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2015-03-08贾蓓蕾郭桂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压氧脑病脑组织

贾蓓蕾 郭桂梅

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贾蓓蕾 郭桂梅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6例, 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高压氧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所有改善, 但观察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高压氧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血液流变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压氧

为探讨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本院采用常规治疗及高压氧疗两种方式分别对接收的9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治疗,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就诊的9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6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8例, 年龄最小1 d, 最大7 d, 平均年龄(3.2±0.2)d;对照组中男25例, 女21例, 年龄最小1 d, 最大6 d, 平均年龄(3.1±0.1)d,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 即给予患儿常规吸氧、改善脑组织的代谢、解痉挛、抑制脑水肿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利用婴儿高压氧舱行高压氧疗。治疗前应认真对高压氧舱内供氧压力进行检查, 保证充足的氧源, 并且应认真对氧舱进行消毒, 并且应合理的对氧舱内的温度进行调节, 通常应控制在20~26℃;待婴儿病情稳定后可为其换上棉质衣服, 并对其手脚进行包裹, 然后将婴儿放置于托盘内, 取患儿右侧卧位, 并面向工作人员,然后关闭舱门, 然后逐渐加压, 约20 min, 然后减压15 min,指针归零后打开舱门, 将婴儿抱出, 结束治疗。1次/d, 以10 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静脉血4 ml, 并将其置于肝素抗凝管内, 然后对患儿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及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所有改善, 但观察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全血粘度(mPa·s)血浆粘度(mPa·s) 红细胞压积(%) 血小板聚集指数观察组 46 治疗前 8.7±0.5 2.7±0.2 60.2±22.9 3.3±0.2治疗后 5.2±0.4a 1.7±0.1a 40.5±20.8a 1.3±0.2a对照组 46 治疗前 8.6±0.7 2.6±0.3 61.5±19.7 3.3±0.3治疗后 6.4±0.4 2.3±0.2 48.7±17.8 1.7±0.2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及脑血流量减少所造成的新生儿脑损伤现象, 其主要病变表现为脑组织水肿、坏死、软化等, 是新生儿窒息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也是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现象发生的一项常见因素[1]。症状严重的患儿通常可发生智力下降、视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 不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而且还会增加患儿家庭及社会的负担[2]。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促进患儿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是因脑组织缺氧缺血,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乳酸蓄积等因素所引起的局部血浆渗透压升高现象, 该现象极易导致患儿血液中血粘度增加、红细胞变性能力降低, 从而可导致患儿红细胞聚集加重[3]。且临床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还可对其通透性造成影响, 使得患儿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 从而可造成血浆外渗、局部红细胞压积升高[4]。而儿茶酚胺、自由基等的释放量增加、血小板聚集等现象均可导致患儿血浆粘度增加, 从而可对患儿的脑循环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 进而可导致脑水肿等现象发生。而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则极易刺激交感肾上腺素系统, 可促进全身小动脉收缩, 粘度增加, 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临床上通常将常规吸氧、改善脑组织的代谢、解痉挛、抑制脑水肿等常规治疗方案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治疗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近些年来,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临床上逐渐将高压氧疗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 该治疗方式主要是指在大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下为患儿提供纯氧气的治疗方式。高压氧疗可有效的提高氧弥散能力,并可提高患者肺氧合能力及血液游离氧的运动能力, 有效的改善组织供氧情况, 从而可达到改善患儿组织缺氧状态的目的;同时该治疗方式还可有效的提高血氧含量及血氧分压,使血氧弥散作用增加, 进而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脑缺氧状态,促进三磷腺苷生成, 进而可达到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受损细胞功能恢复的目的。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高压氧治疗可有效的提高组织氧供、改善脑细胞功能, 并可有效的减轻患儿脑细胞膜损伤情况, 从而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 将高压氧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必将会取得显著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所有改善,但观察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高压氧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1]陆镇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的特点及意义.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279.

[2]洪金玲.彩色多普勒用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静脉系统检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3):272.

[3]伍彩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常规MRI和DWI表现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1):103.

[4]王利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栓前状态的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4):7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45

2014-11-05]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高压氧脑病脑组织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