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构建
2015-03-09张薇王小丽
张薇+王小丽
作者简介:张薇(1988-),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现为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王小丽,(1985-),四川成都人,现任新疆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摘要: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基本活动,应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构建民间游戏园本课程。本文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课程构建的价值和原则,并对如何构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游戏;园本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少数民族地区应将当地民间游戏融入课程,构建适合当地发展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游戏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以独特的方式传承。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民间游戏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域、人力资本限制,幼儿园通常照搬发达地区办园模式,从理念到实践都缺乏本土化的内容。因此如何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课程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价值
(一)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民间游戏是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发展、积累、传承的智慧结晶,幼儿在游戏时会伴随歌谣、童谣,韵律节奏强,配合有动作,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韵律等。其次,民间游戏很多都在户外,需要儿童跑、跳,这些不仅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不断锻炼幼儿的肌肉,增强幼儿体质和体能,增强幼儿的耐力和承受力,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资源紧缺与为幼儿提供优质教育的矛盾
少数民族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师资相对落后,幼儿活动的或施及玩具等都极度紧缺,这些导致少数民族的幼儿园只能起到帮家长代管理幼儿,过早小学化等问题。这些都与为儿童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学前教育理念相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有赖于充分利用民间游戏的价值。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游戏通常都是可再生的、自然的、原始的,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比较熟悉和容易掌握的乡土游戏资源和材料,例如羽毛、泥土、面团等都是丰富且比较容易取得的材料,可以通过幼儿园教师的创造力开发成游戏材料,节约幼儿园的办园成本,且是学生与老师耳熟能详的生活中的材料。
(三)激发幼儿对乡土生活及本土文化的关注及价值认同
少数民族地区通常具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的冲击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育受到挑战,这种文化差异与冲击使得少数民族家长在适应现代化与保持传统文化间内心变得焦虑,幼儿也在幼儿园与家庭两种文化氛围中无所适从,而游戏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手段,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当地的民间游戏,承载着当地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反映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为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连接点,消弭传统与现代的差距、矛盾。不管是幼儿园教师或者幼儿及家长,均能利用民间游戏,完成现代与传统的对接,积极关注乡土生活及本土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使得民族文化以民间游戏为载体,在各民族间广泛流传,在本民族传承。
二、构建民间游戏课程的原则
(一)本土化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游戏的园本课程开发,首要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特色。在开发过程中,应从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特点出发,挖掘少数民族地区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捕捉适合幼儿学习的素材、地域和活动,利用和加深幼儿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幼儿对乡土的感情。构建民间游戏课程的过程即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民族化和地方化的过程。其次,新疆幅员辽阔,世居民族13个,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态势,区域之间形成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为开发和构建民间游戏课程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在收集和帅选过程中应注重区域性民间游戏,因为区域性的民间游戏不论是取材或操作都较易获得,幼儿更易理解。
(二)适宜性
1、娱乐性。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不管在什么年代,什么民族,在何区域,幼儿总是在游戏中成长,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上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的发挥都会大打折扣。②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各种情感、角色、以及自己的向往,这些都是主动发生的,因此在构建民间游戏课程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游戏的娱乐性,是否能给儿童带来快乐。
2、安全性
民间游戏通常不受空间的限制,规则较少,多属自发性的,在构建民间游戏园本课程时,应考虑游戏的安全性。引导和教育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掌握游戏技能,有效规避危险,在确保幼儿游戏与发展的同时,确保安全。
(三)家长参与性
园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家长的参与,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更是如此。通过民间游戏,如何将教育理念渗透到其中,该以何种形式,制定何种教学目标,使用何种策略,都应最大程度的开发家长的参与性,不同家长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经历,为构建民间游戏课程提供多元视角和支持。
三、构建民间游戏课程的策略
(一)收集、整理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虽丰富但均散见于民间,需要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主动筛选,改良。首先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通过查阅资料,可以不同程度了解民间游戏的目标、规则、操作方法等。其次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目前很多网站都转门设立民间游戏区域,可以搜集相关知识,还可以互相交流。再次可以利用家长、社会人士、教师等搜集。因为民间游戏具有区域特色,因此在当地搜集到的民间游戏更能体现当地的文化风俗,乡土价值。另外可以申请社会上一些研究传统文化的机构或个人,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
(二)发展民间游戏
对于搜集整理的民间游戏,经过社会的发展,有些已经跟不上幼儿的需要的发展,因此并不是所有都可以拿来即用,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突破创新。首先可以改编儿童民间游戏的玩法,如游戏“解绷绷”,教师可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更多样的解法。其次去除不合理的部分,如游戏中不安全的因素,改变材质,规定参与游戏的幼儿年龄阶段,规则等。
例:民间游戏“打尜尜”,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一种游戏,维吾尔族称之为“瓦来”。玩法:将“尜尜”放于两块砖上面中间,“尜尜”20厘米长、3厘米粗,两头尖(一般为木质),然后用50—60厘米长的粗木棒挑起打向远处。打得最远者为赢,近者为输。
该游戏能锻炼到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手的平衡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具有一定的竞技性,规则性,但因为“尜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构建时,必须进行整合发展,如对尜尜材质的选择可以选择体积较小,空心的塑胶产品,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
(三)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条件
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有赖于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有效利用和挖掘已有的或较易获得的游戏素材,结合具当地区域特色的民间游戏开展教学活动,形成幼儿园自己的特色,实现办学目标。
1、举办民族节庆活动
少数民族通常都有本民族的节庆活动,如诺鲁孜节,蒙古族的敖包节、那达慕大会等。诺鲁孜节即每年的春分日,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等民族通常过“诺鲁孜节”有迎接春天之意。“诺鲁孜”节时亲朋聚会、欢宴歌舞,举办各项体育竞赛,指望来年有个好收成。幼儿园在这一天可以联系家长,创办以诺鲁孜节为主题的活动,增强幼儿对春天季节的认识、植物种植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认同。
2、结合少数民族生活开展活动
少数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风俗习惯与特色,如哈萨克族,属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每年春季和秋季都要进行转场,主要住在临时搭建的毡房里,每位哈萨克族妇女都会擀毡和挤牛奶,因此,在哈萨克族聚居区的双语幼儿园可以组织搭建“毡房”、“转场”、“挤牛奶”等游戏活动,利用地毯、套马杆、马鞭、器皿等传统的哈萨克牧民的工具,充当游戏玩具,在空旷的户外场地搭建“牧民的家”,将各种利用牧民用具制作的玩具合理摆放,幼儿可自由拿取。
(四)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将整块的时间分散成小部分的游戏时间,在满足教师教学手段教育策略的同时,构建民间游戏课程满足幼儿的发展。如安排活动量较大的户外游戏,锻炼大肌肉的发展,如老鹰抓小鸡、打尜尜、冰棍化开等;在室内安排活动范围小,活动量也较小的游戏,比如抓石子,解绷绷、吹羽毛等游戏。这样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井然有序,动静交替,使幼儿在游戏中锻炼各项品质。
(作者单位:昌吉学院)
基金来源:20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本科院校职业转型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路径探索(XJEDU2014S069);2014昌吉学院教研项目:基于生活哲学视野下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研究(14jyyb013)
参考文献:
[1]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343
[2]葛晓英.本土文化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1(9):69-71.
[3]冯林林.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