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尿酸与AECOPD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相关性研究

2015-03-08郭海燕,范文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血尿酸



血尿酸与AECOPD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相关性研究

郭海燕, 范文闯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3)

关键词:血尿酸;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分级

尿酸(UA)是人体中嘌呤降解的最终产物,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抗脂质氧化等[1]。血尿酸作为呼吸系统的生物学标记物已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缺氧和全身炎症反应存在的情况下[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全球范围内流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3]。很多COPD患者多次急性发作对其生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4]。本文观察研究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并试图评价血尿酸作为预测AECOPD死亡率和预期发作的生物学标记物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2月之间本科收治的AECOPD患者80例。排除能够显著影响UA水平的患者(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痛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脏疾病等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疾病患者)。男35例,女45例;年龄66~82岁,平均(70.3±3.5)岁;将80例患者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极重度组。轻、中度组43例,重度、极重度组37例。同时选择80例同期COPD稳定期患者(男34例,女46例;年龄68~79岁,平均71.2±1.3岁)及50例健康体检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64~77岁,平均69.1±1.6岁)作为对照。AECOPD组与COPD稳定期组、健康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所有COPD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并按第七版《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其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极重度组[5]。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高尿酸血症≥420 μmol/L[6]。

2结果

AE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COPD稳定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见表1。

表1 AECOPD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COPD稳定组

与健康对照组、AECOPD组比较,*P<0.05。

AECOPD不同分级及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AECOPD不同分级及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比较(μmol/L)

与轻、中度组比较,*P<0.05; 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程分为稳定期和AECOPD。本研究观察发现COPD患者血尿酸高于正常人群, 重度、极重度组更明显,达到高尿酸血症的水平;血尿酸水平随着患者肺功能分级的加重而升高。国外一项前瞻性研究认为高血清尿酸水平AECOPD患者住院时间更长,需要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更长,更过需要入住ICU[7-8]。几种机制可能参与了AECOPD患者高UA水平:第一,COPD患者长时间的血氧不足,可能导致肺动脉压力增加,从而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促进嘌呤降解(可能通过增加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进行)[9]。其次,相当比例的AECOPD患者合并肺心病可能与升高UA有关[10]。丛海霞等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11]。作者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以上观点。第三,受损的肺功能减少氧气的摄入,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在AECOPD更加突出,而这可能会导致血循环内源自肺和周围组织损伤的UA水平增加。第四、

AECOPD患者往往存在长期缺氧、反复感染,这些均会刺激骨髓增生导致红细胞生成过多,同时由于体内微循环障碍、酸碱失衡又导致了红细胞破坏过多,尿酸产生也增多[12]。最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特征是全身炎症[13], UA水平升高与炎症标记物的水平增加有关(例如C反应蛋白质和白细胞介素-6)[14]。各种机制通过综合作用参与了AECOPD患者高血尿酸水平;血尿酸通过使细胞膜结构中的不饱和脂质过氧化,细胞膜结构及功能受损,进而引发心肌细胞病变,使得心肌代谢障碍,最终发展成为心功能不安全[15]。加重AECOPD患者心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Fox I H. Metabolic basis for disorders of purine nucleotide degradation[J]. Metabolism, 1981, 30(6): 616.

[2]Elsayed N M, Nakashima J M, Postlethwait E M. Measurement of uric acid as a marker of oxygen tension in the lung[J]. Arch Biochem Biophys, 1993, 302(1): 228.

[3]Vestbo J, Hurd S S, Agusti A G, 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2.

[4]Soler-Cataluna J J, Martinez-Garcia M A, Roman Sanchez P, et al. Severe acute exacerbation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Thorax, 2005, 60(11): 925.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 2007, 30(1): 7.

[6]宋瑞红, 张靖陈, 福仙. 血清尿酸与AECOPD相关性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 2012, 3(17): 410.

[7]白枫, 闫蕊.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12): 1428.

[8]Konstantinos Bartziokas1, Andriana I. Papaioannou, Stelios Loukides, et al.Serum uric acid on COPD exacerbation as predeictor mortality and future exacerbations[J]. ERJ Express, 2013, 5(3): 212.

[9]Pascual-Figal D A, Hurtado-Martinez J A, Redondo B, et al. Hyperuricaemia and long-term outcome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n acute heart failure patients[J]. Eur J Heart Fail, 2007, 9(5): 518.

[10]Hunninghake D B.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Proc Am Thorac Soc, 2005, 2(1): 44.

[11]丛海霞, 高华. 血尿酸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工程, 2014, 22(1): 6.

[12]沈剑钱, 翠高航, 包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尿酸肌酐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2013, 6(5): 437.

[13]Fabbri L M, Rabe K F. From COPD to chronic systemic inflammatory syndrome[J]. Lancet, 2007, 370(9589): 797.

[14]Ruggiero C, Cherubini A, Miller E, et al. Usefulness of uric acid to predict changes in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terleukin-6 in 3-year period in Italians aged 21 to 98 years[J]. Am J Cardiol, 2007, 100(1): 115.

[15]郑文权, 张洁, 林群锋.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异常的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 2010, 21(7): 6.

收稿日期:2015-05-26

中图分类号:R 44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4-082-01

DOI:10.7619/jcmp.201524027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病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中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及糖代谢影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平喘药物的用药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指标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