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农业团体标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解读

2015-03-07吴声敢赵学平杨桂玲虞轶俊陆剑飞童英富张志恒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草莓浙江省指南

吴声敢,赵学平,杨桂玲,虞轶俊,陆剑飞,童英富,苍 涛,张志恒,王 强∗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2.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浙江杭州 310021;3.浙江省农业厅,浙江杭州 310004;4.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杭州 310020;5.建德市农业局,浙江杭州 311600)

浙江省农业团体标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解读

吴声敢1,2,赵学平1,2,杨桂玲1,2,虞轶俊3,陆剑飞4,童英富5,苍 涛1,2,张志恒1,2,王 强1,2∗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2.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浙江杭州 310021;3.浙江省农业厅,浙江杭州 310004;4.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杭州 310020;5.建德市农业局,浙江杭州 311600)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精神,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先行先试,首次制定了浙江省农业团体标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本文阐述了制定《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的必要性和主要起草过程,介绍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的农药选用原则,解读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的主要内容,以期为省级农业标准化工作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团体标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解读

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在标准制定主体上,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在工作推进上,选择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先行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1]。这标志着我国团体标准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先行先试,首次制定了浙江省农业团体标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阐述了《指南》制定的必要性和主要起草过程,介绍了《指南》的农药选用原则,解读了《指南》的主要内容,以期为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1 制定《指南》的必要性

1.1 草莓产业已成为浙江省高效特色主导产业之一

草莓果实色泽艳丽、柔软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通过扩大设施栽培、推广优良品种、加强品牌营销等举措,促进草莓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浙江省草莓栽培面积为0.53万hm2,产量10多万t,产值10亿元以上[2]。草莓主要产区有建德市、临海市、诸暨市、奉化市、慈溪市、嘉善县、象山县、苍南县、金华市金东区、宁波市镇海区和衢州市衢江区等。草莓产业已成为浙江省高效特色主导产业之一,部分县市已经把草莓产业作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的主要依靠。

1.2 大棚栽培易发病虫害,农药使用普遍

浙江省草莓主要以大棚种植为主,大棚是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生态系统,环境相对稳定,温湿度高,易于病虫发生。草莓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枯萎病、叶斑病、病毒病、斜纹夜蛾、叶螨、蚜虫、蓟马、地老虎、软体动物等。其中影响草莓质量和产量的病虫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和蓟马、蚜虫、叶螨等害虫。草莓生产中使用的农药有57种,其中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多抗霉素、腈菌唑、醚菌酯、咪鲜胺、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代森锰锌、异菌脲、百菌清、代森联、烯酰吗啉、氟硅唑、棉隆、氯化苦、甲霜灵、烯酰吗啉、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戊唑醇、烯唑醇、嘧菌酯、粉唑醇、四氟醚唑、氟菌唑、枯草芽孢杆菌、蛇床子素、矿物油、乙嘧酚、甲基托布津、嘧菌环胺等33种,杀虫剂有茚虫威、哒螨灵、阿维菌素、联苯肼酯、啶虫脒、吡虫啉、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敌敌畏、苦参碱、克百威、螺螨酯、噻螨酮、炔螨特、乙螨唑、烯啶虫胺等16种,除草剂有丁草胺、精喹禾灵、莠去津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赤霉素、多效唑、复硝酚钠、吲哚乙酸、芸苔素内酯等5种。

而目前我国登记在草莓上的农药共15个有效成分,其中防治白粉病的药剂有唑醚·氟酰胺、粉唑醇、四氟醚唑、醚菌·啶酰菌、醚菌酯、氟菌唑、枯草芽孢杆菌等9个,防治灰霉病有唑醚·氟酰胺、枯草芽孢杆菌、啶酰菌胺、克菌丹、唑醚·啶酰菌等5个,其他还有芸苔素内酯调节植株生长,苦参碱防治蚜虫,棉隆防治线虫,氯化苦防治黄萎病,藜芦碱防治叶螨[3]。

1.3 草莓质量安全存在潜在风险

近年来,浙江省草莓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据今日早报记者李攀2015年1月13日报道[4],台州黄岩11家草莓种植户的草莓检出农药残留超标,被处以行政处罚,其中5家因超标严重被立案查处。而从这11户种植户收缴的16 000斤草莓也已被集中销毁。FM 93交通之声2015年2月12日报道[5],记者在暗访中国草莓之乡建德杨村桥镇时发现,农户在草莓上市前一天仍给草莓喷施了腐霉利、嘧霉胺等农药农药。类似的乱用药行为严重影响了草莓的质量安全。

1.4 草莓病虫害防治用药规范缺乏

现行有效的涉及草莓的标准有GB/Z 26575—2011《草莓生产技术规范》、NY/T 444—2001《草莓》、NY/T 1789—2009《草莓等级规格》、NY/T 1487—2007《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草莓》、NY/T 2020—2011《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草莓》、NY 5104—2002《无公害食品草莓产地环境条件》、NY 5105—2002《无公害食品草莓生产技术规程》、NY/T 406—2000《脱毒草莓种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DB33/594.1—2005《草莓脱毒种苗第1部分:脱毒种苗》、DB33/T 594.2—2005《草莓脱毒种苗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DB33/T 928—2014《草莓生产良好农业规范》。上述标准均无可操作的草莓病虫害防治建议,缺乏用药指导,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为解决草莓中农药乱用问题,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提出并制定《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以规范农药合理使用,提升草莓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草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标准主要起草过程

《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提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承担该《指南》起草任务,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建德市农业局参与起草。

标准制定任务下达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牵头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草莓生产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部分人员具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定和审查的经验,确保该《指南》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标准起草小组收集了有关草莓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以及国内外草莓相关农药的毒理、残留、登记使用、膳食暴露风险、农药管理法规等方面的资料。针对草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深入具有代表性的草莓产地,对草莓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农药需求和使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充分考虑草莓主产区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农药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针对生产上常用的农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和残留试验,结合国内外农药毒理、残留和膳食暴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评估结论,同时结合农药使用管理规定,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起草完成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标准起草小组先后在杭州建德市和金华金东区组织召开了征询会,全面征求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植保、执法大队、农资经营、种植大户等相关人员意见。同时,采用书面形式广泛征求草莓相关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部门等各方面的意见。经讨论协商,积极采纳生产、管理和标准化专家的意见,于2015年9月完成标准的送审稿,并通过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浙江省蔬菜瓜果产业协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审评。标准起草小组按照专家组意见修改后形成报批稿,上报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批准发布和实施。

3 农药选用原则

该《指南》遵循“生产必需、防治有效、安全为先、风险最小”原则,按照以下要求筛选可允许使用品种。

3.1 防治效果明显

针对主要防治对象,根据田间药效试验、资料查询和实地调查情况,选择防治效果好的农药,避免因防治效果差而导致的乱用和滥用现象。

3.2 农药毒性低

按照GB 20813—2006《农药产品标签通则》规定,主要选择了在标签上标注为微毒或低毒的农药。确有需要时,可包括少量中毒农药。剧毒和高毒农药全部排除在允许使用的农药清单之外。

3.3 健康风险低

采用NY/T 39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中农药推荐的原则与依据,根据国内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推荐,一般要求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在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20%以内。由于苗期所施用的农药距离收获期有很长的间隔期,故筛选苗期病害叶斑病和炭疽病防治药剂时范围放宽到30%以内。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农药ADI值通常是基于种间差异和个体间差异各10倍的安全系数(共100倍)得到的,而美国《食品质量保护法(The food quality protection act,FQPA)》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赋予最大10倍的安全系数(FQPA系数),用于保护婴幼儿,除非有可靠、充分的数据证明对婴幼儿不产生危害或危害可忽略不计。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在ADI的20%以内意味着评估的安全系数提高了5倍。本标准推荐的农药基本在NY/T 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范围内,只有个别农药没有涵盖。

3.4 已登记农药

优先考虑在我国登记用于草莓或相近作物上已登记的农药品种,如果没有在草莓上或者其他作物上登记,而病虫害发生需要的,选择在美国或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登记使用,或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已根据农药残留联席会议(JMPR)评估制定了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标准的农药;少数国内自主开发,经系统评估和长期使用风险很低的农药不受此条限制。

3.5 具有农药残留限量值

对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有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尤其是限量值高的农药优先选择,其次选择CAC有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最后选择日本有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

3.6 避免多残留

优先选择单剂产品进行防治,以免出现多残留现象和复配剂重复用药问题。不同生长季节交替轮换选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进一步降低病虫抗药性、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4 《指南》主要内容解读

根据草莓生产上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情况,共选择土传病害、叶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蚜虫、蓟马和叶螨等8种病虫害进行安全用药指导(表1)。按照上述农药选用原则,该《指南》

表1 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

共筛选出可使用农药20个,其中我国草莓登记农药有12个。针对尚未在我国草莓中登记的农药,标准起草小组经过生产调查、田间试验、残留检测、风险评估等程序,提出了可以在草莓生产上试用的8个农药品种和使用方法。

5 小结

《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从草莓产业实际出发,以风险评估数据为支撑,结合防治效果,筛选出草莓中可使用农药品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农药安全使用建议,对缓解草莓中农药登记品种少的问题、指导草莓生产者科学用药、有效防治草莓主要病虫害、保障草莓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该《指南》的编制也符合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精神,开拓了浙江省农业标准化工作改革新方向,为今后浙江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EB/OL].(2015⁃03⁃26)[2015⁃09⁃16].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26/content _9557.htm.

[2] 戴德江,沈瑶,丁佩,等.浙江省特色作物用药登记现状与展望[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3):299-302,306.

[3] 中国农药信息网[DB/OL].[2015⁃09⁃16].http://www. chinapesticide.gov.cn/service/aspx/B4.aspx.

[4] 李攀.台州惊现8吨农药残留超标“毒草莓”11家种植户被行政处罚[N/OL].今日早报,(2015⁃01⁃13)[2015⁃09⁃16].http://zjnews.zjol.com.cn/system/2015/01/13/020458896.shtm l.

[5] 暗访草莓之乡建德杨村桥镇:草莓隔天上市先打五种药大如鸡蛋[N/OL].FM 93交通之声微信,(2015⁃02⁃12)[2015⁃09⁃16].http://www.zjol.com.cn/05zjol/system/2015/02/12/020510800.shtml.

(责任编辑:万 晶)

S 668.4;S 482

A

0528⁃9017(2015)11⁃1718⁃03

文献著录格式:吴声敢,赵学平,杨桂玲,等.浙江省农业团体标准《大棚草莓安全用药指南》解读[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1718-1720,172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106

2015⁃09⁃16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88)

吴声敢(1977-),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工作。E⁃mail:wushenggan@163.com。

王 强(1963-),研究员。E⁃mail:wq13575733860@126.com。

猜你喜欢

草莓浙江省指南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草莓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