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3-09李玉璞
李玉璞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吉林吉林 132013
脑卒中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突然破裂等,引起脑部组织损伤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患者基数较大,致使因脑卒中致残的患者人数较高,成为康复科临床工作的重点[1-3]。为了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我院康复科在护理工作方面进行改良,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6 月~2015 年6 月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58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制订的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年龄45~80 岁;无重度心、肝等脏器功能性疾病。其中男性患者36 例,女性患者22 例;年龄46~79 岁,平均(58.78±5.02)岁;40 例为脑梗死患者,18 例为脑出血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调查前先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并在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下开展工作。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护士早期的工作主要为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状态,满足和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存需要。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方面,对康复护理的时间进行提前,即入院3 d 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患者保持良肢位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发病初期均需卧床治疗或无法下床活动,此时使患者保持良肢位能有效对抗因偏瘫等原因出现的异常体位,更好的保护患者的关节等部位。患者卧床的良肢位主要为仰卧位、患侧卧位和健侧卧位三种[4-7],护士每2 小时为患者变换一次体位。
1.2.2 按摩护理 按摩方法以点按穴位为主,取穴情况如下:头部取穴风池、太阳和底仓等穴位;上肢取穴肩井、肩贞、曲池和手三里等穴位;下肢取穴委中、乘山和昆仑等穴位。以上每个穴位按摩2 min,1 次/d,按摩力度由弱到强[8-10]。
1.2.3 肢体护理 ①被动运动:护士一手固定患者上肢或下肢各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活动关节的远端,并保证每个关节都能活动到位,每日早晚活动1 次,30 min/次;②热敷关节:护士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毛巾,然后用毛巾热敷患者上肢的肩、肘和手,下肢的膝和足等部位,1 次/d,30 min/次[11]。
1.2.4 防足下垂护理 脑卒中患者较容易出现足下垂等足部畸形情况[12-13],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该情况发生,我科室在护理工作中自制了防足下垂支具。支撑具主要由两块模板组成,一块为50 cm×20 cm,另一块为30 cm×20 cm,将两块模板垂直固定为“L”型,使用时将支具较短侧置于患者足底,较长侧置于腿肚位置,并捆绑固定。
1.3 观察指标
入院48 h 内和1 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 平衡量表和Barthel 指数作为评价标准,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其中Fugl-Meyer 平衡量表主要从患者无支撑坐位、侧展翅反应等7 个项目进行评分,评分越低,表示平衡功能障碍越严重;Barthel 指数从进食、转移等10 个项目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测,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越强。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方面,以全国第4 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标准,分为水平凝视功能、面瘫等8 部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情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Fugl-Meyer 评分和Barthel 指数评分的比较
入院48 h,两组的Fugl-Meyer 评分和Barthel 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 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后,两组的Fugl-Meyer 评分和Barthel 指数均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Fugl-Meyer 评分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Fugl-Meyer 评分和Barthel 指数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Fugl-Meyer 评分和Barthel 指数的比较(分,±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的比较
入院48 h,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 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的比较(分,±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多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爆裂或血管阻塞引起的,以>40岁的中老年人群为主,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发病时,往往出现头痛、恶心、上肢或下肢活动不灵和突然失语等表现,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很多患者治疗后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因此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患者后期的康复起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脑卒中患者临床上可分为5 个阶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早期、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相应的护理工作也分为以上5 个时期。临床研究证明,早期对患者开展合理的护理工作,更加有益于患者的后期康复。周瑞宁[14]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护理服务,经过30 d 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均好于未开展早期护理的患者,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一致;靳玉华[15]在临床工作中对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的中长期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即3、12、24 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多次Fugl-Meyer 等方面的评分和观察,证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中长期康复效果更为理想。
早期康复护理之所以更加有益于患者的康复,其作用机制在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损伤后,在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背景下,仅采用药物治疗很难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尽早对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如为患者提供按摩护理和关节热敷等,能防止患者的肌肉进一步萎缩或关节僵硬等情况的发生。在此基础上,采用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等方法,通过功能的再训练和感受器的传入冲动,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脑细胞的恢复,增强神经轴突联系,提高侧支循环,因此早期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早期护理工作的开展时间也不是越早越好,要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为前提,以避免在时间上与患者的临床抢救工作互相冲突。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可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1]曾惠清.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8):157-158.
[2]刘秀.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中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4):4161-4163.
[3]何青艳.脑卒中患者偏瘫恢复期的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6):118-119.
[4]王秀娟.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5):1688-1689.
[5]时秀锋.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全科护理,2012,10(29):2766-2767.
[6]马菊香.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0):102-103.
[7]林海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2.
[8]濮红萍.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江苏中医药,2015,47(5):66-67.
[9]徐春梅.脑卒中患者康复经验总结[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6):69-70.
[10]李振香.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10.
[11]黄亚萍.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16-117.
[12]周朝生.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4,29(1):61-62.
[13]唐月念.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5(15):2093-2095.
[14]周瑞宁.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效果观察[J].内科,2010,5(3):333-334.
[15]靳玉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中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79-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