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引进高职毕业生标准的调查分析
2015-03-10赵晓丹
赵晓丹
摘 要 对近百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比较看重毕业生的5项能力指标依次为道德品质、技术技能、专业背景、心理素质和学历层次。
关键词 用人单位;人才标准;职业素质;高职院校;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67-02
一、调查背景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是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只有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才能更好地帮助高职生丰富、充实、完善自己,达到用人单位用人标准,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走上理想工作岗位和用人单位招收到满意人才的双赢局面。
虽然不同的单位和工作岗位对专业的要求不同,但是用人单位引进毕业生的专业标准和人才制度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对毕业生的专业背景、技术技能、学历层次、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的要求上。所以,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应从研究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入手,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据此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才更具有针对性。
二、调查过程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
对近百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基本涵盖信息、汽车、工程、旅游、食品等各行业类别,具备一定的行业覆盖性。
(二)问卷设计
用人单位引进人才标准调查问卷包括专业背景、学习成绩、心理素质、技术技能、毕业学校的社会知名度、道德品质、相应的技能资格证书、外语水平、学历层次等指标。各项指标权重的计算分为两部分,即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并将其乘积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得出各项指标的实际权重得分。问卷各项指标的重视程度的打分平均值占总分的百分比设为主观权重,选项包括:非常重视、比较重视、重视、不太重视、不重视的分值依次为5、4、3、2、1分进行计算,得到企业对每项指标平均重视程度得分。
(三)问卷统计与计算
1.主观权重的计算
通过每个企业对各项指标重视程度的打分,计算得到每个指标平均重视程度得分,分别为道德品质2.52分,学历层次1.91分,技术技能2.35分,专业背景1.52分,心理素质1.70分。
2.客观权重的计算
由于不同类型企业对引进毕业生的侧重点不同、工作负荷量不同、企业对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必须考虑工作负荷量因素对各项指标的影响,进而引入偏相关系数来衡量指标的客观权重。经统计分析软件计算,道德品质、学历层次、技术技能、专业背景、心理素质与毕业生工作负荷量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25、0.024、0.146、0.187、0.162。
3.实际权重的计算
将上述每个指标主客观权重分别两两相乘结果作为实际权重,再将上述5项指标的实际权重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最终权重,主观和客观权重值越大,最终权重值就越大。标准化公式为:
式中r'i表示第i个指标的最终权重,ri表示第i个指标的实际权重。经标准化计算后得到道德品质、学历层次、技术技能、专业背景和心理素质5项指标的最终权重分别为0.374114、0.030245、0.226381、0.187545和0.181712,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权重数值分别为36.82%、3.36%、22.52%、18.84%、18.47%。
(四)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以上5项指标在企业引进毕业生时重视程度依次为:道德品质(36.82%)、技术技能(22.52%)、专业背景(18.84%)、心理素质(18.47%)和学历层次(3.36%)。
在各项指标中,企业对毕业生的道德品质重视程度最高,为36.82%。即高职院校教育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应把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心理素质、技术技能、专业背景三个指标权重相当,技术技能(22.52%)和学历层次(3.36%)两个指标差异较大,这说明用人企业更加重视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也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由传统的重学历层次向重技术技能转变。
三、总结
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技术技能水平以及问卷中技能认证指标很重要,占22.52%,位居5个最受关注指标中的第二位,这是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职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同时,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了新的期待,职业道德、忠诚企业、爱岗敬业精神的期待要求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一平.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5):61-63.
[2]林俊杰.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以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0(6):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