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培训中应用个性化指导的效果评价

2015-03-10崔玲王琪娜王静刘杨楚德英田玥

河北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新入心肺急诊科

崔玲 王琪娜 王静 刘杨 楚德英 田玥

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培训中应用个性化指导的效果评价

崔玲 王琪娜 王静 刘杨 楚德英 田玥

目的 评价个性化指导在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科新入职全部护士65人,对其进行岗前心肺复苏术培训。所有护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2人,使用传统的授课培训方式;试验组33人,在使用传统的授课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加以个性化指导。经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对比2组护士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情况,对比授课教师对2组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对自身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中患者反应的判断、如何正确的呼吸和按压、开放气道的方法、正确的胸外按压位置、按压幅度、按压频率项目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教师对试验组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自我满意度均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指导有利于护士更好的掌握心肺复苏术,可以提高授课教师和护士自身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培训应用及推广。

个性化指导;培训;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1]。美国心脏协会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心脏复苏的实施每延迟1 min,都有可能降低患者的生存率[2]。有研究显示,护士是院内患者发生心跳骤停最主要的发现者[3]。所以,CPR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急救措施,护士熟练掌握规范的CPR技术,及时有效的对患者实施,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4]。急诊科是医院中危急状况发生最多,情况最复杂、抢救任务最重的部门[5],CPR成为急诊科护士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技术和必备技能[6]。急诊科新入职的护士,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从而使得其熟练掌握规范的心肺复苏术显得尤为重要[7]。我院使用个性化指导对急诊科新入职护士进行培训,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急诊科全部新入职未上岗的护士65人,所有护士均为二级以下护士,均有护士资格证,并无心肺复苏相关工作经验,本人自愿参加调查。护士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3人和对照组32人。对照组:年龄21~27岁,平均年龄(24±4)岁;文化程度:大专26人,本科6人。试验组: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5±3)岁;文化程度:大专24人,本科9人。2组护士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师资力量:2组护士由同一组授课教师培训考核。教师共6名,均为经过中华护理学会认证的全国危重症专科护士,该6名教师经常承担院内护士培训的授课任务,具有一定的培训经验。

1.2.2 培训时间:每组护士集中培训16学时,其中理论知识培训4学时,技能操作培训12学时。

1.2.3 培训资料:培训的教材为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修订的《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G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多媒体视频资料为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护理基本技能培训考核指导》(以下简称《指导》),培训所用心肺复苏模拟人均为上海博友(BOU/CPR580)。

1.2.4 培训内容: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授课培训方法进行培训,内容包括[4]:①阅读《指南》;②观看《指导》中的CPR多媒体视频;③授课教师参照《指南》,应用模拟人现场进行讲解示范;④学员自行练习,授课教师巡视,学员有疑问可随时提出,授课教师负责解答和指导;⑤理论和技能考核。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个性化指导环节,内容包括[4]:①阅读《指南》;②观看CPR多媒体视频;③授课教师参照《指南》,应用模拟人现场进行讲解示范;④学员练习,授课教师一对一从旁指导,针对每位学员所出现的不同问题,及时纠正错误;⑤理论和技能考核。通过考核成绩观察两组护士的培训效果。

1.2.5 评价标准:①考核标准:我院护理部依据《指南》和《指导》,确定主要考核标准的内容为:理论知识(心肺复苏步骤、患者反应的判断、如何正确的呼吸和按压、复苏成功的判断标准)和技能操作(检查颈动脉搏动、检查呼吸、开放气道的方法、正确的胸外按压位置、按压幅度、按压频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内容满分分别为100分。②监考情况:考核教师分为2组,每组3名,每名教师各自独立计时、评分,取平均分。③考核教师对护生的满意度及护生自我满意度调查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患者病情的判断能力、按压达标程度、操作速度、急救意识5个方面问题,每个问题分别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判断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士理论知识正确率比较 试验组在理论知识考核中患者反应的判断、如何正确的呼吸和按压的正确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士理论知识正确率比较 人(%)

2.2 2组护士技能操作正确率比较 试验组在技能操作考核中开放气道的方法、正确的胸外按压位置、按压幅度、按压频率的正确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士技能操作正确率比较 人(%)

2.3 2组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平均成绩比较试验组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平均成绩比较 分,±s

表3 2组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平均成绩比较 分,±s

组别 理论知识 技能操作试验组(n=33)92.56±4.25 91.56±3.46对照组(n=32) 89.34±5.66 87.87±6.54 t值2.599 2.856 P值0.005 0.001

2.4 授课教师对2组护士和护士自我满意度比较授课教师对试验组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自我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授课教师对2组护士和护士自我满意度比较 人(%)

3 讨论

心肺复苏术是急诊科护士必备的重要抢救技术,掌握规范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可以提高护士的抢救水平,降低患者病死率,更快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急诊科新入职护士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总体水平较低,所以对其进行规范的培训十分必要,高效的培训方法是护士掌握肺复苏术的重要途径[8]。传统的培训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满足护士的实际需求。个性化指导是一种相对人性化的动态的教学方法,通过一对一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对每名护士加以指导,注重细节。

3.1 应用个性化指导可使急诊科新入职护士更好的掌握心肺复苏术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的培训中应用个性化指导,试验组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中患者反应的判断、如何正确的呼吸和按压、开放气道的方法、正确的胸外按压位置、按压幅度、按压频率项目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姚丽琴等[4,6]研究结果相同,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与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较,在培训中应用个性化指导,能够对每名护士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及时纠正其每一项考核项目存在的错误,督促其掌握正确的规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种方式更加注重学员的个体感性体验,有利于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化,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操作质量与效果。

3.2 应用个性化指导可提高授课教师和培训护士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的培训中应用个性化指导,试验组的授课教师对培训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对自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邱丽敏等[7]的研究结果相同,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个性化指导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同,一方面能够增强授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授课方式灵活多样,使得授课教师更好的将知识教授给被培训护士。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有利于培养学员创新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使得教授双方的满意度都得以提高[8]。

3.3 急诊护士的培训模式亟待规范 据文献报道,目前国外急诊护士入门条件较高,均需具备较高学历并经过专科培训具备相应资质持证上岗[9]。针对急诊护士的培训起步早,模式也已相当成熟,可保证急诊护士专业水准相对较高且稳定。而我国急诊护士入门条件低,多为大专或本科毕业随即工作,多无参加急救方面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系统规范培训的经历[10]。据统计全国大多数医院急诊护理队伍中年轻护士比例最高,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丰富、沟通相对缺乏技巧、急救意识不强,预见能力差、抢救水平低,存在护理安全隐患[9]。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急诊护士的培训时间和内容多为根据各自医院情况而定,尚无明确统一标准。培训内容多以“三基”知识、急救常规、护理书写能力等为主;常用的培训方法有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分层培训法等;选用教材多种多样;培训效果参差不齐[10]。由此可见,建立急诊护士的统一规范化培训模式势在必行。

3.4 针对急诊科新入职护士的培训需建立长效机制

有研究表明,护士所掌握的心肺复苏术的熟练规范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仅仅通过新入职时的一次培训,不能满足长期的实际工作需要[11]。根据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对抢救护士年资规定,急诊护士理想的培训周期为2~5年[8]。所以需要建立针对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培训的长效机制,使得护士所掌握的理论、技能知识得以经常性巩固,有利于稳定护士的抢救水平[12]。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培训中应用个性化指导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急救护理操作水平,促进急诊护理专业的发展,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系统、优质的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李小寒,尚少梅,钱晓路,等主编.基础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3.

2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2005).AHA guidelinesfor RECCJ/OL.Jouindl of Health,2005,111:45-52.

3 宫雪梅,谢小华,阳世伟,等.心肺复苏术操作培训考试模式探讨与效果评价.护理研究,2008,22:2982-2983.

4 姚丽琴,苏冰莲,谢月霞,等.低年资护士胸外心脏按压质量及多元化培训效果.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0-111.

5 朱艳梅,宋启慧,急诊科实习护生急救技能培训体会.当代护士长,2012,9:151-152.

6 潘晓燕,魏娜,裴正芬.急诊科护士不同心肺复苏术培训法的效果比较.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9:1466-1468.

7 邱丽敏,董雪,赵琪.情景式教学法在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4,12:4328-4329.

8 青华,张岚,马国威,等.186名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分析及对策.护理学报,2012,7:23-26.

9 倪瑾.急诊护士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医药前沿,2012,8:110-111.

10 王丽竹,金静芬.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现状与展望.浙江创伤外科,2014,19:691-693.

11 Spooner BB,Fallaha JF,Kocieiz L,et al.An evaluation of objective feedback in basic life support(BLS)training.Resuscitation,2007,73:417-424.

12 孟凡山,赵玉兰,戴冬梅.护士心肺复苏操作现况及培训效果的评价.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3:215-216.

R 195

A

1002-7386(2015)21-3354-03

10.3969/j.issn.1002-7386.2015.21.056

075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015-04-19)

猜你喜欢

新入心肺急诊科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心肺血管病杂志》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