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培训现状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09吴秀娟
文/吴秀娟
小学教师培训现状的问题与对策
文/吴秀娟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方法对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但如今教师培训实效性不容乐观,本文从培训内容、方式以及评价视角分析了现存问题并就问题提出几点改善建议。
教师培训;问题;对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省市稳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完善之路,教师培训体系展示出培训对象全员化、层次多样化、途径多元化、培训法制化。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也渐渐走上正规,无论是培训单位的重视还是受训教师通过培训所取得的成果都在不断提高,但落实到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小学教师培训现状中的不足之处,如何进一步改善这些不足值得我们深思。
一、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人的自由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尤其是对成人的教育更加不得不考虑个体的差异,所以在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上应该重视不同个体的需求。小学教师期望在培训中收获有关教学技能方面的新知识,而他们在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教学反思能力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是现在培训单位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结果就会出现培训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培训形式初具系统但缺乏主导型。宏观我国各省市从教师培训形式来看,国家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各地据此设计执行方案、安排课时,配置相关课程。目前我国逐渐形成了“目标管理模式”、“网络培训模式”等系统的培训方式。另外还会定期举办优秀教师送课、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信息化培训。
(三)培训评价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1.诊断性评价流于形式。培训前缺乏对教师具体需求的调查,尽管在有部分教师在参训之前被做过调查,但也只是偶尔现象,实际上也只是培训单位以及学校领导为完成上级部门的形式要求,并没有对教师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因此缺乏对参训教师的了解。无论是培训单位或是学校领导都没有考虑受训教师的需求,没有针对文化背景和经验有差异的小学教师进行区别评价,导致在培训单位把握不了培训难度方面的评价,最终也只是使小学教师培训连贯性和整体性不足的评价,以至使培训评价停留在低水平的层次上。
2.缺乏后续性评价。“结果层评价考核的是培训能否给组织带来实际的效益”,但是在现今教师培训中,后续评价并没有落到实处。小学教师培训评价中的后续评价是为了了解受训教师的发展状况以及他们对教育工作带来的效益,从而改善小学教师培训评价的规划、教师自我发展。
二、改善小学教师培训现状的对策
(一)考虑教师需求,增强课程实用性。现今的小学教师培训与以往经验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不同,是以21世纪的信息知识为主,因此在对课程设置时要特别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
1.针对性。小学教师培训的对象是在完成了高等教育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人,他们通过在校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已经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所以对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的设置不能“一刀切”,应结合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再设置合适的培课程对其培训。
2.实效性。参训的教师们由于在校所教学科不同,专业知识领域不同,培训的最终目的和近期需要也不相同,因此在制定课程时,要在充分尊重参训教师个人愿望的基础上,把理论指导和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所教学科和欠缺能力两方面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来进行培训,如此才能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从而激发教师的学习求知欲,以便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二)重视发挥“校本培训”的主导作用。“校本培训”培训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从英、美等国传播至我国,被国内广大学者纷纷引用与联系我国实际并完善,发展至今,有学者将“校本培训”定义为基于学校实际、基于教师本身和教学实践、以为了学校发展为最终目的,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教师的教育以及科研能力而进行的以校为本的培训。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教师培训投入的不断增加,表明了国家对通过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高度重视。但是据教师实际反映,他们日常在校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如果花很多时间或精力去参加教师培训,不可避免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引起严重的工学矛盾。因此,“校本培训”这样一种实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都比较大的以校为本的培训模式,反正能够减轻教师压力,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继续学习的积极性,高品质、高效率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确保小学教师培训评价过程的完整
1.注重培训前的评价策略。小学教师培训前的评价主要是指对小学教师的需求评价以及现有水平的测评。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学教师在需求与教学水平上都有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教师的基本情况通过查阅档案、发放问卷、以及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等方式获得更详细的关于教师的资料。培训单位在了解了这些基本信息之后,要进行分类分析,并根据教师的需求差异以及现有水平进行必要的评估,为随后的培训评价做好基础工作。
2.及时跟踪后续评价。后续性评价主要考察小学教师经培训后为教育做出的贡献,小学教师对全体教师专业发展起带动作用。小学教师培训效果是基础教育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教师要及时跟踪进行后续性评价。因此,在教师参训结束后一段时间培训单位不仅要为教师准备培训结束后的后续安排,如对其进行跟踪评价等;另外在培训过程中不仅重视受训教师的即时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受训教师对培训所学的内容及其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或为学校教育带来的影响。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1]任丹.小学教师培训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2]彭丽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4月
[3]倪俊超.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3月
[4]陈功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
吴秀娟(1990-),女,汉,江苏泰州人,扬州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