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之启示

2015-03-09黄科

亚太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怨天仁爱弟子

文/黄科

浅探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之启示

文/黄科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深刻,值得所有从教者深入挖掘、学习与借鉴。本文简单探索了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而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发与丰富。

孔子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启示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弟子三千,誉满天下。孔子智慧的教育观念与思想依然能为我们当今的教育带来深刻的启示。

一、“君子求诸已”,“不怨天、不尤人”——注重学生独立意识与品格的培养

孔子有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教育中,孔子非常注重弟子独立自主意识与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子贡曾请教老师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孔子曰:“未可也。”子贡再问:“乡人皆恶之,何如?”孔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孔子对于“乡人”角色的反对,强调的就是要保持明辨是非的独立意识。同样的,在品格上,孔子提出“不怨天、不尤人”,引导弟子追求独立成熟的人格。

当今的国际形势,社会背景显得更加复杂,特别是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独立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形成明辨是非、独立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故对教育者而言,激发与引导学生养成与发展独立自主意识,明辨是非能力,及“不怨天、不尤人”的成熟独立品格有着不言而喻的重大意义。

二、“因材施教”,“性相近、习相远”——注重学生特点的把握与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

宋时儒家思想的大师朱熹提出,“因材施教”是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概况。孔子提出众多弟子虽然“性相近”,但是,每个人的特点鲜明,在情感、能力、智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是明显地存在的,此乃“习相远”。故孔子更强调的是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如孔子时常采用“聊天式”的教学方法,师生围坐,以“问题”为中心展开交流与讨论,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中提升弟子的思想与德行,如颜渊所言“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所以,要真正做好教育,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自己学生的特点。备课的第一步是“备学生”,提升自己“因材施教”的能力,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独立人格的培养及实际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与当下的多媒体、互联网相连接的为大学生们喜爱的媒介的合理引入与利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学养,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当下一些相关的新兴技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三、“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时习之”——注重在教育中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孔子非常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论语·子路》中提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大意可理解为有人虽花时间心思苦读了《诗》三百,但是交给他管理国家、服务百姓的政事,他却不能胜任;让其出使他国,对外交事宜也不能胜任;这般情况,即使是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在《论语·为政》中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强调了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而应当“学而思”,这里的“思”也可理解为对于知识的一种“实践”,是把学习转换成能力的必要的学习态度与方法。《论语·学而》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这里直接强调学习与实践应当相结合,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与转化知识,实践又能反过推动自己更好地学习。所以,学习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学而时习之,那是一件多么让人快乐的事情。

孔子“学思行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当然,这跟我们今天强调的“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育理念也是非常契合的。我们的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基础等教育都要非常注重与生活与社会中鲜活的实例相结合,除了生动的知识讲授,更要用心设计实践教学的方案,注重对实践教学细节的管理与把握。教师做到真正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与社会,在实践中真正地领悟与转化知识,克服死读书、读死书的盲目性,以真正达到推动大学生们丰富学养、开拓思维与眼界、提升实际能力的教育目标。

四、“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注重坚持“仁爱学生、博爱学生”的师德观

孔子是享誉历史几千年的教育大家,孔子仁爱学生、心怀学生的态度值得所有的为师者学习。在孔子的师德观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尽管出身、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即使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也一样。孔子弟子三千,事实可以证明他确实是博爱仁爱自己的弟子,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如颜回清贫,宰予为大官,却丝毫不影响孔子对颜回的认同与喜爱。同时,“诲人不倦”也是孔子坚定不移的准则。“二三子以为我隐乎?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的意思就是我从不对学生隐瞒什么,只要是我知道的,就毫不隐瞒地传授给他们,这就是我的原则,我的为人。当然,为人师表,孔子认为身教非常重要,自己的德行过关,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接受你,尊重你,听从你。[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今天基础教育的普及与高校的扩招让更多青少年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客观上初步实现了“有教无类”的目标。但是,真正做到“有教无类”,要靠所有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真正做到仁爱学生,对所有的同学一视同仁,而不是用卷面的分数去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教师只有真正仁爱学生、热爱教学,才能真正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开展工作,身体力行、努力让自己先成为学生的鲜活榜样,才能保持持久的热情为成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1][2][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黄科(1984-),女,汉,广东河源人,法学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专职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怨天仁爱弟子
循序渐进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做人要自强
弟子规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弟子规
走错的路也是路
大气优良天数同比减少 查因溯源不怨天更律己 好气质是怎样炼成的?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