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景谷县帕娃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2015-03-09潘哲伟张春晓

云南地质 2015年4期

肖 业,潘哲伟,张春晓



云南景谷县帕娃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肖业1,潘哲伟2,张春晓1

(1.云南省地质调查院矿产所,云南 昆明650216;2.云南省地质调查院科技发展中心,云南 昆明650216)

摘要:该矿区处于兰坪—思茅盆地南部普洱中轴断裂带上,矿体近矿围岩为上二叠统羊八寨组绢云石英板岩,属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关键词: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断层破碎带控矿;云南景谷帕娃山

矿区位于景谷县城南东115°方向平距约32km,行政区划属景谷县正兴镇帕娃山一带。该矿处于兰坪—思茅盆地南部普洱中轴断裂带上,成矿远景区划属思茅—勐腊铅锌银成矿带(Ⅱ)宁洱厂硐—白龙厂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白龙厂—正兴成矿亚带。区内断裂十分发育,矿区主要地层、构造呈北西向—北东向展布,铜矿化带也与之相同。

1矿区地质

1.1 地 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上二叠统羊八寨组(P2y)和那箐组(P2nq)。

上二叠统羊八寨组(P2y):岩性主要为淡黄、黄绿色石英绢云板岩、千枚状绿泥绢云板岩、灰白色细粒变质石砂岩及石英绿泥板岩、凝灰岩,是帕娃山铜金多金属矿主要赋矿层位。

上二叠统那箐组(P2nq):下部岩性以灰、深灰色块状泥晶灰岩为主夹泥质灰岩,底部为厚数米的灰色块状生物碎屑灰岩,中部夹多层灰黑色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含炭质。

1.2 构 造

矿区褶皱为帕娃山背斜,轴向北西—南东向,向北西倾斜,核部地层为上二叠统羊八寨组(P2y),翼部地层为上二叠统那箐组(P2nq)等构成。

矿区断层构造发育,其中F1为主干断层,为一压扭性逆断裂构造,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或小角度交汇,西盘为上二叠统那箐组(P2nq),东盘为上二叠统羊八寨组(P2y)。沿断层破碎带岩石较为破碎,多为构造角砾岩,断层旁侧间裂隙发育,为后期热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导矿构造和贮矿场所,给铜矿形成创造了条件。

F3-F7为一组次一级的控矿构造,其断层产状均倾向西,倾角较陡。

1.3 地球物理特征

异常是矿体所引起的,地层中普遍含硫化矿物,从而引起大面积极化异常。激电中梯视极化率(ηs)异常高值位于刀公箐矿段以南,异常极值达15.7%,高值异常呈带状,走向北北东。

1.4 地球化学特征

Ap-3为一矿致组合异常,主成矿元素以Au、Cu为主,Au与Sb、Hg关系密切,属热液矿床最前缘晕元素,由于土壤中Sb元素异常规模占优,因此,浅部以找Au为主。Cu元素富集于中温阶段,与Ag元素关系密切。

2矿床地质

12.1 矿 体

矿区共圈定5个矿体(KT1-KT5),其中KT2为主矿体(图1)。

KT1矿体:矿体产于羊八寨组(P2y)黄灰、浅灰色绢云石英板岩次级F3断层破碎带中。控制矿体长30m,矿体产状:260°∠46°,矿体平均厚0.20m,矿体平均品位Cu1.82ω%、Au0.81g/t、Ag76.7 g/t。

KT2矿体:矿体产于F4次级断层破碎带中,羊八寨组(P2y)黄灰、浅灰色绢云石英板岩为近矿围岩。控制矿体长411m,矿体产状:276°~300°∠49°~56°,平均厚0.43m,矿体平均品位Cu4.37ω%。

KT3矿体:矿体产于羊八寨组(P2y)黄灰、浅灰色绢云石英板岩F5次级断层破碎带中。控制矿体长75m矿体产状:290°∠60°。矿体平均厚0.66m,矿体平均品位Cu1.07ω%。

KT4矿体:矿体产于F6次级断层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为羊八寨组(P2y)黄灰、浅灰色绢云石英板岩。控制矿体长192m,矿体产状:275°~290°∠51°~63°,平均厚0.55m,矿体平均品位Cu1.20ω%。

图1 帕娃山铜金多金属矿区地质简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Pawashan Cu Multimetallic Orefield

KT5矿体:矿体产于F7次级断层破碎带中,羊八寨组(P2y)黄灰、浅灰色绢云石英板岩为近矿围岩。控制矿体长85m,矿体产状:290°∠76°,矿体平均厚0.39m,矿体平均品位Cu0.91ω%。

2.2 矿物成分

金属矿物主要以黝铜矿、黄铜矿为主,其次为斑铜矿、铜蓝、孔雀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重晶石、方解石等。

2.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稀疏浸染—稠密浸染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细脉状、网脉状构造、星点状、斑点状构造等,在氧化带呈含铜褐铁矿铁帽、蜂窝状、网络状构造等。

2.4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种类较多具较为普遍,一般沿裂隙构造破碎带及其两侧分布,规模一般较小,未形成明显的蚀变带,常见的蚀变有碳酸盐化,重晶石化、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

2.5 矿床成因

帕娃山铜多金属矿床成因为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成矿时代自燕山中期—喜马拉雅早期,以燕山中晚期为主要成矿期,成矿热液是地下水下渗,在下渗过程中,溶解围岩的多金属元素,含卤族元素的地下水在深部加热成热卤水,在压力下沿导矿断裂隙运移,因含有机炭的围岩起着还原作用,使矿液中的多金属元素沉淀下来形成矿体。矿体赋存于背斜构造轴部倾没部位或背斜的翼部的层间断裂破碎带中,或层间破碎断裂上盘的次级羽状裂隙,特别是交叉裂隙部位,更是矿体赋存的最佳构造位置。

参考文献

[1]李文昌.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2]霍裕生.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3]云南省地矿局.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4]云南省地矿局.云南省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THE GEOLOGICAL FEATURE OF PAWASHAN CU MULTIMETALLIC DEPOSIT IN JINGGU,YUNNAN

XIAO Ye1,PAN Zhe-wei2,ZHANG Chun-xiao1

(1.MineralResourceInstitute,YunnanInstituteofGeologicalSurvey,Kunming650216;2.DevelopmentCentreofScience&Tecnology,YunnanInstituteofGeologicalSurvey,Kunming650216)

Abstract:This orefield is in Puer central axis fault zone of S Lanping-Simao basin.The wall rock near orebody is Upper P Yangbazhai Formation sericite quartz slate,belonging to the middle-low T hydrothermal deposit of stricture control.

Key Words:Middle-Low T Hydrothermal Deposit;Ore Control of Fault Zone;Pawashan,Jinggu,Yunnan

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85(2015)4-508-3

作者简介:肖业(1987~),男,湖南长沙市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

收稿日期:201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