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
2015-03-08邓琼黄利川陈耀雄
邓琼 黄利川 陈耀雄
无痛分娩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
邓琼 黄利川 陈耀雄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426例顺产产妇,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方式, 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方式。观察两组产妇在临床分娩过程中的分娩效果。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宫缩乏力率和剖宫产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1 min Apgar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分娩能有效帮助产妇解决生产中的疼痛, 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 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有助于降低产程时间, 减轻顺产的风险,对于产后恢复效果明显,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无痛分娩;产程;妊娠结局
和剖宫产相比, 顺产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1], 但顺产具有产程长、孕妇疼痛剧烈等不利特点, 可能影响到产妇和围生儿结局, 增加产妇产后出血、休克、以及胎儿窒息等方面的风险[2,3]。因此作者采用无痛分娩,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4年6月本院接收的426例产妇。入选标准:①单胎头位足月临产;②产前检查胎儿没有明显异常;③产妇没有严重生理疾病、没有精神疾病、没有相关的麻醉和顺产禁忌。将以上426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1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35岁, 平均年龄(28.1±5.6)岁, 平均孕周(40.2±2.3)周。对照组患者年龄18~40岁, 平均年龄(28.3±5.2)岁, 平均孕周(40.1±2.1)周。以上所有孕妇均获得知情权, 同意该方法分娩, 并签署同意书,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 不给予镇痛药物。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 给予硬膜外持续阻滞镇痛, 主要如下:在宫口开大2~3 cm时, 在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置管4~5 cm, 麻醉成功后注入80 mg的0.1%罗哌卡因和0.15 mg的芬太尼, 混合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先给予5 ml的试探剂量, 注入5 ml后若无明显异常, 则继续注射, 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注入, 至感觉平面控制在T10~S4以下为止, 之后改为8 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当产妇的宫口全部开放后,停止给药。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1 min Apgar评分和宫缩乏力率和剖宫产率以及镇痛效果为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产程及妊娠结果的临床效果。
1.4 评价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标准为评价标准,分为四个等级:①0级:无痛;②1级:轻度的疼痛;③2级:明显的疼痛;④3级:强烈的疼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1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母子死亡发生。
2.2 两组产妇宫缩乏力率和剖宫产率情况 比较两组产妇的宫缩乏力率和剖宫产率情况, 观察组的宫缩乏力率和剖宫产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宫缩乏力率、剖宫产率情况[n(%)]
表2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分娩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的生理过程, 其会导致产妇表现出剧烈疼痛症状等, 不但给产妇自身带来严重的痛苦, 针对产妇的生理以及心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作用, 从而对产妇的产程进展以及妊娠结局均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当产妇出现产时疼痛的情况后, 容易表现出紧张以及焦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 从而对自身内分泌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导致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的现象, 从而造成产妇的产程延长。与此同时, 因为疼痛因素导致诸多产妇出现了大声喊叫的情况, 进而造成产妇出现过度通气现象, 自身耗氧量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加, 从而导致胎儿较易表现出低氧血症的现象以及出现酸中毒的现象。除此之外, 产妇因为自身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从而针对阴道分娩产生严重的恐惧感, 进而要求临床实施剖宫产。
本次观察组采用的罗哌卡因为单一对映结构体(S形)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低浓度下可产生感觉和运动分离的神经阻滞效果, 其持续时间长, 镇痛效果强, 而且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低, 孕妇和胎儿耐受良好, 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该药物在低浓度时就能很好的感觉到与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现象, 能最大限度地麻痹子宫及阴道的感觉神经, 从而使其对运动神经的支配较微弱, 这样轻疼痛感有所下降的同时又不会减弱子宫收缩的强度, 芬太尼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 为阿片受体激动剂, 起效时间快, 镇痛效果好, 但持续时间较短, 一般较少单独使用。同时使用两种药物, 在药理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可以增强效果, 既能达到镇痛的目的, 又能减少麻醉过程中的使用剂量。两种麻醉药的使用有效的缓解了产妇紧张的情绪, 进而防止了子宫不协调性的收缩, 使宫缩保持了正常的状态和在收缩过程中有节律性, 促进产程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当麻醉起作用时, 产妇的分娩疼痛感基本消失, 产妇盆底处肌肉呈现松弛状态, 胎儿的头部在下降及胎儿转体的过程中需要克服阻力会明显减小, 宫颈松弛使宫口扩张速度加快, 更进一步的促进了胎头下降,而胎头下降引起的神经体液反射能够促进垂体释放更多的缩宫素, 加快子宫的收缩, 加速了分娩的进展, 有效的缩短了整个产程有报道显示, 在硬膜外麻醉中, 芬太尼可以在不降低效果的基础上减少罗哌卡因的用量, 从而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本次研究中,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 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1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母子死亡发生。比较两组产妇的宫缩乏力率和剖宫产率情况,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宫缩乏力率和剖宫产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本次结果来看, 两组均无母子死亡发生, 这主要是由于严密的监测措施, 使得相关异常在早期就能得到纠正和发现, 因此发生死亡的可能性已经大为降低。但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宫缩乏力率和剖宫产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作者分析, 这主要是由于疼痛得到较大程度的环境,从而使其身心应激反应降低, 产道得到放松, 从而使产程时间得到缩短, 体力得到更好分配, 分娩更加顺利。而分娩时消耗精力更少, 以及避免剖宫产, 对于产后恢复是很有利的。
[1]刘志明.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实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35,37.
[2]陈文云.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无痛分娩100例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7):78-79.
[3]赵晓胜, 徐晨, 侯红艳.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效果评价及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1164-11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142
2014-12-12]
52821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