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5-03-07霍斐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奥尔夫小提琴旋律

霍斐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霍斐

随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领域随之不断扩大,不仅仅停留在科学技术文化的范畴中,美育同样以迅猛的速度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甚至成为时代走向的标志性概念。所谓美育,简单来说就是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在中国的各个艺术分支中有着独特的教学思路。以“借鉴、整合和发展”的态度去推进艺术教育新理念,是我们一直进行的任务。本文就小提琴,对奥尔夫教学法在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作了简单的分析,从而更好得落实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奥尔夫 奥尔夫教学法 小提琴 小提琴教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使得国外先进系统的音乐教学理论传入我国,如:奥尔夫教学体系、柯达伊教学体系、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铃木教学法等等,被音乐教育工作者广泛应用于国内的艺术教育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概述

1.奥尔夫生平简介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成长,接受过良好的音乐,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显露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探索精神。当奥尔夫在慕尼黑音乐学院完成学业之后,并受到20世纪欧洲舞蹈家玛丽·维格曼的影响,切身感受到了舞蹈曼妙的肢体表现和丰富情感,于是,在1924年和友人京特合办了“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并开始尝试将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新思路进行研究和实践。

同样,奥尔夫还是一位优秀的现代派作曲家,在经历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较长的音乐史阶段,那些巴洛克音乐、古典、浪漫派等音乐都对他产生的独特音乐想法——奥尔夫教学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他看来,当时的音乐创作手法与思路都已达到运用极致,各种音乐风格的表现形式也被作曲家们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不可突破之时,必定有回归原本之势,因此,他开始寻求一条新的创作思路,让音乐自然而然得表现,不加以任何修饰。

2.奥尔夫教学法的艺术思想

奥尔夫教学法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严谨的教育教学体系,但它的音乐主张是用来启发和引导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是方法论,也不是训练教材,而是以元素性(原本性)、综合性、创造(即兴)性作为特色要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其教学思想注重初期音乐教育,“一切从儿童出发”,在要求技能训练的同时,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去做,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音乐与自身能看到的东西相互联系,主动、个性得完成教学内容。可见,奥尔夫的教学过程是开放的,是把教与学视为“合作者”关系的教育思想。

与其说奥尔夫教学法,不如说是“奥尔夫教学态度”,他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不是单纯得教会学生歌唱和演奏的方法,而是注重教育过程,认为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收获结果的过程,通过音乐这一手段来“育人”,将培养学生的技艺和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一种灵活的音乐教育理念。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

1.音乐与肢体的恰当结合。

奥尔夫说过,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那么就可以说,音乐活动是人类的本能,是自然而然流露情感和表达思维的一个固有属性,因此,它是和人类的肢体、语言、生活环境等紧密联系的一项自然活动。这也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特点和突出特点表现,即“元素性音乐教育”,用最朴实、最简单的音乐素材为主体进行即兴得、自由得排列组合,伴有打击乐器和肢体动作的加入,形成的一种新颖的、现实的音乐教育思路。

小提琴作为乐器家族的“皇后”,其自身属性和社会价值决定了它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和实践而获得的音乐地位。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基本姿势的要求中规中矩,严格把握学生持琴方面的肢体部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则会进行呼吸、肢体等方面的动作引导,比如,视奏训练,其实也就是反应训练,要求学生在变换了练习环境之后,视觉与听觉同时反应的训练过程;形体训练,一般学习小提琴都是从比较年幼的时候开始的,教师都会建议家长对女孩子进行舞蹈课程的辅助,对男孩子则选择与运动有关的项目来配合小提琴的学习,因为中国的小提琴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去培养孩子多方面技能的条件,因此,小提琴的教学课程一般都会有其他课外活动作为配合等等。与此同时,还会带领学生参加与其现阶段相符合的心理特征的音乐活动,结合所练习的乐曲故事风格而变化肢体动作或心理状态,都是毫无掩饰的、自由的相互结合到一起的,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让学生自己感受并理解音乐内容,自然而然的配合肢体语言,这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大家有了对音乐基调和功能配合的初步体会。

2.音乐中节奏的多样性

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存在,而旋律则不能脱离节奏,如果脱离节奏,整个旋律就是一盘散沙,面目全非。在他的音乐教学法中,关于节奏方面的要求和创新也是比较详细的。

节奏是通过肢体动作,如:拍手、打指、跺脚等来完成的,必须要有实际的点状声势来控制。音乐不是人们能瞬间领悟到深层次含义的,它和我们的生活阅历、教育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加之(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存在一个年龄差异,因此,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接受能力来确定使用哪种方法进行引入。比如,通过朗诵熟悉的诗歌、故事、童谣等,在诵读的同时接入节奏变化,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远大于音符,因此,更加方便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掌控。再如,类似中国的成语接龙形式,奥尔夫将它称为“回声”训练,也就是说,教师先打几个小节的节奏型,学生在此基础上以同样的速度和力度加入到教师的示范节奏中。

我们在练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对于节奏方面的训练,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声势”要点来完成教学的。我们所谓的“打拍子”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给一个固定的速度,学生的弓速和力度就会立刻适应示范节奏,或者初期会利用先唱谱子的方法来代替左右手与脚的不协调问题,而不会让学生感到手忙脚乱,枯燥乏味,反倒会激起他们对这些“舞蹈动作”的兴趣和好奇。有时候一个固定的节奏会让学生产生惯性,脑子完全不在音乐中,左右手只是习惯得按音、推送弓,因此,教师会选出熟悉的旋律,在学生完全可以掌握这段旋律内容走向的同时,进行变速(节奏快慢),从而起到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

另外,教师在进行小提琴教学的同时还会注意到学生的年龄接受程度,幼时的我们对儿歌、童谣等片段比较感兴趣,教师则选择相对熟悉的片段进行变奏,这样学生不会因专业技能训练还没有掌握的时候加入其他活动而跟不上节奏,只需要利用本能的语言进行音乐节奏变化的训练,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奥尔夫节奏教学内容不是单纯得拍打,还必须有语言的配合,把语言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就像音乐剧给人的那种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冲击。

3.多声部(多乐件)与旋律的配合

为了更好的指导与配合节奏训练内容,奥尔夫探索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他认为,钢琴在音乐活动的配合固然重要,但是其属性决定它只能有一个单一的音色和固定的演奏方式来展示。于是,他看到了非洲、东南亚等国家的旋律性乐器,有特殊效果的打击乐器,也就是音条乐器,后来在教学过程中被称为“奥尔夫乐器”。它音色优美、音高准确,在敲打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乐曲难易程度和演奏水平灵活组织,简单直观,便于孩子在想象创意之后的演奏。在课堂上,多以游戏为主,通过节奏变换、声部互换以及音色的使用,激起学生对音乐空间的想象。他主张学生自由选择和组合,因为这些乐器并没有技术难度,学生容易操作。

小提琴初学者一般以两种形式进行学习:“一对一”单独教授和集体授课。小提琴属于弓弦乐器,也是乐器中比较难掌握的一个,它的演奏需要左手与右手配合、肌体与呼吸配合、生理与心理配合等等,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积累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个适当的空间即可,但是这样,就会禁锢学生对周围环境以及美好声音的想象,也许,只要场地更换或者有新进乐器加入,学生的演奏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小提琴教师会经常配合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教学,比如,钢琴、定音鼓、三角铁等乐件,可以给单旋律演奏作伴奏,通常我们国家的小提琴初期教学选用的“霍曼”教材就是很好的典范,教材是双旋律编写,下方的旋律交给教师予以配合演奏;或者是选择恰当的节奏型作垫衬,以拨弦、轻敲背板、颤音等作为执行手段进行伴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用同样的乐器演奏不同的旋律,使之出现多声部音乐效果。这样,学生会对小提琴演奏有一个美好的向往,到真正的舞台演奏是才会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4.创造性的表演形式和演奏内容

奥尔夫教学法将创造活动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孩子去寻找可以用于音乐中的创新因子,在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进行补充和完善,可以加入任何配合的动作、语言等元素,最后成为集体的创作成果。另外,奥尔夫教学法中明确提出创造性和即兴这一观点,肢体动作方面,是在模仿的基础之上进行“变奏”,允许学生不拘泥于站着不动的学习和演奏,一段音乐的想起,学生可以自由得走、跑或者更夸张的动作。

但是在国内,由于教师和学生深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影响,对开放式的演奏形式和自由“乱奏”的音乐旋律还不是特别能够接受,即兴片段的演奏分量不是很重,即使加入也是在大型开放性的表演场合进行展示。传统音乐教育者还是认为作为古典音乐代表的小提琴来说,典雅、高贵应该是“她”的代名词,所以,小提琴教学在这方面的应用还不是和广泛。

奥尔夫教育体系与教学法是当今音乐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系统得指出在音乐教育初期,教师应该把握的几个方面,注重教、学、想、创相互作用的效果,以达到与时俱进的音乐教育进程。小提琴教学同样也要在传统的音乐思维中开拓新的教学思路,以推动中国小提琴教育领域更好、更快得的发展。

[1]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2]余丹红.音乐教育手册[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3]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奥尔夫小提琴旋律
春天的旋律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7月,盛夏的旋律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Pear Concert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