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工作在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应用
——以仰恩大学为例

2015-03-10叶倩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组员凝聚力新生

叶倩

(仰恩大学,福建泉州362014)

小组工作在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应用
——以仰恩大学为例

叶倩

(仰恩大学,福建泉州362014)

将小组工作引入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中,以仰恩大学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小组为个案,阐述小组工作在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实践过程,分析如何将小组工作应用于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进一步探讨小组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技巧、可变角色对高校班主任工作创新的积极借鉴意义。

小组工作;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班主任;应用

小组工作,又称社会团体工作(SocialGroupWork),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方法。它以平等、尊重、助人自助为价值理念,在小组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和行为,培育小组的凝聚力,提升组员和小组的社会功能,解决个人和群体问题,促进个人和群体的成长和发展。班级凝聚力是在班级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经过师生的一致努力而形成的一种班级团体对每个成员的有吸引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整体力量。小组工作可引入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

随着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的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学生工作中。华东理工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闽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已将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成功地应用在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等方面。小组工作的价值理念、工作方法和角色的可变性等,在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级建设等方面,同样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2014年仰恩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校内开展了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专业小组实践,笔者即以此为案例,阐述如何将小组工作应用于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小组工作如何提高班级凝聚力,总结小组工作在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探讨小组工作在理念上、方法上和角色上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一、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现状特点

仰恩大学新生多为“90后”一代,易接受新事物,课余生活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思想多元化倾向明显,张扬自我个性。仰恩大学的班级管理以班主任为主导,自上而下地采取以管教为主的工作方式。学生的班级生活秩序在这种监管、约束的方式下处于平稳状态,但班级凝聚力建设依然存在不足:班级成员异质性强,沟通交流较少;学生热衷社团活动,缺乏对班级事务的关心;新生班级建立时间较短,班级成员对班级的认同感还未完全建立;新生对班级事务参与度较低;新生对班级管理制度有较强的抗拒和不适应性;等等。

加强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学分、班风、校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探索一种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的新方法。

二、小组工作在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小组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方法,建立在一定的理念基础上,在实务工作中必须遵循专业的价值理念方向,确保目标和使命的实现、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基本理念

班级凝聚力建设小组是一个发展性的小组,强调个人具有成长和发展的能力和潜能,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尊重组员的权利和能力。在小组工作过程中,通过民主决策培养组员的民主参与精神,有意识地运用小组的力量,激发和鼓励组员学习用积极和恰当的方式去满足组员发展性的需要,充分调动组员的参与热情,不让组员感到过大压力,积极营造安全、温暖、舒适、尊重和平等的小组氛围,为组员充分参与小组、表达自己的意见提供条件。同时,小组对组员的意见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回馈。该小组建立的目的是通过开展一些专业服务,帮助班级解决成员人际关系不良、集体归属感和参与度较低等影响班级凝聚力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最终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过程分析

基于以上理念,笔者指导学生在仰恩大学校园内开展了班级凝聚力建设小组活动。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将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通过发挥班级成员的自主性和潜能,构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内源性的班级凝聚力建设方法。

1.个案选择

本次研究选择的个案为仰恩大学2013级X专业Y班(根据保密原则,用字母表示)。通过对该班级同学、班主任、任课老师的观察和访谈,了解到:该班级共44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6人,来自福建省的不同地区;班级成员异质性较强,彼此缺少交流,尤其异性之间互动十分消极。虽然该班级已经建立较完整的班委团队及管理制度,曾开展过一些班级活动,但有的学生抗拒心理较强,部分同学和小团体之间彼此排斥,缺乏积极面对人际问题、解决人际问题的认知和行为,班级凝聚力仍然较弱。

在对该班级开展小组工作前,先通过问卷形式做了前测调查。问卷采用计分制的形式,从班级认同、管理支持、人际和谐、集体参与、班级荣誉这五个维度进行测量,结果如图1:

图1 仰恩大学2013级X专业Y班五维度平均分值情况

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的人际和谐和集体参与情况相对较差,是影响该班凝聚力强度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该班凝聚力的首要目标是改善该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调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为了提高小组工作的效果,保持小组成员之间的紧密性,将参与小组活动的成员人数限制在12名以内,坚持自愿原则,不强迫学生报名参加,有针对性地鼓励具有如下特征之一的学生参与:存在人际困扰,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集体活动参与度较低,较少参加班级活动的“默默无闻”者;对班委的认可度低,较不支持班委工作;班级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的班委。最终确定了8名符合条件的学生:4名男生和4名女生;2名班委和6名非班委。

2.小组活动内容

针对此班级的情况,开展了名为“靠近你,靠近我”的班级凝聚力建设小组。一共开展5次小组活动,针对影响该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围绕彼此了解、人际沟通、团体动力、冲突解决以及共同目标五个板块设计小组活动。具体活动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1 “靠近你,靠近我”班级凝聚力建设小组活动内容

五次小组活动从前期调查、策划、组织开展到后期评估,历时3个月,平均每周进行一次,每次活动时间90分钟左右。在工作员的专业带领下,通过激发小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相互理解、沟通交流、积极主动、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调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班级的向心力。

三、班级凝聚力建设小组成效评估

通过小组后期的评估和跟进调查工作,发现班级凝聚力建设小组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小组过程评估

班级凝聚力建设小组采用民主型的领导模式,工作员和组员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工作员以组员的需求为中心,围绕小组主题开展各项具体的活动,通过游戏、情景模拟、分享、讨论等方式,营造出轻松、安全、愉悦的小组气氛,和组员共同探讨问题,引导组员解决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建议,由组员自决。在整个小组互动中,在工作员的带领下,组员信任该小组,每位组员都能在工作员及组员的鼓励和肯定下表达内心想法和感受,尊重彼此,平等沟通,畅所欲言,相互鼓励,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小组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组员们很乐意参加这个小组,不愿错过小组,甚至希望每周能多开展几次,可以看出组员对小组活动的喜爱和认可。

(二)小组目标评估

在最后一次的小组分享中,A组员说:“这个小组,使我的压力得到了很好的释放,让我发现了很多日常与同学交往中存在的不足,学到了很多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B组员说:“这样的小组活动很有趣也很有意义,我非常喜欢!庆幸当初报名参加了!以后可以多开展几次吗”;C组员说:“如果没有参加这个小组活动,我跟在座的各位估计没这么亲密,感谢社会工作专业的学姐学长们为我们开设了这样的小组,增进了我和同学的友谊,让彼此更加熟悉”;D组员说:“我以前都是独来独往的,当初班主任鼓励我参加这个小组活动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小组工作,内心很犹豫甚至抗拒,没想到参加小组活动让我收获这么多,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友谊,收获了你们!跟你们一起活动的感觉真好”;等等。从组员们的反馈中可以看出,专业小组活动对组员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的提升、人际关系的改善、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小组结束之后,通过访问该班班主任、任课老师和部分学生,了解到这些组员跟参加小组前相比,变化颇大,在社交方面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对于参与集体活动表现得非常活跃,有的甚至在课堂学习中也变得更加积极。

此外,小组工作结束之后的后期问卷测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班级认同、人际和谐及集体参与维度上,该班级学生参加过小组工作的比未参加小组工作的分值更高。而参加该小组活动的学生在未开组前,较之其他同学而言,班级认同度和管理支持度较低、人际关系较为紧张、集体活动参与相对消极。这三个维度的分值越高,代表班级凝聚力越强。可以看到,小组工作不仅提升了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强化了组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这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四、小组工作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单一的教师主导、自上而下的班级建设方式已经无法适应“90后”一代大学生的新变化。面对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班级凝聚力建设需要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内源式的发展方法。

(一)小组工作理念内化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工作员秉着平等、尊重、接纳、民主、赋权等专业价值理念来指导和开展小组工作实务,而这些小组工作理念是值得班主任这一班级管理指导者借鉴学习的。

1.平等。班主任应该在班级里建立一种积极的平等的关系,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2.尊重。班主任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改变的能力和潜能,尊重学生的权利和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尊重他们的价值和尊严,欣赏和关注学生对班级的贡献,并及时鼓励、支持,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班级归属感。3.接纳。班主任要真正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长处和弱点,适宜和不适宜的品质,正面和负面的感受,建设性和非建设性的态度与行为,尊重其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个人价值。接纳能使学生感到安全,并让其从防卫中解脱出来,如实地表达自己,看到真实的自己并更容易接纳自己,从而有勇气面对问题。这种接纳不等同于“赞同”,不意味着赞同学生的所有行为、态度、建议,不意味着不尝试阻止破坏性行为,而是要将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分开,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估。班主任需要具备这种能力去信任、接纳、爱护班里的每一位学生。4.民主。小组通过民主决策培养组员的民主参与精神。在班级活动中,解决冲突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班级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营造安全、温暖、舒适、尊重和平等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充分参与班级活动、表达意见提供条件,同时要对学生的意见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回馈。5.赋权。小组工作关注小组的力量能够帮助组员建立自信,协助组员运用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自助,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新的改变。同样地,班主任也需关注班级的力量,运用班级动力关系,协助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和班级的自治,帮助学生成长、成熟,从个人层面的改变促进班级层面的建设。

(二)小组工作方法借鉴

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小组经历了这样一个流程:1.需求评估和目标确立。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综合方法,了解该班级存在的问题及凝聚力低的主要原因。这样的前期调查为小组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组前准备,即制定小组计划书、宣传小组、招募组员、预备小组所需的全部细节等。3.开展小组。在小组工作过程中,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领导小组的技巧,并且在每次小组活动结束后,及时评估和反思。4.评估和跟进。小组工作结束后,对小组进行评估。具体的评估方式有:小组后期组员表达的感受、填写的问卷;小组结束后,对班主任、同学的访谈;组后对班级的观察、问卷调查等。

班主任对班级学生开展小组工作前,也应先做好评估工作(前测),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评估。深入学生群体,认识学生,与学生“同行”,建立信任关系,这样才能评估学生的真实需求。根据学生或班级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主题的事宜可行的小组计划书,依据计划书内容开展具体的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灵活运用小组工作技巧,如:积极倾听、鼓励、支持、引导互动等,小组目标达成后即可结束小组。小组结束后,还需对学生或班级进行评估(后测),依然可采用观察、访谈和问卷等方式。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工作过程的有效性、学生改变的状况等,不仅可以促进班主任个人的成长,还对学生和班级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班主任在班级里开展的小组工作主题,应以学生和班级的实际需求为本。本文案例中的班级凝聚力建设小组正是基于该班级存在凝聚力不高的问题而开展的。班主任可以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问题,制定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如新生适应小组、人际交往小组、戒除网瘾小组、心理健康小组、职业规划小组等。

(三)班主任角色转变

在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小组中,工作员扮演着多重角色,如:组织者、协调者、观察者、支持者、信息提供者、评估者、记录者等。传统的班主任角色是单一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当今的新形势下,班主任角色须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亦师亦友,才易沟通,单纯的“教”“管”会增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产生隔阂。班主任管理班级是个动态的过程,应处于动态的可变角色中,在不同情境下扮演不同角色。

在班级刚组成的初始阶段,班主任是“组织者”;当班委管理能力得到认可时,班主任是“协助者”;面对学生之间的冲突时,班主任是“调解者”;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是“治疗师”;与学生日常的伙伴互动中,班主任是“倾听者”“支持者”;当与学生观点出现分歧时,班主任不是权威,而是与学生合作性对话的“引导者”;当学生需要资源时,班主任是“资源联结者”;在班级主题小组工作开展前和结束后,班主任是“评估者”……班主任角色就如小组工作者扮演的角色一样,是多元的,具有动态性的。在不同的情境中,角色类型和侧重有所不同,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变化进行弹性筹划,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扮演角色。

[1]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黄耀明.小组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成长中的实践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8-121.

[3]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李花.新时期班主任角色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3):18-20.

G64

A

1673-0046(2015)4-0070-03

2013年仰恩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小组工作方法在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叶倩,项目编号:JY20143023

猜你喜欢

组员凝聚力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当组长真不容易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回忆流金岁月
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推动企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小组落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