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VNV的”格式浅析
2015-03-08顾龙飞
□顾龙飞
现代汉语“VNV的”格式浅析
□顾龙飞
摘要:“VNV的”格式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率高,结构稳定,是汉语口语中较有特色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属于致使性重动句的一个小类,主要用于说明原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VNV的”的产生基础及语义特征,总结出该格式的动词选择性问题及其适用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VNV的重动句说明原因
一、“VNV的”格式的由来
(一)什么是“VNV的”格式
本文所要讨论的“VNV的”格式指的是下面的语言现象:
(1)A:他眼睛为什么红红的?
B:他一天到晚抱着电脑,肯定玩电脑玩的。
(2)A:你的牙怎么这么黄?
B:抽烟抽的。
(3)A:我今天腿酸疼。
B:估计是昨天打篮球打的。
(4)A:这几天你瘦了,是不是想珍妮想的?
B:哪有,我刚来中国,有点儿水土不服。
(5)我肚子不太舒服,可能吃羊肉串吃的。
该格式中的“de”,有两种不同的写法:“的”和“得”。考虑到“得”作为补语标记常出现在句中,所以本文选择用“的”。“VNV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它一定出现在口语交际中,常作为回答句出现在对话中,如例(1);有时也可用于对话中的自我表述,如例(5)。
2.说明原因是该格式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对话的问句中常有“怎么”“怎么这么”“为什么”这样的疑问代词出现,如例(1)、例(2)。
3.“VNV的”所产生的结果是听说双方已知的,即对话中说话人A所提及的情况一定是双方都已知的信息。但有时是说话人自己说明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如例(5)。
4.根据说话人对该原因的认可度的不同,“VNV的”可与像“是不是”“可能”“大概”“吧”“肯定”等词语连用,如例(1)~(5)。
(二)“VNV的”格式产生的可能性
通过与致使义“得”字句(S+V+N+V得+R结果)进行比较,可以推断“VNV的”格式很可能是在其基础上产生的。例如:
(6)玩电脑玩得眼睛疼。
(7)他抽烟抽得牙特别黄。
(8)他今天打篮球打得特别累。
(9)吃羊肉串吃得肚子不太舒服。
如果对上面句子中的结果部分进行提问,当询问“你的眼睛怎么了?”时,根据例(6)的回答是“玩电脑玩的”。当询问“为什么你的牙这么黄?”时,根据例(7)的回答是“抽烟抽的”。例(8)、例(9)同理。
表达致使义的“S+V+N+V得+R结果”,是由两个独立事件合成的一个因果事件。其中,“V+N”表原因,“R”表结果。因此,“S+V+N+V得+R结果”的语义结构可以概括为“原因+得+结果”。它在表义方面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当结果符合预期时,整个结构表达的是直接因果关系;第二,当结果不符合预期时,原因与结果之间有时仍表达直接因果关系,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或然的或间接的关系。例如:一个人通过骑自行车锻炼身体,这个动作可能产生各种不同层次的结果:第一,他瘦了。这是直接的、符合预期目标的结果。第二,他的腿酸疼。这是直接的、但不符合预期的结果。第三,他晒黑了。这是间接的、不符合预期的结果。如:
(10)他骑自行车骑得整个人都瘦了。
(11)他骑自行车骑得小腿酸疼。
(12)他骑自行车骑得整个人都晒黑了。
显然,在因果事件“S+V+N+V得+R结果”中,结果是凸显的,作为新信息出现,而原因只作为已知的背景信息。也就是说,说话人知道“他骑自行车”这个事实,而“瘦了”“小腿酸疼”“晒黑了”都是说话人以前不知道的信息。也正是由于结果比原因更显著,更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才使得“VNV的”格式得以产生。只不过前者侧重说明原因事件“V+N”所产生的结果“R”,而“VNV的”侧重说明促使结果事件“R”产生的原因“V+N”。可以说,二者在语义上是互补的。我们常常在看到结果后才去询问原因。比如,当我们看到朋友的眼睛红红的,才会问他眼睛怎么了;当我们看到朋友瘦了,才会问他怎么瘦了。此时询问者最关注的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因此完全不需要在回答中将这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再赘述一遍,这也符合交际中的经济性原则。如针对例句(10)~(12)提问,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对话:
(13)A:你怎么瘦了?
B:骑自行车骑的。
(14)A:怎么还腿疼了?
B:骑自行车骑的吧。
(15)A:你怎么晒这么黑?
B:天天顶着太阳骑自行车骑的。
除以上原因外,“S+V+N+V得+R结果”也完整地保有“VNV的”格式,因此,我们初步认为“VNV的”格式是在其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VNV的”结构简单,具有极高的经济性,而且不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都可以用其来作答,这使得其在口语中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用它在任何场合对任何结果进行解释,它也具有独特的语义特征。
二、“VNV的”格式的语义特征
(一)“VNV的”格式成立的条件
1.“V+N”应对某人或某物造成影响/结果,大多数影响是消极的,即不符合预期的,但也可以是积极的。例如:2.原因与结果中的名词不能同指。
(16)A:你怎么瘦了?
B:骑自行车骑的。
(17)A:为什么你的眼睛红红的?
B:玩电脑玩的。
(18)A:你的嘴怎么出血了?
B:被我咬的。
*咬嘴咬的
(19)A:电脑怎么坏了?
B:*他玩电脑玩的。(如果是他玩坏的)
例(16)、例(17)成立,但例(18)和例(19)却都不能成立。例(18)中,结果是“嘴出血了”,原因是“(我)咬嘴”,这里原因与结果中的名词同指,都指“嘴”。所以,此时无法用“VNV的”格式解释原因,用其他方式来说明更适用。例(19)同理。
(二)“VNV的”格式与动词的选择
1.“VNV的”格式中“V”的音节限制
“VNV的”格式中的“VN”可以代表组成动宾短语的动词和名词,也可以是组成离合词的动词语素和名词语素。当“VN”是动宾短语时,鉴于“VNV的”是一个口语色彩很浓的格式,“V”多为口语中常用的单音节动词。此外,口语中常用的离合词也适用。因此,下面的例子都不合语法。
(20)*污染空气污染的
(21)*打扫房间打扫的
(22)*发展经济发展的
(23)*提高生产提高的
2.“VNV的”格式中的“VN”具有持续或连续义
1)动词本身具有连续义,表动作持续。例如,
(24)A:你眼睛怎么这么红?
B:熬夜熬的。
(25)A:这个房间怎么这么潮?
B:下雨下的。
2)动词本身没有连续义,但可表示连续事件。例如,
(26)A:为什么最近村子里人心慌慌的?
B:死人死的。
(27)A:今天胳膊酸疼。
B:怎么弄的?
A:昨天挂灯笼挂的。这几个房间里的灯笼都是我一个人挂的。
3)动词本身没有连续义,但可表示该动作所造成的结果状态持续。例如,
(28)A:这个房间怎么这么冷啊?
B:开空调开的。
(29)A:你身上怎么这么香啊?
B:她给我喷香水喷的。
以上三种语义类型中的动词或动词性结构都具有连续义或持续义,都具有无界性。鉴于此,下面的对话就不能成立。例如:
(30)A:你的腿怎么破了?
B:*摔倒摔的。
(31)A:你怎么灰头土脸的?
B:*掉沟里掉的。
(32)A:他的公司怎么没人上班了?
B:*破产破的。
(33)A:他怎么住院了?
B:*犯心脏病犯的。
像“摔倒”“掉沟里”“破产”等一类词或短语表达的是有界的一次性动作或事件,本身不具有连续义,也无法像“死人死的”一样能合理地表达连续事件,所以这类词不能进入“VNV的”格式。
三、“VNV的”格式的另一表现形式——“V的”
表致使义的“得”字句还有一种表现形式——“S+V得+R结果”。与句式“S+V+N+V得+R结果”相比,少了“N”。有时“N”在听说双方已知的情况下习惯被省略,有时“V”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名词。这就为“V的”格式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与“VNV的”相比,二者产生的基础相似,语义上都用于说明原因,因此在动词选择上也相类似。“V的”中的“V”也多为口语常用的单音节动词。例如:
(34)A:你怎么满头大汗的?
B:跑的。这不是着急赶回来嘛。
(35)A:他今天怎么这么高兴?
B:玩的呗。
(36)A:你的脸怎么了?
B:晒的。昨天在海边玩了一天,今天就这样了。
四、结语
“VNV的”格式是口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与其他解释原因的结构相比,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功用。它极强的简捷性,使其成为日常口语中说明原因时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结构。对这一格式的深入分析,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自身的特点,也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13[L12DYY0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范晓.V得句的“得”后成分[J].汉语学习,1992,(2).
[2]项开喜.汉语重动句式的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1997,(4).
[3]杨玉玲.重动句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4,(3).
[4]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5]陈家隽.现代汉语致使性重动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魏扬秀.重动句原因解释功能分析[D].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顾龙飞辽宁沈阳辽宁大学文学院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