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古典园林发展分析

2015-03-07段艳红孙亚星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新乡市古典

段艳红,孙亚星

(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新乡市古典园林发展分析

段艳红,孙亚星

(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以新乡市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百泉、潞王陵、比干庙等为例,介绍了新乡市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状况,对新乡市的园林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新乡市古典园林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和可选择性方案。

新乡古典园林;未来发展;SWOT分析;新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植物、建筑组合的形式,具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目前,新乡市内的大多数古典园林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貌,昔日的特有景观或古典建筑也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平淡无味的景观以及经过现代重修的仿古建筑。本文通过对新乡市百泉景区、潞王陵、比干庙、白云寺、同盟山等古典园林的调查研究,了解新乡市古典园林及其历史发展状况,并对新乡市园林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并且针对新乡市古典园林未来的发展状况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和可选择性方案。

1 新乡市古典园林概况

新乡市拥有百泉景区、潞王陵、比干庙、陈桥驿、同盟山、姜太公故里、白云寺、学堂岗圣庙等古典园林。

百泉景区位于辉县市西北2 km的苏门山南麓,是新乡市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百泉湖开凿于商朝,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又名珍珠泉。时过境变,昔日百泉的山清水秀只剩下模糊的背影,百泉该如何重新拾得“中州颐和园”的美誉,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

潞王陵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北郊13 km处的凤凰山南麓,景色秀丽宜人,是中国目前保存现状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完全仿照万历皇帝在北京的定陵,被誉为“中原定陵”。潞简王墓历经沧桑巨变,原地面上木结构建筑群陵恩殿、棱恩门、配殿明楼和众多的附属房屋都已不复存在。

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建筑群之一,是中国第1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庙内保存着很多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书法、雕刻、建筑风格都有很高的品位和历史价值。孔子剑刻“殷比干墓”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孔子真迹,被誉为“天下第一碑”。

陈桥驿风景名胜区地处新乡封丘的南部,在黄河北岸,与七朝古都开封隔河相望。景区东西长18.9 km,南北宽16.7 km,总面积172.1 km2,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政变“陈桥兵变”就发生在这里。

周武王同盟山位于获嘉县城。因武王在此会盟八百诸侯、誓师伐纣而得“同盟山”之名,其上有“武王庙”,左有“武王点将台”,右有“太公饮马池”,前有“演武场”,后有“真武殿”。

白云寺位于辉县市区西部30 km的太行山下,始建于唐代,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堂岗圣庙在新乡市长垣县城城北5 km处,是后人为纪念孔子在此讲学而建。该庙始建于汉,唐、宋渐盛,元遭兵火无存,明天顺三年重建,经明、清两代数十次增修,逐渐成为豫北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后遭毁坏。

2 新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形成和繁荣于法国,在欧洲传播并被广泛应用于文学、音乐、装饰及建筑、景园领域,形成独特的风格。新古典主义同样起源于法国,最初应用在建筑装饰领域,后迅速在建筑、景园领域发展成为一种风格。融中国园林要素与西方建筑美学于一体,可以说是古典主义风格的改良。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传统悠久独特,其形式风格和精神意境至今都让游客叹为观止,但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沧桑,有的已被风雨洗礼,有的遭受战争的摧毁,有的遭到人为毁坏,总之,时间已改变了她们的原貌。

新中国古典主义园林是在保存不完整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结合特有的历史及文化,运用现代材料、技术对不完整的中国古典园林进行改造及修缮而形成的兼具古典园林和现代景园风格的新中国古典主义园林,又可分为新中国古典主义意象园林和新中国古典主义意境园林。

2.1 新中国古典主义意象园林

灵活多变的形式,不失中国传统的古典气息又兼具现代艺术审美,这是新中国古典主义意象园林的独特风格。新中国古典主义意象园林既不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刻意修复和绝对照搬,也不是在空白处修建凭空想象的中国传统园林,而是在遗存的基础上进行古今结合的修复方式,呈现出既传承中国传统气息又兼有现代艺术审美的中国园林。

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新乡市现存的具有悠久历史及人文景观的大部分古典园林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如何对已经损毁的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修复改造成为首要问题,按什么标准进行修复改造,修复改造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是古典园林修复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新中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模式更符合新乡市古典园林修复改造的标准,也更能引领新乡市古典园林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保存并体现其在社会上的文化价值,发挥其在生活上的功能价值,提高其在区域内的经济价值。

2.2 新中国古典主义意境园林

新中国古典主义意境园林是在新中国古典意象园林的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的凝聚,更多的融入中国的佛、儒、道家的思想体系,充分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传说,并把这种意境传达表现在空间环境中,给人制造一种静、幽、逸、奇的精神空间。一般情况下,意境的创作手法是通过精神上一定的比拟联想产生的,如模拟名山大川、自然山水,仿造古建雕塑是以浮现联想而产生的意境;运用植物的姿态、种类,如梅、兰、竹、菊、松、柏,是以一定的历史文化而产生的意境;遗址重建是通过人们对历史的怀念而产生虚幻意境;字碑诗画、题匾诗文等作品,其中包含的历史事迹及传奇故事都会让人们情不自禁地产生大量的想象,从而进入自己的意境空间。

如果说新中国古典主义意象园林是百泉景区的改造发展方向,那么新中国古典主义意境园林则是潞王陵、比干庙的参考方案。潞王陵、比干庙都是典型的古典人文景观园林,但人文景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又因很多历史遗迹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修复,就只有在原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改造。究竟该补充些什么,改造些什么,这无非就是新中国古典主义意境园林的意境,既然不能恢复原景,就对原景进行突出和渲染,一种没有原景却胜似原景的意境便渐显出来,这种夹杂着历史传统、人文文化、及现代精神的新中国古典主义意境园林非常适合作为新乡市古典园林的修复和改造的标准参考方案。

2.3 建设地域性文化园林

地域文化是古典园林最独特的符号,是托起地方古典园林屹立世界的巨手,更是无形中传达了园林的历史发展及与文人墨客的密切关系,因此,古典园林的建设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建设地域性文化园林。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也许很难记得每一处独特的风景,但当其思想与当地的文化相互碰撞后,则会更乐意与之交流,并了解和认识这种地域性文化。地域性文化更是直接影响着园林的发展度和渗透力,建设地域性文化在园林的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如百泉,不仅对古建有较好的保存,而且内部存有北魏、唐、元、明、清碑刻画壁142块,又与众多历史名人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就是百泉的地域文化、软实力,需要去发展完善这种文化,使之被人们接受、欣赏。再者,潞王陵是一座具有历史传奇文化色彩的古典陵墓园林,墓主朱翊镠是万历皇帝唯一的同母弟弟,陵墓更是仿照万历皇帝在北京的定陵,并建有次妃赵氏墓,正是由于陵园规格之高,历史之久,把潞王陵建成地域性文化园林更是对这种宝贵文化遗产的继承。比干庙的“忠肝义胆”已被世人熟知,其中的书法、雕刻、建筑风格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当然,比干为世界林氏的祖先,比干庙留存孔子唯一的精品真迹,是具有很高价值的独特文化遗迹。建设地域性文化园林已成为发展新乡市古典园林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建设地域性文化园林分为两部分,一是搞好园林内部文化氛围;二是大力宣扬园林特色文化。园林内部的文化氛围集中体现在植物种类、建筑形式、人文景观的修复和改造上,如不同的植物代表不同的文化品质,不同的建筑形式代表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人文景观代表不同的文化传说。如果把园林自身的文化建设工作做好,那么园林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所接触和关注,外加大力宣扬园林特色文化则会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3 新乡古典园林现状分析

运用SWOT分析法,对影响新乡市古典园林发展的因素作出全面分析,研究了其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了解其优点(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结果表明,优点为历史悠久、人文景源丰富、园林结构完善、地理环境优越;劣势为古建遗迹毁坏、园内景观缺乏改善、知名度低、游客少;机会有引进外资、自身蜕变吸引游客、向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发展;威胁有自然名胜景区的竞争与冲击、周围工业污染使园林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4 新乡市古典园林改进的营造法式

针对新乡市古典园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4.1 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每一种景观构成材料都有它的特性,合理运用景观设计材料是表现园林形式的重要方法。正确地选择和应用材料,会对人们的视觉产生冲击,更能感染周围的环境。在新乡市古典园林的改造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要从不同的材质考虑,如青石沉稳,青砖古朴,原木自然,白灰淡雅,清水混凝土朴实奇特,花岗岩美观耐用。其他材料如文化石、卵石、蘑菇石、机刨面石材、不锈钢等都可以恰当地运用到不同的景观设计上,把古典美与现代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材料大多数都以灰、白为主,总体材料比较单一,正是材料的纯粹与统一成就了古典园林的古典美。单一的材料并不是单一的设计,以不同的造景手法,丰富多变的空间形式,搭配纯粹统一的材料,园林就不会显得单调、百无生机,相反,一种充满生活情趣和启迪智慧的意境就会油然而生。

4.2 空间的围合构成

亲切怡人的空间氛围,能使人们喜爱和留恋。在空间的围合构成上,可以按功能将其划分为物象型空间和意境型空间。物象型空间,更能以合理的空间尺度来拉近与人的亲近关系,既能强化空间功能,又能满足人们正常的审美需求,空间通过实体来反映环境形象,而实体间隙则又反映空间围合构成。当然,这里的实体不仅是人造的实际物体,更有自然创造的色、香、声、味等实际物体,因此,通过划分及限定的程度不同,物象型空间也能创造出不同的特性空间。意境型空间在空间形式上更为自由、现代、精巧,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艺术再现的审美广度,扩大了人们对主观精神表现的审美深度,当然,两者也在意境型空间里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这两种空间类型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雏形,大部分园林就是利用这两种本质空间进行自由组合,便应运而生了视景空间、闭锁空间、纵深空间,即又围合构成了人们游览的园林景观空间。

百泉景区内部的空间正是物象型空间,但空间的围合构成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景观次序和层次,导致空间缺少趣味性。可以通过堆叠假山、搁置奇石来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作为附景有助于视景空间的构成,通过景墙、景廊来制造闭锁空间和形成纵深空间,这样就能改造出一个美感和意境并存的古典园林。

4.3 植物的搭配种置

植物是景观园林的核心组成部分,搭配种植直接影响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在植物、山水和建筑这三大构园要素中,唯有植物是有生命之物,而且既是园林风景的主角,又是其他景致不可缺少的陪衬和烘托,形式多样的风姿、变化丰富的色彩常能引起观赏者多方面的审美感受。地形高低、季节变化、空间形式、色彩配置、数量大小和花木文化等都是新乡市古典园林植物搭配种植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留园的“小桃坞”桃树成林,拙政园的“绣绮”广植牡丹、芍药,怡园的“金粟”通植桂花,这些都是在色彩配置和数量大小的运用上做的比较成功的景园。植物的搭配种置不仅可以改变周围的坏境,更能独成一景,沧浪亭的翠玲珑、拙政园的梧竹幽居、留园的西山枫林都是让人流连忘返的绝色景观。

植物的搭配种植是一门极有讲究的学问,不仅需要了解植物特性还要有空间意识,能够合理地组织好平面和立面的结合。如百泉景区,游客普遍认为其内部景色单一,感觉只有一种“绿”存在,给人一种“旧”的感觉。究其原因,还是在植物搭配种置方面没有考虑季节变化、空间形式、色彩配置。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多引入一些灌木、花卉、草坪,以及竹林等,植物的种类可以从在根本上改变园林的单调感,植物的外形轮廓、分布层次、平面和立面的构局都影响着人们的视觉美。春景有海棠、紫荆、桃花、梨花等,夏景有石榴、荷花、蔷薇、棣棠等,秋景有菊花、桂花、枫叶、芦花等,冬景有水仙、腊梅、松柏、兰花等,四季有景,植物的搭配种植便成功了一半。比干庙、潞王陵的植物搭配种置,还要更多地考虑到花木文化等因素。结合园林的特点,因地制宜,多方位考虑才能做好植物的搭配种植(图1)。

图1 植物的搭配种植

4.4 园林的景观营造

古人在古典园林的景观营造方面大都遵循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法则,因此有“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效果。中国古代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之母,无论是主观的“情”和“意”,还是客观的“景”和“境”,都受到世界造园大师的高度评价。为保持古典园林的气质和意境,不仅要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符号和元素方面进行抽取和改造,更要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进行更深一层的领悟和运用,也可以借鉴日本在改造和发展佛教景园中元素和符号的精明手法,如具有“情趣味”的惊鸟器、洗手钵、石灯塔等都是对文化元素和符号的高度凝聚。

古典造景手法大致可分为对景、借景、添景、框景、抑景、漏景、障景、仿景,而仿景又可独成一类,其艺术手法是仿中有创,不落俗套,外形虽没有面面俱到,但意境又有独到之处,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的仿景手法可谓炉火纯青,其烟雨楼是仿嘉兴的烟雨楼,金山岛是仿镇江金山岛,但都并非照搬,而是结合自身已有条件去仿物和仿意,有细仿或略仿,更有空白景观,让游人去欣赏领悟。只要把不同的造景手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别具风格的主题,就会发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景中有景、景又生境的无限精彩与奇妙。

4.5 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园林的美不仅讲究外形美与内部美,更注重园林整体与自然环境的融糅,一个出色的古典园林必需考虑怎么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更好的融合。环境在园林上可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古典园林的建设绝不是孤立地存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它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内外环境一致,使得两者的景观没有明显的界限,相互穿插,相互渗透,这样才能形成优美、和谐、统一的整体景观风貌。

与周围环境的融合通常从材料、色彩、形式等方面入手,现今的古典园林大部分采用广泛种植各类植物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而外国的手法更为奇特,如流水别墅在色彩和材料方面成功地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并得到世人的认可;瑞士奢华钟表商的总部扩建项目更是在色彩和形式方面完美地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成为瑞士的著名地标建筑。然而百泉却与周围的环境有明显的界限,周围糟乱的环境俨然一种身在集市的感觉,一道围墙就生硬地把百泉与周围的环境隔离了,久而久之,园内与园外的环境就会不断地加大分界,形成中空地带,严重影响园林的发展。

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不仅对园林发展有利,而且能有效地扩大园林的景观空间,给人们更为广阔的视野,更为深刻的印象。自身环境易改,大环境难造,这也是很多造园者不愿把更多心思放在怎么与周围环境融合上的原因,但周围的环境的却影响着园林的发展,必须要慎重考虑园林修复改造与周围环境的融合问题。

5 小结

通过对新乡市古典园林的发展分析,准确地掌握了新乡市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和沿革,分析了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如今,无论是百泉景区、潞王陵、比干庙,还是陈桥驿、同盟山、姜太公故里、白云寺、学堂岗圣庙,都面临着自身不足和外来威胁的双重压力,这即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每个公民出谋划策,使古典园林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古典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王金涛.禅境景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 王微.古代园林[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3] 万营娜,杨芳绒.北宋洛阳私家园林景题特色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2):220-222.

[4] 于辉,张宇.图释新古典主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5] 汪辉,汪松陵.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6] 连雅芳,孙文静,田朝阳.基于自然认知的中西方古典园林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3(12):1704-1707.

(责任编辑:侯春晓)

TU 986

A

0528⁃9017(2015)11⁃1859⁃04

文献著录格式:段艳红,孙亚星.新乡市古典园林发展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1859-18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149

2015⁃06⁃17

新乡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1366020023);新乡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ZR201422)

段艳红(1964-),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园林科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工作。E⁃mail:dyh6065@163.com。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新乡市古典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河南省新乡市老干部大学校歌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新乡市
怎样读古典诗词?
向古典主义致敬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