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预防再粘连方法在宫腔镜下宫颈粘连分离术后的应用效果
2015-03-09王耀楷
王耀楷
三种预防再粘连方法在宫腔镜下宫颈粘连分离术后的应用效果
王耀楷
目的研究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3种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效果对比。方法93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数字随机分别为置环组、几丁糖组、人工周期与置环组, 各31例, 术后观察患者宫腔内的具体情况。结果从Ⅰ度(轻度)、Ⅱ度(中度)粘连患者上看, 人工周期与置环组的再粘连发生率最低, 但三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度及以上(重度)粘连患者中, 人工周期与置环组患者的再粘连发生率最低, 与其他两组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度宫腔粘连病例, 给予人工周期与置环手术治疗, 可降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率, 与单纯手术治疗相较, 术后置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再粘连
有数据研究显示,90%的宫腔粘连均因刮宫所致, 宫腔粘连会导致女性出现不育、痛经、经期紊乱等情况, 患者必须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在宫腔粘连中的治疗应用非常广泛, 这种手术治疗方式能够选取直视角度, 将宫腔粘连分离, 使妊娠率提升。不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 可能会出现再次粘连的情况[2], 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再次粘连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3种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效果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93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置环组、几丁糖组、人工周期与置环组, 各31例。在置环组中, 年龄23~37岁, 平均年龄(29.63±5.92)岁,Ⅰ、Ⅱ度(轻度、中度)粘连病例为9例,Ⅲ度及以上(重度)粘连病例22例。在几丁糖组中, 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28.21±5.16)岁,Ⅰ、Ⅱ度(轻度、中度)粘连病例为10例,Ⅲ度及以上(重度)粘连病例21例。在人工周期与置环组组中, 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28.65±5.84)岁,Ⅰ、Ⅱ度(轻度、中度)粘连病例为8例,Ⅲ度及以上(重度)粘连病例23例。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 d接受手术治疗,无月经来潮病例可随时给予手术治疗。手术实施前, 需擦洗阴道, 便于使宫颈软化, 利用27 Fr持续灌流宫腔镜, 于B超监测下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处理如下:①置环组。术后将圆形节育环置入;②几丁糖组。术后取2 ml几丁糖注入宫腔,术后5 d后, 再取2 ml几丁糖(山东赛克赛斯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2007第3641037号), 注入宫腔;③人工周期与置环组。将圆形节育器置入宫腔内, 同时解说30 d的人工周期治疗。术后第2天, 取2 mg戊酸雌二醇片给予患者口服, 持续服用21 d, 后10 d给予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 使用剂量为10 mg/d。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后30 d后, 均入院接受复查, 利用宫腔镜对患者再粘连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所有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 利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患者的数据资料。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轻度、中度粘连患者再粘连发生情况 通过研究了解到, 在轻度、中度粘连患者中, 人工周期与置环组的再粘连发生率最低, 但三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轻、中度粘连患者再粘连发生情况(n, %)
2.2 重度粘连患者再粘连发生情况 在重度粘连患者中,人工周期与置环组患者的再粘连发生率最低, 与其他两组相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环组与几丁糖组在再粘连发生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重度患者再粘连发生情况(n, %)
2.3 肌性与结缔组织再粘连发生情况 就肌性与结缔组织再粘连发生率而言, 置环组的发生率最高, 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肌性与结缔组织再粘连发生情况(n, %)
3 讨论
针对宫腔粘连患者而言, 通常于宫腔镜下对患者实施宫腔镜粘连分离术, 对患者进行治疗, 宫腔镜属于新技术, 近几年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可大大提升临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不过部分患者因对该技术缺乏了解, 导致其术前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此时, 医护人员要多讲述与之相关的知识, 提高治疗依从性, 让患者配合治疗, 不过术后可能会有新的宫腔粘连形成, 为此, 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在粘连发生率, 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 通常给予置环处理, 将节育器置于宫腔内, 一段时间后, 需将节育环取出, 不过在取出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节育器断裂、嵌顿等情况, 导致患者痛苦加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单纯置环组的肌性与结缔组织再粘连发生率最高, 表明这种处理方式不能取得显著效果,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再粘连患者的痛苦。
有研究表明, 完成分离手术后, 通过给予人工周期治疗,对子宫内膜修复有着促进作用[3]。除此之外, 还可以将内膜修复时间缩短, 控制再粘连的发生率, 将人工周期与置环联合应用, 能够控制再粘连发生率。几丁糖有着生物屏障功能,可以使血肿形成减少, 生物相容性较好, 能够控制胶原产生,对组织粘连可起到预防作用。
还有研究显示, 患者实施宫腔粘连分离术后, 若女性有生育要求, 则于术后宫腔注入几丁糖[4], 对宫腔再次粘连有着良好的预防作用, 且可以提升治疗依从性, 使宫腔损伤减少, 不过几丁糖价格较昂贵, 可能会使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综上所述, 在患者无生育要求的情况下, 轻度患者可给予单纯置环处理, 重度患者需给予人工周期联合置环处理,可降低再粘连发生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临床医师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便于提高临床疗效,提高再次妊娠率。
[1]肖芳, 肖松舒, 万亚军.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球囊加透明质酸钠预防再粘连的临床观察.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12(2):89-91.
[2]陈芳, 段华.预防宫腔粘连再形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8(5):387-388.
[3]李娜, 赵霞.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农垦医学,2014,10(2):111-113.
[4]高智达, 郭玉娥.球囊在预防Ⅲ度及以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研究.宁夏医学杂志,2014,21(10):905-90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52
2015-03-16]
518028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