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网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2015-03-10杨彦俊张昕
杨彦俊,张昕
(1.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常州213164;2.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00093)
人人网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杨彦俊1,张昕2
(1.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常州213164;2.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00093)
人人网作为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已经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社交网站,大学生从中获取朋友的最新动态以及朋友所关注的内容,信息的交互与分享使得人人网对大学生的交际观、政治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情感观等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以一份面向人人网大学生使用者的调查为基础,列举了人人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影响并分析了产生影响背后的原因,最后结合当前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人人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社交网站
随着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愈发强烈的对人际交往需求,从真实社交网络发展而来的人人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集聚的平台,并且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人人网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截至2013年3月注册用户规模达到2.8亿,其中大部分用户为实名注册的在校大学生。本文以一项关于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的调查为基础,分析讨论人人网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本次调查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1份。其中,男性受访者占53.3%,女性受访者占46.7%,调查对象均为使用人人网的大学生。
一、人人网的特性以及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的行为模式
人人网基于现实的社交圈同时又不局限于现实的社交圈,在这里,用户可以很方便寻找到近在咫尺的舍友、失散多年的小学同学、朋友的朋友甚至老师和父母。这种真实的人际互动引起了当代大学生极大的热情与兴趣,为他们节省了许多交际成本,因而广受欢迎。在人人网上还有各种类型的应用和小游戏,并且这些游戏都或多或少地跟“社交”有着关系,你可以和你的朋友一起参与并产生互动,这些应用和游戏进一步加强了人人网用户的黏度。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60.1%的受访者几乎每天至少登录一次人人网,两三天登录一次的受访者也占总体的24.7%,在注册人人网的时间超过一年的受访者中,经常登录人人网的人数超过了90%。每天登录人人,随时刷新状态已成为大学生中流行之事。由此可知,使用人人网对大学生使用者有着极强的持续性吸引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使用者受到其中信息的影响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方便,利用手持式设备进行上网已经是寻常之事,大学生能经常地通过手机等设备登录人人网,更新社交信息。我们观察发现,非常多的大学生每天要通过手机使用人人网数次,许多大学生甚至经常在课堂上通过手机使用人人网。可以这么说,在一定程度上,许多人对这种类型的社交活动产生了依赖。
二、人人网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具体表现
(一)对大学生交际观的影响
人人网的朋友圈基于现实的交际圈,由于网络的特性,大学生在人人网上能够得到现实生活所不能得到的同学间的关怀。在这种亲和的社交网络环境下,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趋向于和谐,大家乐于去关注别人,安慰别人,还有很多在国外留学的学生也依靠着人人网和国内的同学保持着联系,以排解在异国他乡的苦闷。调查数据显示,“生活中的琐事”以及“朋友的最新动态”都是大学生最常发表和最乐于关注的,82.2%的受访者同意或者强烈同意“人人网有利于扩大交际圈和增进交际”。
人人网作为大学生的一个解压、发泄和倾诉的平台确实使很多人获得了情感上的慰藉和满足,但是这种交际方式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效应,譬如造成大学生对于社交网络的依赖,产生对现实生活的逐渐隔膜,从而对大学生的交际观产生消极的影响。登录人人网成为很多大学生的日常事务,随时刷新状态已成为大学生中流行之事。大学生的交际取向在这一过程逐渐发生变化,变得更加倾向于网络社交,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或轻或重的交际障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也认为,社交网站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人类的价值观。她指出,由于错觉,人们认为社交网络更有利于我们的交流,但是网络现实只是一种对真正现实的拙劣模仿,科技正在使我们远离真实的人际互动。她举例说,甚至来到葬礼上的很多悼念者都喜欢在葬礼上不时地掏出手机,刷新社交网站上的交际动态。
(二)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
根据调查报告的数据,在大学生平时喜欢分享和关注的内容中,“国内外的热点、时事新闻”和“对国家社会政治的评论性文章”都占有重要的比重,同时,45.4%的受访者表示喜欢发布“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论”,82.4%受访大学生同意或者强烈同意“人人网能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并对之有总体的认识”。
每天人人网的当日热门分享中,前几名中一定少不了政论性文章或者反映社会现实的文章。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学校,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主要还是依靠网络。人人网上的相关信息对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产生了影响,1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社会评价的观念受到人人网很大的影响,24.7%的受访者认为受到的影响大,40.5%的受访者表示稍有影响。人人网上每天的分享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的窗口,在这里可以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一些独家的“直播”,还能够了解到传统媒体上没有报道但是意义重大的事件,大学生通过发表日志、分享日志、发言评论的方式参与讨论,促进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例如:2011年3月为了修建地铁,南京市政府决定对地铁沿线的梧桐树进行砍伐,此举引发了南京市民的不满,许多人尤其是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参与到这次“保树运动”中,最终使得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在2011年8月份最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出台后,引起网络上的热烈讨论,许多大学生通过人人网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们还发现,在对大学生各项价值观念受到人人网影响程度的对比中,大学生对社会评价的观念所受影响最大,因此,我们应格外关注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念受到的影响。
当然,人人网上信息纷繁复杂,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或多或少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缺乏人生阅历,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对他人分享的大量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同学之间的分享,一传十,十传百,利用朋友圈不断扩大影响,很多人看到别人的分享和转发,也去盲目地跟从,并以此为流行,很容易受到虚假、错误、不良信息的误导;另一方面,很多政论性和反映社会现实的文章带有极强的煽动性,这种带有个性以及感情色彩的描述蕴含着非理性的价值指向和现实影射,大学生往往会对这样的信息产生强烈的震撼,从而盲目地相信甚至分享转发一些不实的言论。而且,网络包罗万象、瞬息万变,主流媒体很难在短时间内拿出足够的证据还原事件的真相,从而“辟谣”,只能被动应付,有的时候为了减少事件的影响,还采取删除言论和禁止发言的手段制裁“始作俑者”,这种消极应对的方式更加造成了许多受到大量西方个性主义思潮影响的大学生的不满和对主流媒体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社会的评价以及政治价值观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三)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影响
人人网对大学生道德观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隐私观和正义观两个方面。在我国,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十分严重,人人网也时常陷入泄密争端。2010年有关“校内网被日本收购,泄露大学生资料”的说法在网络上被传得沸沸扬扬。另外,诸如人肉搜索的事件在人人网也屡见不鲜。2012年南京某大学的学生因为在网上发表对某城市的批评言论,被人“人肉”出来后,上百名学生围住该学生的宿舍,公开对其进行“道德审判”。其他一些网络名人,比如“奶茶妹妹”章泽天的个人信息、私人照片甚至行程都会在人人网上被一些好事者公开,给其生活和心灵带来不少困扰。由此可见,在这样的平台之上,大学生的道德观有发生堕落的危险。
大学生还喜欢把对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展现在网上,尤其是政府与群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他们想通过舆论的力量达到他们严重的正义目标,因此把是否分享、是否跟帖留言作为衡量正义的标准。许多这种类型的文章都被贴上诸如“不顶不是中国人”的标签,例如在“李刚事件”“药家鑫案”中,很多文章在标题中加入了“我们不能做什么,只能更多的分享”。很多人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前,就表现得异常激动,甚至讽刺和谩骂与自己持不同看法的人。
(四)对大学生情感观的影响
人人网对大学生的情感观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的情感世界纷繁复杂,既有对自己心爱的人的情感,也有对自己亲人的情感,更有对自己的同胞的情感。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情感方面更为细腻,更加关注人性与爱。在人人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朋友分享的教导对自己爱人好,感恩父母的文章,在这种熏陶之下,大学生的情感观念变得更为成熟和健康。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旱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透过人人网可以发现,大学生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利用人人网传递救灾信息,发起救助行动,将爱与希望在网际中传播。这些都促进了大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情感的升华。
三、人人网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社交网站用户网络媒体消费时间(单位/小时)
第一,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的频率高、时间长,更容易受到人人网上各方面信息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的统计数据,从社交网站用户与网民总体使用互联网的程度对比来看,社交网站用户属于互联网深度用户。社交网站用户上网时长,及对各种网络应用的使用频率均高于网民总体的平均水平。社交网站用户周平均上网时长达到20.5个小时,比网民总体多2.2个小时。这说明对于社交网站用户而言,上网是其生活中的主要活动。
第二,大量的非理性使用者的聚集,导致群体心理的异化。许多网络使用者在未了解事情全貌和真相的前提下,被一些非理性的言论所激发,这种情绪会在网络空间产生扩散和传播。面对网络热点事件,群体的聚集会导致群体心理与个体在面对相同事件时产生不同反应,群体会更倾向于冒险甚至激进,并且极力批判一切异己。一旦陷入集体的狂欢中,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就会急剧下降。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老师在谈到“药家鑫案”的时候,面对大量呼喊着“药家鑫不死,法律就死了”的群情激昂的网民,写了一篇名为《要以群众狂欢的方式处死一个人吗?》的文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社交网站虽然给我们交流和表达提供了平台,但是非理性地滥用,也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第三,网络空间和现实世界的二元交叠产生的“拟态环境”效应。人们在人人网的思想和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做出的反应,而是对人人网上各种状态、日志、图片以及视频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这种“拟态环境”大多具有倾向性,这种信息环境制约了人的认知和行为。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第四,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大学生对以往的价值观体系产生了认同危机。通过互联网,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大肆传播,许多大学生不分良莠,全盘接受,怀疑和否定一切权威,主张自由与个性,造成了许多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逐渐淡化,解构主义大行其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了挑战。
四、结论与对策
通过理论分析以及调查数据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人人网的确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消极的方面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且需要社会各方面配合,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
第一,在继续发展社交网站的同时,要增强大学生对真实社交的信心和兴趣。线下活动越来越受到各个社交网站的重视,许多网友乐于发布和参加一些优秀的线下活动,有学习传统文化的,有讨论当今时事的,有艺术鉴赏的等等一系列活动。这样,才能避免大学生一味地沉溺于网络社交不能自拔,并且有利于大学生吸收学习更多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
第二,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隐私保护。避免隐私泄露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升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避免群体的狂躁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第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作出一大批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的传播载体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对原有陈旧的故事和案例进行更新,形式与内容并重,提高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四,尊重和保障个性、自由等价值观念,改变以往灌输价值观的方式,用新手段、新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课堂是以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大阵地,然而目前这一阵地正在逐渐失守,针对同一问题,主流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矛盾之处频现,引起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多种平台的联动性的宣传模式才能真正让美好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1]张云英.社交网站对青年影响的观察、分析与思考——基于对150位人人网用户的实证调查[J].山东青年,2010(12).
[2]孙丽芳.QQ空间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J].北京社会科学,2010(6).
G641
A
1673-0046(2015)4-0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