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瓯语语音考

2015-03-07丁治民苏州大学文学院苏州江苏50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5035

关键词:诗韵

丁治民,邵 冉,饶 玲(.苏州大学文学院,苏州江苏 50;.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5035)



宋代瓯语语音考

丁治民1,邵冉2,饶玲2
(1.苏州大学文学院,苏州江苏215021;2.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瓯语是指温州地区的吴语,在吴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穷尽式地考察宋代温州籍诗人的用韵,运用“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相结合的方法,勾稽出九条反映瓯语特征的韵例。这就把瓯语的历史上推至八百多年前的宋代。

关键词:瓯语;诗韵;“二重证据法”

温州古为瓯越地,也称东瓯。东晋太宁元年(138年)分临海郡温峤以南置永嘉郡,此为温州建郡之始。隋开皇九年(589年)并临海、永嘉二郡置处州,移州治于括苍(今丽水市),改名为永嘉,属处州。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置温州,此为温州得名之始。天宝元年(742年)改温州为永嘉郡。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升瑞安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温州路。明洪武初(1368年)改温州府。清仍。1981年9月,温州辖原属温州地区的永嘉、乐清、洞头、瑞安、文成、泰顺、平阳、苍南等八个市县。其中泰顺於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县,文成、洞头、苍南分别於1948年、1953年和1981年建县。

瓯语①平阳旧志称平阳的温州话为瓯语, 以别闽语、畲话、蛮话、金乡话. 颜逸明先生的《浙南瓯语》沿用旧说, 以瓯语泛指温州地区各市县的温州话. 关于瓯语, 我们遵从颜先生的观点.属吴语瓯江片,既有吴语一般共性,也有自己的显著特征,在吴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故吸引了一大批语言学家特别是温州籍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发表、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温州方言共时的描写上,历时的研究则相对缺乏②瓯语的研究情况, 可参见: 颜逸明. 浙南瓯语调查研究文献: 附录一[C] // 颜逸明. 浙南瓯语.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66-70.。这颇滞后于学术潮流,因为其它地区的方言史的研究呈蓬勃发展的势头③罗常培先生的《唐五代西北方音》当为方音史研究的嚆矢. 但此后这一领域并未引起学人的注意, 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末, 鲁国尧先生在系统考察宋词韵后才引起众多学人的关注, 如刘晓南先生研究宋代闽音、杜爱英先生研究宋代赣语、张令吾先生研究宋代吴语、顾黔先生研究通泰方音史、乔全生先生研究晋语史等等. 参见:刘晓南. 宋代闽音考[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9: 178-183. 乔全生. 晋方言方音史研究[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8: 5-8.。

本文循“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相结合的方法[1],以宋代的温州籍诗人用韵为研究对象,证以宋代其它文献语料,同时与现代瓯语相对照,勾稽宋代的瓯语特征。

《全宋诗》的出版不仅有利于宋诗本身的研究,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宋代语音史及方音史的研究进程,我们从72册的《全宋诗》中辑得宋代温州籍诗人总计179人,其中温州8人、永嘉86人、瑞安22人、平阳39人、乐清24人,诗作数量超过50首的作者有19人。这19位诗人的基本情况可参看下表。

宋代温州籍179位诗人的诗作总量为8 067首,其中6 965首为近体诗、1 102首为古体诗,我们圈联韵脚,区别一般与特殊,分析归纳韵部,得到近体诗6 965个韵段、14个韵部,古体诗2 494个韵段、18个韵部。这与宋代通语韵系18部是一致的①宋代通语韵系即宋词用韵18部体系, 参见: 鲁国尧. 论宋词韵及其与金元词韵的比较[C] // 鲁国尧. 鲁国尧自选集. 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4: 247-249.。宋代温州籍诗人主要依据通语押韵,但有些用韵既不与《广韵》同用独用相同,也不与宋代通语韵系相同,对这些特殊用例,我们通过与宋代其它语料和现代瓯语相比勘,论证其为方音性质。对能反映宋代瓯语特征的韵例,我们举其荦荦大端于下:

一、支微部与皆来部

这二部相押共计21例,分别为:1.周行己《赠沈彬老》22/14354“替敝事义忌柢意嗜志贵器议计底岿技味肺大赖”;2.周行己《蚊》22/14355“睡噫势壒会盖隘卖嘬背碎细喙虿快”;3.周行己《发东阳》22/14362“徊归”;4.周行己《竹枝歌上姚毅夫》22/14364“衰哀归辉亏”;5.薛季宣《刘复之哀辞》46/28714“再逝”;6.薛季宣《杨叛儿》46/28697“来栖”;7.薛季宣《谷里章》46/28705“淮来熙移知疑”;8.薛季宣《桃花》46/28649“态睡细外媚意味”;9.陈傅良《临桂尉杨渭夫以诗平因次其韵兼简同僚》47/29238“背会邃翠计势媚际对愧思至”;10.许及之《潘茂和椒远访雨后饯别》46/28329“梅埃醅归”;11.叶适《题人扇》50/31219“晦蔽”;12.叶适《赠听声欧阳承务》50/31248“衰来台灰”;13.叶适《王秘监令人挽诗》50/31252“帷归排挥”;14.叶适《中洲处士折梅花并新语为赠率易鄙句为谢》50/31255“莱开哀桅”;15.叶适《小小园十月杜绝花盛开有共蒂双头之异因以数语记之》36/22742“爱第带”;16.叶适《启》36/22679“疑哀”;17.徐玑《漳州别王仲言秘书》53/32859“培才涯开回衰梅催台摧徊”;18.俞德邻《遣兴》67/42390“寄侍异辈”;19.俞德邻《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67/42408“开怀乖栖泥谐迷回”;20.俞德邻《古意》67/42412“蔡粝濑蒂”;21.林景熙《锦屏山》69/43528“西开齐崖栖徊跻喈嵬低怀”

皆来部的灰韵系及泰韵合口字押入支微部是宋代通语韵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宋代温州籍诗人不仅把灰韵系及泰韵的合口字押入支微部,而且把咍韵系和皆、佳韵系及泰韵的开口字也与支微部相押,这一特征覆盖了宋代的整个温州地区,在宋代其它吴语区中也有[2],但不具有普遍性。现代瓯语中,蟹摄一二等没有合口乎,全读开口呼(乐清除外),一等韵的韵母主要为[e]和[ai]②本文所用温州、瑞安、平阳、永嘉的方音材料引自: 颜逸明. 浙南瓯语调查研究文献: 附录一[C] // 颜逸明. 浙南瓯语.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66-70. 乐清方音材料引自: 蔡嵘. 浙江乐清方言音系[J]. 方言, 1999, (4): 236-245.,二等韵的韵母主要为[a]或[æ],现举数字读音于下:

现代瓯语蟹摄一等开口呼记音为[e],但实际读音舌位比[e]的位置还略为高一点,因为温州人在听感上觉得蟹摄一等开口乎与止摄念[i]的读音几乎无别,而一等合口乎和皆韵、佳韵系的读音与止摄念[i]的读音差别较大。宋代的温州籍诗人的用韵情况表明蟹摄一二等的音值应比接近,不像现代瓯语的如此差别,这可能是音变所致。

二、支微部与鱼模部

这二部相押29例,现开列于下:1.陈傅良《西庙招辞》47/29219“斯楣圻肥眉篪迟蕤螭嬉危衣时夷纍知依非之陂怩其须”;2.陈傅良《送林正仲丞壬山》47/29221“归庐除迟欷如书驱衢”;3.陈傅良《送杨似之提举湖南》47/29224“辔至是士茹四悴记字意议”;4.陈傅良《和孟阜老梅韵》47/29227“隅披馀为肌欹希驰归嗤期”;5.陈傅良《咏梅分韵得蕊字》47/29253“蕊美泚女”;6.许及之《药畹》46/28411“滋图”;7.许及之《次德友韵》46/28299“痴疲奇旗嬉驰如窥披之”;8.许及之《得赵昌甫诗集转呈庵却以谢梦得诗见亦有诗次韵》46/28300“毁甫苦使水矩髓喜取子”;9.许及之《次韵转庵读中兴碑》46/28307“知疑丝雎危垂篪辞窥持如”;10.许及之《次韵常之松庐有感》46/28294“时迟欹依奇微俱兹词离湄夷诗知期思”;11.许及之《跋宋朝老再和陶渊明归去来辞》46/28295“伟语”;12.许及之《送盖总领上计》46/28292“依吹归微书饥痍希”;13.许及之《次韵叶德友苦热吟》46/28282“移威锤吁炊霏萋疲漪时驰逾居纡池疏滋娱蛇虚如扉无期奇”;14.徐照《畏虎》50/31393“趄疲悲姿期炊儿枝为”;15.徐照《瑞安道房观陈友云古柏命予作诗》50/31395“地去”;16.薛师石《渔父词》56/34815“儿离鱼”;17.刘黻《梅使君守横浦擒寇闵雨》65/40693“痏起垒李驶靡缕雨媺始语匕主里”;18.刘黻《与李叔夔钱子云同游兴教寺约齐都巡》65/40694“如庐西初之榈渠书”;19.刘黻《和酬张梅野》65/40694“如庐西初之榈渠书”;20.刘黻《三十一岁吟》65/40697“湄书痴篱儿鸡”;21.刘黻《横浦操》65/40732“泚址处”;22.刘黻《象山陆文安公》65/40732“居归”;23.释如珙《偈》66/41216“死主子”;24.释如珙《偈》66/41224“地去”;25.释如珙五古《寄端书记》66/41233“柱水己耳午子”;26.林景熙《秦吉了》69/43475“语主鬼”;27.林景熙《原易》69/43508“瑞秘四泗字氏意具据伪事地喟”;28林景熙《半云庵》69/43519“事寄值地惧素住故吁愧”;29.林景熙《题水云深处》69/43520“地处”

支微部与鱼模部相押主要是《广韵》遇摄鱼虞模三韵系押入止摄支脂之微四韵系中。这是宋代吴、闽、客赣等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方言现象[3],并非宋代瓯语所独有,但宋代瓯语中有充分的表现,《张协状元》等八种南戏①八种南戏的剧名为: 《张协状元》《错立身》《小孙屠》《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用韵中就有110例[4]。这一特点至今还有所保存,但在各点中遇摄的分属有所不同,在温州方音中,遇摄字三分,唇音及部分牙喉音念[u],知、照、精三组声母念[],其余的念[y]和[«y],而止摄知、照、精三组声母的开口乎念[y];在乐清、永嘉、瑞安和平阳方言中,遇摄字二分,唇音及一等韵的牙喉音念[u],其余的念[y]和[«y],止摄仅合口乎念[«y]。在现代瓯语中,《广韵》遇摄与止摄只有一部分读音相同。用韵反映的主要是遇摄的非唇音和一等韵牙喉音(甫、故、苦三字例外)押入止摄,但不同的是与遇摄相押的不仅是止摄合口呼,而且有开口呼,这与现代瓯语有所不同。

三、鱼模部与歌戈部

这二部相押7例,为:

1.叶适《送陈漫翁》50/31233“裹语绪许柱雨惧负阻吐聚处”;2.徐照《黄哺歌》50/31399“父祸苦所”;3.徐照《废居行》50/31402“虏主祸”;4.徐照《釜下吟》50/31402“菰锅和乌胡呼枯图逋嚅餬乎蔬芋夫”;5.徐照《放鱼歌》50/31402“浦所吐俎与祸”;6.刘黻《畏虎行》65/40696“斧苦户祸鬴”;7.释如珙《偈颂》66/41230“路卧过去”

刘基《郁离子》:“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火”为果韵字,“虎”为姥韵字。“火”与“虎”无别,其实就是歌弋韵系与模韵系有一部分的读音相同。颜逸明先生进一步申其说:“其实‘火’与‘虎’无别不只是东瓯,吴语南北都有不分的,只是其他吴语一般读喉音hu,而温州各地都是唇齿音fu。”[5]在现代瓯语中,果摄和遇摄一等的唇音、牙喉音都读[u],上述韵例中押入鱼模部的都是果摄牙喉音字,其读音为:

但在现代瓯语中,遇摄只有唇音及牙喉音念[u],其余的则念[y]或[«y],而宋代的诗人用韵不仅把果摄牙喉音字与遇摄唇音及一等牙喉音字相押,而且也与非唇音及一等牙喉音字相押,这一点与现代瓯语不同。

四、尤侯部与萧豪部

1.周行己《征妇怨》22/14359“旧老”;2.薛季宣《行吟》46/28727“摇由”;3薛季宣《秋空辞》46/28698“考口道”;4.薛季宣《春愁诗郊玉川子》46/28693“锼愁刍谋缪紬楼浮钩头牢绸忧柔虯尤喉不由周留休舟齁游丘讴秋輈眸头”;5.叶适《朱娘曲》50/31216“老否好”;6.叶适《登北务后江亭赠郭希吕》50/31222“好否”

这二部相押6例,作者三人均为永嘉人。在现代永嘉方言中,尤侯部的一部分唇音字读[«],如“亩、牡、浮、剖、谋、否”等,其他的念[au]、[iau];而萧豪部读[«],所以叶适把“否”押入萧豪部正是瓯语的反映,其他几例是方音、存古,还是偶押,存疑。

五、歌戈部与家麻部

1.薛季宣《沈湘》46/28723“沙波”;2.薛季宣《启奋》46/28718“和它瑕嘉何”;3.陈傅良《暮之春》47/29218“嘉涯华家何”;4.王十朋《和韩退之晚菊赠喻叔奇》36/22712“花嗟家何”;5.许景衡《庚子岁作》23/15511“华涯嗟哦家何”

这一现象在宋代其他吴语区诗韵中有3例[2],在现代瓯语中,《广韵》果摄与假摄有一部分读音相同,请看下表。但在各个方言点中,具体的韵字的归类有所不同,如“何”在乐清方言中读[ou],与“家”等读[ou]正叶,在温州、永嘉等方言中,“何、波”等读[u],与“家、嘉”等读[o]不同,这可能是音变导致某些韵字的读音重新分合。

六、寒先部与真文部

这二部相押27例,分别为:1.许景衡《朱君文拉游净明寺迓张宰词》23/15507“巘遁蹇管坂喘袒远悃板转散展晚”;2.王十朋《吴宗教惠西施台戏成三绝》36/22951“孙酸尊”;3.王十朋《洪景庐以郡酿饮客于野处园赋诗见寄次韵》36/22788“园温尊敦轩盆欢萱昏猿”;4.王十朋《黄池对月》36/22886“看盆寒官”;5.王十朋《读东坡诗》36/22856“昆韩”;6.王十朋《刘府君挽词》36/22647“恩存园泉”;7.王十朋《题蒋无肃蕴仁堂》36/22944“难欢官丹兰温端安殚冠看”;8.王十朋《次韵表叔余叔成示儿》36/22615“然言旃肩贤愆孙焉年联昏便传原”;9.王十朋《次韵万先之读庄子》36/22618“言肝存间论”;10.王十朋《别宋孝先》36/22619“孙源温论澜言尊先间拳篇然缘年”;11.王十朋《思友》36/22599“翻残村澜”;12.许及之《跋宋朝老再和陶渊明归去来辞》46/28295“官扪”;13.薛季宣《还返释言》46/28651“干翻根论”;14.薛季宣《东首》46/28720“面闷见燕”;15.陈傅良《送任虞卿教授江阴》47/29261“端宽寒敦”;16.陈傅良《闻叶正则圆藏经次送客韵以问之》47/29241“门昏论存源痕翻鵾攒干吞观燔浑坤奔藩根湍”;17.叶适《送冯传之》50/31206“门昏论存源痕翻鵾攒干吞温观燔浑坤奔藩根湍”;18.叶适《送方书记兼简府主》50/31216“满衮”;19.叶适《赵子容任温州司法》50/31222“管损满”;20.叶适《题五畏斋》50/31223“满本”;21.叶适《送杨通判》50/31225“远褊展缅琬浅吮蹇”;22.叶适《送吕子阳自永康携所解老子访余留未久其家所以细民艰食急归发廪赈之》50/31232“门端尊昏痕盘吞孙根浑翰鞍存乾漫难”;23.叶适《答李制置》50/31237“远满衮”;24.徐照《登东宝山僧舍》50/31391“滩关翻温安盘繁官喧餐烦”;25.刘黻《董者子行》65/40696“肝难完艰安存宽残颜元欢繁宣”;26.俞德邻《古意》67/42388“门县昏存论”;27.俞德邻《猫燕行》67/42413“官门”

元韵系转入寒先部是宋代通语现象。除了元韵系,在宋代福建、江西等地的诗词韵中,真文部、寒先两部相押例较多[6],一般认为这是由于主元音不同,韵尾相同而形成的通押。宋代温州诗韵押入寒先部的不仅是元韵系,而且是、只是真文部中元痕魂三韵系,这一特点并非偶押,而是方音的反映。在现代瓯语中,《广韵》山摄寒桓两韵与臻摄痕魂两韵大部分韵字的韵母完全相同,元韵合口呼与先、仙两韵的合口呼的韵母也完全相同,试看下列:

上述韵例主要是臻摄的痕魂两韵系与山摄寒桓两韵系相押,但痕魂两韵系还与山摄山删、先仙两韵开口呼等韵字相押,但山删、先仙开口呼等韵在各点的读音为[a]、[i]、[ie]、[iE]等,与寒桓、痕魂的读音[ø]不同,这与现代瓯语不尽相同。

七、江阳部与东钟部

押入东钟部的只是江阳部的江韵字,计三例:薛季宣《诚台雪望怀子都》46/28633“双窗江瑽”;王十朋《送僧游径山》36/22707“龙双”;戴栩《捕蝗回奉化洎剡源有感》56/35112“风丛空幢庬降窗龙踪蛩雄憧峰钟容”

在永嘉和乐清方言中,《广韵》通、江、宕三摄有一部分韵字的主元音相同,如:

八、屋烛部与药铎部

这二部相押13例,分别为:1.王十朋《朴乡钓隐图》36/22921“朴岳谷学乐觉”;2.王十朋《读东坡诗》36/22856“玉学”;3.王十朋《梦龄九日有诗兼怀昌龄次韵》36/22707“乐束落”;4.王十朋《喻叔奇惠川墨》36/22713“蜀恶玉渥幕橐索薄学怍乐阁作托寞酢”;5.王十朋《送子尚如浙西》36/22591“俗学琢鄂锷碌腹郝酌乐足索落恶洛托略怍数”;6.薛季宣《去郢》46/28719“绿错”;7.薛季宣《谷里章》46/28705“恶郭泊曲”;8.薛季宣《诚台春色》46/28615“落曲”;9.陈傅良《张冠卿次韵奉酬》47/29224“各落璞诺”;10.陈傅良《题沈仲一所藏周氏群公书贴》47/29251“木落读”;11.叶适《梁父吟》50/31217“虐粟”;12.翁卷《寄衣词》50/31408“薄目玉”;13.刘黻《接家书》65/40679“邈角雀玉乐数”

现代瓯语入声韵不带塞音韵尾,也没有喉塞尾,所有入声都念成开尾。《广韵》江、宕、通摄的入声韵的主元音在瓯语中都念[o],试举数例:

宋代其他地区的用韵未见这一现象,上述用韵反映了现代瓯语这一特征,同时也说明了宋代瓯语已经没有入声韵韵尾,有没有喉塞尾,待考。

九、德质部与薛叶部

这二部相押15例,为:1.王十朋《黄牛庙》36/22872“峡缺绝血烈楫合说别竭”;2.王十朋《送僧游径山》36/22707“没葛钵”;3.王十朋《左原纪异》36/22658“绝活出”;4.王十朋《左原纪异》36/22658“绝屈洁”;5.王十朋《白若遇水以小舟从石门渡势危甚因书数语示图南文卿时八月二日也》36/22645“涉怯胁接业叶挟笈跕猎楫慑捷屧惬箧”;6.王十朋《观国朝故事》36/22586“纳答屈折接妾”;7.王十朋《天申节放生》36/22948“物术乙室笔杀湿失缺隰邑逸活阔叶匹必吉蛭质日”;8.薛季宣《吴江夜船至枫桥湾》46/28618“月出列别”;9.陈傅良《和王教授谦叔述郡圃韵》47/29237“说辖列折月缺黻月节蕝息茇”;10.叶适《新移瑞香旧曾作文忘之因今追忆之》50/31218“得国百迫列昔脉惜厄客白”;11.徐照《石屏歌为潘隐父作》50/31397“骨窟抹”;12.卢方春《陟驼巚》63/39383“折洁说歇热血舌出”;13.陈淳祖《看云》63/39405“出日一术失说”;14.释如珙《偈》66/41226“得月洁悦”;15.林景熙《杂咏》69/43492“月歇雪汩没”

《广韵》臻摄三等、梗摄、曾三等、深摄和山、咸两摄的三四等开口以及曾摄、山、咸两摄一二等的开口和臻摄、山、咸两摄一二等合口入声韵大部分在现代瓯语中读音相同,但在各点中音值不完全一致。试看下列:

通过考察诗韵,我们勾稽了九种反映宋代瓯语特征的韵例,与宋代其他方言和其他吴语相比,有些是这些方言共有的特点,有些是瓯语独有的特点;这九种特点,与现代瓯语相比,也不完全相吻合,这是语音经八个多世纪的发展的结果,虽然如此,但现代瓯语存古的特点依然清晰可辨,也可以说,现代瓯语的某些特征在八百多年前的宋代就已形成。

参考文献

[1] 鲁国尧. 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J]. 古汉语研究, 2003, (1): 1-7.

[2] 张令吾.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研究[D]. 南京: 南京大学文学院, 1998: 48-52.

[3] 鲁国尧. 论宋词韵及其与金元词韵的比较[C] // 鲁国尧. 鲁国尧自选集. 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4: 247-249.

[4] 俞为民. 南曲曲韵的沿革与流变[J]. 文史, 2001, (3): 126-138.

[5] 颜逸明. 浙南瓯语[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66-70.

[6] 杜爱英. 北宋江西诗人用韵研究[D]. 南京: 南京大学文学院, 1998: 57-59.

(编辑:刘慧青)

Textual Research for Phonetics of Ou Dialect in the Song Dynasty

DING Zhimin1, SHAO Ran2, RAO Ling2
(1. School of Humanities, Soochow Univsitye, Suzhou, Chain215031; 2. School of Humaniti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325035)

Abstract:Ou dialect refers to the Wu dialect in Wenzhou district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series of Wu dialects. The author defines nine rhymes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 dialec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textual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comparative method after the overall exploration of the rhyme in Wenzhou poets’ works. This research traces the history of Ou dialect back to the Song Dynasty of more than 800 years ago.

Key words:Ou Dialect; Poetic Rhyme; Hypothesis of Dual Attestation

作者简介:丁治民(1969- ),男,江苏东台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语音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YY053)

收稿日期:2014-10-27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5.05.015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中图分类号:H11;H1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5)05-0085-08

猜你喜欢

诗韵
李汉超新著《荆楚诗韵》出版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张诗韵
风入松
菊花诗韵
书香诗韵 润泽童心
骑途雨纷纷,古城诗韵韵
四季诗韵
辣妈当道拒绝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