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03-08张会英
张会英
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会英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Roux-en-Y吻合术式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排空时间、每次饮食量及每天饮食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全胃切除;空肠P袢;胃底贲门癌;Roux-en-Y吻合术式
为探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 本院采用标准Roux-en-Y吻合术式及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两种不同方式对接收的8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进行治疗, 分析治疗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接收的8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 观察组中男26例,女15例, 患者年龄最小41岁, 最大71岁, 平均年龄(60.2±4.3)岁;对照组中男27例, 女14例, 患者年龄最小40岁, 最大年龄72岁, 平均年龄(61.3±3.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1例患者则采用标准Roux-en-Y吻合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 麻醉后取患者仰卧位, 自正中部位切开患者腹部, 明确患者病情后切除全胃。胃部手术完成后, 于Treitz韧带下约20 cm处分离空肠远端和周围系膜, 并对空肠远端和下方30 cm位置进行端侧吻合, 形成P袢。然后对P袢和食管残端进行吻合。吻合后利用吸收线关闭肠系膜, 重建消化系统;本组41例患者中34例患者清扫淋巴结至第二站(D2式),7例患者清扫淋巴结至第一站(D1式)。
1.3 观察指标 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处理, 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排空时间、每次饮食量、每日饮食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4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58.5±42.5)min, 术中出血量(272.5±47.5)ml;对照组4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57.9±42.4)min, 术中出血量(272.5±51.2)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排空时间、每次饮食量及每天饮食次数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排空时间、每次饮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每天饮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排空时间、每次饮食量及每天饮食次数比较( -x ±s)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41例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例, 倾倒综合征2例, 食欲不振3例, 营养不良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2.0%, 对照组41例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4例,倾倒综合征4例, 食欲不振7例, 营养不良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3.9%,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1]。尤其是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且患者逐渐趋向年轻化。临床研究表明多数胃癌患者发现时已为进展期, 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期, 尤其是胃底贲门癌患者, 其解剖结构较为特殊,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难度,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2]。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上通常将外科手术作为治疗胃底贲门癌的常用方式, 而全胃切除术则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一种常用手术方式,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该治疗方式往往会使患者因丧失食物存储空间而引起并发症, 进而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 为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上就必须要加强对术后消化道重建的重视。临床上通常将在避免发生营养不良、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基础上, 具备相应的容量及排空时间作为消化道重建的基本原则[3]。随着临床上对胃底贲门癌研究的重视,全胃切除空肠 P 袢代胃术逐渐被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 且临床研究表明该治疗方式不仅符合消化道重建的要求, 而且还具有多种优点, 即:①该治疗方式具有代胃功能, 空肠 P 袢代胃可促进食物管道顺蠕动, 进而可有效的促进食物消化及吸收;②具有食物存储及混合效果, 该治疗方式可有效的链接消化系统顺蠕动的生理需求及食物排空的增加, 有利于胃肠功能发挥正常功效,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而,其在胃底贲门癌的治疗中可发挥良好的功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排空时间、每次饮食量及每天饮食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采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1]李建华, 韩玲.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效果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66-2367,2370.
[2]郑朝旭, 冯强, 刘骞, 等.经皮空肠营养置管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6):495-498.
[3]吴绍全, 郎海燕.螺旋CT与钡餐造影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比较.重庆医学,2012,41(20):2084-20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28
2014-11-21]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