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物理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2015-03-08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物理疗法针灸康复

蒋 为, 刘 熙

(江苏省荣军医院 神经康复科, 江苏 无锡, 214035)



针灸联合物理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蒋为, 刘熙

(江苏省荣军医院 神经康复科, 江苏 无锡, 214035)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物理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42例外伤性截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普通的药物、运动以及心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物理和针灸治疗,每月对2组患者进行ASIA标准(ASIA)针刺觉、轻触觉以及运动的评分,4个月后进行功能独立性测定(FIM),同时评定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个月后,2组患者的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ASIA分值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观察组上升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重度依赖度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依赖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物理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针灸; 物理疗法; 外伤性截瘫; 康复

外伤性截瘫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患者的脊髓在受到外界突发的重大伤害之后造成的伤处以下肢体瘫痪,其损伤程度与患者所受压力的大小成正比[1]。外伤性截瘫患者的预后效果极差,而且其治愈率非常低,大部分患者在没有受到及时治疗后会并发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2],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患者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心理上产生了非常大的阴影,而且常年的反复治疗不仅给患者的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也给国家和社会的医疗事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针灸是中国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来达到疏通筋脉,调和气血的目的,由于副作用小、方法简便、成本低等优点被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3]。物理疗法是临床上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能够通过将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而达到消除病因、减轻疼痛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有研究显示,可以通过物理联合针灸来对外伤性截瘫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将探讨这2种方法的联合作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14年4月到本院住院部接受长期住院治疗的42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纳入标准:具有大小便失禁或其他明显的症状;经骨科专家确诊为外伤性截瘫;年龄大于30岁;没有合并严重的器官、组织或遗传性疾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将本次研究中所收集到的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例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普通治疗方法,主要有使用药物、康复锻炼、运动以及心理辅助等4种方法。

观察组:患者也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法,但是在其基础上加入针灸和物理疗法,具体方法如下。针灸治疗:主要包括3种疗法,分别是督脉、神经干、脏腑部位以及一般穴位。① 对患者的督脉进行针灸,找到损伤脊髓平面的上下椎体,并向其间隙的中间部位各进1针,直至在患者的硬膜外侧能够将气守住,这种方法一般用来脊髓损伤早期的患者进行治疗; ② 对患者的神经干进行针灸,找到患者上肢的极泉穴位,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决定是否选择尺泽、少海、曲泽等穴位的针刺,对于其下肢的针灸过程,则可以对其冲门、阴门、环跳、委中等穴位进行针刺,这种针灸方法一般是用来针对高位截瘫患者进行治疗的; ③ 针刺刺激患者的脏腑部位的部分穴位,这些穴位一般主要包括期门、胃俞、脾俞、中极、天枢、心俞、关元、膻中、肝俞等,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④ 对患者的一般穴位进行针灸,首先了解每例患者的个人情况,并为其选择上肢的合谷、三间和下肢的足三里、涌泉穴等,对其进行适当刺激。物理治疗:临床上针对外伤性截瘫患者治疗经常使用的物理疗法一般以中低频脉冲电流为主。使用中低频治疗仪器,在治疗前期使患者的肌肉收缩13次左右,1次治疗完成后,进行10 min的休息,之后再次治疗,如此反复进行4次。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适当的控制治疗强度,使其保持在患者不痛的范围之内,而且还要保证治疗强度的均匀性。有时临床还会使用电磁波红外线治疗,主要治疗过程为将设备对准患者的损伤部位进行照射并保持30 min左右,可以通过对患者损伤强度的调查和了解来调节其各自的照射时间。在本次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是中低频脉冲电流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4]:显效:临床表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临床表现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患者依然存在轻微的症状;无效:临床表现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善情况,或者已经出现了显著的恶化情况。

ASIA感觉评分标准[5]:在检测时对患者的28个关键感觉点,对其针刺感觉和轻触感觉评分,其中分为左侧针刺、轻触觉和右侧针刺、轻触觉,分别对这4个方面进行评分之后将其分数相加就是最后的感觉总分值。每个方面的刺激一般都分为3个分值等级:0分为缺失;1分为障碍;2分为正常。最后得到的总分为0~112分。

ASIA运动评分标准[6]: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患者全身10对肌节的关键肌进行检查,每一处的关键肌分成5个分值等级,最后得到的总分为0~100分。

FIM功能独立性测定标准[7]: 1~2分:重度依赖; 3~5分:中度依赖; 6~7分:轻度依赖。

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都以1个月为1个疗程,在1个疗程结束之后对其ASIA感觉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治疗结束后,进行1个月的家庭随访,随访结束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ASIA感觉和运动评分、FIM功能独立性检测,如果患者所住的地址与医院有比较长的距离,则采用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三组以上的组间对比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的两两对比采用多元方差分析,设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SIA感觉和运动

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SAIA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分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SAIA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分值均较治疗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观察组上升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每个月观察组的各项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感觉和运动分值对比

2.2 2组患者的FIM功能独立性测定

2组的重度依赖度在治疗后都有明显的下降(P<0.05); 轻度依赖度有显著的上升(P<0.05); 治疗后,观察组重度依赖度低于对照组,轻度依赖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定

观察组接受3个月治疗和1个月随访结束之后,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4%; 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71.43%,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FIM功能评价依赖度对比 [n(%)]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大部分外伤性截瘫患者如果没有接受有效的治疗就会产生一系列内分泌、呼吸等系统的并发症[8],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药物治疗[9],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使用针灸和物理疗法对其进行治疗[10]。先后有研究[11]显示,针灸治疗能够打通外伤性截瘫患者的经脉,并且显著减轻其病痛。物理疗法在消炎、镇痛、肿瘤治疗等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近年来已逐渐开始应用于治疗肌肉萎缩、肌肉痉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2-13]。由于外伤性截瘫在中医学看来是气血不通的结果,而且瘫痪部位存在着大范围的肌肉萎缩等现象[14-15], 所以推测可以将针灸和物理疗法联合使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针灸联合物理治疗的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治疗和1个月的随访之后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4%, 而对照组患者仅为71.43%, 可见针灸和物理疗法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从而减轻绝大部分的病痛,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另外,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ASIA针刺觉、轻触觉以及运动分数和治疗前相比都有了明显的上升,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普通治疗和针灸物理联合治疗都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发生了作用。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价分数的上升幅度都比对照组大,由此可见,使用针灸和物理疗法联合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具有起效快、效果好的特点,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瘫痪部位的感觉和运动能力,这与针灸的疏通血脉、物理疗法的缓解痉挛等作用有关,2种疗法互相配合,共同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和感知能力。本研究也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FIM功能独立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2组患者的轻度依赖度在经过治疗后发生了非常明显的提升,而重度依赖度则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2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轻度依赖度比对照组更高,重度依赖度则明显比对照组低。由此可见,使用针灸和物理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依赖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现状。

参考文献

[1]Wang J C, Chan R C, Tsai Y A, et al. The influence of shoulder pain on functional limitation, perceived health and depressive mood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paraplegia[J]. J Spinal Cord Med, 2015, 38(5): 587.

[2]郭友仁, 张树朝, 孙淑敏. 外伤性截瘫晚期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0, 5(5): 227.

[3]高洁, 张云杰, 闵友江, 等. 针灸治疗截瘫的腧穴研究及应用[J]. 江西中医药, 2013, 44(2): 54.

[4]朱小姗, 岳增辉, 陈乐乐. 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 2012, 28(3): 70.

[5]Wang WC, Lu JC, Wang Q, et al.Effect o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 of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treated by the paraplegia-triple-needling method[J]. Zhongguo Zhen Jiu, 2013, 11(5): 93.

[6]刘洁, 王群, 刘宝琼, 等. 针刺对兔不完全性截瘫损伤脊髓bFGF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的动态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1): 27.

[7]王敏, 勾双艳, 贾学勤. 外伤性截瘫致小便障碍的康复治疗与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3): 187.

[8]方永春, 周轶平, 石中正, 等. 家庭康复训练在外伤性截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 33(3): 66.

[9]郭彦华. 综合康复治疗58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的临床体会[J]. 黑龙江医学, 2014, 38(5): 572.

[10]Devillard X, Rimaud D, Roche F, et al. Effects of training programs for spinal cord injury[J]. Ann Readapt Med Phys, 2007, 50(6): 480.

[11]邢丹智, 邢政. 电针及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外伤性截瘫15例报告[J]. 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6): 81.

[12]施海燕, 郝又国, 陆伟伟.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J]. 中国康复, 2012, 27(1): 44.

[13]刘根林, 周红俊, 郑樱. 脊髓损伤患者肌痉挛的临床治疗[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 9(4): 229.

[14]刘西纺, 孙银娣, 顾新, 等. 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运动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21): 1.

[15]关卫. 外伤性截瘫的中医治疗及研究概况[J]. 医学综述, 2007, 13(11): 873.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hysical therapy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paraplegia

JIANG Wei, LIU Xi

(DepartmentofNeurologicalRehabilitation,RongjunHospitalofJiangsu

Province,Wuxi,Jiangsu, 214035)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physic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paraplegia.MethodsA total of 42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paraplegia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common drugs,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physical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The scores of sensory and motor function were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ASIA every month.After four months,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 was determined,and the total efficiencywas examined.ResultsThe scores of sensory and motor fun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both improved after four months of treatment.Howev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egree of severe depende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duced,and the degree of mild dependence were increased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hysical therapy for traumatic paraplegia patients have good therapeutic effect,and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ensory and motor function,so it should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large-scale.

KEYWORDS:acupuncture; physical therapy; traumatic paraplegia; rehabilitation

收稿日期:2015-08-29

中图分类号:R 6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53(2015)24-035-04

DOI:10.7619/jcmp.201524011

猜你喜欢

物理疗法针灸康复
物理疗法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膝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效果评价
关于中医非药物疗法及物理疗法治疗运动疲劳的研究进展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胞二磷胆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弱视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化瘀散结灌肠液辅以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临床观察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