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饶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调查分析

2015-03-09徐雅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28期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曲霉菌

徐雅萍 张 敏 陈 欢 董 科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五官科,江西德兴 334200

真菌性角膜炎为眼科常见感染性疾病,具有对视力损伤严重、治疗困难等特点,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真菌性角膜炎发病与患者职业、地区、气候、植物外伤史密切相关,江西省上饶地区为亚热带地区,具有充足的雨水和光照,以农作物为主,为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提供了有利条件,发病率较高[2]。为探究上饶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特征,笔者选取本地区88例(88 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治疗、预防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 年1 月~2014 年10 月上饶地区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88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左眼48 例,右眼40 例;男60 例,女28 例;年龄21~78 岁,平均(50.2±2.5)岁;病程4 d~2 周;职业:农民74 例,工人10 例,干部2 例,学生1 例,其他1 例;植物外伤史63 例,无植物外伤史25 例。所有患者通过病史、临床症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均明确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采用1%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于患眼滴3 滴,5 min 后在裂隙灯下用开睑器开大眼睑,用消毒针头刮取病灶边缘菌丝苔被。

1.2.2 真菌涂片 取病灶边缘的菌丝苔被均匀涂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加1 滴10%KOH 液,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查找真菌。

1.2.3 真菌培养 取病灶边缘的菌丝苔被,直接接种于沙氏琼脂(SDA)培养基上,置于28℃温箱孵育培养2 周,观察有否真菌生长。

1.2.4 菌种鉴定 对SDA 上生长出真菌种类进行鉴定。根据菌落肉眼和镜下特征做出初步判定,将不同菌种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上:曲霉菌属接种于Czapek-Pox琼脂培养基,念珠菌属移种吐温80 米粉琼脂培养基,其余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27℃温箱中培养48~72 h,后每天镜下观察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生长情况,根据菌丝、分生孢子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与标准菌珠的形态对照进行菌种鉴定。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阳性率的检测

真菌涂片镜检检出阳性60 份,阴性28 份,涂片阳性检出率为68.18%。真菌培养阳性72 份,阴性16份,阳性培养率为81.81%。

2.2 培养阳性标本中菌种分属的统计

72 份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共检出12 属24 种病原菌。其中镰刀菌属比例最高,为44 株,占61.1%,镰刀菌属共有10 种病原菌,其中茄病镰刀菌比例最高,共20 株,占45.5%。其次为曲霉菌属,共11 株,占15.3%,其中黄曲霉比例最高,共6 株,占54.5%。少见有弯孢霉属和其他菌属(表1)。

表1 72 例真菌性角膜炎病原性真菌分离鉴定的结果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满、病程长,临床表现缺乏特征,临床中根据病史、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常需实验室辅助诊断[3]。角膜共焦显微镜为新型无创检查仪器,可从细胞水平对活体角膜结构作出即时观测,具有较高检测阳性率[4]。但其不能对组织进行染色,无法鉴别菌种,且价格昂贵,不利于在基层医院中广泛开展。目前临床中应用广泛检测方法为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本次研究88 例患者中真菌涂片阳性率为68.18%,而真菌培养阳性率为81.81%,两者检测结果总一致性为81.67%。两种检测方法均需角膜刮除,在裂隙灯下角膜刮除操作简便、经济快捷,适合广泛开展。通过角膜刮除涂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菌丝,可快捷、简便作出检测,但其检测阳性率欠佳,且不能鉴别菌属。而真菌培养可弥补上述不足,不仅可提高检测阳性率,还能对菌种进行鉴定,必要时还可行药敏试验,为临床针对性用药提供依据。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与临床取材、涂片、培养等操作技术密切相关,取材上应尽量刮取角膜深层上皮和溃疡边缘组织,涂片和培养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以提高阳性检出率[5]。

大量研究指出,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多达70 余种,常见致病菌包括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青霉菌属、枝顶孢霉属、念珠菌属和暗色孢科真菌[6-10]。不同真菌菌株在角膜内生长发生和特点不尽相同,主要分为3 种类型[11-13]。①表层型(水平生长):真菌表现为表层地毯式生长,药物敏感性高,刮片阴性率高;②局灶型(板层生长):真菌可垂直和斜行生长,病灶较局限,抗真菌药物穿透力较差,治疗较困难;③弥散型(垂直和斜行生长):此型感染较重,有特异性真菌感染伪足、卫星灶等,抗真菌药物使用通常无效,PK 时应尽可能切除病灶外0.5 mm 范围以上。不同菌株生长方式和生长特点不同,临床可根据菌株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研究指出,我国真菌属分别存在地区差异,可能与地理位置、气候、经济水平和生产环境有相关性[14]。谢立信[12]培养并鉴定我国北方674 例真菌性角膜炎的真菌菌属,发现镰刀菌属占77.6%,其中主要菌种有茄病镰刀菌(37.3%),串珠镰刀菌(30.0%)和尖孢镰刀菌(27.9%);曲霉菌属占10.8%,主要菌种有黄曲霉菌(49.2%)和烟曲霉菌(35.6%)。黎黎等[13]总结北京市眼科研究所2005~2006 年眼部真菌培养结果,其中镰刀菌属为64.55%,曲霉菌属为13.03%。宋书华等[14]发现广东地区培养阳性真菌菌株中,镰孢菌属占34%,主要致病菌株为茄病镰孢菌;曲霉菌属占26%,主要为烟曲霉菌。笔者本次对上饶地区88 例真菌性角膜炎进行患者病原学分析,将真菌培养为阳性的72 份病菌进行鉴别分类,得出菌属种类有多至少依次为镰刀菌属(61.1%)、曲霉菌属(15.3%)、弯孢霉属(11.1%),其中镰刀菌属中占比最高的为茄病镰刀菌和胶孢镰刀菌,分别占总菌株的27.8%和12.5%。曲霉菌属中黄曲霉占比最高,占总菌株的8.3%。弯孢霉属中仅有新月弯孢霉,占总菌株的11.1%。得出上饶地区真菌性角膜炎主要感染病菌为茄病镰刀菌、胶孢镰刀菌、黄曲霉及新月弯孢霉。

综上所述,江西上饶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真菌主要为镰刀菌属、曲霉菌属和弯孢霉属,通过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可有效检测和鉴定[15-18],临床中未明确病菌前可根据研究数据经验性用药治疗,以改善疾病预后。

[1]姜剑,毕宏生,王兴荣,等.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方式选择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4):455-457.

[2]李青,赵桂秋,林静,等.角膜溃疡清创联合羊膜覆盖术及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4,32(9):824-828.

[3]李慧,刘梦阳,郑红英,等.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研究[J].山东医药,2012,52(43):26-28.

[4]邹文进,梁海明,王松,等.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要点[J].广东医学,2013,34(9):1378-1380.

[5]李孝才,洪浩,赵培沛,等.某市化脓性角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0):1249-1250.

[6]鹿秀海,高彦,张莉,等.真菌性角膜炎334 例的病原学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12-15.

[7]赵凌军.化脓性角膜炎的病原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4,34(9):878-881.

[8]王雅娟.微重力对细菌致病性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1):73-77.

[9]成进魁,杨燕宁,袁静,等.板栗刺刺伤所致真菌性角膜炎14 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13(8):816-819.

[10]杜卫星,谭华炳,李金科,等.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1 例[J].疑难病杂志,2014,13(8):857-857.

[11]梁庆丰,孙旭光,Antoine L,等.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在感染性角膜炎诊治中的应用[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0):951-955.

[12]谢立信.我国角膜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现状及发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0):883-887.

[13]黎黎,王智群,李然,等.2005~2006 年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眼科,2008,17(1):44-47.

[14]宋书华,林跃生,黎明,等.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5):506-508.

[15]邓先明,王丽娅,孙声桃,等.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属与疾病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7):824-828.

[16]吴静,胡东,杨小康,等.多重PCR 快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真菌及棘阿米巴角膜炎[J].广东医学,2014,35(15):2317-2320.

[17]钟菁,袁进,蒋刚彪,等.伏立康唑纳米银复合膜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5):412-418.

[18]黄晓明,赵桂秋,林静,等.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4,32(7):621-626.

猜你喜欢

真菌性角膜炎曲霉菌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冲洗与硼酸滴耳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羊传染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要点
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诊治研究
牛传染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高危因素分析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