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宁县弄歪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015-03-09王文明
王文明
云南富宁县弄歪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王文明
(云南环复地质矿业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650200)
摘要:金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与辉长、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中,或产于辉长、辉绿岩体内的断层破碎带内,为一构造控制的热液蚀变型金矿床。
关键词:岩体接触带;断层破碎带;热液蚀变型金矿;云南富宁县弄歪
富宁县弄歪金矿区地处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之丘北—广南褶皱束、富宁—剥隘弧形构造带的中部。区域内地层出露较全,除缺失志留系、侏罗系、白垩系和部分奥陶系外,自中寒武统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构造复杂,由一系列近东西向的断裂和褶皱组成。岩浆岩发育,具多期、多旋回性。该区属滇黔桂“金三角”一隅,金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1矿区地质
1.1 地 层
弄歪金矿区(图1)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中统吴家坪组(P2w),三叠系下统罗楼组(T1l)、中统百蓬组(T2b)和第四系全新统(Q4)。从老到新为:
(1)下二叠统栖霞组(P1q):深灰、灰色中厚层微晶灰岩,局部含燧石结核,厚>450m。
(2)中二叠统吴家坪组(P2w):深灰、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及泥岩,局部为硅质岩夹泥灰岩,偶夹凝灰岩、粉砂质页岩,厚89.4m。
(3)下三叠统罗楼组(T1l):分布于矿区北东面及南西面地带。灰、深灰色、褐灰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灰岩透镜体,下部见薄层状泥岩,厚258.6m。
(4)中三叠统百蓬组(T2b):分布于矿区南西面地带。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局部夹薄层状砂质泥岩,厚71.6m~125m。
(5)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于矿区四周的缓坡及低凹处,第四系残坡积层由含砾粘土、粉砂质粘土组成。厚0m~3.5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1.2 构 造
矿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总体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受构造影响,矿区内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F1断层分布于矿区南东部,走向北西—南东向,长大于3.15km,倾向北东,断层产状为39°~55°∠50°~76°。破碎带宽10m,沿断层破碎带见断层角砾岩,角砾大小1×3cm~6×13cm,角砾的主要成份为辉长、辉绿岩及少量绿泥石、黑云母、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泥质胶结,内含石英脉和网脉状锰矿、赤铁矿,具黄铁矿、褐铁矿化,地表氧化较强;沿断层分布有两个铜、铅锌矿点,一个黄铁矿点和一个金矿点,是区内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受构造影响,岩石节理、裂隙发育,为一张扭性断层。
图1 云南省富宁县弄歪金矿地质简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Longwai Au Deposit in Funing,Yunnan1.三叠系中统百蓬组;2.三叠系下统罗楼组;3.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4.二叠系下统栖霞组;5.辉绿岩;6.地质界线;7.角度不整合界线;8.断层及编号;9.矿体及编号
1.3 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岩较发育,为东西走向的带状基性侵入岩,岩体为辉长、辉绿岩,沿F1破碎带呈小规模不规则零星出露。岩体长轴方向与北西断裂走向大致平行,岩石呈灰绿色、暗绿色,具辉长辉绿结构、交
代残余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成分以斜长石、普通辉石为主,少量绿泥石、黑云母。副矿物以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钛铁矿、锆石、磷灰石次之,含量3%~7%。岩体与围岩接触带蚀变强烈,内蚀变带是矿区的主要金矿化带。
2矿体特征
2.1 矿体产状及规模
金矿(地)层赋存在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与辉长、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上,或辉长、辉绿岩体内的断层破碎带内。含矿岩石风化强烈、较破碎,岩石孔隙大,利于矿石的氧化。地表施工的探槽、平硐所揭露矿石均为氧化矿,矿石呈多孔状、疏松块状,偶见蜂窝状矿石,氧化较彻底。矿区已控制一个金矿体(Ⅴ1)和一个金矿化体(Ⅴ2)。
V1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赋存在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地层与辉长、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上,顶板为硅质岩或硅质板岩、泥岩,底板为辉长、辉绿岩,矿体总体走向330°,倾向北东(50°~80°),倾角30°~45°。地表有6个探槽控制,工程间距30m~60m,控制矿体长度310m;浅部有3个平硐控制,控制矿体斜深30m~70m。单工程矿体厚度1.50m~8.78m,平均厚度3.82m,厚度变化系数54.1%;单工程金品位0.59 g/t~0.87g/t,平均品位0.77 g/t,品位变化系数14.9% 。
V2矿化体:分布在F1断层破碎带中,沿辉长、辉绿岩体内的断层破碎带分布。走向北西向,总体倾向北东,地表有2个工程控制,控制长度100m左右,矿化体厚度4m,金品位0.15 g/t—0.41 g/t。含矿岩石均为风化强烈、较破碎、松散的辉长、辉绿岩,有石英脉穿插,局部有网脉状细脉锰矿和赤铁矿,具褐铁矿化和硅化。由于品位低,控制程度差,本次未估算资源量。
2.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具微细粒结构、碎裂结构、变余结构;多孔状、松散块状构造。
微细粒结构:自然金粒度<0.001~0.02mm,呈微细粒状产出。
碎裂结构:砂岩、泥岩、辉长辉绿岩经动力变质作用所致。
变余结构:砂岩、泥岩、辉长辉绿岩经蚀变后仍部分保留原岩的结构。
多孔状、松散块状构造:为氧化矿石的特征构造。
2.3 矿物组份
V1矿体均为氧化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褐铁矿、赤铁矿、锰矿,微量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以泥质(绢云母、高岭石、蒙脱石)、长石、石英为主,方解石及白云母碎屑次之,毒砂少量。
2.3.1矿石矿物:
为微细粒结构、碎裂结构、变余结构,多孔状、松散块状构造氧化金矿,胶状褐铁矿,赤铁矿、锰矿、微量黄铁矿、自然金呈次块状产出,其分布不均匀,少数沿裂隙充填。
粘土矿物:主要呈脉状、不规则状沿裂隙充填以胶结物的形式产出。
2.3.2矿石有益组分及含量
矿区有益成分简单,主要为金矿。据矿区有代表性样品的副样进行组合,化学分析平均品位Au0.77 g/t,经组合分析,矿石中主要矿石化学成分由绝大部分氧化矿石中的Au,少量硫化矿石中的Au、混合矿石中的Au零星分布。
2.3.3矿石有害组分及含量
据矿区代表性采样品的副样进行组合,化学分析平均品位Au0.77 g/t,经组合分析,矿区氧化矿石中的有害元素S、C、As、Pb、Cu、Zn等均不超标,利于开发利用。
2.4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褐)铁矿化、褪色蚀变、角岩化、绢云母化、帘石化、绿泥石化、次闪石化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硅化、黄(褐)铁矿化、褪色蚀变,多色蚀变,多种蚀变类型叠加有利于金矿化的富集。
3矿床成因探讨
3.1 矿床成因
在区域上地质构造形迹表现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具有多期性。特别是印支期运动使北西向富宁大断裂活动,使区内地层中产生北西向断裂,同时大量基性岩浆侵入、喷发活动,使区内地层残缺不全。随后由于应力场的松驰释放和后期构造运动的不断改造下,使前期形成的断层不断的破碎变长变大,并沿断层产生了宽窄不一的断层角砾岩带,为含矿热液(卤)水的运移、沉淀提供了通道和空间。伴随构造活动所产生的富硅热液(卤)水使地层中的金活化迁移到有利场所富集成矿,使围岩中发生了硅化、黄(褐)铁矿化、褪色蚀变等低温热液蚀变矿化带,形成了矿物共生组合为金属矿物主要有微细粒自然金及黄(褐)铁矿、赤铁矿、方铅矿等,非金属矿物以泥质(绢云母、高岭石、蒙脱石)、长石、石英为主,方解石及白云母碎屑次之,臭葱石、毒砂少量的矿床。
综上所述,矿床显示出产在碎屑岩系中具砷—锑—汞—金建造类型特征,矿床成因类型为地下热(卤)水热液蚀变金矿床。
3.2 找矿标志
3.2.1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P2w)地层与辉长、辉绿岩体的接触带。3.2.2辉长、辉绿岩体内的断层破碎带。3.2.3含金地层接触带及断层破碎带,地表常见褐铁矿、赤铁矿、锰矿、微量黄铁矿,氧化现象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金矿(地)层赋存在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地层与辉长、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上和F1断层破碎带中,沿辉长、辉绿岩体内的断层破碎带分布,但金矿层厚度变化较大。在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地层与辉长、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上,金矿层较厚,金矿层平均厚度3.82m。在断层破碎带,沿辉长、辉绿岩体内的断层破碎带中,金矿层较厚,金矿层厚度4m;但品位较低,均为金矿化,结构单一,厚度及矿石沿走向变化不大,因而该金矿成因应属于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与辉长、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上的热液蚀变型金矿。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有色地质三O六队.云南省香富宁县弄歪金矿核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R].2010.
[2]云南省地质矿产局.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A PROBE INTO THE GEOLOGICAL FEATURE AND GENESIS OF LONGWAI AU DEPOSIT IN FUNING,YUNNAN
WANG Wen-ming
(YunnanHuanfuGeologicalMiningCompany(Ltd),Kunming650200)
Abstract:The Au orebody is i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Middle P Wujiaping Formation and gabbro-diabase or in the fault zone of gabbro-diabase body.It is a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u deposit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
Key Words:Contact of Rock Body;Fault Fractured Zone;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u Deposit;Longwai,Funing,Yunnan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85(2015)4-539-4
作者简介:王文明(1983~),男,云南盐津县人,地质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收稿日期: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