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香格里拉县雪鸡坪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2015-03-09赵向东刘振兴坚润堂

云南地质 2015年4期

赵向东,吴 俊,刘振兴,坚润堂



云南香格里拉县雪鸡坪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赵向东1,吴俊2,刘振兴1,坚润堂1

(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051;2.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 昆明650216)

摘要:雪鸡坪铜矿位于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中南段。矿区含矿岩体为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石英二长斑岩,岩石蚀变强烈,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盘岩化带,具“典型斑岩铜矿”的蚀变分带特征。矿区Ⅰ-1矿体为主矿体,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金、银、钼等多种有用组分。该矿体沿倾向延伸部分还未完全控制,深部找矿前景巨大。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云南香格里拉 雪鸡坪

雪鸡坪铜矿位于云南滇西北香格里拉市,目前勘查评价为中型铜矿床。通过2011~2014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在雪鸡坪铜矿开展的整装勘查成果表明,该矿床还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1成矿地质背景

雪鸡坪铜矿地处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东缘,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位于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南段[1-6],构造带总体呈北北西向展布。矿区发育了一套巨厚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区内总体由一系列北北西向紧密线性褶皱和同向断裂组成,属红山复式背斜,其中北北西向拉张型断裂控制了印支期钠质中—基性火山岩及同源的基性—中基性侵入岩;而北西向及近东西向断裂控制了印支晚期挤压型钙碱性系列钾质中—酸性火山岩,并有同源的大量中酸性浅成斑岩、闪长玢岩及次火山岩分布[7]。该区分布大量的铜多金属矿点,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图姆沟组,岩浆岩主要出露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体,构造裂隙发育,岩石蚀变强烈(图1)。岩浆岩、岩浆侵位的地层、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本矿床的产出。

图1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雪鸡坪铜矿地质简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Xuejiping Cu Deposit in Xianggelila,Yunnan

2.1 地 层

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上统图姆沟组(T3t),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板岩,凝灰岩及安山岩等,特点是厚度巨大,岩性复杂,变化大,普遍受区域浅变质作用,在近火山口及浅海还原环境条件下的火山喷发和沉积作用的综合产物。靠近中性岩体附近岩石角岩化形成角岩。地层厚度大于1000m。

2.2 构 造

受西侧格咱大断裂的影响,矿区内断裂十分发育,属压扭性,大部分为北西向,少部分为北东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矿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发育断层、次级褶皱及节理(裂隙)。受岩体多次侵位及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在岩体内尤其是在矿化体内或断裂的两旁发育密集的节理裂隙。由这些密集节理组成的裂隙带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良好的储矿和导矿空间。

2.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较发育,以侵入岩为主,火山岩次之。矿区广泛出露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岩体西与安山岩接触,东与角岩化板岩接触,南、北均延出矿区范围外,岩体呈岩株状产出,沿北西向展布,向东倾

斜,倾角50°~70°。岩浆岩形成于印支期(210~250Ma),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共生、成分上过渡的特点。

3矿床地质特征

雪鸡坪铜矿(南段)矿体产于石英闪长玢岩及石英二长斑岩体中,呈NW向的条带状分布,长1225m,宽300m,矿化面积约为岩体面积的三分之一。矿区出露Ⅰ-1、Ⅰ-2、Ⅰ-3、Ⅱ、Ⅲ等5条矿体,其中Ⅰ-1矿体是矿区主矿体。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金、银、钼等多种有用组分,各矿体呈透镜状分布,长轴方向为NW—SE,平行产出。矿体均出露地表遭受一定程度的剥蚀。Ⅰ号矿群长1100m,延深350m~700m,呈透镜状产出,由浅入深矿体有逐渐变薄、品位变低、分枝后尖灭、尖灭再现等趋势,矿体的剥蚀程度应属于浅~中等剥蚀。

3.1 矿体特征

Ⅰ-1矿体:产出于17~31号勘探线之间,矿体走向长度约860m,倾向37°~66°,倾角53°~61°,属陡倾斜矿体(图2)。标高范围3134m~3668m,斜深590m,钻孔见矿最大真厚度为107.23m,平均见矿真厚度58.79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101.63%,厚度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矿体呈透镜状,北西向展布,矿体在19~21线较厚大,在23线变薄,往南东方向至33线尖灭。矿体顶、底板与含矿岩石岩性一致,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其次为石英闪长玢岩。蚀变主要有钾化、硅化,次有绢云母化、钠长石化等,局部有粘土化、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具对称的蚀变分带特征,中心部位为钾硅化带,向两侧依次为绢英岩化带。据目前钻孔揭露控制情况,矿体总体上连续较好。

图2 雪鸡坪铜矿19号勘探线剖面图Fig.2 Section of Exploration Line 19 of Xuejiping Cu Deposit

3.2 矿石特征

矿石主要具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充填交代结构、反应边结构,具浸染状构造、团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经野外观察,结合光薄片鉴定,确定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有9种,脉石矿物有10种。其中金属矿物以硫化物为主,主要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次要矿物为镜铁矿、磁铁矿、赤铁矿、斑铜矿、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中主要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次要矿物为绢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锆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等。

黄铜矿(CuFeS2):为矿区硫化矿矿石中主要含铜矿物。铜黄色,它形粒状,粒径一般0.07mm~0.2mm,最大0.4mm,最小0.007mm以下,呈浸染状及细脉状嵌布于岩石中,与脉石矿物石英、钾长石、绢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矿物相伴产出,与磁铁矿、黄铁矿、镜铁矿、赤铁矿、方铅矿共生。

斑铜矿(Cu5FeS4):矿石中含量少。蓝—黄红色,它形粒状,粒径0.01mm~0.1mm,大部分与黄铜矿连生,交代黄铜矿,分布于黄铜矿边缘。

辉铜矿(Cu2S):矿石中含量少。主要由黄铜矿蚀变而成,常分布于黄铜矿的边缘,光片中呈蓝灰色,它形粒状。粒度一般在0.0031mm~0.01mm,最小为0.001mm左右。

黄铁矿(FeS2):为矿区主要金属硫化物之一,呈自形—半自形粒状或它形粒状,粒径0.01mm~0.5mm;有的早期为立方体晶形,晚期为圆形胶状体,包嵌于其它金属矿物中。呈浸染状及细脉状嵌布于岩石中,与脉石矿物石英、钾长石、绢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相伴产出,与磁铁矿、黄铁矿、镜铁矿、赤铁矿、方铅矿共生。为矿石中的主要铁矿物。

3.3 围岩蚀变

矿区范围内,几乎各种岩石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蚀变岩分布范围是矿体的3倍以上,蚀变种类也多。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在热液活动过程中,由于发生作用的岩石不同以及热液的成分和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PH等)的变化,因此在空间上形成蚀变分带,并明显受北西—北北西断裂的控制。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划分为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

硅化钾化带:主要分布于蚀变区中心部位的岩体中,是矿区重要的含矿蚀变带之一,蚀变形态与矿体倾向形态相近。蚀变类型以硅化和钾化为主,主要蚀变矿物有正长石、石英及黑云母。从空间位置看,钾化带的中心主要在南部石英二长斑岩分布区,钾长石化范围较小,而黑云母化范围大,向四周逐渐减弱。该蚀变带的黄铜矿化强烈,铜品位较高。

绢英岩化带:主要围绕硅化钾化带分布,位于硅化钾化带之外,主要发育于石英闪长玢岩体中,尤其发育于构造裂隙发育地带,其产状与硅化钾化带相近。带内蚀变类型以绢云母化、硅化为主,主要蚀变矿物为石英、绢云母等。该蚀变带也是主要含矿蚀变带之一,带内矿化类型为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

青磐岩化带:为矿区最外围的蚀变带,按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可分为内外两个亚带,内亚带属青盘岩化带与伊利石—碳酸盐化带的过渡地带,其蚀变矿物有绿泥石、伊利石、方解石、绿帘石、石英等;外亚带是青磐岩化带的主体,由绿泥石、钠长石、方解石、绿帘石等矿物组成。

4找矿前景

目前,雪鸡坪铜矿规模达到中型,由于投入工作量有限,未能有效的对矿体边、深部进行控制,特别是在19号勘探线(图2)的钻孔ZK1903,揭露的Ⅰ-1工业矿体真厚度50.81m,平均品位0.57ω%,沿矿体倾向方向无工程控制,Ⅰ-1矿体沿倾向方向具较大找矿前景。同时,在蚀变区中心部位的岩体中,发现少量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的钾长石化,据目前钻探工程揭露,该钾化带的中心分布在南部石英二长斑岩体中,钾长石化范围较小。在下步找矿工作中,核心工作将是寻找钾化带蚀变中心,矿区找矿前景巨大。

参考文献

[1]杨岳清,候增谦,黄曲豪等.中甸弧碰撞造山作用与岩浆成矿系统[J].地球学报,2002,23(1):17~24.

[2]候增谦,杨岳清,曲晓明等.三江地区义敦岛弧造山带演化和成矿系统[J].地质学报,2004,78(1):109~118.

[3]曾普胜,莫宣学,喻学惠等.滇西北中甸斑岩及斑岩铜矿[J].矿床地质,2003,20(4):393~400.

[4]曾普胜,王海平,莫宣学等.中甸岛弧构造格架及斑岩铜矿前景[J].地球学报,2004,25(5):535~540.

[5]侯增谦,潘小菲等.初论大陆环境斑岩铜矿[J].现代地质,2007,21(2):332~351.

[6]侯增谦,杨岳清.三江地区义敦岛弧造山带演化和成矿系统[J].地质学报,2004,78(1).

[7]范玉华,李文昌.云南雪鸡坪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J].中国地质,2006,33(2):352~362.

THE GEOLOGICAL FEATURE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ITY OF XUEJIPING CU DEPOSIT IN XIANGGELILA,YUNNAN

ZHAO Xiang-dong1,WU Jun2,LIU Zhen-xing1,JIAN Run-tang1

(1.KunmingInstituteofExploration&Design,ChinaNonferrousIndustry,Kunming650051;2.YunnanInstituteofGeologicalSurvey,Kunming650216)

Abstract:Xuejiping Cu deposit is in the central south section of Indosinian Yidun-Zhongdian island arc zone.The ore-bearing rock body in the orefield is Indosinian quartz diorite porphyrite and adamellite porphyry.The rocks are altered seriously with silicification potassium alteration-sericitolitization-propylitization successive zonation outwards from centre,ie the alteration zonation feature of “typical porphyry Cu deposit”.The main orebody is the orebody Ⅰ-Ⅰ in orefield.The main metallogenetic element is Cu,with associated Au,Ag Mo etc.This orebody hasn’t been completely controlled in the deep part,with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ity.

Key Words:Porphyry Cu Deposit;Alteration Zonation;Xuejiping,Xianggelila,Yunnan

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85(2015)4-511-5

作者简介:赵向东(1984~),男,湖北宜昌人,地质工程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收稿日期: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