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法林抗凝治疗风湿性房颤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2015-03-08王建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7期
关键词:风湿性华法林抗凝

王建党

华法林抗凝治疗风湿性房颤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王建党

目的探讨采用华法林对风湿性房颤和非风湿性房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90例心房颤动患者, 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其随机分配为风湿性组和非风湿性组, 各45例。所有患者均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INR调正结果及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风湿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华法林对风湿性房颤和非风湿性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防止血栓栓塞的发生, 但在使用时应注意控制药量防止引起出血。

非风湿性房颤;风湿性房颤;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性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 其危害十分严重,易引起周围动脉栓塞和脑血栓的恶性并发症,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风湿性房颤和非风湿性房颤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华法林对于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建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7月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90例, 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风湿性组和非风湿性组, 各45例。风湿性组中男27例, 女18例, 年龄22~69岁, 平均年龄(52.4±4.7)岁, 包括24例高血压,19例冠心病及2例扩张性心肌病;非风湿性组中男29例,女16例, 年龄24~73岁, 平均年龄(53.1±4.2)岁, 包括21例高血压,24例冠心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对其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 并对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计算。两组患者的华法林初始用药为2.5 mg/d, 给药后的3、7、15 d分别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INR比值进行测量。两组患者的INR均调正于2.0~3.0, 之后每月进行1次INR测量, 并根据测量结果对华法林剂量进行调整。用药期间注意对患者的周围动脉栓塞和脑动脉栓塞情况进行观察, 并对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NR调正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的INR调正结果及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其中风湿性组患者治疗期间共计发生2例脑栓塞,1例周围动脉栓塞, 发生率为6.67%;非风湿性组患者治疗期间共计发生2例脑栓塞,2例周围动脉栓塞, 发生率为8.89%, 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INR调正结果(±s)

表1 两组患者INR调正结果(±s)

组别 例数 平均INR调正值 所用时间(d)风湿性组 45 2.11±0.27 8.6±2.4非风湿性组 45 2.13±0.15 9.1±2.3 P>0.05 >0.05

2.2 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出血,且出血时大部分患者INR均>3.0。其中风湿性组患者共计发生4例牙龈出血,2例血尿,2例消化道出血, 发生率为17.78%;非风湿性组患者共计发生2例牙龈出血,1例血尿,发生率为6.67%, 风湿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风湿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华法林对于风湿性房颤与非风湿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研究指出, 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收缩功能异常, 引起心房内出现血栓, 并导致脑栓塞的发生[2]。相关资料显示,非风湿性房颤和风湿性房颤具有相当的脑卒中发生率, 二者均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 临床研究证实, 采用华法林对非风湿性房颤和风湿性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能够有效降低周围血管梗塞和脑梗死的发生率[3]。华法林具有同维生素K相似的结构, 通过与肝脏中相关酶蛋白进行竞争性结合对谷氨酸γ-羧基化进行抑制,从而造成维生素K依耐性凝血因子的合成受阻, 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增长, 进而发挥其抗凝和血栓预防作用。本次研究中,风湿性组患者经治疗其血栓梗塞发生率为6.67%, 非风湿性组患者为8.89%, 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同相关资料中的结论基本一致, 表明采用华法林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栓的形成, 从而防止脑栓塞及周围动脉栓塞的发生, 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3.2 华法林治疗风湿性房颤与非风湿性房颤的安全性分析临床研究显示, 风湿性房颤患者主要为二尖瓣狭窄, 存在胃肠道和肝脏淤血, 由于肝功能受损及维生素K摄入不足, 患者极易出现凝血机制障碍, 因此在使用华法林时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 并根据患者的INR及PT值对药量进行调节, 以维持INR在合适范围。非风湿性房颤患者主要表现为左心衰, 由于此类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多不严重, 因此机体凝血功能多优于风湿性房颤患者, 在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时可适当调大剂量, 并根据INR对药量进行调整。本次研究中, 风湿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风湿性组患者(P<0.05), 提示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凝血机制相对健全, 同相关资料中的结论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 在治疗期间, 应维持患者的INR<3.0, 以尽量降低出血时间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采用华法林对风湿性房颤和非风湿性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防止血栓栓塞的发生, 其中风湿性房颤患者具有更高的出血风险, 治疗时应根据患者INR值对药量进行调整, 以降低出血发生率。

[1]王勤, 倪训业. 华法林抗凝治疗风湿性房颤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河北医学,2011,17(10):1306-1308.

[2]董可辉, 王拥军, 姜卫剑, 等. 非风湿性房颤和风湿性房颤所致心源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3(6):381-382.

[3]史昀青, 杨成, 丁文军, 等. L及T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在风湿性房颤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0,10(1):11-16.

[4]王晋予. 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卒中患者中初始剂量及不同 INR的安全性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116-11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073

2014-12-18]

466200 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风湿性华法林抗凝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肌骨超声检查在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及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治风湿性头痛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比索洛尔、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慢性HF的疗效
Mutually Beneficial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