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03-09魏燕旋陆茹茵黄贵芝郑春霞
魏燕旋 陆茹茵 黄贵芝 郑春霞 周 娟
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特需病区,广东湛江 524001;2.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湛江 524001;3.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培训部,广东湛江 524001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急症,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动脉血流供应障碍,从而导致心肌组织持续急性缺血而坏死。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新增50 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1]。该病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胸骨后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及心电图改变等。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随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对其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2]。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恶化快等特点,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有序、合理、及时的急诊抢救与临床护理,对提升患者的存活率、确保预后良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给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大作用[3]。可见,护理质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结果的重要因素,采取高效、高品质的护理方案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3 月~2015 年9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 例,均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Killip 心功能分级均为Ⅱ级、Ⅲ级,且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同意书。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3 例。对照组:男33 例,女20 例;年龄42~75 岁,平均(63.16±3.72)岁;文化程度23 例初中,19 例高中,11 例大专及以上。实验组:男31 例,女22 例;年龄44~76 岁,平均(62.83±4.01)岁;文化程度24 例初中,18 例高中,11 例大专及以上。两组的性别、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及相关知识宣教等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制订护理路径 由临床医师、护士等多方医务人员参与,共同制订护理路径内容
1.2.2 护理路径内容 ①入院日: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医疗设施及相关医务人员;制订作息时间,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给予心理疏导;创建静脉通道,吸氧,体征监测;介绍探视与陪护制度。②入院第2 天:向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表现、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讲解药物的应用方法、相关注意事项;营造安静的病区环境;加强饮食教育,遵循低盐、低脂原则,进食半流质食物;多饮水,防止便秘;帮助患者更换体位,适当翻身;遵医嘱给药,加强用药指导。③入院第3 天:加强常规监测;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了解患者的作息情况,提升患者睡眠质量;给予饮食教育,同第2 天;加强心理指导,改善患者心理状态。④入院第4 天至出院:遵医嘱给药与输氧治疗;加强体征监测;帮助患者完成康复锻炼,循序渐进地进行四肢活动;叮嘱患者进食易消化、低脂肪、低盐食物,多食用新鲜蔬果,少饮用咖啡、茶;加强健康教育,可以采用视频讲解、图片解说等方式;告知治疗成功病例,提升患者治愈信心;叮嘱患者改变不良习惯,戒烟酒。⑤出院当日:办理出院手续;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确保住所空气流通;再次叮嘱药物使用方法与不良反应等;再次告诫患者遵医嘱用药,出门注意随身携带;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到院检查就诊,并告知医院的联系方式。
1.2.3 实施护理路径 严格按照护理路径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护士长负责监督管理,对于不当之处,做到及时发现、改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护理满意评分,其中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与不满意4 种。总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比较
实验组出现并发症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66%,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1 例,死亡率为1.89%;对照组死亡4 例,死亡率为7.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是传统护理的升华,使护理更具科学性
传统护理主要遵医嘱进行,缺乏清晰的护理目标,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也不够严谨,健康宣教意识比较缺乏,从而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全面、专业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源于西方,主要指根据患者疾病状况,对患者在某个时间段应该做的检查与治疗、护理,病情恢复或发展情况、出院时间等制订目标,并详细进行记录、说明。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护理方案于各时间段内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护理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从而给予有效的干预,使临床护理路径更具计划性、预见性。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更加细致,注重对患者身心的护理,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及护理,注重健康教育学习,使患者由以往的被动治疗转变为当前的积极治疗。
3.2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通过提供高品质护理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的护理模式,是以时间(入院日,入院第2、3 天等)为横轴,以临床诊断治疗、住院介绍及药物指导等为纵轴,由临床医师、护士等多方医务人员参与制订的护理内容,从最大程度上避免护理缺陷或护理遗漏。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的科学、合理、有序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具有推动作用。当前,临床护理路径已普遍用于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使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管理工作者可根据时间分明的护理路径内容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管与评价;②能够在确保护理效果的同时,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从根本上实现“为患者着想”“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4];③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降低临床物质消耗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5];④该护理方法的实施不仅需要医院上下部门的支持,还需要许多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从而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急诊抢救,使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文献表明,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中,可促进患者更全面地掌握健康知识技能[6-7]。通过有计划、有序、持续性的护理,可有效防治并发症,对患者尽早康复出院具有明显的促进意义[8]。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接触,使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信任感与治疗积极性明显提升[9-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低于对照组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患者对相关知识技能的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与死亡风险,缩短住院时间,这与窦欣悦等[11-15]的报道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徐翠荣,李国宏,陈泳,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2):82-83.
[2]缪薇菁,范小红,冯巧,等.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68-70.
[3]张巧利,贺中云,陈静,等.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90-91.
[4]Hyde E,Murphy B.Computerized clinical pathways(care plans):piloting a strategy to enhance quality patient care[J].Clin Nurse Spec,2012,26(5):227-282.
[5]Wang SY.Exploring the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in evidence-based Chinese medicine[J].Front Med,2011,5(2):157-162.
[6]徐红.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92-193.
[7]冯丽钦,陈东玲.PiCCO 在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精细容量管理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6-89.
[8]周芹,张芬兰,马红波.品管圈护理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自我效能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8):1011-1013.
[9]刘春梅.全方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3(9):128-130.
[10]滕红,黄科林,李木珍.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临床急救及护理干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9):271-272.
[11]窦欣悦.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 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6(3):116-117.
[12]胡敏芝,苏若琼.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监测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8):714-715.
[13]甄严杰,何翠竹.康复指导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恢复期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30-2431.
[14]肖长华,杨希立,周昭仑,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心律失常的临床防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13(17):113-114,117.
[15]张萍,宋志宙.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和近期预后价值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0):1184-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