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03-08张扬王磊
张扬 王磊
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扬 王磊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IH)助孕治疗的1024对夫妇(1195个IUI周期)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值、是否促排卵治疗与AIH临床妊娠率间的关系。结果男性因素的妊娠率最高, 中重度(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率最低(16.5% VS6.5%, P<0.05);女方年龄>40岁妊娠率明显下降;不孕年限4年以上, 妊娠率明显下降(8.9%, P<0.05)。基础血清FSH≥9 IU/L妊娠率低于FSH<9 IU/L(8.6% VS15.3%, P<0.05);促排卵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 各促排卵方案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募集1个卵泡周期妊娠率低于募集2个及以上卵泡(8.4% VS15.8%, P<0.05);行AIH4个周期以上, 妊娠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男性因素不孕、不孕年限<4年、基础FSH<9 IU/L, 女方年龄40岁以下IUI的成功率较高;适当促排卵治疗, 能增加IUI妊娠几率;IUI治疗3~4个周期未妊娠, 应考虑选择更复杂的助孕方法;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不孕患者, 应尽早进行体外受精(IVF)助孕。
人工授精;不孕因素;妊娠因素
夫精人工授精(AIH)是一种操作简便、费用低且并发症少的助孕技术, 广泛应用于不育症的治疗中, 不同中心文献报道妊娠率波动很大, 周期妊娠率波动于8%~22%[1]。AIH妊娠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提高AIH妊娠率的方法是生殖领域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将本中心2013年共1195个IUI周期的AIH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中心2013年1~12月1024对夫妇共1195个IUI周期。年龄22~45岁, 平均年龄(31.76±2.83)岁, 不孕年限1~13年, 平均不孕年限3.04年。其中284个自然周期,911个促排卵周期。纳入标准:不孕原因包括排卵障碍、宫颈因素、原因不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男性因素(包括轻度少精、弱精、精液液化不良、性功能障碍)等。所有患者均按常规术前检查。女方均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显示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 且在输卵管通畅侧有优势卵泡, 并排除生殖道畸形。所有患者均符合人工授精适应证。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案 ①自然周期:月经周期第8~10天开始,采用B超监测卵泡的发育及子宫内膜的同步增长情况, 若卵泡直径达18~20 mm, 尿黄体生成素(LH)阳性者, 立即注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10 000 U, 次日行IUI;若尿LH阴性者, 当天晚上10:00注射HCG10 000 U,36 h后行IUI。②促排卵周期:于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 予以克罗米芬(CC)50~100 mg或来曲唑2.5~5.0 mg, 共5 d, 必要时, 加用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 阴道B超监测卵泡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当优势卵泡不超过3个, 直径18~20 mm时, 肌内注射HCG10 000 U,24~36 h后行IUI。若优势卵泡>3个, 为避免多胎妊娠的发生,需取消周期。
1.2.2 黄体支持 IUI后第2天, B超监测若已排卵, 均给予黄体酮胶丸200 mg/d口服, 共12 d。
1.2.3 精液处理 精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
1.2.4 宫腔内人工授精方法 患者取截石位, 使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净宫颈, 用一次性注射器将经过处理的精子混悬液0.5~1.0 ml经人工授精管缓慢注入宫腔, 术后患者平卧20 min。
1.2.5 妊娠诊断 B超确定排卵后第14天检测血β-HCG水平上升, 为生化妊娠。IUI后35 d行超声检查, 若提示有孕囊和原始心管搏动, 则确诊为临床妊娠。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般资料:2013年1~12月1195个IUI周期进行研究,对应1024对夫妻, 平均不孕年限3.04年(1~13年)。其中159例妊娠, 周期妊娠率13.31%, 相对每对夫妻妊娠率15.5%。
2.1 不同病因组比较 不孕因素组妊娠率分别为:排卵障碍15.8%, 不明原因10.6%, 宫颈因素12.5%, 子宫内膜异位症Ⅰ~Ⅱ8.6%, Ⅲ~Ⅳ期6.5%, 男性因素16.5%。男性因素有最高的每周期妊娠率16.5%, 最低的妊娠率是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6.5%(P<0.05)。
2.2 女方年龄因素比较 每个年龄组的每周期妊娠率为:30岁以下14.6%,30~35岁13.8%,35~40岁12.6%。40岁以上的女性进行了34个周期, 只有1例妊娠, 妊娠率为2.9% (P<0.05)。
2.3 不孕年限比较 妊娠率随不孕年限增加有降低趋势:1年14.6%、2年16.3%、3年12.0%、4年及以上8.9%。不孕4年及以上患者的妊娠率明显低于不孕4年以下(P<0.05)。
2.4 基础FSH比较 月经第3天的FSH和妊娠可能性有明显的关系, 基础FSH≥9 IU/L的IUI周期妊娠率明显降低(15.3% VS8.6%, P<0.05)。
2.5 周期数的比较 在IUI周期数方面, 每对夫妻平均做2.4个周期(n=1~6),92.3%的病例做了1~4个周期。1~4个周期的妊娠率都较高, 分别为14.4%、15.3%、12.1%、11.9%,4个周期之后妊娠率显著下降, 只有5.4%(P<0.01)。
2.6 募集卵泡数对妊娠率的影响 募集的卵泡数是一个显著因素。在超促排卵(COH)联合IUI 病例中, 募集1个卵泡和至少2个卵泡的妊娠率分别为(8.4% VS15.8%, P<0.05)。
2.7 促排卵方案对妊娠率的影响 促排卵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妊娠率(P<0.05)。各促排卵方案之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促排卵方案对妊娠率的影响(n, %)
3 讨论
AIH是操作简便、费用低且并发症少的助孕技术, 但妊娠率却仅徘徊在8%~22%之间, 这与AIH妊娠率受多因素影响有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2013年人工授精1195个IUI周期, 评估预测AIH妊娠几率的几个重要因素。
AIH的适应证主要包括:男方因素不孕(包括轻度少精、弱精、精液液化不良、性功能障碍)、宫颈因素不孕以及不明原因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从本文对不同病因组妊娠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男性因素不孕应优先考虑 AIH治疗。另外, 排卵障碍患者的周期妊娠率较高, 证实病因学与IUI结局的显著关系。促排卵治疗纠正了排卵, 因此有较高的IUI妊娠率。
在各不孕因素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率较低, 其中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妊娠率最低(6.5%)。一项挪威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对于Ⅰ、Ⅱ期没有粘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IUI因其较简便, 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但由于行IVF每个周期能提高10%的成功率, 他们认为, IVF应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不育的首选[2]。本研究认为, 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行IUI妊娠率低, 术后复发率高, 应尽早行体外授精助孕。
本研究中11.8%(141/1195)的患者不能确定不孕的原因,这些患者的妊娠率为10.6%。 Hughes[3]对于这些患者用促性腺激素促排卵后IUI妊娠率达到15%。他强烈建议如果患者年龄和不孕年限合适, IUI是这种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很多文献已经报导妊娠率与不孕时间有关。Nuojua-Huttunen等[4]报道不孕年限>6年和<6年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2% VS6.1%)。作者发现不孕时间4年及以上IUI妊娠率明显降低, 应该使用其他更复杂的助孕方法。
月经第3天的FSH是主要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方法。本研究发现FSH水平的差异使妊娠率有明显差异。FSH水平≥9 IU/L明显降低妊娠率。高FSH卵巢储备功能不良, 影响卵子质量, 治疗预后不良。
本研究中, 每对夫妇IUI平均周期数为2.4个。超过90%妊娠发生于最初的4个周期, 第4个周期后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Plosker 等[5]建议3个周期IUI失败应考虑IVF, Nuojua-Huttunen 等[4]发现第1个周期的妊娠率最高,97%的妊娠发生在4个周期内, 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第4个或以上的周期组, 也就是说增加IUI的治疗周期数并不能相应地增加其妊娠率。由于患者可能合并其他与不孕相关的病因, 因此建议在4个IUI周期失败的情况下, 最好考虑采取其他相关的助孕方法。
治疗方案与IUI治疗成功率的关系, 各研究报道并不一致[6-8]。可能与不同文献所纳入患者群体及统计方法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促排卵周期比自然周期妊娠率高, 获2个卵泡及以上比获1个卵泡妊娠率高。适当促排卵治疗, 能增加IUI妊娠几率。但不同促排卵治疗方案周期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男性因素不孕、不孕年限<4年、基础FSH<9 IU/ml, 女方年龄40岁以下IUI的成功率较高;适当促排卵治疗, 能增加IUI妊娠几率;IUI治疗3~4个周期未妊娠, 应考虑选择更复杂的助孕方法;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不孕患者, 应尽早进行IVF助孕。
[1]Dickey RP, Brinsden PR, Pyrzak R. Manual of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and ovulation ind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209.
[2]Omland AK, Tanbo T, Dale inseminat PO, et al.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 in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compared with infertility associated with peritoneal endometriosis. Hum Reprod,1998,13(9):2602-2605.
[3]Hughes EG. The effectiveness of ovulation induction and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infertility: a meta-analysis. Hum Reprod,1997,12(9):1865-1872.
[4]Nuojua-Huttunen S, Tomas C, Bloigu R, et al.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treatment in subfertility: a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outcome. Hum Reprod,1999,14(3):698-703.
[5]Plosker SM, Jacobson W, Amato P. Predicting and optimizing success in an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programme. Hum Reprod,1994,9(11):2014-2021.
[6]刘金勇, 王嫜, 刘嘉茵.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的比较.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8):60.
[7]耿蔷, 全松, 郭遂群, 等.来曲唑等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比较.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3):187-190.
[8]杨芳, 赵亚琼, 赵静, 等.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影响因素分析.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01):40-4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29
2014-11-24]
116035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