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效果分析
2015-03-09高云霞
高云霞
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效果分析
高云霞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效果。方法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语言疗法、物理疗法等)。观察组患儿实施引导式护理干预。两组患儿均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对其进行5个方面功能评定,包括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前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分结果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分结果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功能障碍,值得借鉴。
脑瘫患儿;引导式教育;护理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7.189
小儿脑瘫的康复干预对其神经功能发育障碍改善作用已经被证实,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脑瘫常见的表现形式,严重影响到患儿的发育和生存质量。引导式教育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实施的一种系统性的康复干预,不但对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干预,同时也注意对患儿的性格和智力发育进行干预,目的为从更大程度上激发患儿潜能,提高其康复效果[1-3]。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脑瘫患儿,观察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对此类患儿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4],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6岁;其中痉挛性脑瘫19例、手足徐动脑瘫6例、混合类型脑瘫5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8岁;其中痉挛性脑瘫20例、手足徐动脑瘫5例、混合类型脑瘫5例。两组患儿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包括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语言疗法、物理疗法等)。观察组患儿实施引导式护理干预∶首先由引导员为患儿制定每天康复训练程序和常规训练内容。每天常规训练包括起床、穿衣、洗漱等内容;课堂教育包括认知课、手部课等。每天训练流程包括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训练,训练内容为手部课、认知课等。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培训,让患儿家属了解引导式教育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院外康复训练技能,对患儿进行饮食护理干预等,出院后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在家庭实施训练。根据患儿康复效果情况分组,每组患儿(共6例)在引导员带领下进行上述内容的训练。在引导式教育实施干预中,引导员担任了护士、心理咨询员、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多个角色,除了对患儿肢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护理外,还对患儿的心理、智力发育进行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时间为4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均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5],对其进行5个方面功能评定,包括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分结果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分结果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比较(±s,分)
注∶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比较,P<0.05 ;两组患儿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认知功能 言语功能 运动功能 自理动作 社会适应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0 8.51±1.2313.63±3.418.55±2.1414.25±4.129.02±3.2113.01±2.315.17±0.4810.63±1.147.63±2.14 14.28±13对照组 30 8.54±0.9810.51±2.998.57±1.9911.24±3.569.00±2.8411.25±3.01 5.10±039 7.14±0.887.65±2.11 10.25±2.14
3 小结
脑瘫患儿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此类患儿的功能障碍状态。引导式教育是一种康复治疗和教育干预为一体的护理干预模式。引导式教育较传统康复训练干预更加在学习和反复练习改善患儿的运动模式,能够使受损功能得到恢复。在引导式教育具体实施过程,患儿的注意力能够被这种干预方法吸引,并且这种教育方法的教学的内容新颖生动,所以通过引导员的引导,更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认知能力、言语、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6-8]。在引导式教育干预中,重视家属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家属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技能,目的是提高患儿的康复干预效果。本文中,观察组干预后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分结果分别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说明观察组实施的引导式教育能够更好的改善脑瘫患儿的功能,能够提高患儿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功能障碍,值得借鉴。
[1]刘大凤.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19-220.
[2]张彬,黄风舞,阮顺秋,等.健康教育路径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9(4):368-369.
[3]王玲.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特点及综合康复措施.中国药业,2009,10(11):66-67.
[4]杜菲,张红运.家长系统康复培训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1(1):21-22.
[5]林青梅,刘振寰,万瑞平,等.综合康复对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0(2):121-123.
[6]彭敏,邹育庭,阳庆军,等.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科学,2011,6(8):15-16.
[7]王谦,王晓红.脑瘫儿童的社区与家庭康复现状及干预措施.西部医学,2011,4(6):1191-1192.
[8]廖洪波.探讨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新模式.中外妇儿健康,2011,7(6):502.
2015-04-30]
∶473000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