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希濂与滇西抗战

2015-03-09刘志青

党史纵横 2015年1期
关键词:芒市滇西远征军

刘志青

宋希濂,滇西抗战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也为他抗战时期的最高任职。先后参加过淞沪抗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滇西反攻作战。滇西,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后期最重要的国际通道、陪都重庆的西南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宋希廉肩负重任率部驻守滇西,对日作战时间长,战绩辉煌。

主要经历

宋希濂(1907~1993年),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宋希濂出生在一个富裕中农家庭,幼年时读私塾,后来读小学。1921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旋即加入国民党。11月,毕业分配任校军教导第二团第四连第一排长副排长。1925年1月,参加第一次东征。5月,升任该团第四连连长。此后,率部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中,先后率部转战湖南、江西、浙江,在浙江省桐庐战役中负伤。愈后,奉派赴日本留学,入陆军步兵学校。

大革命失败后,追随蒋介石参加内战。1930年5月,从日本回国,任教导第一师中校参谋,旋即任营长、副团长,调任国民政府警卫第一师第二团团长。1931年冬,任第一师第二旅少将旅长。1932年初,任第八十七师第二六一旅旅长。淞沪抗战期间,率该旅参加对日作战,强渡蕴藻浜河,向南岸进攻日军侧背,取得重大胜利。淞沪抗战结束后,升任第八十七师副师长。1933年8月,升任第三十六师中将师长,率部开往江西“剿匪”,兼任抚州警备司令。12月,率部参加镇压反蒋抗日的第十九路军。1936年6月,执行蒋介石“将瞿秋白就地处决具报”的命令,杀害瞿秋白。晚年,宋希濂痛悔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希濂积极抗战。1937年8月,率第三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9月,升任第七十八军军长兼第三十六师师长。11月,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1938年2月,任荣誉第一师师长。5月,任第七十一军军长,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激战兰封。8月,率部参加武汉会战,激战富金山、沙窝,获华胄荣誉奖章与奖状。1939年冬,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七十一军军长。1940年春,因病请解除第七十一军军长职务。9月,调任中央训练团副教育长。1941年11月,任第十一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此后,相继指挥或参与指挥滇西阻止战、守卫怒江作战、第二期中国远征军整训、滇西反攻等,获青天白日勋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宋希濂赴新疆,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长、新疆警备总司令等职。1948年8月,任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官,率部驻守湖北沙市。1949年8月,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1月,在人民解放军打击下,率残部向四川、西康边境地区撤退。12月19日,兵败被俘。此后,被关押改造10年。1959年12月4日,作为首批特赦释放的10名战犯之一被释放。

1961年2月,宋希濂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享受司局长级待遇。1964年11月,任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1980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同年,赴美国探亲,与子女团聚。旅美期间,积极为和平统一中国奔走呼号。1983年,再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84年6月,被推选为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随后旅居美国,并申请到在美国的永久居住权,定居纽约。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撰有回忆录《鹰犬将军》一书。

守卫怒江

日本既定的对外侵略扩张步骤是从征服满蒙到征服中国,再征服世界。日本的再扩张侵略有南进与北进两条路线,即向南进犯英美等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附属国,向北侵略苏联。1940年,德国侵占西欧,荷兰、法国相继投降,英国困守英伦三岛,美国忙于支援西欧盟国的抗德战争而无力东顾。日本军国主义认为,这是南进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决定以南进为对外侵略的主要战略方向。日本之所以急于南进,是为了夺取东南亚地区的丰富石油资源和其他战略物资,并切断国际援华通道。1940年9月23日,日军侵占法属印度支那北部,迈出了南进的第一步。1941年7月24日,日军在印度支那南部登陆,很快占领了整个印度支那。国民政府认识到日军南进对于中国抗战的威胁,立即向云南调兵遣将加强西南边防防御,并准备必要时出境对日作战。11月,宋希濂奉命结束病休,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指挥第七十一军、第六十六军、预备第二师。

1942年4月29日,缅甸腊戍失陷,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失去总后方基地,大批战略物资落入日军之手,回国的主要通道也被切断。日军第五十六师团迅速组成一个以装甲车为先导,并用汽车100余辆运送步兵的快速部队,沿滇缅公路挺进。5月3日,云南瑞丽设治局(今瑞丽市)畹町失守,潞西设治局(今芒市)遮放、芒市及龙陵县被占。5月4日,蒋介石急令宋希濂率部西进,在怒江东岸布防阻敌。5月5日晨,日军进抵怒江惠通桥,占据该桥两岸高地——松山,并有一部分渡过了怒江。这种形势的出现,不仅使滇西处于极端危险的状态,就连昆明也受到威胁和震动。当天上午10时,宋希濂第十一集团军所部第三十六师第一○六团到达惠通桥东岸高地,与日军先头部队发生遭遇战,拉开了惠通桥阻击战的序幕。

惠通桥两岸地形极为复杂,山势陡峻,两岸公路无论自东而西或自西而东,都是在山蜿蜒盘桓,曲曲折折转上几十个弯,下山十二三公里才能分别到达惠通桥东西桥头。怒江虽然江面不宽,但水流湍急。中日双方为了争取公路两侧的最高山顶,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中国军队经过反复冲击,浴血奋战,取得了一些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由于渡过怒江的日军约有四五百人,仍继续占据惠通桥东岸的一带山地顽抗。加上西岸日军炮兵不断向中国军队炮击,战斗打得异常艰苦。5月8日上午,第三十六师组织强大的攻击部队进行反复冲杀,有的甚至同敌人进行了白刃战。最后,除有数十名日军泅水逃回怒江西岸外,东岸日军全部被歼灭。此战歼敌2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步枪80余支。惠通桥阻击战虽然是一次战斗,但它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它严重地挫败日军攻陷腊戍后的嚣张气焰,有力地阻止了日军继续东进的企图。它保住保山县(今属保山市)这个滇西重镇和粮仓,为以后滇西反攻奠定了重要基础。

惠通桥阻击战的胜利,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感到欣慰。欣慰之余,军委会军令部对当地日军的情况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认为沿滇缅公路东进的日军,只是为了施行追击任务而临时编组的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最多不过二三千人,孤军深入,不能持久。因此,5月13日,蒋介石根据军令部的建议,下令宋希濂第十一集团军进行反攻。宋希濂立即兵分3路实行反攻:一路反攻腾冲县、龙陵县;一路向腾冲县西南地区之莲山、盈江、梁河等地前进;一路以1个加强连向缅甸密支那、八莫地区挺进,迎接入缅作战的第五军回国。

当时,宋希濂第十一集团军的兵力部署是这样的:第三十六师在惠通桥正面阻敌;预备第二师在保山县(今属保山市)集结待命;第八十八师处于运输之中,仅有1个团到达保山;第八十七师尚在昆明待运;新编第三十九师是否调动尚未确定。作战部署为:(1)在保山已集结完毕的预备第二师,在惠通桥附近渡江向腾冲前进,第八十八师在惠通桥下游攀枝花渡江绕攻龙陵。(2)第三十六师渡江正面攻击日军。(3)后到的第八十七师派出1个团配备合第八十八师进攻龙陵。截止5月22日,担任反攻腾冲、龙陵、松山的部队全部渡江完毕,到达攻击准备位置,预备第二师一部已深入腾冲西南地区。第五军第二○○师主力和第五军两个补充团在预备第二师掩护下,经腾冲北面到达怒江上游泸水设治局(今泸水县),然后渡过怒江回到保山附近的漕涧休整。

5月23日,到达攻击准备位置的各部队开始向腾冲、龙陵、松山的日军进攻。一部攻击腾龙公路(腾冲—龙陵)、龙松公路(龙陵—松山)日军各据点。由于没有炮兵配合,难以摧毁日军工事。加上各种弹药粮食补给不及,致使这次攻击只持续5天,伤亡甚大,未收到预期效果。5月28日,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团在龙松公路击毙一个日军大队长,获得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的作战计划一份及地图一张,方知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全部部署 腾龙地区,分别为腾北、腾冲、龙陵、松山、芒市、新浓等6个守备区,师团及直属部队驻芒市。另外,日军第十五军司令官饭田中将非常重视怒江正面战况,特命令第十八师团抽出第五十六联队、第五十五联队、山炮兵第一大队增援第五十六师团,整个腾龙地区日军总兵力约2万人。5月31日,蒋介石得知上述情报后,下令第十一集团军停止进攻,主力部队撤回固守怒江,留置一部队在怒江两岸从事游击。从此,滇缅公路上的战事遂演变为怒江对峙。宋希濂第十一集团军经常使用的一个师兵力控制腾冲以北地区,不断袭击腾冲一带日军。同时,还经常派出一个团的兵力袭击芒市至龙陵、松山间的日军,收集情报、破坏交通,以及征购腾龙一带的粮食解决部分军需。

滇西整训

1942年上半年,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后,第十一集团军所属除第七十一军外,其他部队编制体制有较大的调整。

第六十六军开赴缅甸对日作战,新编第三十九师调归第十一集团军指挥。张轸任军长的第六十六军在入缅对日作战中失利后,所部新编第三十八师残部撤退印度。张轸指挥新编第二十八师、新编第二十九师在滇缅公路上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抵抗,被日军完全打散。大多数几十人或三五成群,沿滇缅公路两侧向东溃逃。更有甚者,他们还沿途抢劫,弄得鸡犬不宁。宋希濂派人在云南省大理县(今属大理市)下关、永平县、保山县(今属保山市)一带收容。至1942年6月底,总共收集张轸残部5000多人。为了整饬军纪,申明赏罚,宋希濂将张轸所部情况向国民政府军委会汇报,并建议:(1)将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新编第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革职查办。(2)将第六十六军及新编第二十九师番号撤销。(3)保留第二十八师番号,将所收容的5000官兵编入该师,归第七十一军建制。(4)七十一军第三十六师改为独立师,归第十一集团军直接指挥。宋希濂的建议,很快得到蒋介石的批准。

甘丽初任军长的第六军,在入缅对日作战中也被日军击破,溃不成军。1942年5月,该军由缅甸景东地区退到云南省思茅县(今属普洱市)、宁洱县一带,残部仅存6000多人。国民政府军委会将第六军残部编入第九十三师,调驻车里县(今景洪市)、佛海县(今勐海县)一带整训,并守备国境。同时,免去甘丽初第六军军长职务,取消暂编第五十五师番号,第四十九师调昆明防守司令部整补。与此同时,军委会任命黄杰为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六军军长,以第十一集团军直属预备第二师、第五军新编第三十九师为基础,重建第六军。后来,第九十三师编入黄杰第六军,但滇西反攻时由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直接指挥。

6月,第二军由湖北调防云南,隶属昆明防守司令部,后编入第十一集团军建制。

至此,第十一集团军共45000人,编制体制如下:(1)第七十一军,下辖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新编第二十八师。(2)第六军,下辖预备第二师、新编第三十九师。(3)第二军,下辖第九师、第七十六师、新编第三十三师。(4)直属第三十六师。

1943年2月,蒋介石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仍兼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政府主席),负责训练部队,筹划反攻方案。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集团军编入中国远征军战斗序列。3月10日,陈诚与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在重庆会晤,洽商训练计划,决定在昆明训练基地调集各部队干部8000~9000人分批训练。其中,团以上干部在昆明集训后,空运到印度兰伽训练营接受6周美械装备和战术训练。3月23日,蒋介石核定军政部呈送的云南练兵具体计划,命令有关部队向云南集中。按照计划,有11个军31个师参加训练,预计按新编制组成24个新式攻击师、2个旧式攻击师、6个调整师,总计人数412600人。

4月,陈诚在云南楚雄县(今属楚雄市)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其时,进入云南接受美械装备的有第二军、第五军、第六军、第八军、第五十三军、第五十四军、第七十一军,以及第六十军、第五十二军。11月,陈诚因病辞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务,蒋介石任命卫立煌接任司令长官。编制序列如下:(1)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2)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下辖第七十一军、第二军、第六军、第二○○师。(3)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下辖第五十三军、第五十四军、第八军。

中国远征军在统一编制的基础上,逐步换发了美械装备。同时,每军成立1个榴弹炮营,每师成立1个山炮营,每步兵团成立1个防坦克炮连,每步兵营成立1个迫击炮排、1个火箭排。每个步兵营重机枪连配备重机枪6挺。每个步兵连配轻机枪9挺,“汤姆森”式手提机枪18挺,迫击炮6门,火焰喷射器1个。每个军部和师部都配备设备完善的野战医院1所。自军师至营连,都配有完整的通信设备,其他还有工兵器材和运输工具等。同此前相比,中国远征军的装备大为改善。

攻克松山

1944年4月中旬,中国远征军为策应缅北中国驻印军反攻作战,打通中印公路,颁发作战计划如下:(1)以第二十集团军为攻击军,强渡怒江,向高黎贡山及腾冲县境的日军攻击。(2)以第十一集团军为防守军,固守怒江东岸原阵地,并由第一线各师分派加强团强渡怒江,以策应攻击军。(3)以美军第十四航空队配合作战。

5月11日,第二十集团军在第十一集团军配合下,开始强渡怒江。经过一系列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十分激烈的战斗,连续攻克日军据点,并冲上高黎贡山,为收复怒江以西各地打开了道路。5月22日,鉴于中国驻印军已开始攻击密支那、日军难以调兵增援滇西,国民政府军委会命令:“远征军即全部渡江攻击,扩大战果,攻击重点指向龙陵。”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奉令后,当即命令:(1)第二十集团军,辖第五十三军、第五十四军、预备第二师为右集团军,仍按原计划攻击腾冲。(2)第十一集团军,辖第六军(欠预备第二师)、第七十一军、第二军为左集团军,攻击龙陵县,并限5月底以前完成攻击准备。

第十一集团军奉令后,立即变更部署,进行攻击准备。5月22日,第十一集团军制定了渡江攻击计划。其方针是:“集团军为攻略龙陵、芒市,决以主力由惠仁桥迄七道河间地区各渡口,渡过怒江,重点置于右翼,向龙陵、芒市包围攻击。”其指导要领:(1)以第七十一军为右翼攻击军,先攻击龙陵县腊勐、松山,然后以主力攻攻取龙陵。(2)以第二军(欠新编第三十三师)为左翼攻击军,首先占领龙陵县平戛(今平达),然后以主力攻取芒市。(3)第十一集团军指挥所由保山推进至由旺。

第十一集团军当面、怒江西岸的敌人,为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主力。该敌以龙陵县为核心,在前方配置两大据点:一为滇缅公路的松山,一为镇芒公路(镇康—芒市)上的龙陵县平戛。其中,龙陵县松山据点最为坚固。日军配置在松山、龙陵之间的兵力,为该师团第一一三联队主力。日军配置在龙陵县平戛、潞西局芒市(今属芒市)之间的兵力,为该师团第一四六联队主力。日军各个据点均储备有大量粮食、弹药,可作长时间独立作战。高黎贡山地势险峻,尤其松山附近地区扼滇缅公路的要冲,山高坡陡,其间多处悬厓峭壁,无法攀登。日军在此盘踞两年,在大松山、小松山、阴登山、大垭口、滚龙坡等地,以圆木、钢板等修筑据点群及独立据点,准备长期坚守。

第十一集团军制定反攻计划后,随即派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新编第二十八师一部先由攀枝花、毕寨渡渡过怒江,占领要点,掩护主力过江。5月29日,主力由攀枝花、毕寨渡、火石地、打黑渡、七道河、罕拐等地同时强渡。6月2日,所有部队顺利过江,未遭日军猛烈抵抗。由于当时第二十集团军正在攻击腾冲县瓦甸、江苴,中国驻印军和盟军正在与日军争夺密支那,第十一集团军以一部先攻击腊勐、松山,以主力指向龙陵、芒市。

6月4日6时40分,第七十一军新编第二十八师在炮兵部队协同下,按照预定计划向腊勐、竹子坡发起攻击。战至中午12时,先后占领以上两地。6月5日,新编第二十八师为了一鼓作气歼灭残敌,开展追击。但是,因为松山日军工事属堡垒据点,该师几经冲杀也只占领其东南山腹及其南侧小高地。

松山雄踞怒江西岸,海拔2690米,在怒江江面以上950米。前临深谷,背连大坡,高耸云霄,俯视群峰。站在松山顶上眺望,周围百里尽收眼底,东面怒江如带,南北群山起伏。地当要冲,形势险要,扼滇缅公路保山至龙陵段咽喉,为敌我必争之地。松山主峰前面南为阴登山,北为黄土坡。主峰后面为小松山,倾斜而下为大垭口,复向上为滚龙坡,侧为松林坡,自此逶迤至黄草坝。滇缅公路由怒江东岸山地蜿蜒至谷底,过惠通桥后沿江盘山西上折向南,迂回至腊勐街后,环绕松山盘旋而上,经滚龙坡又折向西,过黄草坝逐渐下至龙陵。从松山脚下公路直登山顶,步行需1小时。驻守松山的日军大约1300多人,由第五十六师团野炮兵第三大队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为守备队长。

6月7日至6月10日,新编第二十八师第八十二团、第八十三团多次对松山日军阵地发起攻击,虽伤亡惨重,但进展不大。6月14日,第十一集团军为早日肃清松山之敌,消除对攻击龙陵主力的侧后威胁,令第六军新编第三十九师第一一七团由怒江东岸开至松山附近,归新编第二十八师指挥,参加攻击松山。6月15日,第八十二团、第八十三团、第一一七团再次发起攻击。6月17日下午18时,攻占阴登山。6月20日以后,新编第二十八师第八十四团加入战斗,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亲自到松山前线坐镇指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调总预备队第八军荣誉第一师增援。在近一个月的战斗中,以第七十一军新编第二十八师为主的各攻击部队付出伤亡近1700人、失踪32人的重大代价,毙伤日军596人,缴获步枪16支。敌我伤亡比例接近1∶3,可见战况之惨烈。

7月2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下令第八军接替围攻松山,第七十一军各部全力攻击龙陵。第八军下辖荣誉第一师、第八十二师、第一○三师,军长何绍周,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师长李弥。至8月7日,第八军对松山连续发动6次攻击,终于打开进攻松山主峰的道路,但部队伤亡巨大。第八十二师第二四六团第一营仅剩官兵8人,第二营仅剩官兵10余人。荣誉第一师第二团第三营仅剩官兵20余人。

松山久攻不克,直接影响滇西、缅北反攻全局。当时,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主力正攻击龙陵,第二十集团军主力正攻击腾冲,中国驻印军已攻克密支那。由于松山未克,滇缅公路不暢通,制约了各路反攻大军的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传达蒋介石的紧急命令:“限第八军于九月上旬收复松山,如违限不克,军、师、团长均以贻误戎机论处,按军法从事”。何绍周紧急召集各师师长,连夜商讨对策。经研究决定,在继续对各高地日军阵地保持压力的同时,对松山主峰子高地的日军主阵地以坑道作业进行爆破,一举将其炸毁。指定第八十二师副师长王景渊为指挥官,指挥工兵营和第八十二师第二四六团,在子高地垂直下方约30米处进行对壕作业,掘进两条坑道,直至山顶日军堡垒下方,构成两个药室,填充大量炸药进行爆破。日军在松山构筑防御工事中,以子高地的堡垒最大最坚固,周围的侧防火网最为严密。第八军攻击部队曾4次冲击子高地,到达山顶后既不能攻入堡垒内部,又暴露在四面八方的密集火网之中,每次都遭到严重杀伤而无法立足。虽经飞机轮番轰炸,重炮不断猛轰,子高地日军堡垒也没有遭到重大毁坏。因此,第八军决定以大爆破将其彻底摧毁。

8月20日拂晓,坑道爆破准备就绪。上午9时15分,何绍周下令起爆。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破声,浓烟突起,直冲云霄,松山子高地山顶被炸成两个巨大的漏斗坑。第八军各部乘机扩大战果,连续发动攻击。9月4日,第八军发起第9次围攻。9月6日,击毙金光惠次郎少佐,占领松山。第八军以阵亡3145人、负伤1869人、失踪1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4人,俘虏日军28人。

收复龙陵

龙陵与腾冲同为滇西边陲重地。龙陵在惠通桥以西约77公里处,北距腾冲约100公里,自古即为永昌(今保山)前往缅甸八莫和腊戎的咽喉要地,当时为滇缅公路的交汇点。龙陵四面环山,中间为一小盆地,滇缅公路出保山后,由惠通桥过怒江,越松山而穿龙陵,然后经芒市、畹町出境到缅甸。由于龙陵扼滇缅交通要冲,形势险要,故日军入侵滇西后即在此建立重要据点,与松山、平戛鼎足而峙,进可窥伺云南内地,退可作为缅北屏障。日军在龙陵周围高地构筑的防御工事与松山类似,以山顶为核心构筑极其坚固的堡垒和掩蔽部,周围山地堑壕纵横,并在堑壕之外设立障碍物。城内亦依托制高点和坚固房屋建立据点。公路沿线及附近渡口亦建立构筑工事,以掩护其侧背。

1944年6月初,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渡过怒江后,按照原定计划,以第七十一军新编第二十八师攻击松山,主力向龙陵攻击前进。其兵力部署如下:(1)以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配属第五军山炮营为右翼攻击军,以第二军第九师、第七十六师为左翼攻击军,逐步肃清沿途之敌,向龙陵攻击前进。(2)第二军新编第三十三师和第九师1个团,配属军山炮兵一部,固守既设阵地并佯攻滚弄,钳制当面之敌。(3)阿佤山游击支队改编为本部别动队待命行动,配合主力部队攻击敌军。

龙陵日军为第五十六师团炮兵第二大队和工兵联队主力、第一一三联队一部,第二师团第二十九联队第二大队,兵力共1000余人,由工兵联队长小宝中佐指挥。面对中国远征军的强大攻势,日军缅甸方面军决定在缅北战场收缩战线、转入守势,在滇西战场采取攻势、积极进行反击,以继续切断中印公路,并将此称之为“断作战”。缅甸方面军下令:第十八师团撤至英多,第十五军撤至加里瓦、甘高一线进行防御,将第二师团和第四十九师团部分兵力增援到滇西战场。根据缅甸方面军上述意图,日军第三十三军制订了作战计划。其作战方针是:“将主力集结于芒市周围,粉碎猬集在龙陵周围的敌远征军,向怒江一带前进,解开拉孟、腾越之围,救出两地守军,以完成切断中印公路任务。”为此,第五十六师团和第二师团集结在芒市一带,第十八师团将英多防务交给第五十三师团后向南坎转移,第二师团一部防守八莫掩护第十八师团转移。盘踞在滇西的第五十六师团则在北面的腾冲保持待命,在南面的龙陵采取攻势。

6月5日,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先后攻占镇安街、黄草坝,以及龙陵外围要点。为了早日攻克龙陵,宋希濂令第二军第九师向象达前进,威胁日军侧背。6月7日,第八十八师占领长岭冈至南天门一线。6月8日,宋希濂进驻龙陵城郊尖山寺指挥。6月10日,第八十师一部、第八十七师先后进入城区,第九师攻占象达。在此有利态势下,第十一集团军本可以一鼓作气攻克龙陵,但因连日大雨,后方补给不畅,渡江作战以来消耗弹药和武器未能及时补充,而日军援兵却在不断赶来。6月16日,由腾冲南下的日军1500多人进入龙陵,由芒市增援的日军700多人也进入龙陵。宋希濂下令部队退守龙陵外围据点,以小部队不断零星出击。7月25日上午8时,第十一集团军利用大雨初晴实施攻击。下午17时,归第十一集团军指挥的第八军荣誉第一师占领蛇腰坡。第八十八师攻打老东坡,遭到日军顽强抵抗。第六军新编第三十九师攻击三关坡,虽曾一度占领,但由于锅底塘坡日军增援,得而复失。第二军第九师占领狗头坡、钟家坟。第二军第七十六师进入龙芒公路(龙陵—芒市)活动。第九师一部强袭大尖山。日军遭受打击后,退守文笔坡、西山坡、红土坡、伏龙地、老东坡、古泽坡、三关坡等地负隅顽抗。此时,经过两个月激战,第十一集团军所部极其疲劳,需要休整补充。因此部队暂停进攻,对龙陵的第一次进攻就此结束。

龙陵日军退守城区后,死守待援。第十一集团军加强工事,准备再攻。8月14日上午10时30分,中国远征军出动战斗机14架、轰炸机24架,分批对龙陵进行轰炸扫射。第十一集团军按照作战部署,分别向龙陵东南老东坡、古泽山一带据点攻击前进。第八十七师很快攻下周家寨、三圣寺等地。新编第二十八师占领小团山,老东坡反斜面。但是,新编第三十九师奇袭三关坡受日军反突击,未能奏效。接下来10天里,第十一集团军各部队发起多次攻击,虽然有得有失,但总体上还是得大于失。正当各部队准备围攻龙陵日军时,驻遮放的日军2000多人出动增援龙陵。第十一集团军官兵为阻击敌人进攻,反复拼杀,牺牲极大。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部眼见连日战况颇多不利,于是严令各部恢复已失阵地。日军屡次增援反攻,企图救援龙陵,均告失败,却不甘心。9月18日,芒市日军派出1000人,企图打通芒市至平戛间的联系,遭到第九师、第七十六师等的阻击。9月22日,防守良子寨的第七十六师第二二六团官兵全部捐躯,良子寨落入敌手。其实,此地日军也成强弩之末,无力再战。正当第十一集团军阻击日军反扑时,日军分出一部窜入平戛,与被围部队会合后向胡家寨西撤退。第十一集团军所部乘机收复平戛,然后转入休整,对龙陵的第二次进攻就此结束。

10月下旬,第十一集团军认为对龙陵进行第三次攻击的时机已到。10月29日拂晓,由第十一集团军指挥的第五军第二○○师按预定计划发起攻击,很快占领老白坟,然后继续攻击石老虎。第九师攻击片窝子、左家坟,因日军火网严密,不断增援,未能奏效。只有新编第三十三师第九十七团乘中国空军和炮兵射击空后瞬间,一举突破红岩山敌阵地丝网内,经过激烈肉搏后占领红岩山大部。入夜,日军反攻3次,均被击溃。10月31日,第三十六师向三关坡发动攻击,日军死守顽抗。中国官兵奋勇争先,付出极大牺牲。当天下午15时,经过激战,才完全占领。11月1日,荣誉第一师出敌不意,一举占领观音寺。该师第三团攻打段家公馆,日军凭借房屋筑工事逐屋抵抗,进展缓慢。于是,第三团改用火攻,才夺取了该公馆。11月2日,第三十六师占领锅底坡。第七十六师占领木康后山和桐果园大部。鉴于龙陵周围要点大部已失,其余据点也岌岌可危,而增援无望,日军决定向芒市方向退却。11月3日,第十一集团军发现日军逃跑,立即实行追歼残敌、收复失地。11月13日,终于完全收复龙陵,第三次进攻终于圆满成功。

在滇西决战中,中国远征军和日本侵略军均将注意力集中于龙陵,使龙陵战役成了一场残酷的争夺战。从6月5日至11月13日,中国远征军进行了3次大规模攻击,日军进了两次增援反攻。龙陵战役是滇西反攻中持续时间最长,所用兵力最多,战斗最激烈的会战。日军共死伤10620人,中国远征军死伤则高达28384人。

然而,正当松山战役结束、龙陵战役正酣之时,宋希濂突然接到命令,要他去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前方战事紧急,指挥官离职受训,显然不合常理。宋希濂当时也不得其解,但还是奉命将职务交由副总司令黄杰代理,自己去了重庆。蒋介石在重庆见到他时,感到十分惊奇:“前方正打得很紧,你为什么来了呢?”原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有人嫉妒他将在滇西功成名就,利用军令部一些同学关系,偷偷将他列入了陆军大学受训名单。但是,国民政府没有忘记宋希濂在滇西抗战的功绩,后来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宋希濂在滇西的贡献也受到盟军的称赞,美国政府授予他自由勋章。

猜你喜欢

芒市滇西远征军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徐思平的两次演讲对知识青年参加远征军的影响
学分制下滇西本科院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价值分析
攻坚,在彩云之南
部属高校滇西扶贫瞄准调研分析
中国远征军
老兵还原中国远征军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