。浙江纺织业应充分利用产业链相对完善的比较优势,从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和全链4个层面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和集成创新,从而构建起与产业链相匹配的技术链。
产业链;技术链;融合度;浙江纺织
纺织产业是浙江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传统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扩大出口、吸纳就业、繁荣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全省的出口贸易和工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3年,浙江纺织服装的出口总额达67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5%,高于全省经济平均增速的1.7%,拉动全省出口增长3.1%,占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 22.7%,居全国首位,远超广东(15.8%)、江苏(15.4%)、福建(8.1%)和山东(7.6%)等纺织大省。近年来纺织产业发展出现了“基于纺织又超越纺织,基于产业链又超越产业链”的新趋势:天然元素融入纺织纤维,功能性纤维、新型环保材料、新型纺织面料等陆续问世,市场潜力巨大;产业用纺织品的许多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医疗行业、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各个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纺织产业链从PTA、化纤、织布、印染、家纺、服装、纺机等制造型产业向创意设计、品牌经营、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电子商务等服务型产业不断延伸、创新和重构。
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原材料价格飙升、劳动力成本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国际需求紧缩等多种因素,使浙江纺织产业陷入悲情增长的境地[1]。究其原因,这正是由于浙江在纺织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忽略了产业链环节尤其是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即产业链与技术链之间存在严重失衡,从而使纺织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易被跨国采购商俘获或锁定。一方面,产业链与技术链存在断裂现象,尤其是纺织产业链中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不足[2];另一方面,产业链与技术链相互脱离,纺织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或科技成果应用到其他产业。鉴于此,产业链与技术链的有效融合就成为浙江纺织产业升级的关键。不仅如此,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融合使纺织产业创新催生出了很多新兴产业,且这些新兴产业逐渐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在新材料(如多功能型纺织纤维)、节能环保(如环保型印染助剂)、高端装备制造业(如高端纺织机械)等产业领域,为纺织产业摆脱“保也难,转也难”的两难困境并实现升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1 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融合度测算
1.1 模型设定
假设 X(x1,x2,…,xn)和 Y(y1,y2,…,yn)分别表示产业链和技术链的发展水平,其中,(x1,x2,…,xn)和(y1,y2,…,yn)代表产业链和技术链的评价指标。X和Y的相对离差系数反映了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融合程度,可用C来表示,即C越小,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融合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
令C1=2表示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融合系数。当X=Y时(其多表示经济意义上的产业链与技术链处于相同发展水平,而非绝对相等),C1=1,C=0,即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处于完全融合状态。进一步对C1=(0≤C1≤1)的两边开平方得到 C'=2(0≤C'≤1)。与C1相比,C'取值范围缩小且更有利于评价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融合度。
1.2 模型优化
虽然采用相对离差方法可计算出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融合度,但是不能反映出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各自的发展水平。考虑到产业链与技术链具有交错、动态和非均衡的特征,在产业链与技术链发展水平相近且都不高的情况下,二者的融合度可能较高,但这并不能表示二者的融合达到了最佳状态。因此,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融合模型的构建不仅应能评价二者的融合程度,还要能代表各自的实际发展水平。本文将借鉴物理学中的系统耦合度函数[3-4],构建如下融合模型:
式中:K表示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的总融合度;C'为融合系数;T代表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融合效应的总体评价指数;X和 Y同上。总融合度K∈[0,1],当K=1时,产业链与技术链达到完全融合状态;当K=0时,表示产业链与技术链处于无融合状态。另外,当X>Y时,表示纺织产业为技术链滞后型产业;当X<Y时,代表纺织产业为产业链滞后型产业。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产业链与技术链融合度的评价标准Tab.1 Evaluation criteria of integration degree of industry chain and technology chain
1.3 变量选取
纺织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步从单纯的产品竞争演化为产业链竞争,而物化在产业链中的各类技术则依托上下游产品或服务的链接关系形成技术链。在模型中,对于纺织产业链X(x1,x2,…,xn)和纺织技术链Y(y1,y2,…,yn)的确定,本文主要借鉴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评价产业链和技术链的发展水平。通过梳理浙江纺织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相对比较优势[5-7],本文将从市场优势、要素优势、环境优势、技术优势以及设备优势等5个方面对浙江纺织产业链和技术链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见表2。其中,在浙江纺织产业链的评价体系中,市场优势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纺织业产值占全国纺织业总产值的比重)和出口增长率(主要指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长率)2个子指标;要素优势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就业吸纳率(纺织行业从业人数占全省从业人数的比重)和产业利润率3个子指标;环境优势包括市场化率(纺织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比重)和产业劳动生产率2个子指标。对于浙江纺织技术链的评价,技术优势包括R&D投入比重、专利申请率(纺织行业专利申请数占全省专利申请数的比重)和产品更新率3个子指标;设备优势包括信息化指数(用浙江整体的信息化指数来表征)和纺织装备先进化率(用纺织机械进出口额占全国纺织机械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表2 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的指标评价体系Tab.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extile industry chain and technology chain
1.4 测算结果
由于2005年以前的相关数据缺乏,本文将浙江纺织产业的发展分为 2005—2008年和 2009—2012年2个阶段进行测算,以比较浙江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融合度的变化。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浙江统计年鉴》《浙江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和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由于各子指标受数量级和量纲的影响,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所采用的方法为
式中:Ii表示产业链的各二级指标,Imin、Imax分别表示产业链各二级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Ti表示技术链的各二级指标,Tmin、Tmax分别表示技术链各二级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然后,利用 SPSS19.0统计软件分别对2005—2008年和2009—2012年2个阶段的浙江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的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因子旋转方法采用最大旋转法,结果见表3、4。从X、Y指标体系中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可知,KMO都大于0.7,且Bartlett球体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都为0.000。这表明,本文选取的指标体系在2005—2008年和2009—2012年2个阶段都比较适合作因子分析。同时,各二级指标对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在2个阶段都超过了75%,说明指标间的集聚性较好。另外,指标权重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该指标在各主成分线性组合中的系数进行加权平均的归一化,因此,采用线性加权方法可得到2005—2008年浙江纺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表达式为X=0.26832x1+0.30726x2+0.23085x3,而x1、x2、x3同样可通过各二级指标因子载荷的线性加权方法求出,最终得到浙江纺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为0.582。同理,可得到2005—2008年浙江纺织技术链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为0.367,2009—2012年浙江纺织产业链和技术链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643和0.355。
表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及各因子对方差的解释(2009—2012年)Tab.4 Rotated factor loadings and factor interpretation for variance(2009—2012)
通过比较浙江纺织产业连与技术链的发展水平发现,浙江纺织产业链的比较优势明显高于技术链。需要指出的是,浙江纺织产业链的发展水平在第2阶段有了显著提高,而技术链发展水平却呈现下降趋势。接下来,将浙江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的发展水平在2个阶段的综合得分代入融合模型。其中,本文结合浙江纺织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待定系数α和β的取值都设定为0.5。通过计算得出,K2005-2008=0.679,K2009-2012=0.691 。根据产业链与技术链融合度的评价标准可发现,浙江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正处于中度融合的发展水平,融合水平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是由于浙江纺织产业存在产业链与技术链的失衡现象所致,即属于技术链滞后型产业。
2 浙江纺织产业升级的模式与路径
虽然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是浙江纺织产业的比较优势,但是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仍以OEM(原始设备制造商)的方式生存,产业价值链呈现“橄榄球形”,竞争优势集中在中间的生产和制造环节,而两端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价值环节则相对薄弱。根据技术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失衡程度,基于产业链的比较优势来完善技术链将成为浙江纺织产业升级的主要模式。
2.1 上游的技术创新
浙江纺织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体技术层次居国内先进水平,但技术链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以聚酯、涤纶为主的上游产业链,而且织造、印染也是围绕涤纶材料开展的。虽然浙江纺织产业在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先进生产线和高端设备的引进缩短了与韩国、中国台湾等新兴国家或地区的差距,但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明显[8]。在纺织技术发展水平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纺织革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以传统纺织技术为基础,引入现代高新技术对传统工艺技术进行更新与改造,通过高速(如自动化、单机高速化等)、高效来降低劳动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则主要从事“纺织创新技术”,其主要包括新型纤维技术和以生态环保为目标的创新技术[9]。与传统纤维技术相比,新型纤维和纺织材料在满足多样化、功能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以生态环保为目标的纺织技术创新则主要集中在印染及后整理方面。由于浙江纺织产业的技术水平本身处于全国前列,因此其纺织技术创新方向应以发达国家为标准。当前,浙江纺织产业的技术水平还处于以合成纤维技术改造为主的常规纤维发展阶段,需要加大对新型纤维技术的投入与研发。具体而言,一方面,浙江纺织产业应在继续对聚酯、涤纶等生产技术进行改造提升的基础上,拓展以其他纺织原料为基础的纺织技术;另一方面,浙江要大力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纺织技术经验,加强对新型合成纤维的研发(见表5)。
2.2 中游的组织创新
处于产业链中游生产制造环节的浙江纺织企业只有实现从OEM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转型,才能真正实现升级。ODM模式的纺织企业通过研发与设计方面的优势获得了与采购商、品牌商进行博弈的资本和能力,这是OEM模式的纺织企业所无法企及的。面对发达国家对高附加值环节的“凝固式”锁定[10],浙江纺织企业唯有通过与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相匹配的组织创新才能突破这一锁链。对于浙江纺织企业而言,与技术创新相匹配的组织创新是指要创建研发设计型的企业组织结构。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纺织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3%~5%之间,而浙江纺织企业的研发投入还不到1%[11],因此,浙江纺织企业应逐步加强对研发设计的投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可到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以掌握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标准、市场准入制度和产业发展动态。另外,与市场创新相匹配的组织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和柔性化特征日益突出,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应用逐渐成为纺织企业的主流营销模式,并推动了浙江纺织产业从外销向内销、批发向零售的转变。尤其是自2009年以来,中国服装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呈指数级增长趋势,《2012年度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B2C服装市场交易规模达3050亿元,同比增长49.9%,比2009年(626亿元)增长4.9倍。不仅如此,由于电子商务在扩大市场辐射范围、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雅戈尔、七匹狼、利郎、才子、九牧王、匹克、李宁、361度等大批国内服装品牌都在网店商城设立官方旗舰店,而且Energie、阿玛尼、DIESEL等数十个国际知名品牌也加入了以一线品牌为主的网络营销平台YouS-tars,因此,浙江纺织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本省的电子商务资源,通过网上市场与实体市场的有效互动构建比较优势。
表5 浙江纺织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差距与方向Tab.5 Status quo,gap and direction of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2.3 下游的市场创新
浙江是纺织品服装制造和出口的大省,虽然企业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其利润却持续缩减。这正是由于纺织产业链下游企业的产品附加值过低所致,从而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同时,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纺织产业日益壮大,使浙江很多纺织企业面临生存危机[12]。由此可见,加大市场创新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才是浙江纺织品服装企业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对于大型纺织企业尤其是服装集团而言,市场创新的主要方式是要改变依附国际采购商、品牌商的生存方式,创建自有品牌并向原始品牌制造商(OBM)模式转型[13]。有条件的企业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在海外建立品牌专卖店或与大型超市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构建海外营销网络,或者可选择能力强、信誉好、效率高并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中间商合作。然而,浙江纺织品服装企业仍以民营企业为主,规模普遍较小。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应改变传统“采购商→制造商”模式的单向信息传递,主动向采购商了解市场信息和技术需求,并针对市场变化提供新型面料和服装的款式、工艺、配饰等以满足采购商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即通过积极降低采购商成本和提供增值性服务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中小纺织品服装企业通过服务升级可与国际采购商结成命运共同体,以形成与采购商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当这些中小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或具有一定规模时,就可向OBM模型转型升级。
2.4 全链的集成创新
对于有条件和实力的纺织企业,也可向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拓展,争取占据多个行业领域的制高点。这些纺织企业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技术链,即要进行原材料研发、自主设计、品牌培育、营销创新于一体的集成创新。例如,浙江雅戈尔集团通过30多年的持续创新,实现了从1979年的单一生产加工型企业到纺织产业链的全面拓展,已形成以品牌服装为主的纺织垂直产业链[14]。在产业链上游,雅戈尔在新疆培育的新吴棉的纤维长度超过埃及长绒棉,不仅使得制造高档面料的质量得到保证,还降低了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雅戈尔正是由于在纺织原料方面的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国际大品牌无可替代的合作伙伴,而且在纺织原料的销售上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在产业链中游,雅戈尔专注于研发设计,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维持在3%以上,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在4%以上,先后开发出了DP纯棉免熨精品衬衫、VP衬衫等中高档系列衬衫,其中已成功申请与免熨技术相关的技术专利8项,极大地提升了雅戈尔集团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链下游,雅戈尔非常注重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的培育与建设。金融危机以后,雅戈尔逐渐向内销型企业、品牌运营商转型,加大投入创建和整合营销渠道,并在2008年成功并购了美国KELLWOOD公司旗下以男装为主的香港新马集团,这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经营管理能力,还整合了遍布美国的分销网络。目前,雅戈尔已在国内拥有自营专卖店800余家,品牌商业网点近3000家,连续17年位居衬衫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连续12年保持西服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雅戈尔通过拓展产业链和完善技术链,充分发挥了集成创新的优势,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结束语
纺织产业为浙江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金融危机以后却一度面临发展危机。同时,全国各地为响应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号召,纷纷提出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对以纺织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进行“腾龙换鸟”,这进一步加剧了浙江纺织产业的发展困境。本文的研究结论发现,纺织产业依然是浙江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使浙江纺织产业面临生存危机的并不是纺织产业本身,而是由于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之间存在严重失衡。通过对浙江纺织产业链与技术链融合度的测算发现,浙江纺织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链滞后型产业,技术链与完善的产业链不匹配是影响浙江纺织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因此,基于产业链来不断完善技术链就成为浙江纺织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式。鉴于此,本文从产业链与技术链融合的视角提出了4条升级路径:在产业链上游,应重点增强化纤、织造、印染和纺机等方面的技术创新,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在产业链中游,要借助浙江在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大研发设计的投入以及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在产业链下游,大型纺织品服装企业应积极创建自有品牌并向OBM模式转型升级,而中小型纺织品服装企业则可以通过服务升级或为国际采购商提供增值性服务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于向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的大型纺织企业而言,应该加强从原材料开发、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到自主品牌等环节进行整合的集成创新,以构建与纺织产业链升级相匹配的技术链。
[1] 于斌斌,陆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模式探析[J].纺织学报,2011(12):134-141.YU Binbin,LU Yao.Discussion on upgrading mode for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 based on global value chain[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1(12):134-141.
[2] 于斌斌,陆立军.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机理研究: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J].科研管理,2012(5):132-138.YU Binbin,LU Lijun.The supply mechanism of cluster generic technology[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12(5):132-138.
[3] 张沛东.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分析一基于中国29个省级区域的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0(2):46-49.ZHANG Peidong.Analysison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regional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ese 29 provincial regions[J]. Research on Development,2010(2):46-49.
[4] 杜传忠,王鑫,刘忠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同能提高经济圈竞争力吗: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比较[J].产业经济研究,2013(6):19-28.DU Chuanzhong,WANG Xin,LIU Zhongjing.Ca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conomic circle?: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Jing-Jin-Ji economic circle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J].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2013(6):19-28.
[5] 中国绍兴市委党校课题组.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以绍兴市纺织工业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0(9):28-33.Task Force of the Party School of Shaoxing Municipal CPC.An empiricalstudy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Zhejiang province:the textile industry as an example of Shaoxing Municipality[J].Zhejiang Social Sciences,2010(9):28-33.
[6] 陆立军,郑小碧.全球价值链下地方化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以浙江纺织服装业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0):78-84.LU Lijun,ZHENG Xiaobi. How toupgradelocal industries under the GVC?:a case of textil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J].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2010(10):78-84.
[7] 于斌斌.基于自主创新的纺织业国际市场势力提升研究:来自浙江省绍兴市万份调查问卷的测度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3(3):166-172.YU Binbin.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power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based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the measurement from million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in Shaoxing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J]. East China Economics Management,2013(3):166 -172.
[8] 李陵申,顾庆良,祝秀森.中国纺织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J].纺织学报,2007(5):125-128.LI Lingshen,GU Qingliang,ZHU Xiuse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y[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7(5):125 -128.
[9] 庞金玲,李瑞洲.纺织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国际借鉴与启示[J].改革,2010(2):29-35.PANG Jinling,LI Ruizhou.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extile industry: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J].Reform,2010(2):29 -35.
[10] KAPLINSKY,R.Globalization and unequal is ation: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value chain analysi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37(2):117 -146.
[11] 杨志文.理清浙江纺织工业的优势与瓶颈[J].浙江经济,2009(13):46-47.YANG Zhiwen.Clarify the advantages and bottlenecks of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J].Zhejiang Economy,2009(13):46-47.
[12] 叶茂升,肖德.我国东部地区纺织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解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8):84-94.YE Maosheng,XIAO De.A Super-DEA analysis of location choices of textile industry transfer for China's coastal Regions: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or abroad[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2013(8):84-94.
[13] 卓越,张珉.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分配与“悲惨增长”:基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7):133-142.ZHUO Yue,ZHANG Min.On distribution of gains in GVC and immiserizing growth:an analysis based on China's apparelindustry[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008(7):133 -142.
[14] 姚铮,金列.多元化动机影响企业财务绩效机理研究:以浙江民营企业雅戈尔为例[J].管理世界,2009(12):137-149.YAO Zheng, JIN Lie. Mechanism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motives affect financial performance[J].Management World,2009(12):137 -149.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upgrading on industry chain and technology chain integration
YU Binbin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8,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east China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6,China)
Based on the fact that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a measurement model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dustry chain and the technology chain is constructed for calculating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in stag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stages of 2005—2008 and 2009—2012,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the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chain and the technology chain are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mediate level.And the technology chain significantly lags behind the industry chain,and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is a typical lagging technology-based industries.This means that the dep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dustry chain and the technology chai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imbalances between industry chain and technology chain of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should utilize a relatively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adop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market innovation and integrated innovation from upstream,midstream,downstream,and the whole chain of the industry chain in order to built up the technology chain matching with the industry chain.
industrial chain;technology chain;degree of integration;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F 768.3
A
10.13475/j.fzxb.20140407007
2014-04-28
2014-1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96);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基地重点项目(2013YJZD01)
于斌斌(1986—),男,讲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经济学。E-mail:bxybb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