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干部要把握好辩证关系
2015-03-09王志宏
王志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特别是加强和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南。
干部考核具有很强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考核的内容、方式,往往决定着一个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努力方向,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世界级难题”。如何解好“难题”,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具体来讲,要把握好三种辩证关系。
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地方要实现质的飞跃和根本性改变,往往需要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奋斗努力。但仍有一些干部为了“捞政绩”,喜欢搞“新官上任三把火”“重打锣鼓另开张”,盲目追求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不仅打乱了地方发展步调,还造成“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巨大资源浪费。因此,在考核指标设置和方法设计上,既要考核本届班子解决了多少历史遗留的信访积案、矛盾纠纷、政府负债等内容,也要考核当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等做了什么,还要考核为今后发展积累了多少资源、建好了多少基础设施、建立了多少合理有效的长效机制等内容,坚决防止急功近利、“寅吃卯粮”“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真正实现干部考核“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
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往一些地方以高投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只求最快不求最好”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正如《人民日报》评论的那样,“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那样的高速度?应该说,是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因此,在考核工作中,我们既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当考核经济增长率,使之保持一个合理的速度;又要注重考核发展质量,坚决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GDP,一味在增长率上进行攀比,更多地考核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内容。同时,加大安全稳定、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政府负债等约束性指标的权重,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真正做到“再也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了”。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考核中,如果只强调不同地区的特殊性,没有一个统一评价体系,就难以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推动发展。但是,如果只强调普遍性,不注意各自的特殊性,搞“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到底”,考核工作推动改革发展的效用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地方考核中,既要注重考核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共性工作,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发展基础和功能定位的差别,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比如,对基础好、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的地区,应侧重考核工业发展、商贸物流、新型城镇化等内容,而发展相对滞后、交通不便、区位偏远的地区,特色效益农业、旅游发展、扶贫开发、生态环保等内容则应成为考核重点。总之,要通过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差异化考核,真正体现“改革需要量体裁衣的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